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7/d6bbe8ff-ce0c-4b44-a031-be6c10d96c73/d6bbe8ff-ce0c-4b44-a031-be6c10d96c731.gif)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7/d6bbe8ff-ce0c-4b44-a031-be6c10d96c73/d6bbe8ff-ce0c-4b44-a031-be6c10d96c732.gif)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7/d6bbe8ff-ce0c-4b44-a031-be6c10d96c73/d6bbe8ff-ce0c-4b44-a031-be6c10d96c733.gif)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7/d6bbe8ff-ce0c-4b44-a031-be6c10d96c73/d6bbe8ff-ce0c-4b44-a031-be6c10d96c734.gif)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7/d6bbe8ff-ce0c-4b44-a031-be6c10d96c73/d6bbe8ff-ce0c-4b44-a031-be6c10d96c73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生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一)兴趣导入1、弓E(PPT1)。同学们,大家喜欢花吗?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花在百花凋零的寒冷的早春季节,迎风傲雪独自开放,它是什么花?它,就是梅花。我们来认识梅花。2、简介梅花(点击PPT23、4,由示梅花图):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湖北地区2至3月开花。武汉磨山有座梅园,每年梅花开放季节都会举办“梅花节”。大多数的花都是在春天天气暖和了才开放(春暖花
2、开),而梅花却不一样,它不畏寒冷,越是天寒地冻,它开得越好,它是最有骨气的花!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曾经被定为我国的“国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因而,梅花为历代诗人所吟诵。3、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赞美梅花的诗中,王安石的梅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点击PPT56)2、介绍作者(PPT7)王安石是距今900多年前的江西抚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两次担任宰相,他积极推行革新,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他的诗作内容充实,语言精炼,艺术造诣极高。请打开书P125,生自由读,
3、边读边学习生字,指名读、领读、记字形。3、讲解生字(PPT8)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为”是多音字,因为的“为”,在这里读作wei,另外一个读音“为什么”的“为”;诗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hu,不读shuo“梅、角、寒、雪”,可用熟字换偏旁(梅);讲故事(寒:房子里一个人,身上盖了一层又一层的草,还是结冰了。表示寒冷。);两个部分组成的合体字(雪);象形字(角)等方法记字形。“枝”字的读音是翘舌音。检查生字自学情况生字卡片去拼音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4、理解词语(PPT9)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诵读,结合看投影、图画,让学生在诗中找生不懂的词语,大概
4、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这些重点词句的意思。5、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PPT10)多种形式朗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再让学生自读诗句,反复读诗文,逐句把诗文读通,读顺,达到正确、流利,要指导学生读生诗的韵味、节奏。对诗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PPT11)1、学习第一、二句。(1)指名学生读,试说诗意,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2)让学生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3)启发学生从“墙角”、“凌寒”、“独自”
5、中体会由梅花的特点。“墙角”二字点明地点,“数枝梅”写生它的“形”一一板书;“凌寒”二字交代梅花开放的时间;“独自”二字指明其他的花木都没有开放,突生了春梅不怕寒冷,于冰雪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写的是梅花的“神”一一板书。(4)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指名读,深入体会。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的是:寒冷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2、学习第三、四句。(1)学生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由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
6、像雪一样洁白。板书一一色第三句,“遥知不是雪”。诗中说“不是雪”,但是以雪作比,暗指梅花色洁白如雪。第四句,“为有暗香来”。“暗香”:幽香。幽幽清香从远处飘过来,因为闻到梅花的香气,因此知道那不是雪而是梅花。板书香(2)轻声自由读诗句,男女生对读,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3)感情启发,朗读体会。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用巧妙的手法,运用比喻描写由梅花洁白如雪,花香清远的特性。3、再读诗句,理解全诗的意境。(PPT12齐读全诗,小结全诗(1)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墙角边,几枝亭亭玉立的梅花正迎着凛凛寒风,独自开放。从远处看,花如雪白,
7、但知道那墙角处白色的不是雪,而是怒放的梅花,因为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正从那里缓缓地飘来。)(2)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3)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4)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这首诗是作者推行变法失败后写的,借写梅花的品性来表达自己坚忍不拔,身处逆境洁身自好的心态。)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5)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全诗让人领略到梅花凌寒怒放的神韵,给人留下梅花花白如雪、气味芬芳的鲜明印象,赞美梅花坚强的品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4、配乐朗读,练习背诵。运用音乐、投影,启发学生想象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英姿,感悟诗的意境美。伴着音乐,学生有感情地反复吟诵,教师可适当提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H-5儿童各年龄期保健课件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缆索式起重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压有载分接开关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可见光波段高光谱成像(HSI)设备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墙磨机开关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打印贴标机和耗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工业PTFE密封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超高频RFID一次性腕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便携手持式光谱仪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除湿白带丸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企业成功转型》课件
- 初中公寓主任述职报告
- 建设银行对账单英文翻译模板【英国签证】
- 法医解剖室管理制度
- 九年级下册沪教版上海化学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课件
- 益生芽孢杆菌体外抑菌活性及耐药性研究
- 2023数联网(DSSN)白皮书
- ISO17025经典培训教材
- 东南大学宣讲介绍
- 2023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题库及答案解析
- 九年级下册-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速查速记(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