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中水溶性农药安全替代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_第1页
茶园中水溶性农药安全替代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_第2页
茶园中水溶性农药安全替代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_第3页
茶园中水溶性农药安全替代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园中水溶性农药安全替代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一、项目简介针对茶园中水溶性农药大量使用带来的茶叶质量和茶园生态安全风险,本项目采用脂溶性农药、数字化色板和天敌友好型杀虫灯等防治措施替代茶园中常用的高风险水溶性农药,取得以下成果。1、主要技术内容及指标( 1)筛选出唑虫酰胺、茚虫威、虫螨腈和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高效脂溶性农药替代茶园中常见的高风险水溶性农药。这4 种农药在茶汤中浸出率低、对目标害虫防效高。其中,唑虫酰胺、茚虫威对茶园重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的防效达 95%以上,虫螨腈对茶橙瘿螨的防效达 86%,效果明显高于吡虫啉、啶虫咪等高风险水溶性农药,并推荐这 4 种高效脂溶性农药

2、作为水溶性农药替代农药,在浙江、贵州和重庆等地推广。(2)针对茶小绿叶蝉、蓟马等茶树主要害虫,筛选出最佳诱捕颜色,并研制出相关数字化粘虫色板。相较于市场上常见色板,茶小绿叶蝉数字化色板( RGB=255,215,0)、茶黄蓟马数字化色板( RGB=124,252,0)、茶棍蓟马数字化色板( RGB=0,255,0)的诱杀效果分别提高了 30-50%、279.55%、85.01%。改变了市场上色板产品颜色混乱的现象,实现了茶园粘虫色板产品的参数化、规范化和高效化。(3)利用茶小绿叶蝉、粉虱、尺蠖、毒蛾等茶园常见害虫对特定范围光谱的趋性,以及 LED 灯发射光谱谱宽窄的特点, 研发出天敌友好型 L

3、ED 杀虫灯。该灯发射光谱为 385 ± 5 nm和 420 ± 5 nm。相较于频振式杀虫灯,天敌友好型 LED 杀虫灯对叶蝉诱杀量提高 265.9%,对主要害虫诱杀量提高 127.03%,对茶园天敌的诱杀量降低 40.15%。实现了对茶园害虫诱杀的精准、高效化,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天敌昆虫的误杀,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2、知识产权等成果(1)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 项。(2)发表 SCI 论文 2 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 篇,出版专著 1 本。3、推广应用与经济社会效益(1)项目实施期间, 水溶性农药安全替代技术在我省各茶区累计推广示范137 万亩,茶园产值平均提高了 59

4、1.5 元/亩,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 2.19 亿元;在全国推广面积达到 55 万亩,间接济效益达 3.22 亿元。(2)项目的实施减少了茶园中水溶性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的使用次数,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了饮茶者的健康;同时显著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项目示范区内益虫的数量平均提高了44.63%;项目的开展提高了广大茶农对茶树害虫的防治技术水平,累计培训人数达到2923 人。二、第三方评价1、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验收意见:项目对降低我省茶叶高风险水溶性农药残留水平、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农五方

5、)。项目研发出的数字化色板应用效果良好,示范推广18.1 万亩,辐射推广达到 596 万块( 2015 年 4 月,省重大科技专项) 。2、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组织项目鉴定评审小组,鉴定结果:(1)项目首次从安全性角度提出利用脂溶性农药替代茶园常用的水溶性农药,筛选出适宜在茶园推广的脂溶性农药,开发出防治茶小绿叶蝉等茶树害虫的数字化标准色板产品,从物理防治方面进一步降低水溶性农药的使用量。(2)项目筛选的水溶性农药替代品种,具有低水溶性、茶汤中浸出率低的特点。对茶小绿叶蝉等茶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优于当地常规使用农药;数字化标准色板田间应用比市场同类产品防效提高 30%-50%。

6、该技术体系实现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结合防治茶园主要害虫的目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能有效降低茶产品中水溶性农药的残留含量,保障饮茶者的健康安全,具有转化应用及推广的价值。该项目创新性强,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建议加快该成果的推广应用。三、直接经济效益、推广应用情况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有效控制了茶园中高风险水溶性农药的使用,减少了茶园农药的使用量,显著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改善了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农对茶树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促进了我省茶产业的健康发展。2项目成果的直接经济效益总计25 万元。项目实施期间, 通过减少农药成本、提高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园的亩

7、产效益,浙江省示范茶园的平均产值提高了 591.5 元 /亩,全国平均产值提高了 584.6 元/亩。水溶性农药安全替代技术已在我省示范推广 37 万亩,间接经济效益 2.19 亿元;全国示范推广 55 万亩,间接经济效益 3.22 亿元。项目示范区内益虫的数量平均提高了44.63%,显著改善了茶园的生态环境。共开展技术培训44 次,累计培训人员2923 人。四、主要完成人员情况陈宗懋,第 1 完成人,研究员,植物保护专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质量安全中心,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贡献:项目主执人,提出学术思想,制定研究目标和技术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完成项目总结。对创新点 1

8、、2、3 有创造性贡献,其中创新点1 占本人工作量 40%,创新点 2占 30%,创新点 3 占 30%,发表论文 5 篇,第 1 完成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 项,主编专著 1 部。边磊,第 2 完成人,助理研究员,植物保护专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质量安全中心,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贡献:对创新点 1、2、3 均有贡献,对完成数字化色板和 LED 杀虫灯的研发及推广有创造性贡献,其中创新点 1 占本人工作量 10%,创新点 2 占 30%,创新点 3 占 30%,发表论文 3 篇,第 2 完成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3 项。罗宗秀,第 3 完成人,助理研究员,植物保护专业,中国

9、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质量安全中心,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贡献:对创新点 1、2、3 均有贡献,对高效脂溶性农药的筛选及推广有创造性贡献,其中创新点 1 占本人工作量 30%,创新点 2 占 20%,创新点 3 占 10%,发表论文 1篇,第 4 完成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 项,第 6 完成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 项。蔡晓明,第 4 完成人,副研究员,植物保护专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质量安全中心,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贡献:对创新3点 1、2、3 均有贡献,对高效脂溶性农药、数字化色板和LED 杀虫灯的应用推广有创造性贡献,其中创新点1 占本人工作量 15%,创

10、新点 2 占 15%,创新点3 占 15%。李兆群,第 5 完成人,助理研究员,植物保护专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质量安全中心,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贡献:对创新点 3 有贡献,主要参与了数字化色板和LED 杀虫灯的应用推广工作, 创新点3 占本人工作量的10%。辛肇军,第 6 完成人,副研究员,植物保护专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质量安全中心,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贡献:对创新点 1 有贡献,主要参与了高效脂溶性农药的筛选与推广工作,创新点1 占本人工作量的 10%。罗逢健,第 7 完成人,副研究员,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质量安全

11、中心,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贡献:主要参与了高效脂溶性农药、数字化色板和LED 杀虫灯的应用推广工作。五、主要完成单位情况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排名:1)对本项目的支撑作用:对本项目中高效低水溶性农药的筛选、数字化色板和 LED 杀虫灯的设计研发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将本项目的研发技术在茶产业中大力推广示范,促进项目对茶产业的影响。六、推荐单位意见该成果针对茶园中水溶性农药使用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出高效脂溶性农药和无公害物理防控相结合的安全替代技术,研发出数字化色板和天敌友好型LED 杀虫灯,筛选出4 种高效脂溶性农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对照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授

12、奖条件,推荐申报进步奖一等奖。4七、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作 者论文专著名称 /刊物年卷期发表SCI 他他引页码时间引次数总次数陈宗懋(主编)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2013 年边磊,孙晓玲,Design and selection of trap color for罗宗秀,张正capture of the tea leafhopper,群,陈宗懋Empoasca vitis,byorthogonal边磊,杨普香,Effect of Trap Color, Height, and姚雍静,罗宗Orientation on the Capture of Yellow秀,蔡晓明,陈and Stick Tea T

13、hrips(Thysanoptera247-2582014 年331241-12482016 年00边磊,陈宗懋,新型 LED 杀虫灯对茶园昆虫的诱杀2016 年00陈华才,朱旭华22-23效果评价 /中国茶叶罗宗秀,边磊,新型茶园管理机的农药雾滴沉积特2016 年00蔡晓明,陈宗懋52-58性及田间药效评价 /茶叶科学张芬,张新忠,两种不同溶解度农药残留在茶汤中2013 年06陈宗懋,罗逢482-490健,楼正云,孙的浸出规律研究 /茶叶科学合 计 :39八、主要论文、专著目录知识知识产权具体国家发明人(培育产权(地授权号授权日期权利人名称人)类别区)发明假眼小绿叶蝉诱中国ZL2012103

14、46154.72014.05.07中国农业科学院陈宗懋,边磊,专利捕色的筛选及数茶叶研究所,漳孙晓玲,罗宗字化标准色板的州市英格尔农业秀,辛肇军,林制作色板科技有限公司志平,陈丽萍发明一种茶树害虫灯中国ZL201410132779.22016.01.20中国农业科学院陈宗懋,边磊,专利光防治系统茶叶研究所孙晓玲,陈华才,辛肇军,罗宗秀发明一种昆虫诱捕色中国ZL201310651345.92016.03.02中国农业科学院陈宗懋,边磊,专利筛选装置及其制茶叶研究所孙晓玲,陈华作方法才,辛肇军,罗宗秀5炒青绿茶(香茶)加工工艺创新与标准化应用一、项目简介:浙江绿茶以生产高档名茶为主, 采摘时间短,

15、 夏秋茶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为提升我省大宗炒青绿茶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提高对低档春茶和夏秋茶资源的利用,本项目组织了科研、技术推广和茶机企业等多家单位联合在浙江松阳、武义、泰顺等香茶主产县攻关,历经 8 年研发出循环滚炒和控温揉捻 2 项新技术,集成创新提出 1 套香茶标准化加工工艺;成功构建国内首条香茶全自动生产线,并提出配套标准加工工艺参数;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标准香茶加工技术规程 ,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 对促进浙江大宗绿茶加工技术进步和绿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帮助山区茶农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技术内容:1针对大宗炒青绿茶普遍存在的“香气不高、色泽不绿、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研发

16、循环滚炒和控温揉捻2 项新技术,集成创新提出 1 套循环滚炒型绿茶(香茶)的标准化加工工艺。2针对香茶杀青相对较老,需要长时间回潮以及循环滚炒过程需要精准控制工艺参数等技术难题, 研制出新型静态回潮机和全自动循环滚炒装置2 台关键6设备,成功构建国内首条香茶全自动生产线,并提出配套标准加工工艺参数。3制定了香茶加工技术规程 ,编写了培训教材。知识产权情况: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软件著作权 4 项;制定了省(市)地方标准 1 项;发表论文 7 篇,编写培训教材 2 本。技术指标:1集成创新提出1 套滚炒型绿茶(香茶)的标准化加工工艺,显著提升了大宗炒青绿茶的香气品质和和外观色泽。2研制成功

17、国内首条香茶全自动生产线,提出配套标准加工工艺参数,实现了香茶加工的全程自动控制。3全套工艺技术平均提质增效18.1%,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应用推广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本项目技术自 2011年起在浙江省丽水、温州、金华3个地级市的 20多个香茶生产县进行了应用推广,共举办香茶创新工艺及标准化加工技术培训班 461期,受训的技术骨干和加工能手 3928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 72425份。据业务统计, 全省已有 1265家企业按照本项目制定的标准进行香茶加工, 实现了香茶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近三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 197.8万亩,加工香茶 10.2万吨,销售收入 64.0 亿元,新增纯收益

18、 17.9亿元,总经济效益 16.1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同时,本项目对加快全省大宗绿茶加工技术的升级, 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技术创新内容:1针对大宗炒青绿茶普遍存在的“香气不高、色泽不绿、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研发循环滚炒和控温揉捻2 项新技术,集成创新提出 1 套循环滚炒型绿茶(香茶)的标准化加工工艺。2针对香茶杀青相对较老,需要长时间回潮以及循环滚炒过程需要精准控制工艺参数等技术难题, 研制出新型静态回潮机和全自动循环滚炒装置2 台关键设备,成功构建国内首条香茶全自动生产线,并提出配套标准加工工艺参数。73制定了香茶加工技术规程 ,编写了培训教材。二、第三方评价1

19、据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单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的国内外查新结论认为,本项目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在国内外文献检索范围内,未见其他文献报道:( 1)本项目提出的控温揉捻、循环滚炒新技术; (2)本项目提出的香茶标准化加工工艺:鲜叶摊放 -杀青 -摊凉回潮 -揉捻 -解块 -循环滚炒(二青) -摊凉 -循环滚炒(提香) -整理;( 3)本项目研制成功的香茶全自动生产线及专家系统实现了香茶加工的全程自动控制。除查新委托单位外, 上述研究内容在国内外所检的其他相关文献中未见述及。(附件:查新报告)2本项目的 "香茶类优质绿茶创新工艺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于 2015 年 3 月21 日通过

20、了浙江省茶叶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本项目研制的香茶控温揉捻技术、 循环滚炒技术及香茶标准化加工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附件: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鉴字 2015第 1 号,香茶类优质绿茶创新工艺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3本项目的 "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及标准加工工艺参数"于 2014 年12 月 28 日通过了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本项目研制的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及标准加工工艺参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附件: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浙技促鉴字2014第 011 号)。三、推广应用情况和社会效益近三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 197.8

21、万亩,加工香茶 10.2 万吨,销售收入 64.0 亿元,新增纯收益 17.9 亿元,总经济效益 16.1 亿元。 全省已有 1265 家企业按照本项目制定的标准进行香茶加工, 实现了香茶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经济效益显著。推动了茶叶加工技术进步。 本项目技术提高了循环滚炒型绿茶 (香茶)加工的标准化、动化程度,从而带动了全省大宗绿茶加工技术的升级, 为浙江全面实施 "机器换人 "战略,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树立了很好的典范。缓解了劳动力紧缺问题。 本项目技术减少了香茶加工劳动用工, 降低了劳动8强度,节省了人工成本,释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本

22、项目技术显著提高了香茶品质,产品在济南、北京等大中城市销售量和销售价逐年递增,从而激发了广大茶农采制夏秋茶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夏秋茶的资源利用率。培养了一大批茶叶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在丽水、温州、金华 3 个地市 20 多个重点产茶县共举办香茶创新工艺及标准化加工技术培训班达461 期,培训技术骨干和加工能手达39286 人次。四、主要完成人员情况1林智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 项目实施、 工作协调和技术把关等。 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80%以上;主持香茶创新工艺研发、连续化自动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制、标

23、准化加工工艺参数研究和示范推广,取得鉴定成果 1项,实用新型专利 2个,发表学术论著 3篇。对项目的第 1和2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2俞燎远 ,高级农艺师,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开展香茶创新工艺,标准化加工、连续化生产线等技术试验, 研究提出空调间适温轻压揉捻技术,创新运用循环滚炒加风冷组合干燥技术, 研究集成香茶标准化工艺技术, 组织在全省做好香茶创新工艺标准化的示范应用, 主持制定香茶加工技术规程 省地方标准 1个,主编图说茶叶标准化操作手册等 2本培训教材,发表论文 1篇,取得鉴定成果 1项。组织举办多次省、县级技术讲座和培训班,确保项目成果及时转化应用。对项目的第 1和3

24、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3谭俊峰 ,副研究员。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80%以上;参加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及标准工艺参数研究和示范推广,取得发明专利 1项,发表学术论文 2篇。对项目的第 1、2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4汤哲 ,副教授。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以上;参加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研究和示范,取得发明专利1项,9发表学术论文 1篇。对项目的第 1、2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5周建勇 ,高级工程师。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30%以上;参加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研究和示范,取

25、得发明专利1 项。对项目的第2 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6郑红发 ,研究员。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30%以上;参加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研究和示范。对项目的第 2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7叶火香 ,高级农艺师,松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该项目技术的试验研究,各单项技术在本区域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综合技术的集成等工作。 参与制定松阳香茶机械化采制技术规程县级地方标准,发表了相关专业论文。对项目的第 1和 3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8彭群华 ,研究实习员。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50%以上;参加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

26、及标准工艺参数研究。对项目的第 1、2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9彭浩明 ,工程师。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40%以上;参加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研究和示范,取得发明专利1项。对项目的第 2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10吕海鹏 ,副研究员。 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30%以上;参加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标准工艺参数研究。对项目的第 1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11郭丽 ,助理研究员。 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30%以上;参加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标准工艺参数研究。对项目的第 1项科技创新内容作

27、出了重大贡献。12包小村 ,研究员。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30%以上;参加循环滚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研究和示范。对项目的第 2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13何卫中 ,高级农艺师。在香茶加工的品种筛选、不同茶树品种加工香茶10的适制性及个性化香茶生产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示范。五、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为保证炒青绿茶(香茶)加工工艺创新研发与标准化加工技术示范应用,自 2009年起,组建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沙湘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原长沙湘丰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松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

28、位组成的课题协作组。各单位分工协作, 为项目成果的创新研究和快速推广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与实施,研制出炒青绿茶(香茶)新型静态回潮机和全自动循环滚炒装置等关键设备和香茶全自动生产线,成功解决香茶循环滚炒的连续化自动化等关键技术难题, 构建了香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和专家系统,实现了香茶加工的全程自动控制。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项目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组织制定香茶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编印图说茶叶标准化操作手册等著作,在丽水、温州、金华 3个地级市 20多个县开展香茶创新工艺和标准化加工技术试验示范,确保项目成果及时转化应用。长沙湘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9、负责香茶香茶加工专家系统的建立,实现鲜叶输送、杀青、摊凉、揉捻、循环滚炒等工序的自动控制和生产线的耦合控制。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负责该标准化工艺的试验研究,综合技术集成等工作。松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项目技术试验研究和成果示范应用,做好香茶创新工艺和标准化加工技术的示范应用。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项目技术试验研究和成果示范应用,在丽水市推广香茶标准化加工技术。六、主要完成单位情况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本项目的主持单位,主持完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 nycytx-26 )。对本项目技术创新与应用贡献是:全面负责项目的总体技术规划、设计与工作实施, 研发的自动化揉捻机和循环滚

30、炒单元等关键设备, 成功解决循环滚炒的连续化自动化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制成功循环滚炒型绿茶(香茶)全自动生产线;提出的循环滚炒型绿茶(香茶)标准加工工艺参数,科学、精准11和可操作性强。 对推动我国大宗绿茶加工技术和装备的升级换代, 促进绿茶加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取得鉴定成果 1项,发明专利 1个,发表学术论著 3篇。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在丽水、温州、金华 3个地级市,松阳、泰顺、武义等 6个香茶重点生产县开展香茶创新工艺, 标准化加工、连续化生产线等技术试验和香茶创新工艺成果示范推广,充分发挥省茶叶技术推广团队、 省茶叶技术创新与推广团队香茶产品组和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

31、委员会挂靠单位的优势,整合省级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省茶叶创新与推广团队资金、 省标准化制定补助资金等项目建设和科研经费,为项目开展技术试验和成果示范推广提供资金保障。组织召开多次技术论证会、座谈会、攻关会、总结会和培训班,组织制定香茶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和编印图说茶叶标准化操作手册等著作,确保项目成果及时转化应用,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3长沙湘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根据香茶新的加工工艺, 采用模块化设计和连续化构架的思路, 构建了香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 实现鲜叶输送、 杀青、摊凉回潮、揉捻、循环滚炒(二青)、循环滚炒(提香)所有工序的自动控制和生产线的耦合控制。 将香茶加工领域专家知识和技术集成到

32、专家知识库中,实现香茶加工新工艺的示范。4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负责该项目技术的试验研究,综合技术集成等工作。对项目的第2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5松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该项目各单项技术在本区域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综合技术的集成等工作。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在县内香茶重点生产企业、合作社开展香茶工艺技术试验、示范、标准化加工、连续化生产线等相关技术试验,项目实施期间在县内推广3条香茶连续化生产线,对项目的第3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6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2负责该项目各单项技术在本区域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综合技术的集成等工作。对项目的第 3项科技创新内容作出了重大贡献。七、推荐单位意见针对大宗

33、炒青绿茶存在的" 香气不高、色泽不绿、 质量不稳定 " 等问题,历经8 年联合攻关,研发出香茶标准化加工工艺及自动化生产线,在浙江省20 多个香茶生产县进行了应用推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对照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推荐申报进步奖一等奖。八、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识知识产权具体名国家发明人(培育产权(地授权号授权日期权利人称人)类别区)中国农业科学 林智,汤哲,周发明香茶全自动生产院茶叶研究所 ,建勇,谭俊峰,线及用该生产线中国ZL201210467457.42012-11-19长沙湘丰茶叶彭浩明,郑红专利制香茶的方法机械制造有限发,吕海鹏,公司彭群华,郭丽发明一种自动化滚

34、筒长沙湘丰茶叶汤哲,张立,中国ZL20111062293.X2012-12-05机械制造有限周建勇,朱克专利式茶叶炒干机公司军,谢新苗软件香茶全自动生产长沙湘丰茶叶长沙湘丰茶叶著作线计量杀青控制中国2013SR0130972012-06-20机械有限公司机械有限公司权系统 V1.0软件香茶全自动生产长沙湘丰茶叶长沙湘丰茶叶著作线揉捻控制系统中国2013SR0131002012-06-28机械有限公司机械有限公司权V1.0软件香茶全自动生产长沙湘丰茶叶长沙湘丰茶叶著作线循环滚炒控制中国2013SR0135032012-06-20机械有限公司权系统 V1.0机械有限公司软件香茶全自动生产长沙湘丰茶叶长沙湘丰茶叶著作线中央控制室控中国2013SR0135722012-07-18机械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