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地球基础知识经纬网的综合运用_第1页
第二讲地球基础知识经纬网的综合运用_第2页
第二讲地球基础知识经纬网的综合运用_第3页
第二讲地球基础知识经纬网的综合运用_第4页
第二讲地球基础知识经纬网的综合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第二讲 地球基础知识地球基础知识 经纬网的综合运用经纬网的综合运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3、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4、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6、利用经纬网确定地方时、区时、日界线、利用经纬网确定地方时、区时、日界线 经纬网的综合运用经纬网的综合运用5、利用经纬网判断范围面积大小、利用经纬网判断范围面积大小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方格状经纬网图方格状经纬网图极地经纬网图极地经纬网图20303020A30 S , 30WA点的地理坐标是点的地理坐标是纬线纬线北

2、纬度数向北纬度数向北北 增大,增大,南纬度数向南纬度数向南南 增大增大 经线经线东经度数向东方向东经度数向东方向增大增大,西经度数向东方向西经度数向东方向减小减小。 101016016012030CDC点的地理坐标是点的地理坐标是(180, 0)D点的地理坐标是点的地理坐标是(160W, 20S)40 N , 80WB点的地理坐标是点的地理坐标是判读各点的经纬度判读各点的经纬度1001701601300306090E30 S ,170E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 南北极地图南北极地图E点的地理坐标是点的地理坐标是SNSBA0问问:A:A在在B B的什么方向的什么方向?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3、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西西S例题例题ABA在在B的什么方向的什么方向?西北西北提示图中共有提示图中共有24份份A:150EB:30EC:180D:150W0 0o o经线经线2020o oW W160160o oE EE:75WA:150EB:30EC:180D:150WE:75W技巧把握:判断东西方向要找准技巧把握:判断东西方向要找准“劣弧劣弧”A AD DC CADCB20050070050012001100180016001A A、四点的坐标分别为?、四点的坐标分别为? 位于中纬度地区的点有哪些?位于中纬度地区的点有哪些? 位于西半球的点有哪些?位于西半球的点有哪些? 位于的哪个方向?位于的

4、哪个方向? B CA B C东北东北AABA:(:(120W,40S)B:(:(120E,66.5S)A在在B的东北的东北 AABA在在B的的 方向方向 45S西西东东ACD0东东西西C在在A的的 方向方向 正西正西西南西南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 反数值相等。反数值相等。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和为180o);纬度相同。;纬度相同。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和为180o);纬度相反;纬度相反(数值相等数值相等)。球面对称点问题球面对称点问题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利用经纬

5、网计算距离赤道上,跨经度赤道上,跨经度1度的弧长约是度的弧长约是111km; 4万千米万千米360o 同一经线上,跨纬度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度的弧长约是度的弧长约是111km。 任一纬线上,跨经度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度的弧长约是度的弧长约是 111cos该地纬度(该地纬度(km) 图1-45044120124山脉南北绵延约山脉南北绵延约A200千米千米 B700千米千米 C400千米千米 D1400千米千米L段段、两山之间的实际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距离约为 A50千米千米 B100千米千米 C300千米千米 D500千米千米BC4、利用经纬网判断范围面积大小、利用经纬网判断范围面积大小右图中

6、画斜线的四块假想地,面积最大的是右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地,面积最大的是 cdba30060663423260303060 4501530456075D45 604、利用经纬网判断范围面积大小、利用经纬网判断范围面积大小下面两图幅下面两图幅 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范围大甲甲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 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幅相同的地图,跨经(纬)度越广,图幅相同的地图,跨经(纬)度越广, 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利用经纬网判断范围面积大小规律利用经纬网判断范围面积大小规律 注意:单位要统一写法要规范注意:单

7、位要统一写法要规范考法:比例尺和经纬网的结合考法:比例尺和经纬网的结合ABCD航线航线ACB与航线与航线ADB哪一个距离更短?哪一个距离更短?5、地球上两点最短距离问题、地球上两点最短距离问题大圆航线原理:大圆航线原理:具有地理意义的几个大圆: 经线圈经线圈 赤道赤道 晨昏圈晨昏圈 图示中的圆哪些是属于图示中的圆哪些是属于 大圆?大圆? 图中甲乙两图中甲乙两点间的最短点间的最短距离?距离?甲甲乙乙 A.A.从东南向西北从东南向西北 B.B.从南向北从南向北 C.C.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方法:方法: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个经

8、线圈上走极点同一个经线圈上走极点D 1.1.由由A A到到B B的最短航线的最短航线 是是( )( ) A. A.由由A A点出发沿纬线向东到点出发沿纬线向东到B B B. B.沿沿ACBACB C. C.沿沿ADBADB D. D.从从A A出发过极点再到出发过极点再到B B 2.2.飞行方向的变化是飞行方向的变化是 _ABCD307045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先向东北再向东南1 1、划分依据:、划分依据: 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定为此地的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定为此地的地方时地方时1212点,点,依次划分一天依次划分一天2424小时。小时。全球地方时全球地方时有无数个。有无数个

9、。2 2、地方时概念:、地方时概念: 不同经线上具有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经线上具有的不同的时间地方时地方时3 3、全球每隔、全球每隔1515度地方时差一小时。度地方时差一小时。6、利用经纬网确定地方时、区时、日界线、利用经纬网确定地方时、区时、日界线 一、地方时一、地方时2009届高三一轮复习电子教案 1 1、不同经度的、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 ,时刻不同。时刻不同。2 2、太阳光直射的、太阳光直射的经线时刻为经线时刻为1212点。点。 两分日日照图两分日日照图AB假设:赤道上假设:赤道上的两点的两点A 和和B都是都是6时日出时日出(晨线处)(晨线处)两地相差两地相差45度度B为为6时时A为为3时时

10、A点还需要三小时才能看到日出点还需要三小时才能看到日出当当B点日出时点日出时AB假设:赤道上假设:赤道上的两点的两点A 和和B都是都是6时日出时日出(晨线处)(晨线处)两地相差两地相差45度度当当A日出时日出时地球自西向东转地球自西向东转A为为6时时B为为9时时B点在点在3小时之前就已经看到日出小时之前就已经看到日出ABAB0 180 180 东经西经向东,时间越早,地方时的数值越大,用向东,时间越早,地方时的数值越大,用“+” 向西,时间越晚,地方时的数值越小,用向西,时间越晚,地方时的数值越小,用“-” 二、地方时的计算二、地方时的计算步骤步骤(1)求经度差)求经度差(2)把经度差转换为时

11、间差)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3)东加西减)东加西减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步骤(步骤(1)求经度差)求经度差 (2)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经度差经度差 时间差时间差36024小时小时1小时小时4分钟分钟1分钟分钟15115 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 已知已知20E的地方时是的地方时是7月月5日日10时时30分,求分,求15W的地方时?的地方时?7 7月月5 5日日8 8时时1010分分4.利用经纬网计算时间利用经纬网计算时间 经纬网

12、上计算某点的地方时经纬网上计算某点的地方时 A A的地方时是的地方时是0 0点点D D的地方时是的地方时是4 4点点C C的地方时是的地方时是2020点点二、时区和区时二、时区和区时(1 1)以)以1515划分为一个时区划分为一个时区. .全球划分为全球划分为2424个时区个时区. . (2 2)以)以0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7.5,合计为,合计为 15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3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12个时区。个时区。180180经经 线是

13、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1、时区的划分、时区的划分时区的划分时区的划分时区的划分时区的划分20122012年年2 2月月2626日日1010点点3030分分20122012年年2 2月月2525日日2121点点3030分分2、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 1 1、所求地的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时区差l l小时小时(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若位于西侧,则取“-”-”。即东。即东“+”+”西西“-”-”)。)。 关于时区差:关于时区差: 2 2、若两地

14、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为减法(大数减小数);若两地位于东西十二时为减法(大数减小数);若两地位于东西十二时区两侧,则求时区差为加法。区两侧,则求时区差为加法。( (同减异加同减异加) ) 已知东十区的区时是已知东十区的区时是1010月月1515日日1010时时3030分,求西八区的区时?分,求西八区的区时?时区数已知经度时区数已知经度/15/150 0余数余数7.5,7.5,商加商加1 1是时区号数是时区号数没有余数或余数没有余数或余数7.57.5,商就是时区号数,商就是时区号数2时区数计算:时区数计算: 是东经度数,就是东时区;是西经度数

15、,就是西是东经度数,就是东时区;是西经度数,就是西 时区。任何时区的中央经线都能被时区。任何时区的中央经线都能被1515整除。整除。 1)1)已知某地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已知某地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例:已知例:已知A A(东经(东经132132度,北纬度,北纬5050度)时间是度)时间是20102010年年3 3月月1 1日日9 9时,求时,求B B(西经(西经6767度,南纬度,南纬3030度)的地方时度)的地方时时及区时。时及区时。区时:区时:2010年年2月月28日日20时时地方时:地方时:2010年年2月月28日日19时时44分分日界线及其日期变更日界线及其日期变更东十二区东十二区西十二区

16、西十二区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比西十二区早2424小时,即一天。因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即东减西加。即东减西加。172.5E 180 172.5W 东东12区区 西西12区区 日界线日界线时刻不变;日期减1天时刻不变;日期加时刻不变;日期加1天。天。0今天今天昨天昨天例题:某人自东向西越过例题:某人自东向西越过1800经线后,经线后,下列做法可能正确的是()下列做法可能正确的

17、是()(1)时刻不变,将日期增加一天)时刻不变,将日期增加一天(2)时刻不变,将日期减去一天)时刻不变,将日期减去一天(3)时刻、日期都不变)时刻、日期都不变(4)日期不变,时刻加上)日期不变,时刻加上1小时小时 A(1)(2)B(2)(3) C(1)(3) D(2)(4)B例题:当北京时间是例题:当北京时间是20102010年年1 1月月1 1日日7 7点时,全球已是点时,全球已是20102010年的范围是(年的范围是( ) A A、超过一半、超过一半 B B、1/31/3左右左右C C、3/43/4左右左右 D D、少于一半、少于一半任何一天从任何一天从0:00开始,开始,24:00结束。

18、结束。则在已知时间下,最早一天开始的经线则在已知时间下,最早一天开始的经线度数是度数是150(E)D补充说明:补充说明:日期自然变更的界线:日期自然变更的界线:0点即点即24点点0点点24点点新的一天新的一天旧的一天旧的一天人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然日界线(人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然日界线(0 0点线)点线)界线界线180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钟点钟点不固定,从钟点钟点不固定,从0点点24点点 钟点固定,钟点固定,0点或点或24点点日期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日期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东侧,为

19、新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6001800(0点线)点线)5月月1日日西侧西侧东侧东侧西侧西侧东侧东侧N2日日1200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 B C D2图中图中点位于点位于点的(点的( )A东北方向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西南方向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题。题。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东东BA例例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2)B在在A的的 方向;方向;C在在A的的 方向;方向; B在在C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