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格式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 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 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 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4生产力对教育起()。A 辅助作用B决定作用C主导作用D促进作用5(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 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
2、,最终取决于()。A 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 7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A 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8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A 校训B班风C校风D校存 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A 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 10决定教育目的的是()。A 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A 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 1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3、)。A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1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14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A 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15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A 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专业资料整理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6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 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7 “金字塔形 ”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 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
4、育18 “平等的 ”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A 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19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A 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20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A 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教师亚文化D学生亚文化21文化 ( 精神文化 ) 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A 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教育方法D学校课程内容22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A 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2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上。A 教学思想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24 “近
5、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25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A 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26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A 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27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A 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2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A 观念和制度B精神和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29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 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意识形态30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
6、是()。A 校训B校规C办学思想D校风31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A 情感性B深刻性C稳定性D过渡性 32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3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 )。A 正式性B特殊性C非正式性D情感性34设立什么样的学校, 开设什么样的专业, 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
7、如何,各种专业之间 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A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35提出 “人力资本 ”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姆B布鲁纳C皮亚杰D舒尔茨36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D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7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A 系统化B体制化C全面化D多样化38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
8、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 生产力B人才C劳动力D科学知识39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A 政治B文化C经济)。D科技 40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 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41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 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A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42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具有()作用。A促进B整合C制约后来的
9、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D拓展 43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 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 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 4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5下列()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A 学生个人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影响C师生交互作用)。47 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A 科学性”。D学校影响 46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 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
10、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 48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 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 )。A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49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 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教育 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A 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
11、培养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D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0不能突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是()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C教育是一种 “消费事业 ” 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_培养人 。2通过 _ 培养人才 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3 _ 生产力水平 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4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初
12、等教育 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提出了普及 _ 初级中等 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提出了普及 _高级中等教育 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 _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要求。5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 _基础教育 、_职业技术教育 、 _高等教育 _成人教育 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 _人力资本 理论。7教育是一种 _特殊 的文化现象。8教育与文化是 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9 _ 政治经济制度 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0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
13、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需求 程度。11学校文化是指 _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2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 学校文化可分成 _ 学校物质文化 、_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 _学校精神文化 等等。13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 组织形态 ,_规章制度 ,_角色范围 。14 _ 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15 _生产力水平 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度,段的更新。16 _校风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17 19 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
14、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 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 _ 课程改革 为核心。18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通过 _ 教育资本储藏量 的分析方法, 推算教育对国论, 民 收入增长的贡献。19 _科学技术 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0 _学校教育 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2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_ 非正式性 、多样性和互补性四个特征。22 _信息技术 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传递的_教学内容 上2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 _动力 作用。25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_学习 和教育的观念。26 _校园文化 是学校文化的缩影。27
15、 _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教育的目的。_ 教育的内 容和教育动 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_受教育的权利 、 _2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9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制约 _ 教育结构的变化 、制约度、和手段 。3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 _ 再生产劳动力_再生产科学知识 。7331 1960 年 l2 月,美国经济学家_舒尔茨 在美国经济第届年会所作的 “人力资本投资 ”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 ”。32 17、l8 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 _ “科学 体制化 ” 。3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
16、校各群体所具 有的34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 是3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 在: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 _ 舆论力量 _思想观念 和 _ 行为方式 。学校环境文化 ,二是 _ 设施文化 。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 教育是 才,教育可以促进 _政治民主 。三、简答题。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2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6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8教育从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0学校文化的特性有哪些
17、?11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12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四、论述题。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2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3对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应如何理解?4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5试分析教育与人口状况的关系。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编辑同志:今天我冒昧地给你们写信, 目的是想说一说我的困惑。 回忆我刚参加工作时, 学生大多比较 听话,能配合老师的工作,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放学后能主动帮家长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今, 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科研单位进行了一系 列
18、的研究实验, 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摆脱过重的课业负担。 这一系 列的举措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也减轻了部分家长的负担。 按道理, 也应该减轻了老 师们的负担和工作压力才对。可是相反,某些孩子负担减轻后,却变得更难教了。 请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上述现象。一、选择题1 B2A3 D4 B5 C6 C7 A8 C9 B10 C11 D12 D13 A14 B15 D16 C17 B18 A19 B20 B21 D22 B23 B24 A25 C26 A27 C28 B29 B30 D31D32 D33 C34 B35 D36 D37 B38 C39 A40
19、 B41 B42 C43 C44 A45 D46 A47 C48 B49 A50 C二、填空题1培养人 2 培养人才 3 生产力水平 4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高等中级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 5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6 人力资本 7 特殊 8 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 9 政治经济制度 10 需求 11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 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2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13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14政治经济制度 15生产力水平 16校风 17 课程改革18教育资本储藏量 19 科学技术 20 学校教育 21 非正式性 22 信息
20、技术 23 教学内 容 24 动力 25 学习 26 校园文化 27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 28 受教育的权利;教育 目的 29 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0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 31舒尔茨 32 “科学的体制化”33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34 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35舆论力量;政治民主三、简答题(2) 经济决定着教育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4) 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2) 教育推动经济增长; (3) 教育通过与人口的1 (1)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手段; (3) 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 度;2 (1) 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 障;关系
21、促进经济的发展。(3) 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3(1) 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德育的内容4教育和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任何文化特性或形态, 如果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 教育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一个人降生在某一特定的文化之中,他从感性 到理性,从生存到发展,从审美到情绪等,无一不被一种特定的文化所浸染、熏陶。(2) 文化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学校课程内容( 各门学科 ) ,它正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可以将某一种新思想、新认识、新的科学成
22、果等直接 移植为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取舍并不完全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高 国家财富的多少制低、 约,还与文化发展有直接关系。(3) “园文化 ”是潜在的、稳定的教育因素。学校教育既是一种文化形式,那么,我们 校 常说的“校园文化 ”就是一种潜在的、稳定的、持续的教育因素。学校秩序、环境卫生状 况、师生关系、 师生员工的仪表修饰,甚至是教态、对学生的感情等, 都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 影响。此外, 人们的教育观念又与整个社会观念有关,而观念其实也是文化。 总之,文化对教育的 支配、影响是直接的、整体的,研究教育不可不重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2) 教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 (1) 教育
23、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育 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6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是文化传输的重要工具,既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又是 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教育传递着文化,因而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 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 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就得不到保存、积累和发展。教育传递文化,将人类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 成为整 个生命的一部分,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有了具有再生功能的 “保险库 ”。(2) 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文化既然可以传递,也就可以传播交流。
24、文化的传播, 一般指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过程,是单向的。而 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 是双向的或多向的。 文化的传播交流, 可 以通过教育、战争、贸易、移民等途径和手段来进行,学校教育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段。教育是使人学会更好地进行交流,并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吸取益处的重要工具。(3) 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即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摈弃社 会文化的糟粕, 发扬其精华。这就需要教育对 “文化 ”进行筛选, 把经过选择的文化传递给下 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因,
25、 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 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 它撷取文化的精华作为教育的内容, 提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态度、 知识与技能,并 通过一整套价值标准和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4) 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地更新与创造文化。教育通过传递已有文化,使个体 “社会化 ”与“文化化 ”,并培养、造就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 创造力,从而使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和更新。也就是说,通过教育, 把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 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 使他们
26、具有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 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文化表现 方式然后即可站每个青少年在他们正式作为一定社会 教育之所以具有文化分层功能, 是因 文化身份 ”,包括社会期望、 自我认和创造能力。 新的一代, 通过教育可以迅捷丽有效地占有人类全部文化的 精华,在前辈人的肩膀上进行新的创造。(5) 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这一功能是由社会文化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社会文化这一双 向互动的结构模式所决定的。 在教育普及的现代社会, 文化共同体中的一员以前, 都必须先经过学校的选择。 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赋予不同的个体以一种特殊的 同、自我期望、 价值观念、 知识和智能结构等, 从而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内扮演
27、着 相应的角色。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1)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 科学技术能 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 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8 (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 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 (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 的功能; (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的功能。9信息技术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 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信息技术把 图书馆微型化, 将世界上无数大型图书馆通过网络搬进
28、电脑、搬进个人的家里。 人与人之间 在知识上的差距, 一位教授和一位小学生在知识上的差距,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信息技术20 改变着知识的质量观念。根据专家统计,二战以来,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进入 世 纪 90 年代,每隔四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电脑 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 学生通过信息技 术接受信息。原有意义上的固定场地、固定班级、 固定活动的学校形式,将成为学生进行 社会交往的处所,而知识的学习将让位给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信息技术。(3) 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
29、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的智能化, 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 确定相应的、 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 实 现 教育的个性化, 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 根据学 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在人机系统中, 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反应, 教学活动将会终止,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 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 这将极大地 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
30、的养成。10 (1) 学校文化的特性: (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 学校文 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1学生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 一方面, 它表现为与成人相异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 为方式,反映出其要求自主、独立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受教师的引导及家长的影 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着成人的价值观念。 (2)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 常的相互交往中,有着共同的
31、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同时, 它对学 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 学生文化中蕴含着学生群体的价值和规范。 这些文化特征构 成一种 “环境 ”,影响着处于这种文化情境中的每一个学生, 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习得 了这种文化。(3)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能会因共同的种族、民族 等特征, 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 也可能会因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丽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文化; 他们可能会因性别问的差异, 在学校中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文化特 也可能会因 征,年龄的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需求。(4)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从整个学校文化
32、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 学校文化的一种互补。 人的生活是多侧面、 多色彩的, 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不断地在发 挥着作用,从学生文化的不同类型和样式上来讲,年龄文化、性别文化、同伴文化等,也 是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纠结在一起互为补充的。 12学生文化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这表现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的需求, 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同时也表现在某些学生由于身心方 面的显著特征,在其生活经历中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2) 同伴群体的影响。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有着自己交往
33、的同年龄的群体。在 这种群体中,他们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等,构成一种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 形态。(3) 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 部分。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不同,学生的反映也就随之各异。(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学生所处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是制约学生文化特征的又一重要 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一般都有着一些特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等,学生生活在家庭中, 其思想、行为也难免受家庭的影响。(5) 社区的影响。学生生活的社区对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社区作为聚集在一 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一般总会形成与社会共同体相应的规范
34、与制 它使 度,得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习得了社区的文化特征,并把它带到学校中 来。四、论述题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1) 教育能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 (2) 教育能生产和再生产 科学知识。2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供了教育迈 向一个新阶段的机遇,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关于教育的旧有观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1) 能力本位主义。以往的科技革命都以解放人的体力为要务,新科技革命则旨
35、在解放人类的脑力, 把人的智慧从繁重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 这场革命对教育提出的首要课题就是从 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从结论教育转向方法教育。(2) 个别化模式。新科技革命对传统的大一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 大规模工业生产,有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同样的产品,规格一律。但是,在新科技革 命时代,人工智能控制的机器可以很便利地更改预先的设计和流程, 使一种规格的产品迅速地转型为另一 种规格的产品, 从而实现生产的非标准化和多样化。 新的教育革命可能会有一个重要的特征, 那就是培养目标的个性化。 它要求教育要尊重人的个性, 尊重人的个别差异, 使培养目标 定向于特定的个人,使个体的教育产
36、品表现出独特的品质和性格。(3) 广泛采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新科技革命将为教育提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彻底改变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 比如: 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广泛应用, 并将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软件和专 家系统。 在高科技教学手段普遍采用之后, 学校承担传统教学的职能, 或者说是传授知识的职能将逐渐减弱,学习组织、学习指导、 学习服务职能将逐渐加强,而与教育无关的一 些社会部门,诸如企事业单位及至家庭,将参与甚至承担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4) 高情感、高创造的教育。新科技革命不仅通过物质手段更新教学技术和形式,而且还会 以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影响 人, 求提供物质上的保证。技术越先 进, 命除了教育技术
37、的现代化之 外,并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 为达到这一要 对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要求就越 高。必将要求更加重视高情感的教育。因此, 新教育革事实性知识的教学, 并不能胜任能力培养和方法的训 练, 而不能代替教师的创造性劳 动。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作为一个教育者所应担负的使 命。但是机器的作用主要限于 只能代替教师的部分机械性的劳 动,新教学技术的重大优点是能使教师们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3 (1)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 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 体, 史共生与磨合, 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
38、不相适应的部 分,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 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 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2) 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 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 发展。 在开始时, 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 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 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4 (1) 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 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
39、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 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 根据学习者的目标, 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3) 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5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人口状况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人口功能也十分重要。二者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1) 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社会的人口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 其变化的速度可用增长率来表示, 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规模,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成制约着各级教育发展的规模与进程;人口的年龄构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人口地城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 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教育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2) 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知识综合(原卷版)-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练
- 2024年江苏客运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吉林师范大学《环境学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汽车保养与维修服务方案
- 隧道工程抗震支架施工方案
- 吉林大学《药理学D》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教育培训机构利润分配制度
-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方案
- 家庭教育《声音的特性》学习方案
- 检验科报告双签字制度
- 北京市海淀区乡镇地图可编辑PPT行政区划边界高清(北京市)
-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滨江中学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教学课件中班数学《水果列车》课件
- 小学语文五年级读写大赛试卷
- 二年级(上)音乐第四单元 单元分析
-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 集团公司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暂行办法
- 挡墙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 我们学习的榜样4王继才PPT课件模板
- 2022年心理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工作计划思路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