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1_第1页
情境教学法1_第2页
情境教学法1_第3页
情境教学法1_第4页
情境教学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 田洵洵 小组成员: 翟纯 汪晶晶 王晓杰参考资料来源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http:/ 结合复习一组“看图学文”的教材,设计一个情境。一组动作训练说一段连贯的话。案例:对生活情境的再现 教学小马过河小马过河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课文,文中用了很多提示语,比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老马亲切地说”等。为了引起学生对“提示语”的注意,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人说话时的种种神态动作,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提示语。创设两个情境进行语言训练。情境一由学生A演示动作,欢蹦着

2、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上得红旗了!”训练学生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神态的句子。学生A的表演为同学们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最终同学们把所观察所得表达出来。挑出一个个合适的词加以描述以上情境: “ A连蹦带跳地说:我们班上得红旗啦” “A欢天喜地地说:我们班上得红旗啦” “A兴高采烈地说:我们班上得红旗啦” 情境二结合复习一组“看图学文”的教材,加大难度设计一个情境,一组动作训练说一段连贯的话。教师和一个学生作了这样的动作演示:情境是夜晚,灯下,小红正在做功课。教师扮演小红的妈妈,走到小红身旁,问:“小红,你昨天数学考得怎样?”小红惭愧地作低头状,答:“因为我粗心,错了两道。”演示后,要学

3、生将刚才所见所闻的情况表达出来。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记叙事物的字、词、句篇,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阶段二:提供作文素材通过观察情境,引导儿童获取作文题材,使得儿童作文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案例:记得那是一个金色的秋天,我带领二年级的孩子去认识秋天的田野。近处,大片丝瓜棚、扁豆棚,棚上,金黄色的朵朵丝瓜花,紫里夹白的串串扁豆花,花上蝴蝶飞舞。不远处的小河畔,是一排整齐的芦苇,远处是宽广的棉田与稻田。孩子们站在郊外大桥旁,近看一大片丝瓜棚,他们先看棚上花的色彩、形状和花上飞舞的蝴蝶,然后看棚下挂着的一条条大丝瓜。我当即提问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你们看,那大丝瓜该多大啊,你们伸

4、出手臂和它比比看,哪个粗?”“小丝瓜又躲到哪里去了?”孩子们一个个好奇地去找绿叶丛中的小丝瓜,兴致勃勃地伸出小手臂与大丝瓜比粗细。 后来有学生在作文里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站在郊外大桥上,眼前是一片丝瓜棚,棚上开满了一朵朵小黄花,真像一只只金色的小喇叭。棚下挂着一条一条大丝瓜,有的比我们的手膀子还粗呢!小丝瓜呢,它比不过大丝瓜,就不好意思的躲到绿叶背后去了” 最终,我还帮助孩子们理解了“一朵”“一朵朵”“一串串”“一大片”等数量词及数量词的重叠;对“金黄色”“嫩绿色”等表示色彩的形容词以及“小喇叭似的丝瓜花”“卫兵似的芦苇”等比喻,都以丰富的感知为基础,得到了很好的理解,丰富了词的形象。阶段三:

5、进行审美教育美,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而一般说来,都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使人感受到的。那么,教材中的很多历史事件都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怎么使学生有所理解有所感受呢?教学案例小白花描述了1976年四月初,作者一家人和首都人民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场景,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怀念和敬爱之情。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示照片,同时播放课文录音,借助音乐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境。音乐声起,渲染出课文的中的气氛,也带动学生的情绪,提示他们观察照片上花山、人海、人群肃立、沉席悼念周总理的情境,而后进行朗读和语言的训练。阶段四:促进整体发展“片断语言训练”、“提供作文题材”、“进行审美教育”这三个阶段不是孤

6、立存在的,情境教学最终是要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二、情境教学的特点二、情境教学的特点1、形真、形真所谓“形真”,主要是要求形象富有真切感,即神韵相似,达到“可意会、可想见”即可。2、情深、情深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至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3 3、意远、意远顺应教材课文的思路创设有关情境,所创设的情境意境深远。4 4、理寓其中、理寓其中情境教学所创设的鲜明的形象,所伴随抒发的真挚的情感,以及所开拓的广远的意境,这三者融成一个整体,其命脉便是内涵的理

7、念。三、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三、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1.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2. 认识的直观原理认识的直观原理3. 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1.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2. 认识的直观原理认识的直观原理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3. 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形象是情境的主体,情境教学中的模拟要以范文中的形象和教学需要的形象对对象,情境中的形象是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一致的四、情境教学的类型四、情境教学的类型1.实体情境:实体情境:实体情境即有形的情境。2.模拟情境模拟情境模拟情境是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3.语表情境:语表情境:运用语言表述情境4.想象情境想象情境5.推理情境:推理情境:推理情境帮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去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五、情境教学的原则五、情境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