实验心理学答案_第1页
实验心理学答案_第2页
实验心理学答案_第3页
实验心理学答案_第4页
实验心理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 能力。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组别前测处理后测实验组01X02控制组03/04实验设计举例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 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

2、式如下:0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 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 的误差。0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0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 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 的误差。0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 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02< 0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

3、组。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 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 题。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 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 力电影。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 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 发答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实验设计模式:处理组别 后测实验组R看暴力电影O控制组R看非暴力电影/O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来检验实验组

4、与控制组的差 异,在统计学意义上,若 01 v 02,贝y说明暴力场面使人们的记忆 力下降。二、简述题1、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顺序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额外变量又是如何 控制的?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 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 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 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 n (n-1 ) /2。 如共有10个刺激则可配成45对。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他刺激 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如果各对样品同时呈现,则要消除空间误差一一即样品在空间中 不同

5、方位呈现,于判断时产生的误差现象。若第一轮以AB形式呈现, 则第二轮中以BA形式呈现即左右颠倒。如果是相继呈现,则要注意消除时间误差一一即相等的二个样品 在先后不同时间出现,于判断时产生的误差。若第一轮以先A后B次序相继呈现,则第二轮要按先 B后A次序相继呈现。如果是相继呈现, 则要注意消除时间误差即相等的二个样品在先后不同时间出现,于判断时产生的误差。若第一轮以先A后B次序相继呈现,则第二轮要按先 B后A次序相继呈现。2、说明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额外变量又是 如何控制的?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这个方法是把许多 刺激同时呈现, 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

6、 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 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 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 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 是一个顺序量表。额外变量的控制: 由于最终的顺序排列取决于所有被试的平均等 级,因而要求被试的抽样能够代表实验试图研究的人群总体,因此, 要随机抽取被试; 被试在判断过程中要标准一致, 这要用指导语控制。3、用二分法制作等距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并谈谈额外变量的控制 及注意事项。选定俩个强度不等的刺激, 其引起的感觉强度有明显差异, 然后 调整另一个比较刺激的强度, 使其引起的感觉强度差分成相等的两个 单位,接着再对两部分分别进一步二分,以此类推,

7、就可得到一个等 距量表。额外变量: 为了消除时间误差和系列效应, 可有一半次数先呈现 选定的最小刺激, 另一半次数先呈现选定的最大刺激, 注意递增和递 减系列的平衡,有一半次数为递增序列,有一半为递减序列,还要用 指导语,训练被试的判断标准保持一致, 多次感觉可能会有疲劳效应, 要注意时间间隔。注意事项: 1、计算上要用几何平均数,当采用多个被试进行实 验时,各被试二等分点不一定相同,这时计算平均数时,应取各被试 二等分点的物理量的对数相加后平均,作为多个被试的平均数。 2、 系列效应:感觉等距法类似单一刺激法,存在着系列效应的影响:一 是参照点的影响; 二是系列的集中倾向。 这个系列效应不但

8、在等距量 表中存在,在其他量表也存在。4、数量估计法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并谈谈额外变量 的控制及注意事项。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 此法的具体步骤 是主试者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例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 个主观值,例如为 10,然后让被试者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其他 不同强度比较刺激的主观值, 放在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进 行判断, 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者对每个比较刺激 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 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 感觉值为纵坐标, 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额外变量的控制: 被试对刺激的数量估计受到刺激呈现情境的强 烈影响, 应采用

9、恒定法保持刺激呈现情境的一致性: 被试对某一刺激 导致感觉的数量估计,往往受到在此之前所进行的其他估计的影响, 因此,各个刺激要间隔适合的时间,或用 ABBA法、拉丁方法平衡序 列效应;实验中所采用的刺激全距范围大小可能影响到感觉的数量估 计,被试在实验中总是倾向于采用同样的反应数值全距, 而不管实验 中所呈现刺激的全距大小, 这一点可以通过指导语控制; 多次感觉可 能会有疲劳效应,要注意时间间隔。注意事项: 被试能否正确使用数字, 这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重 要因素,在数量估计中,绝少算术平均数进行估计,而普遍采用几何 平均数,原因是几何平均数能避免少数被试在赋值时采用极大或极小 数字影响;在

10、判断中易受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动机、周围环境 的干扰等。实验中误差较大,例如,X是丫的两倍,丫是Z的三倍,X 理应是Z的六倍,但事实上往往不是这样,显然,判断很难按等比的 尺度进行。5、用平均差误法求阈限的程序,并谈谈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此法的优 劣势。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 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 较刺激, 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记录被试调整后比较刺激 的实际大小与标准刺激的差异, 即误差或差误值, 重复多次后即可得 到一个平均的误差或差误, 以此方法测量被试的绝对感觉阈限或差别感觉阈限,就叫做平均差误法在运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时,因为要让被试调节比较刺 激,就容易

11、产生动作误差, 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位置摆放也会产生 空间误差。为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 节比较刺激的次数要各占一半, 为了消除空间误差, 标准刺激在左边 和右边的次数也应各占一半。优点:平均差误法的操作比较简单,而且被试参与程度比较高, 积极性也比较高,效率也最高。缺点:平均差误法实际上测到的只是一个近似值, 结果不能与其 他方法的结果相比较。6、简述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实验中, 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额外变量是怎样控制的?实验结果中为什么 AA 对的反应时快于 Aa 对。7、简述自变量的种类及控制。自变量是由研究者操纵、 变化,能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各

12、种条件(又称因素)或条件的组合。自变量的种类:(1)课题方面的自变量。 (2)环境变量。(3)被 试变量。(4)暂时的被试变量。自变量的控制:(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3)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 (4)控制呈现刺激方式8、简述因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因变量是被试者的反应或输出,是受测的有机体被观测的方面。 因变量的种类:( 1)准确性方面的指标,正确率或错误率。 (2) 速度或敏捷度方面。(3)刺激的强度水平。(4)概率或频率。(5)反 应的强度或力度。(6)各种心理测验的量表分数及评价者的评定分数。 (7)高次反应变量。(8)口语报告。因

13、变量的控制:(1)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 (2)因变量应具备 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的特点,且要能准确、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 化。(3)反应指标的平衡。9、简述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1)对部分被试变量及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 用指导语控制; 主试对被试者的态度应予以规范化; 双盲实验法; 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 实验组、控制组法。(2)对环境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 操作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的消除、无关变量的保持恒定; 设计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无关变量效果的抵消、随机化法和配对法; 统计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纳入、统计控制。10、简述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实验内部效

14、度的因素有历史因素、选择、成熟、测验经验的 增长、测量工具的稳定性、统计回归因素、被试亡失、选择与成熟之 间的交互因素、前测与实验处理的反作用效果、霍桑效应、安慰剂效 应、要求特征、疲劳因素。11、简述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有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 时间和背景的 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 测验的反作用效果、 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 互作用、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12、简述人类被试在确定判断信号的标准时, 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人类被试在确定判断信号的标准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信号与噪音之先验概率的大小; ( 2)判定结果的奖惩(价 值)多少

15、;(3)被试所要达到的目的; (4)其他一些有关因素, 如速度与准确性权衡;有关实验的知识与实验;主观预期概率; 系列跟随效应。13、简述影响视觉适应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 主要有如下因素可以影响暗适应: ( 1) 适应前照明;(2)器质性病变先天夜盲,暗适应减弱; ( 3) 维生素A缺乏,造成夜盲。缺氧及营养因素可能影响暗适应;(4) 年龄因素; (5)感官的相互作用; ( 6)红色护目镜的作用; ( 7) 暗适应实验时实验光的波长不同,得到不同的暗适应曲线。14、简述学习实验中的自变量有哪些? 学习实验中的自变量多种多样,总结起来,自变量大致包括 如下内容:(1)学习材料;(2

16、)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 A、全部 呈现法,B、提示法与预料法,C、联合对偶法,D记忆广度法;(3)学习方法方面:A机械学习与有意学习,B整体学习与分段 学习,C学习程度一一低度学习与过度学习,D学习时间分配;( 4)被试方面;( 5)时间间隔方面。等等。15、简述双耳分听实验的特点及误差的控制16、简述如何绘制ROC曲线?以报准率(或漏报率)为纵坐标,虚报率(或正确拒绝率) 为横坐标作图, 在判断标准不同的情况下, 便会得到几个不同的 点,连接各点即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被称为“操作者特性曲 线”(ROCtt线)。17、简述在一个听觉试验中, 如何利用信号检测论方法来测量一个被 试的辨别力和判

17、断标准。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假设是信号和噪音分布为两个相等的正 态分布。以噪音分布的平均数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平均数的距离 来测量被试的辨别力。 测量被试的反应标准, 可用噪音分布和信 号分布截点处的纵坐标的比值来表示。三、论述题:论述刺激变量是怎样影响反应时间的。1、反应时与刺激强度有关。这里所指的刺激强度除了物理刺激 强度外,还包括与物理刺激有关的心理强度。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 时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的强度等。反应时会受到刺激强度的影 响,当刺激强度很弱时,反应时就会延长;而当刺激增至中等或较高 强度时,反应时就会缩短,然而反应时的缩短受到有机体结构的限制, 无法突破某一极限。2、反应时间与刺

18、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当物理刺激 强度的本身保持不变时, 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 即造成时间的积 累作用,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3、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不仅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 应时不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物,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甚至同一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时间也不同。论述机体变量是怎样影响反应时间的1、简单复杂反应。复杂反应包括选择反应与辨别反应。不同的刺 激需要不同的反应, 如对一种刺激用右手反应, 对另一种刺激用左手 反应,就成为 B 反应,即选择反应。如对一种刺激反应,对另一种刺 激不反应,就称为C反应,即辨别反应。辨别反应一般比简

19、单反应慢 20200毫秒,而B反应又比C反应慢些,这都与反应的种类及刺激 的数目有关。(1)选择反应时与选择的数目成正比。(2)刺激越相似,反应时间就越长。2、速度与准确性权衡。 在完成用反应时作为反应指标的各类作业中, 人类被试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反应速度, 这样会使对反应时的解释复 杂化,人在完成反应时任务中, 平衡速度与准确性的操作特征称为速 度准确性权衡。3、机体的适应水平。4、被试的准备状态。被试要做出最佳准备状态,预备时间太长、太 短都会对反应时间的测量有不利的影响。5、额外动机。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奖惩动机的影响下,反应时有明显 的变化。6、 被试的年龄。在人的整个发展阶段之内,25

20、岁之前,其反应时间 逐渐变快,进至成人阶段,其反应时间的变化是很少的;直至 60 岁之后,反应时间开始缓慢下来。7、练习。练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很密切。一般而言,练习越多,反 应时间越短。8、个体差异。论述极限法求阈限的实验中的自变量、 因变量分别是什么?额外变量 是怎样控制的?常见的误差有哪些?如何判断?怎样控制?极限法是一种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 又叫最小变化法, 最小可觉 刺激或差别法,系列探索法等。其自变量是刺激系列,按渐增和渐减 的系列交替的方式呈现,一般各刺激系列要分别测 50 次(两个系列 共 100 次),刺激要由实验者操纵和变化;因变量是被试口头报告的 结果,即测定绝对阈限时,

21、当刺激呈现后被试感觉到有刺激(测定差 别阈限时,被试感觉到有差别) ,就报告“有” ; 若被试没有感觉到有 刺激或刺激差别,就报告“无” 。以被试的内省(感觉)为依据,而 不是以刺激是否出现为依据报告。因为极限法是刺激系列反复出现, 被试很快就会了解到刺激范围, 为了克服定势的影响, 两个系列的各 个起始点不要相同,要经常无规则变化才行。 常见的误差有期望误差、 习惯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在渐增系列中提前报告“有”或在 渐减系列中提前报告“无” 的倾向所产生的误差就是期望误差;在渐 减系列中坚持报告“有” ,在渐增系列中坚持报告“无”的倾向所产 生的误差就是习惯误差。 误差随实验情境及被试

22、的不同而异, 一般对同一个被试来说,或是期望误差,或是习惯误差只出现一种,有时也 有两种同时出现的。 在确定阈限时, 求各刺结果均值的方法就是为了 平衡这一误差。将所有渐增系列的各阈限值平均 X, 所有渐渐系列的 各阈值平均Y,然后用检验法检验两个系列的均值(阈限)差异是否显 着. 如果差异显着就说明存在这两种系统误差 , 若 X-Y>0 说明存在习 惯误差,若X-Y<0说明存在期望误差,若X Y=0则说明不存在这种误 差(这里所讲的大于、小于、等于都是统计意义上的大于、小于、等 于)。 由于实验多次重复,就要产生练习和疲劳误差。为了检查这种误差, 分别计算实验中测定的阈限前一半次数和后一半次数 (或前后的若干 次测定)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着。如果差异显着,就说明存在这种误 差。如果前一半的平均数小于后一半的平均数说明存在疲劳误差, 若 相反,则说明存在练习误差。为了消除疲劳和练习误差的影响,就要 在整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采用 ABBA法,使所受的练习或疲劳因素 的影响相等。实验前要训练被试,使其掌握判断标准,并在整个实验 中保持一致,这是为了减少因判断标准变化而引起的误差。论述恒定刺激法求阈限的实验中的自变量、 因变量分别是什么?额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