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_第1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_第2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 , 城市与文明共生。文 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划分及其 空间共在 , 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 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 , 一个成功的城市 ,首先是能够全面满 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 在科特金看来 ,考察成功的城市 ,“有三 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 , 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 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 , 城市文化就兴盛

2、; 反之, 在 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 ,城市就会淡出 ,最后被历史抛弃”。一方面 ,人的多样需要 会催生多样的城市、 多样的文明 ; 另一方面 , 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又会进一步 生成人的多样需要。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 集, 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竟争、融合、整合 ,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韦 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他看来 , 以不断发展的 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 , 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 也是推动社会从道 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 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 在芝加哥学派的代表 人物帕克看来 ,

3、以多样性为特点的城市在为人们带来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 空间的同时 , 也造成了社会分离 , 并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从文明多样性这个维度揭示城市性离不开对文明本身的历史反思、哲学批 评。这种以多样性为目标的研究 , 对推翻当代帝国霸权以及影响仍然深远的帝国 思维、霸权思维当然意义重大。但问题在于 , 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 史, 是否仅仅是一部文明多样性的历史 ?把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单纯地等同于文明 的多样性 ,是否符合历史本身 ?是否会导致新的问题 ?我们认为, 城市性研究、文明 性研究应该深层化。 就对城市社会的研究而言 , 一方面,需要对文明多样性进行更 为深入的研究 ,揭示

4、多样性本身的结构、本质、转换 ;另一方面 ,在揭示城市社会 文明多样性的同时 ,也需要从城市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的角度 , 具体揭示城市社会 的文明共同性 , 揭示城市社会作为地方共同体、 区域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的特点、 趋势和走向。 (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 : 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就产生了城市,城市文明共生。B. 文明多样性体现为管理、宗教等功能在城市中或以城市为心的多样共存。C. 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D. 韦伯和帕克都认同文明的多样性是城

5、市的特点,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以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前提 , 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论证文明多样性。B. 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 , 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 进作用。C. 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D.文章在探讨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后 , 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如果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等因素共存 , 城市 文化就会兴盛B. 如果考察成功城市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一个

6、式微 , 城市就会淡出 , 城市文化也 会随之消亡。C. 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明 共同性的历史。D. 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多样性、共同性及特点、趋势和走向,是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3 题。近日, 北京正研究试点建设全市首条封闭式的自行车高速路 , 连接天通苑至 中关村 , 起到保障居住在天通苑、回龙观等地区的上班族往返上地、中关村的自 行车骑行通勤需求的作用。 与厦门的自行车高速路主要满足休闲、 观光需求不同 该线路连接的是工作区与居住区 , 首先要满足的是通行“刚需”。多年来, 一些城市新规划道路没有

7、慢行系统 , 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公众所需 ,自 行车道被占用等现象较为常见 , 骑车出行很不方便。 但随着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 , 自行车又重新进入公众生活 ,骑车出行逐渐变得普遍。 与之相对应的是 ,城市道路 建设也日益重视慢行系统 , 新建道路多能确保自行车的通行权。“自行车高速公路” 是指路面平坦宽阔、 专门用于骑自行车的城市间交通线 路。虽然这些专用通道两边不是全封闭的 , 但全程没有交叉路口 , 因此不设红绿 灯。该路段禁止行人行走及汽车行驶 , 这使得骑车人能以较快的速度在上面骑行。 自行车高速路对国人来说较为陌生。 当前,在路权分配上 ,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更多 地偏向于机动车 ,使得城

8、市道路中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 , 这往往会造成交通的拥 堵。如果靠修建机动车道路去改变拥堵现状 ,提升出行效率 , 成本比修建自行车道 路要高很多。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 , 自行车高速路相对来说要求都比较低 , 而且灵 活,工程量也比机动化快速路小很多。 除此之外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高速路正好为这些人提供了方便 ,不仅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 还 能缓解城市拥堵的压力。但也有人对自行车高速路持谨慎态度 ,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 艳就认为 ,道路条件已经基本形成的主体城区 , 就不适宜大规模建设自行车高速 路。不仅如此 , 也有一些上班族心存疑虑 , 家住天通苑

9、附近的马女士说 ,通行的自 行车可能很多是共享单车, 高速路修成之后 ,在早晚使用高峰期间 , 会不会面临调 度上的难题 ?此外, 电动自行车能不能上路 ?自行车高速路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拥堵 路段?有专家表示, 这其中的车辆调度、 安全管理、 运营维护等方面都需要相关 部门做好功课。修建“自行车高速公路” ,或许只考虑了环保、 治堵等因素 ,但它在客观上也 助推了全民健身。 有社会学者也表示 ,“自行车高速公路” 建成投入使用后 , 其缓 解交通拥堵、利于环保的作用会逐渐显现 , 与此同时 ,这样的“自行车高速公路” 还会最大限度地延展体育功能。 (摘编自民生周刊 2017年第 20期 1.1

10、、1、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北京建成的首条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大大满足了上班族的自行车骑行需求。B. “自行车高速公路”是指路面平坦宽阔、专门用于骑行的城市之间的封闭式交 通线路。C. 自行车高速路既可以满足通行的“刚需”,又可以满足休闲、观光的需求。D. 多年来,城市中的自行车道普遍被占用,成为骑车出行很不方便的主要原因2. 下列不属于修建自行车高速路原因的一项是 (3 分)A. 随着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 , 骑车出行变得普遍 , 自行车高速路正好为骑行者提 供了方便。B. 自行车高速路不仅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 还能缓解城市拥堵的压力

11、。C. 自行车高速路有利于人们绿色出行,能最大限度延展体育功能,有助于全民健 身。D. 自行车高速路禁止行人行走及汽车行驶,这使得骑车人能较快速地在上面骑 行。3、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虽然自行车高速路有着诸多好处 , 但并不是每个城区、每条道路都适合修建。B. 城市道路规划既要注重机动车道 , 还要注重慢行系统 , 两方面需齐头并进 , 不可 偏废。C. 不设交叉路口,不设红绿灯的自行车高速路投入使用后,就能发挥积极效用。D. 仅仅依靠修建机动车道路去改变拥堵现状,成本较高不说,还有可能收效甚微。(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儒家

12、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 , 孟子便对道德情感 , 尤 其是恻隐之心做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 , 并以“孺子将入于井” 为例, 说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 , 这种同情 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 , 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朋友。 由此看来 , 恻隐之心是纯然 的善, 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这意味着 , 儒家学者不会同意卢梭的同情心源自自爱的观点。 按儒家的观点 , 恻隐与自爱截然不同 , 两者之间没有因果或源流的关系。恻隐固然也需要对自身 感受的关切 , 因为恻隐之心是经由自己的痛苦而感知他人的痛苦 , 但用自爱却无 法解释一个人为什么定要从自己推

13、及他人 , 同情他人的痛苦 , 更无法解释那种自 我奉献的意愿和行为。那么,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 ?概括地讲,可以这么说 ,但还需要做些具体 分析。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包括三种现象一一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对 道德心理而言 , 恻隐之心无疑是其原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推动着其扩展和 深化; 对道德行为而言 ,恻隐只是一种最初的动力 ,且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动力 ;对 道德知识而言 , 恻隐则是形成它们的最原始也最微弱的动力 ,必须经过理性的中 介才能起作用。恻隐之心是道德最初的涓涓细流 ,虽不汹涌澎湃 ,但却源源不断。 虽然人类历史上不乏以所谓“原则”“主义”扼制甚至消灭恻隐之心的企图

14、, 但 最终都归于失败。在一个基本的底线上 , 我们甚至可以说恻隐之心绝对无误。 “原 则”“主义”可能会出错 ,会忘记生命的根本 ,而恻隐之心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却 不会出错 , 它是人类道德乃至全部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这一道防线也守 不住, 如果人类连起码的恻隐之心也丧失殆尽 , 那就很难想象人类会成为什么样 子。当然,从另一方面看 ,作为源头,恻隐之心还有必要发展 ,它不能满足和停留于 自身。它最主要的发展当然是和理性结合 , 使单纯个人主观的恻隐之心转向普遍 客观的道德理性 , 使人治转向法治。在当今的社会 ,理性规则、道德义务都是必要的 , 但规则和义务并不是道德的 全部, 道德

15、并不仅仅是规则和义务的普遍履行 ,我们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 厚同情。它会让规则与义务不至于硬化干枯 , 会提醒我们道德与生命的深刻联系。 道德也会与时俱进 ,只要人类还保有恻隐之心 , 我们就可以对它的变化基本放心。(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恻隐之心让我们同情他人的苦难并做出超越功利、舍已为人的道德行为。B. 儒家认为恻隐与自爱不同,两者虽都关注自身感受,但它们之间并无必然联系。C. 恻隐对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的推动作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D. 恻隐是人类抵御不道德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守住它就守住了人之为人的底 线。2. 下列

16、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 , 证明恻隐是纯粹的善 , 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B. 阐述道德这一概念 , 是讨论“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 ?”这问题的重要前提。C. 恻隐之心绝对无误是基于它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而言的,否则就不一定能成立D. 文章主要按照提出论题、 辨析概念、分析作用意义这一基本逻辑对恻隐之心展 开论述。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恻隐会使人推己及人,同情他人的痛苦,因此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看,恻隐比自爱 更重要。B. 仅有恻隐之心是不够的 , 如果它不能朝向道德理性发展 , 其意义就会打折

17、扣。C. 如果社会的治理者只是从恻隐之心出发施政,那么这种治理方式只能算是人 治。D. 只有保持恻隐之心,道德规范才会具有人性的温度,道德的演化才不会违背人 性。( 四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3 题迄今为止, 记忆一直与人体尤其是大脑联系在一起。 按照这种理解 ,群体不可 能有记忆 , 因为群体不拥有身体和大脑。 学者们充其量承认 , 某个个体所具有的记 忆是在他与其他人交往中 , 并且是在社会的框架里形成的。这正是法国哲学家哈 布瓦赫的观点。根据他的论证 , 没有社会机制就无从谈起记忆 , 因为一个人总是根 据定的范畴把接收的印象整理成可以回忆的信息 , 而这里所说的范畴具有社会

18、性 质。如果用哈布瓦赫老师涂尔干的话说 ,回忆和过去是“集体的描述”。因此 , 哈布瓦赫使用“集体记忆”这个概念 , 以指代个体的记忆及其社会起源。我们用“文化记忆” 这个命題对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加以扩展和完善。 首先 区分三种记忆形式 : 个体记忆属于大脑研究和心理学的范畴 , 集体记忆属于社会 心理学的范畴 , 文化记忆是文化科学研究的对象。 文化记忆的概念超出了 “传统” 这个概念的范围 ,因为文化记忆还涉及遗忘和隐瞒 ,遗忘和隐瞒导致传统的消失 和断裂。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且形态各异 , 所以很难接受政治、意识形态 或者宗教的限制。文化记忆具有多层含义 , 一旦借助文字形式固定下来

19、并被人阅 读, 就面临被修改的可能性。 有的文献可能被废弃或者受到忽视 , 有的则被视为核 心文献。文化记忆是有选择性的 , 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 , 随着环境的变化 , 所有那 些被认为对当下无足轻重的东西都被忘记 ;而在有文字的情况下 , 文献通过审查 被分为经典与档案 , 经典指那些必不可少的 , 而档案则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哈布瓦赫称为“集体记忆”的东西叫作“交流记忆” , 目的是把这种 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区别。所谓交流记忆就是随着具体环境变化的记忆 , 这种记 忆一般不超过三代人 , 内容主要包括回忆、想象、俗语等。这些记忆存储在头脑 里,人们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便能够凭借这些记忆进行交流

20、 , 而且这些记忆随着时 间的流逝发生变化。哪些集体记忆最终转化为文化记忆 , 起决定作用的是时间 , 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犹如长销书与畅销书。相比之下 , 文化记忆有一 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视域 , 它可以长达两三千年 , 因为它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 以古 代西方文化来说 , 这个基点包括荷马史诗。我们现在知道古埃及金字塔铭文 和苏美尔祈祷文的成文时间是在公元前三千纪 , 但是它们不属于西方的文化记忆 因为它们并未构成西方人确立文化身份时的坐标。(摘编自扬阿斯曼“文化记忆”理论的形成和建构)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记忆通常被认为与人的大脑有着

21、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导致了群体不可能拥有 记忆。B. 文化记忆不仅弥补了哈布瓦赫记忆理论的缺陷 , 还拓展了“传统”这个概念的 外延。C. 文化记忆具有选择性,人们一般根据内容的重要与否而有意识地去选择传承或 遗忘。D. 交流记忆会随着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人们就这些记忆进行交流时不存在 障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第一段分析了个体、群体与记忆的关系,阐释了集体记忆这个概念的内涵。B. 文章第二段从归属范畴、异质性以及选择性等诸多方面 , 论述了文化记忆的特 征。C. 文章第三、四段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比较,指出时间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要素

22、。D. 文章对文化记忆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目的在于帮助人们确认自己的文化身 份。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关注个体记忆及其社会起源,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涂尔干的 影响。B. 集体记忆受时间限制 , 其中的一部分最终转化为具有相对固定时间视域的文化 记忆。C. 人们将文化记忆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阅读时,就会修改文化记忆的多层 含义。D. 文化记忆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荷马史诗论语等都是人类文化记忆的 基点。(五)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3 题。书与人的随想梁衡人类社会是连续发展的 , 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 , 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 一

23、段的乘客。我们上船之时 , 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 , 浓缩在书本中 , 作 为欢迎我们的礼物 ,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 ,所以人类几十 万年的历史 , 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 ,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 , 而腾 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 , 是每个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 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 ,人和书的关系 就愈紧密。养生家说:“健康是幸福 ,无病最自由。”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作为精神的 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 , 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 于是就识字读书 , 读一本书 就获得一份自由 ,读的书越多 ,

24、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 ,哪 怕他疾病缠身 , 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 , 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 , 甚至在去世之 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 我却说 , 人之初性本愚 , 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 释惑, 慢慢开启智慧。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 , 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 解环球旅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 , 那么读书就决定 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 , 高尔基说“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如果你不向上走 , 那就只能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一样 , 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

25、 , 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 世界。古语言: 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 所以读书人最勇敢 , 常一 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 ,当年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 ,面对腥风血 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 ,他懂得阶级分析、 阶级斗争这个理。 像马寅初,敢以一 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 , 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 ,他知道即使身不在 而理亦存 ,其身早已置之度外。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 ,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 , “以 神遇而不以目视” ,这是常人之所难及的。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 , 读书造人。一个 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 ,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 ,一个读书人 ,一个读书最多的人。我

26、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 , 上船时既已得到前人的书的赠礼 , 就该想 到也要为下班乘客留一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 , 那么写作 就是一个人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 读书是吸收 , 是继承 ; 写作是创造 , 是超越。 当一个人读懂了世界 ,吸足了知识 ,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 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 , 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 替, 才算尽到历史责任。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 , 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 揉进自己的实践 ,得出新的思想 , 如鲁迅之谓吃进草 , 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 唐太宗称以铜为镜、 以史为镜

27、、以人为镜 , 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 , 验之于作者 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 ,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 ,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 立言, 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不妨把每个人 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票 , 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 ,最 好就不要做逃票人。不读书愚而可哀 ; 只读书迂而可惜 ; 读而后有作 , 作而出新 , 是大智慧。(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书籍是前人欢迎我们的礼物,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历史和学科成果 使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B. 人的自由存在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

28、面 , 健康使人在物质层面获得自由 , 阅读与 创造使人在精神层面获得自由。C. 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 知识、才能和气质 , 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 , 是其 能尽到历史责任的条件之一°D. 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这就是作者所说的“验之于 作者可知驽骏”的意思。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 , 如以“长河”“土拨鼠”“登月人”为喻体来论证读书与 写作对人生的意义。B. 文章中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 , 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更是要证明伟 人都是读书最多的人。C. 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29、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层层深入, 最后点题。D. 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在吃穿中自得其乐以及其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 必无文章。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读书能够使人知理 , 所以只要多读书 , 我们就能够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 “以神 遇而不以目视”的程度 .B. 在读书人中,一些在搭乘历史之舟时,做了逃票人;虽然有了船票,但这船票的 分量也有轻重之别。C .读书会使人不愚蠢 , 但读书再多不能写作也是迁腐 ,经过践, 能写出新言论表达 新思想才是大智慧。D .我们活在世上 ,应该多读书 ,读懂世界,吸足知识,坚持实践并要有敢为天下先 的勇气

30、去为世界做贡献。( 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3 题。在我们已经习惯的理解之中 , 明代学者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只是一部关于 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 , 它似乎并没有真正进入文化艺术的视域之中。 然而, 德国学者薛凤的新作工开万物打破了这一局限性 , 让世界重新从文化与科技 共襄盛举的角度来定义古代中国 ,从文化承载来认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及其 所代表的那个时代面。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展示了人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下对科技的认知。 在阅读这本著作时 ,人们往往习惯于按图索骥去对技术给予高度重视 , 而常常忽 略那个时代的文化与知识体系 , 正如薛凤在其工开万物中多次所强调的 , 宋应 星的天

31、工开物背后蕴含着当时中国文人理解世界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 ,在其所 描述的工艺技术背后蕴藏着世界的普遍性原则 , 甚至包括他从未明确指出的某种 特定文化生产方式与文化秩序。其实,更有意思的 ,或许还是作者的独特视角 , 她将工艺作为媒介来对天工 开物进行解读 , 从工艺制作来对古代中国进行观照。 比如,皮影戏激发了这位德 国学者对明代造物技艺的兴趣与探索热情。当然 , 皮影制作工艺与皮影表演技艺 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薛凤在工开万物 中开篇就先以明代最为 流行的皮影戏打严嵩来引出自己的论题 ,不仅如此 ,作者甚至还以皮影戏为喻 来表征和具象化当时的整个中国。因此,在薛凤的笔下 ,

32、工艺文化成为佐证一个时代的隐喻。 现实的情况也是如 此,明代是中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阶段 , 明代中期后不少行业 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一定规模 ,尤其是冶金、陶瓷、 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 , 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 当时的制瓷业也扬名国外。天工开物问世以来,对它的解读不计其数 ,但可能只有工开万物 真正 从文化与艺术研究的视域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天工开物 虽然比较全面地 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工艺 , 但在宋应星的世界中 , 工匠是不入流的 ,这也决定了他的 局限性。而薛凤则相反 , 她给予工艺极大的提升 , 从中国文化、思

33、维方式与文化秩 序的层面来重新叙述传统工艺。我们甚至可以认为 , 从科学与艺术共襄盛举这视 域, 它重新阐释了技术和工艺在中国文化中的担当与角色。(摘编自陈红玉从天工开物 )到工开万物 ),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天工开物并没有真正进入文化艺术的视域之中 , 工开万 1 物打破了这 一局限性。举共 ,B. 宋应星通过描述工艺技术阐释了世界的普遍性原则,构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与 知识体系。C. 以皮影戏为喻来表征和具象化当时的中国,体现了薛凤解读天工开物的独特视角。D. 工开万物主张科学与艺术共襄盛举,再次明确了技术和工艺在中国文化中 的担当

34、与角色。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参照人们惯常的理解 , 比较辨析了薛风解读天工开物的独特视域。B. 文章通过阐释工开万物的独特视角 , 揭示了工艺文化在薛凤笔下的内涵。C .文章介绍明代相关情况 ,为工艺文化是佐证一个时代的隐喻的观点提供了例 证。D. 文章从文化性、时代性以及现实运用三方面,剖析了工开万物的独特视域。 国.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工开万物的独特视域,提示我们要重视天工开物背后蕴含的文化承载B. 如果工艺文化是佐证一个时代的隐喻,天工开物就是它所处时代的代表。C. 工匠不人流的时代观念决定了

35、宋应星的局限性,可见时代决定了个人的认知。D. 薛凤认为,传统工艺承载着传统文化,因此传承它们有利于承续国家文化命脉.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答案(一)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选项分析】由原文第二段第一句话可知 , “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 需要”只是一个城市成功的条件之一。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选项分析】A项,“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无中生有。 B项,引用科特金 的话论证的是三个关键因素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 不是文明多样性对城市 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D项,文章没有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3、B【命题意图

36、】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考查思维发 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选项分析】 只有一个因素式微 , 城市不一定会淡出 , 城市文化不一定会消亡。 文 中说的是“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 , 城市就会淡出 , 最后被历史抛弃”。【论述思路】文章首先指出了文明多样性的含义 , 其次说明了城市的重要功能以 及成功的城市必须具备的三个关键因素 ,接着分析了文明多样性的作用 , 最后指 出对城市社会的研究应该从文明多样性与文明共同性两方面进行。(二)1.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 的学科素养【选项分析】A项,从原文中“北京正研究试点建设全市首条封

37、闭式的自行车高 速路”可知北京首条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还没有建成。B项,由原文“虽然这些专用通道两边不是全封闭的”可知,选项中“封闭式交通线路”表述有误。D项, 根据原文 , 骑车出行很不方便的原因不仅有 “自行车道被占用” , 还有“一些城市 新规划道路没有慢行系统 , 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公众所需” 等, 且并无信息表明 “自 行车道普遍被占用”是“主要原因”。2.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选项分析】D项,选项表述的内容是自行车高速路的特性而非修建的原因。3.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选项分析】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内容可知 ,自行车高

38、速路修好投入使用后 , 要想 发挥积极效用 , 还需相关部门做好车辆调度、 安全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功课。(三)1.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选项分析】A项,说法绝对,从原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看,恻隐之心并不一定能让 人产生舍已为人的道德行为 ;B 项, 张冠李戴, 这不是儒家的观点 , 而是作者依据 儒家观点提出来的看法;D项,“恻隐是人类抵御不道德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理 解错误 , 原文的意思是说恻隐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类情感 , 失去了恻隐之心就等于 丧失了基本的人性。2. 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考查思维发展与 提升的学科素养。【选项

39、分析】由原文第一段可知 , 孟子举例是为了证明人人皆有恻隐。3. 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分析】无中生有 , “恻隐比自爱更重要”于文无据。原文第二段比较了恻 隐与自爱的不同 , 但并未指出哪一个更重要。【论述思路】文章首先阐释了“侧隐之心”的概念 , 然后比较了恻隐与自爱的不 同, 接着解析了侧隐之心为何是人类道德的源头 , 最后点出了侧隐之心在当代社 会中的作用(四)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选项分析】A项,“这种联系导致了群体不可能拥有记忆”错误,原文说“按照 这种理解 , 群体不可能有记忆 , 因为群体不拥有身体和大脑” , “群体不可能有记 忆”这一结论是作者推理出来的,不一定是确切的事实。B项弥补了的缺陷” 于文无据 ;“拓展了传统'这个概念的外延”错误 , 原文说“文化记忆的概念超出 了 传统这个概念的范围,因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