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形考册作业1答案_第1页
《小城镇建设》形考册作业1答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小城镇建设形考册作业 1 答案一、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 20 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费孝通给出的小城镇的定义:“新型的正从乡村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基本上已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的过程”。二、依照行政建制分类:地方驻地、县城、县以下建制镇、集镇依照形成原因分类

2、:经济发达;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利用型的小城镇;依照职能特征分类:工矿城镇、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卫星城镇。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最优,更重要的是考虑可能和可行尽管就规模效率而言,大城市比小城镇要优越得多,但现有大中城市不仅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而且国有企业尚有 1000 多万下岗职工等待安置,加上城市每年新增的数百万劳动力需要就业,不可能大规模地吸纳农村人口。在这种现状下,选择小城镇是必要的。四、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 2 亿富余劳动力,有 5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70 多个,安排这样庞大的富余

3、劳动力难度很大。发展小城镇,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发展第二三产业,可以增加就业空间,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2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没有小城镇的充分发展,就不会出现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处于城乡融合的交汇点,兼有城乡特点。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既加强了城乡联系,也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膨胀、农村不断衰落的“发展的陷阱”。因此,发展建设小城镇,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3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剂”促进乡镇工业的发展, 加快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小城镇完善了城市化建设网络

4、小城镇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4 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居民的素质提高。在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设施,可对农村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方面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可以有效地将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科技知识向农村扩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五、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费孝通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在地方经济社会体系中的影响,作为他构思乡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构架。1小城镇道路理论决定发展小城镇的因素:中国人口

5、及其分布特点;避免“大城市病”,大城市模式不利于广大居民安居乐业,况且这种模式与我国国情也很难适应;小城镇为主,大中城市为辅,是费孝通主张的中国城市化的道路;费孝通主张将“三大差别”和农民一起“消灭”在小城镇里。重视小城镇作为农村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2关于小城镇发展动力农村工业化是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发展农村特色工业。3人口流动论人口流动的两个阶段:“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离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一阶段的主要形式; “离土又离乡”和“离乡又离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二阶段的主要形式。费孝通主张“做活人口这盘棋”,两个棋眼:“一是发展内地的小城镇这种人口蓄水池,一是疏散人口到地广人

6、稀的边区开发资源。4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论1983 年小城镇再探索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即从整体出发,探索每个地区发展的背景、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与其他地区相区别的发展特色。“苏南模式”:由乡镇工业的兴起而进入工业化。“温州模式”: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形成了家庭工业与专业市场。即“小商品,大市场”。“珠江模式”:珠江三角洲借助香港的地缘优势普遍发展“三来一补”企业,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格局。2此外,费孝通还提出了一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如“民权模式”、“侨乡模式”等。5区域经济思想费孝通指出,经济发展具有地理上的区域基础。不同地区因不同地形、资源、交通和所处方位等自然、人文和历史因素,

7、因而在经济发展上有不同的特点。费孝通提出港珠经济一体化的观点,建议推进以香港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的整体发展。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建议: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长江为脊梁,以南丝绸之路和西出阳关地欧亚大陆为尾闾地经济区域发展设想。七、小城镇的发展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原动力。正是生产力的发展改变、推动着城乡关系的变化,不断创造城镇化的条件。1农业的基本动力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从城市发展历史来看,最早的城镇就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农业对于小城镇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贡献来实现:食

8、物贡献原料贡献劳动贡献土地贡献2工业的核心动力工业化的根本特征在于生产的集中性、连续性和产品的商品性,正是工业化所要求的空间集中,才导致了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在有限空间上的聚集,进而促进了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部门可以根据人类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来满足社会需求。而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生产量稍多一点,社会就会感到过剩,但人们对于工业品的需求一般是“无止境”的。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已被世界城市化历史所证明,中国小城镇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化模式,推动其发展的

9、基本动力是中国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对小城镇发展的作用:第一,加快了人口集聚过程,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镇就业。同时使进镇务工的农民接受了城市化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享受城镇公用设施,从客观上带来了人口城镇化方面质的飞跃。第二,乡镇企业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了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以及镇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第三,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小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乡镇企业加速了资本、技术、信息等经济要素的转移。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在小城镇的建设中,不论是乡镇企业间接提供的税源,还是乡镇企业直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都为小城镇功能的完善和吸引力的进一步增强做出了不可替

10、代的贡献。3第三产业的动力城镇的形成首先是商品交换的需要,商业的繁荣与发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镇的兴衰和发育状况。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从事第三产业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改变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利用本地交通、通讯便利,建立贸易中心,确立本地乡镇工业品经销集散地功能,形成贸易吸引力,带动乡村人口在本地的集中和金融、信息、服务、交通、通讯、工业、文化、教育等的全面发展。4聚集经济的动力聚集经济是小城镇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力,产业聚集所推动的城镇规模扩张,反过来又会吸引产业聚集、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的互动机制,促成了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张。5比较利益的动力从农村的内部推力来看

11、,人多地少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也带来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从而推动小城镇的发展。从非农产业的外部拉力来看,日益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动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6政策的动力政策对小城镇发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政策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国家宏观政策,指明了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对小城镇发展最具影响力。国家专项政策,诸如土地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等。在各个不同方面影响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地方性政策,如地方税收政策、用地政策、产业政策等。具体和直接地推动小城镇发展。7区位优势的推动力区位是指一个地区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性和通达性,区位对小城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

12、交通、信息等要素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的。(1)区位的便利程度决定了其与外界经济往来的可能性;(2)区位市场环境影响着其外向型经济或内向型经济的形成;(3)区位关系影响对开放经济的依赖度;(4)区位影响资源和政策。良好的区位会吸引优越的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性考虑。1、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哪些方面?答:中国小城镇建设将面临着以下挑战:1)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改变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2)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绕过生态环境的破坏;3)小城镇建设与资源短缺;如何建立节能型小城镇;4)小城镇建设与贫困、住房、交通、犯罪的矛盾;5)小城镇建设与就业

1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32、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是在哪些方面?答: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中国加入 WTO 将加快我国小城镇。经济全球化给小城镇注入发展的资金;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2)农产品的丰富有助于小城镇建设突破发展“瓶颈”。农产品的流通超越了国界,打破了农产品短缺的局面。3)城乡隔离壁垒的打破有助于小城镇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由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变成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3、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如何?答:未来中国小城镇建设将显现出以下趋势:1)小城镇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大。2)现有的小城镇将出现分化,有的将发展成为新兴的小城市或中等城市,而有的将消失。3)

14、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差距将缩小。4)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将出现历史性的变化。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城乡壁垒的打破、国家政策的有利导向等等,我国小城镇建设将走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4、简要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答:1)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全国最为成功。最为典型的有江苏省的苏南模式、浙江省的温州模式和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模式。2)中部地区的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省份,小城镇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襄樊市的“双阳模式”。3)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

15、模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甚大。西部小城镇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商品化牵引型、工矿主导型、旅游开发型、商贸中心型、交通枢纽型、边境口岸型、城郊型、地域文化促导型、综合发展型、兵团屯垦型等。5、按发生机制分,我国小城镇有哪些建设模式?答:1)政府主导模式。2)城市辐射模式。3)资源开发推动模式。4)市场带动模式。5)旅游文化推动模式。6、分析当地的一个小城镇建设模式。答:瑶琳镇属于旅游文化推动模式。原瑶琳镇的前身是“至南人民公社”,其所在地是在至南大桥的南端,那是一个不上一百户人家的农村,根本谈不上小城镇。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瑶琳仙境开发初,现瑶琳镇所在地名叫“洞前村”,当时仅有十几间破破烂

16、烂的泥墙屋,零零散散地居住着十几家农户。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游客日益增多,促进了餐饮、旅馆、交通、旅游商品等行业的发展,居住人口尤其是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至南人民公社改为瑶琳镇,所在地移到原“洞前村”。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 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 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 100 万以上。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

17、饲养超过 400 万只,2001 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6.5 亿元,财政收入 1305 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现瑶琳镇是在 2004 年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的。/富春江镇属于资源开发推动模式。7、推动小城镇发展动力因素有哪些?阻碍小城镇发展阻力因素有哪些?答:动力因素有:1)农业的基本动力:食物贡献;原料贡献;劳动贡献;土地贡献。2)工业的核心

18、动力: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在有限空间的聚集,促进了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3)第三产业的动力: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服务业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观念更新、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高)。4)集聚经济的动力:企业、居民的空间集中而产生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是小城镇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力;产业聚集促进人口聚集,从边远、贫穷的地方向交通便利、富裕的地方流动。5)比较利益的动力:农业是比较利益较低的产业,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通过非农业部门外在拉力和农业部门内在推力,农业生产要素必然4流向非农业部门。6)政策的动力:国家宏观政策(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国家专项政策(土地、户籍、产业等政策);

19、地方性政策(税收、用地、产业等政策)。7)区位优势的推动力: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距离资源较近等。阻力因素有:1)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阻力(文化、技术、观念)。2)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不协调的阻力(企业布局分散导致小城镇分布过密、过散、规模过小,生产销售不景气等)。3)传统文化的阻力(单家独户、自然分散、处处分割,与生产和生活无有机联系)。4)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外部阻力(自给半自给的传统旧体制与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之间的冲突;“离土不离乡”的制约;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8、分析你所在的小城镇发展的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答题要点和思路:(发挥个人主观意志,不做统一答案)1)你所在的小城镇概况简介:例

20、如:瑶琳镇地处桐庐县中部,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距杭州 85 公里,05 省道穿境而过,是杭州至千岛湖、 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有著名的瑶琳仙境、 红灯笼外婆家、 天目溪漂流等景区, 被誉为中国旅游第一镇全镇总面积 64.23平方公里,辖 13 个行政村,1.26 万人口,是省综治先进镇、省级卫生城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绿色小城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原瑶琳镇的前身是“至南公社”,所在地是大桥南端。现镇所在地原名“洞前村”,瑶琳仙境开发时仅有十几间泥墙屋,零零散散居住着十几户农户。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改

21、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 100 万以上。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 400 万只,2001 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6.5 亿元,财政收入 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

22、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2)按照第 7 题中阻力因素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3)按照第 7 题中动力因素的七个方面提出对策。(注意:要抓住重点,不必面面俱到。)一、小城镇建设规划是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小城镇的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目标作出具体规划。二、小城镇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第一,在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建设用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第二,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公共建筑、生产、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仓储、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明

23、确,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第三,根据小城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线路、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第四,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第五,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第六,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第七,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的设施;第八,编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估算近期建设投资。三、1.随着城市建设导致郊区无遮挡的向外发展,钢筋混凝土,玻璃,塑料取代了

24、地方建筑材料,失去了昆虫和乡土气息2.随着土地扩展,农田,小河流,小湖泊,小溪,湿地,山坡,林木成了垃圾场,污水沟.3.一个鸡犬相宁的村庄被移到了若干座同一面孔的高层楼宇里,为汽车修建的宽阔马路使老人和儿童不宜步行和跨越.四、,欧美规划师在做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规划时,特别注意了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周围的环境和资源,特别仔细地保存那些肥沃的农田,保存那些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等等。小城镇和乡村规划师的确面对不同于城市规划师的问题: 他们必须在小城镇和乡村扩张的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 他们必须更多地关注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所引起的环境灾害;他们必须熟悉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各个规划要素

25、的尺度、布局和功能。村镇的布局、地理环境、历史、经济、文化和功能变化多端,所以没有一种规划与设计原理可以保证村镇的新发展一定就适合于村镇原有的形体布局。居民参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英国和美国乡村地区小城镇规划的基本模式。他们在英国和美国乡村地区规划小城镇时,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与那里的居民进行讨论,让他们充分表达他们的愿望和需求。一、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非农化与城市化未能实现同步发展,小城镇总体建设水平不高。二、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1小城镇自身经济实力薄弱城镇是分散的农村工业化和农村非农经济成分膨胀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上的产物。一些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湖南

26、851 个建制镇非农经济产值达到 1000 万元以上只有 235 个。一些地方的领导无视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切5实际地推进城镇化,只重视城镇的硬件建设不培育城镇的经济增长点,致使一些小城镇成为一座座“空壳城”,出现硬件设施浪费、土地闲置、楼宇关闭、“高楼大厦乞丐住”的现象,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缺乏在一些地区,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门槛”很高,买房或建房的价格或成本很高,在小城镇落户要交纳各种费用,并且由于包括土地在内的集体资产的产权不清晰,使得农民不愿完全放弃土地进入城镇,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的积极性。3乡镇企业支持力度下降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大批

27、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乡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环境与 80 年代前期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乡镇企业出现增长速度放慢、吸收劳动力能力下降和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使乡镇企业在广大农村过度分散的问题难以克服。进而影响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难以促进有效公共需求的形成和扩展,使小城镇的发展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产业推动力。三、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分阶段、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第一阶段,放开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的户籍制度,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的固定住所和生活来源的,均可在小城镇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第二阶段,彻底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允许有合法住所、固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中国公民落户

28、。第三阶段是 2010 年后,放开大城市户籍,在全国范围内按居住地和职业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实行身份证管理。2、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现实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是降低农民进镇的门槛和风险,促使农民身份的彻底转化,保持小城镇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目标和原则指导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设定不同的保障方式:1对于新进镇的农民,在一定期限内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并允许依法有偿转让。2对长期在城镇就业、收入和生活已经相对稳定,但尚无条件加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乡镇企业职工及其他居民,

29、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养老、医疗等保险项目。3对已经脱离土地、丧失工作机会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小城镇居民,建立小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对于具备条件的小城镇,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待条件成熟时,纳入当地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基本建立起以养老、医疗保险为主体,并与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事业有机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覆盖范围广,资金来源渠道多,社会化程度高,待遇合理适当,管理体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社会保障事业新格局。3、引导乡镇企业的集聚可采取优惠政策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1取消以乡镇企业产值、发展速度作为评价政府领导人政绩的标准,降低企业集中

30、的阻力;2以市场为导向,打破行政分割和社区限制,促进乡镇企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3严禁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向乡镇企业乱摊派,降低企业在小城镇的经营成本;4维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4、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1科学规划是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正确认识规划的重要性,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要有超前眼光和区域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先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小城镇与周边地区的农村、城镇,以及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小城镇的规划,不能着眼于单个小城镇的发展定位,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确定规划。只有将局部的、个别的小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来设计

31、规划,才能形成区域内小城镇群体的合理、有序结构。否则,离开区域发展的整体,既使小城镇个体设计的再好,也会限制区域整体综合优势的形成和发挥。2加强小城镇社区建设与管理,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1强化生态环保意识,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位。绿化工作要与城镇建设同步进行,真正把小城镇建设成“城在山中,房在绿中”的现代园艺式集镇。2硬件建设要配套,交通、通讯、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水电等公用设施建设都应配套,保证居民生活方便。3加强小城镇的管理和社区建设,培育居民的社区理念和社区的亲和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和现代化。3特别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1因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

32、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办法,进行分散、分批地投资建设;62但是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标准,可以采取先“土”后“洋”的办法逐步地发展和提高,不能把建设标准定得太高,以免产生欲速不达的后果。5、完善土地管理制度1小城镇建设用地,要在节约用地、保持耕地的前提下,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2对城镇建设用地,可以仍然实行土地部门征为国有,由乡镇或开发单位建设后进行出售、转让或租赁。也可以考虑由农民以土地入股,与企业合作建设新厂房;也可以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将土地租给企业使用。城镇的居民住房,既可以由拥有土地的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商品住房,

33、出租或出售给迁入的居民,也可以将土地直接出售给迁入的居民,再由居民自主建房。3合理利用土地级差地租,对工业、商业、住宅等用地,采取不同地价政策。有偿出让集镇优良区位的土地使用权,把用地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功能区的建设结合起来。4为了协调小城镇用地与农村集体、农民的利益关系,改变以往一次性征地、一次性付款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租用、入股等方式参与开发,使农民能够享受到土地的长期收益。5挖掘土地资源,节约保护耕地。要严格按照城市和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有效保护耕地。6在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制度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6、改革财政体制可以通过直接引资的方式来解决小城镇的建设资

34、金不足的问题。就是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参与小城镇建设,形成一个包括国家投资、地方政府投资、社会投资、个人投资和引进外资在内的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这是扩大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来源的一项基本措施。四、户籍制度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分阶段、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第一阶段,放开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的户籍制度,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的固定住所和生活来源的,均可在小城镇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第二阶段,彻底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允许有合法住所、固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中国公民落户。第三阶段是 2010 年后,放开大城市户籍,在全国范围内按居住地和职业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实行身份证管理。五、(1)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难以吸引周边的资源,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作用。(2)行政人员相对多,加剧农民的负担。(3)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经济区域的基础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各镇各自为政,在同一经济区域争市场、争资源,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其结果是都形成不了规模造成很大的浪费,并阻碍了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集聚。六、1。大中小城市有所增加,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