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_第1页
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张加泉张加泉 2016 2016年年7 7月月青州青州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一、关于历史思辨能力一、关于历史思辨能力1思辨的概念思辨的概念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2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意义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意义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1哪些史观?哪些史观?A.A.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B.B.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观、 阶级斗争史观

2、、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目 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古代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代西方奴隶主阶级的直接民主、法制古代西方奴隶主阶级的直接民主、法制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民主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民主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近代前期

3、西方列强侵华与中与华民族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与中与华民族 反帝反封、争取民族民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争取民族民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12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目 录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力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力的革命斗争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丰富完善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20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 争取民族民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社会

4、主义人民民主和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和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建立 第22、23课 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建立和祖国统一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7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1哪些史观?哪些史观?A.A.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B.B.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观、马克思主义社会

5、发展史观、 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C.C.辩证唯物主义史学分析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史学分析方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等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1哪些史观?哪些史观?A.A.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B.B.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观、 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C.C.辩证唯物主义史学分析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史学分析方法D.D.其它:社会生活史观等其它:社

6、会生活史观等物质:衣食住行等,反映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物质:衣食住行等,反映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精神:社会习俗等,精神:社会习俗等, 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1哪些史观?哪些史观?A.A.学期开始时学期开始时2如何传授?如何传授?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目 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工业化、世界市场)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

7、起(工业化、世界市场) 及对中国的冲击(近代化)及对中国的冲击(近代化) 第7、8课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第9课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10课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1课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2、13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目 录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罗斯福新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8、 第17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9-21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4、25课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1哪些史观?哪些史观?A.A.学期开始时学期开始时B.B.导入新单元时导入新单元时2如何传授?如何传授?课堂

9、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目 录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2课 文艺复兴 第13课 宗教改革 第14课 启蒙运动 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1哪些史观?哪些史观?A.A.学期开始时学期开始时B.B.导入新单元时导入新单元时C.C.导入新课或课后小结时导入新课或课后小结时2如何传授?如何传授?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第三单元第三单

10、元 各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核心内容】 一条主线: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个阶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 一个重点: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一个难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二、依据多元史观把握历史思辨的方法1哪些史观?哪些史观?A.A.学期开始时学期开始时B.B.导入新单元时导入新单元时C.C.导入新课或课后小结时导入新课或课后小结时2如何传授?如何传授?D.D.分析问题时分析问题

11、时思考: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三、依托课标把握历史思辨的范畴三、依托课标把握历史思辨的范畴1了解课标句式特点,把握历史思辨的广度和深度了解课标句式特点,把握历史思辨的广度和深度 了解(列举、知道、简述)的史实,(广度)认识(分析、探讨、说明)的结论。(深度)A.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由史实得出结论).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由结论决定史实)C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没史实只有结论)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

12、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三、依托课标把握历史思辨的范畴三、依托课标把握历史思辨的范畴1了解课标句式特点,把握历史思辨的广度和深度了解课标句式特点,把握历史思辨的广度和深度 2依据课标表述,正确处理历史思辨依据课标表述,正确处理历史思辨的的广度和深度广度和深度 A.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由史实得出结论).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由结论决定史实)C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没史实只有结论)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四、精心设计

13、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1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精心设计思辨问题。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精心设计思辨问题。思考:思考: 比较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与西方近代工商业经济的不同?比较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与西方近代工商业经济的不同?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西方近代工商业经济西方近代工商业经济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1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精心设计思辨问题。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精心设计思辨问题。思考:思考: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什么?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什么?所有制:公

14、有制 管 理:计划经济,反对市场经济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1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精心设计思辨问题。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精心设计思辨问题。马克思马克思 列宁列宁斯大林斯大林新中国新中国改革后改革后所有制所有制 公有管理体制管理体制计划思考:思考: 苏俄(联)、中国是如何创新和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苏俄(联)、中国是如何创新和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近代前期中华民族各阶级的抗争探索近代前期中华民族各阶级的抗争探索评价评价 积极 消极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义和团义和团

15、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事件事件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1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精心设计思辨问题。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精心设计思辨问题。2开发利用多种史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发利用多种史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俄罗斯人的段子: “列宁证明了应该如何管理国家,斯大林证明了应该如何不管理国家;赫鲁晓夫证明了傻瓜都可以管理国家,勃列日涅夫证明了并不是每一个傻瓜都可以管理国家,戈尔巴乔夫证明了”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1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精心设计思辨问题。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精心设计思辨问题。2开发利用多种史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发利用多种史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俄罗斯人的段子: 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三位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课堂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