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工操作工习题集第一部分萃取一、初级1 选择题( 1 )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B )中达到溶解平衡时所溶解的质量。( A) 100g 溶液( B) 100g 溶剂( C) 1000 g 溶液( D) 1000 g 溶剂( 2)压强对(C )物质的溶解度有很大影响。(A)固体(B)液体(C)气体 (D)所有( 3)体系内具有相同物理化学性质,并且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A )(A)相(B)物系 (C)溶液 (D)溶胶( 4)通常所说的萃取是指(C )(A)固液萃取(B)浸取(C)液液萃取(D)浸取和液液萃取( 5)萃取操作中,相互接触的两相为(D )两相。(A)气液(B)
2、液固(C)气气 (D)液液( 6)液液萃取是一个(D )过程。(A)机械混合(B)均相液体(C)非均相液体(D)传质( 7)萃取操作分离的是(B )混合物。(A)气体(B)均相液体(C)非均相液体(D)固体( 8)液液萃取是依据液体混合物各组分(B )的不同,而使混合液中各组分达到一定程度分离的。(A)挥发度(B)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C)沸点(D)任何性质( 9)在萃取操作中,常用B 来表示(C )(A)溶剂(B)溶质 (C)稀释剂 (D)萃取液( 10)用三元相图表示萃取过程时,通常把溶剂表示在(C )(A)顶点(B)左下角(C)右下角 (D)顶点或左下角( 11)两组分混合液萃取分离时,在
3、萃取相中有(B )组分( A) 2 个 ( B) 3 个 ( C) 4 个 ( D) 1 个( 12)液液萃取使用的三角形相图(D )(A)只能是等边的(B)只能是等腰的(C)只能是非等腰的(D)等边、等腰或非等腰均可( 13) 在一定温度下,当三元混合液的两个液相达到平衡时,溶质在萃取相与萃余相中的组成比,称为 ( D )(A)挥发度(B)级效率(C)选择性系数(D)分配系数( 14)表示三元溶液的三角形相图中的曲线,称为(A )(A)溶解度曲线 (B)分配曲线(C)平衡连接线(D)辅助曲线( 15)在萃取操作中,一般可用(C )的方法回收溶剂(A)吸收(B)蒸发(C)蒸储 (D)结晶( 1
4、6)液液萃取操作中,萃余相中物质的分离回收、通常是在(C )中实现的(A)吸收塔(B)萃取塔(C)精储塔 (D)干燥塔( 17)萃取操作完成后,使混合液沉降分层,其中含萃取剂多的一层称为(D )(A)油相(B)水相(C)萃余相 (D)萃取相( 18) ( C )不是萃取剂必须满足的要求。(A)与被分离混合物完全不互溶(B)对被分离组分具有选择性(C)可与被分离混合物完全互溶(D)与被分离混合物部分互溶( 19)在部分互溶物系的相平衡中,溶质的分配系数与原溶剂分配系数之比称为(B )(A)相对挥发度 (B)选择性系数(C)杠杆规则(D)溶剂比( 20)在萃取操作中,溶剂与原料液应具有一定的(A
5、) ,否则将无法分离。(A)密度差(B)浓度差(C)沸点差(D)蒸气压差( 21) ( A )的情况下,采用精馏比萃取更为合适(A)两组分相对挥发度较大(B)两组分沸点接近(C)分离的组分浓度很低(D)组分是热敏性物质22)在萃取塔的操作中,重相由(B )进入塔内(A)塔中部 (B)塔顶(C)塔底 (D)塔的任意位置( 23)在萃取塔的操作中,先将(B )注入塔中(A)重相 (B)连续相(C)分散相 (D)轻相( 24)填料萃取塔是一种两相(C )的萃取设备(A)分级接触式(B)并流接触式(C)微分接触式(D)间歇式( 25)选择性系数(D ) ,不能采用萃取的方法分离(A)等于无穷大(B)小
6、于1(C)大于1(D)等于12 判断( 1 )液体的溶解度大小与温度无关,与压强有关。( F )( 2)溶液质量浓度等于溶解度时,这种溶液称为饱和溶液(T )( 3)液液萃取与精馏一样,都是传质、传热同时进行的过程。( F )( 4)在萃取操作中,选用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T )( 5)在萃取操作中,混合液体里的易溶组分称为溶质。( T )( 6)在分层器中,含有稀释剂较多的一层,称为萃余相。( T )( 7)萃取液是萃取操作剩下的溶液。( F )( 8)在萃取操作中,原料液和溶剂都是以连续相在萃取塔里逆流接触进行传质的。( F )( 9)溶质与溶剂的沸点差大,有利于萃取相的分离。( T )(
7、 10)液液萃取过程中,原料液和萃取剂充分混合后,只能靠重力作用分层。(F)( 11)在萃取操作中,萃取剂与原溶剂是不互溶或者部分互溶的。( T )( 12)萃取分离液体混合物的理论基础是相平衡关系,相平衡是过程的极限。(T)( 13)在萃取操作中,如果溶剂从塔底进入,塔顶排出的是萃取相。( T )( 14)连续萃取过程多数在萃取塔中进行,原料液和萃取剂在塔内逆流流动。( T )( 15)稀醋酸水溶液的分离,采用精馏方法比萃取经济。( F )( 16)三角形相图中的三个顶点,表示三个纯组分。( T )( 17)分配系数一般是一个常数。( F )( 18)在三角形相图中,溶解度曲线将相图分成三个
8、区。( F )( 19)在萃取操作中,选用萃取剂的价格低廉时,就可以不用回收。( F )( 20)当溶剂的选择性系数等于1 时,这一对共轭相不能采用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 T )21)在分层器中,上层液体中含溶剂较多。( F )22)在连续操作的萃取塔中,没有必要采用回流。( F )23)萃取操作只能在三角形相图的均相区内进行。( F )24)由于萃取操作中没有传热过程,所以不必控制操作温度。( F )25)在萃取操作中,若重相为分散相,则分层段在塔底。( T )26)萃取塔停车时,应先关重相出口阀。( T )27)填料萃取塔的萃取效率比筛板塔高。( F )28)在萃取操作中,要严格控制溶剂比
9、,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T )29)多级萃取比单级萃取效率高,分离完全。( T )30)在萃取设备的选择过程中,要求停留时间短,应选离心萃取机;要求停留时间长,应选混合-澄清槽。T)1 选择( 1 )溶解度在( A) 10g 以上( 2)饱和溶液(A)是稀溶液、中级A )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D) 5g 以上B) 20g 以上( C) 30g 以上D)(B)是浓溶液(C)是浓度不确定的溶液(D)有稀溶液,也有浓溶液3)自然界中,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客观实体,称为(D ) 。(A)相 (B)参照物 (C)环境4)三角形相图适用于(C )物系。(D)体系(A) 一元(B)二元(C)三元(D)
10、多元5)溶剂萃取的目的是(A)分离固体混合物(C)分离所有的混合物D)(B)分离气体混合物(D)分离液体混合物6)三角形相图中的任何一点,表示(B )溶液的组成。(A)四元(B)三元(C)二元(D)五元7)一般情况下,稀释剂的分配系数应(A )(A)小于1(B)大于1(C)等于1(D)是无穷8)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同一物系的连接线倾斜方向是(A )(A) 一致的(B)不一致的(C)对称的(D)不确定的9)在稀释剂与萃取剂部分互溶的物系中,适当降低操作温度,稀释剂与萃取剂的互溶度(C )(A)不变(B)增大(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10)单级萃取中,在维持进料组成和萃取浓度不变条件下,若
11、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则所得萃余相浓度将(C ) 。(A)增大 (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11)在(B )物系中,选择性系数为无穷大。(A)B与S完全互溶(B)B与S完全不互溶(C)B与S部分互溶(D)任何12)在萃取操作中,用E 表示(A ) 。(A)萃取相(B)萃余相(C)萃取液(D)萃余液13)在萃取操作中,在(C )里溶质含量最多。(A)萃取相(B)萃余相(C)萃取液(D)萃余液14)一般情况下,( D )的分离是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进行的。(A)苯、甲苯、二甲苯(C)裂解C4(B)乙苯、苯乙烯(D)加氢汽油15)为了使溶质更快地从原料液中进入(D ) ,必须使两相间
12、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A)萃取相(B)萃余相(C)萃取剂16)通常情况下,萃取相中各组分的分离可采用(D)萃取液B )的方法实现。(A)结晶(B)蒸发或蒸储(C)解吸 (D)干燥17)在萃取操作中,传质的推动力是(B ) 。(A)温度差(B)浓度差(C)密度差(D)沸点差18)在萃取塔中,两液相流动的动力是(A )(A)密度差(B)浓度差(C)沸点差(D)蒸气压差19)通常情况下,轻相由(C )进入萃取塔内。(A)塔顶(B)塔中部(C)塔底(D)塔底或塔顶20)在萃取操作中,原料液在塔内(C ) 。(A)为分散相(B)为连续相(C)可以是分散相,也可以是连续相(D)为重相21)萃取过程的可操作
13、范围,在(A )区域。(A)溶解度曲线以内(B)溶解度曲线以外(C)均相(D)相图的任何22)在三角形相图中,其顶点表示的是(B )(A)溶剂(B)溶质 (C)稀释剂(D)稀释剂或溶剂23)利用三角形相图,可以进行(D )萃取过程的计算。(A)单级(B)多级(C)回流(D)单级、多级和回流24) (B )为逐级接触式液液传质设备。(A)喷洒塔(B)筛板塔 (C)填料塔 (D)脉冲塔25)处理物料大时,应选用(A )为萃取设备。(A)筛板塔 (B)填料塔(C)脉冲塔 (D)喷洒塔(26)填料萃取塔中填料高度大于34.5m时,应加装( B )和填料支承,以改善因填料过高而产生分布不良的现象。(A连
14、续相再分布器(B)分散相再分布器(C)溶剂入口装置(D)原料液入口装置27)对于液液萃取过程来说,操作压强应(C )(A)高于大气压(B)低于大气压(C)大于物系的饱和蒸汽压(D)小于物系的饱和蒸气压( 28)萃取剂与原料液的(C ) ,不利于其回收。(A)沸点差大(B)气化潜热小(C)生成共沸物(D)浓度差大( 29) ( B )操作过程,不是以相际平衡为过程的极限。(A)萃取(B)搅拌(C)吸收 (D)蒸储( 30)萃取塔停车时,先排(D )(A)重相(B)轻相(C)两相都行(D)连续相为重相时,先排轻相;连续相为轻相时,先排重相2 判断( 1 )固体和液体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5、( F )( 2)绝对不溶的物质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 T )( 3)利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是液体混合物,不能直接获得产品。( T )( 4)选择系数等于1 的物系,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T )(5)在萃取操作中,用 R表示萃取液。(F )( 6)在萃取操作中,萃余相中的溶剂含量比萃取相大。( F )( 7)萃取操作的最终产品是萃取液和萃余液。( T )( 8)液液萃取操作过程中,可以靠离心力作用使两相分层。( T )( 9)萃取剂的饱和蒸汽压太小,不能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回收。( F )( 10)萃取剂的黏度大,对萃取操作有利。( F )( 11)萃取剂的界面张力越大,对萃取操作越有利。( F
16、 )( 12)三角形相图的三条边,分别表示一种物质。(F)( 13)三角形相图中,只能用质量分数表示组成、不能用摩尔分数表示组成。( F )( 14)三角形相图中,溶解度曲线就是相平衡线。(F)( 15)在三角形相图中,E 与 R 是共轭相。( T )( 16)将三角形相图上各相对应的平衡液层中溶质的浓度转移到x-y 直角坐标上,所得的曲线称为分配曲线。T)(17)当B与S互不相溶时,分配系数相当于吸收中的气液相平衡常数。(T )18)在萃取操作中,萃余相量与萃取相量,等于三角形相图中ME 线段长与MR 线段长之比。( T )19)在三角形相图上,只能求出萃取相和萃余相的组成,不能求出萃取液和
17、萃余液的组成。( F )20)在转盘萃取塔操作中,轻相和重相都可以作连续相和分散相。(F )21)在萃取操作中,两相靠重力相对流动,所以任何情况下都不需要外加能量。( F )22)喷洒塔的萃取效率比填料塔高。( F )23)微分接触式萃取设备可以连续操作,而分级式萃取设备不能连续操作。( F )24)在萃取操作中,萃取剂的用量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F )25)液液萃取的操作温度越高,溶质回收得越完全。( F )26)在填料萃取塔内,两相传质的表面积与填料的表面积无关。( T )27)填料萃取塔中的填料,应优先被连续相所润湿,以避免分散相液体因填料大量粘附而凝聚。( T )28)由于离心式液液
18、传质设备分离效果差,所在在规模较大的化工生产中很少应用。( F )29)萃取塔开车时,先进重液,后进轻液。( F )30)萃取塔停车时,先排分散相,后排连续相。( T )三、高级1 选择(1)某物质在0c时的溶解度为0.815g,其是(C )物质。(A)易溶(B)可溶(C)微溶 (D)难溶2)空气是气态混合物,只有一个相,铁粉和硫粉组成的混合物有(B )相。(A) 一个(B)两个 (C)三个 (D) 一个或两个3) ( A )的溶剂,才能进行萃取操作。(A)选择性系数大于1(B)选择性系数等于14)在三角形相图中,表示共轭两相的点在(A)(C)5)在三角形相图中,A)在三角形相图中, 溶解度曲
19、线以内 溶解度曲线上 在三角形相图中, P ( B) R(C)分配系数小于1(D)分配系数等于1C)(B)溶解度曲线以外(D)任何区域( D )点称为和点。( C) E ( D) M( 6)萃取剂与稀释剂互溶度大小和萃取操作范围的关系是(B )(A)互溶度越大,操作范围越大(B)互溶度越小,操作范围越大(C)互溶度适中,操作范围大(D)互溶度对操作范围没有影响(7)在B、S部分互溶物系中,适当降低操作温度,可使其分层区( A )。(A)增大(B)减小(C)不发生改变(D)先减小,后增大( 8)青霉素是热敏性物质,要氢它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采用(C )方法比较经济合理。(A)精储(B)蒸发(C)
20、萃取(D)结晶( 9)单级萃取中,在维持相同萃余相浓度条件下,若用含少量溶质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则萃取相量与萃余相量之比(A ) 。(A)将增大(B)将减小(C)不发生变化(D)如何改变不能确定(10)在B、S部分互溶的物系中,表示两共轲相变为一相组成的点称为(D )。(A)和点 (B)差点(C)切点(D)临界混溶点( 11)在三角形相图中,( A )是萃取过程的可操作范围(A)分层区(B)均相区(C)任意区域(D)溶解度曲线以上的区域( 12) ( D )混合物,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分离。(A)氨与空气(B)苯和甲苯(C)醋酸和醋酊(D)苯与环己烷( 13) ( A )操作中,不存在相平衡关系
21、。(A)冷冻 (B)吸收(C)萃取 (D)蒸储( 14)萃取塔中的操作流速,一般为泛点流速的(B ) 。(A) 30%40%(B) 50%60%(C) 80%90%( D) 100%120%( 15) ( A )的说法不正确。(A)临界混溶点一般在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B) 一般来说,压强对萃取操作影响不大(C)互溶度大,分层区小(D)连接线两个端点是一对共轲相(16)由A、B、S组成的三元溶液中,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15kg、85kg和100kg,用脱溶剂基表示其组成分别为( B ) 。( A) 0.075、 0.425、 0.50( B) 0.15、 0.85、 1.0(C) C) 0.13
22、、 0.74、 0.87( D) 0.081 、 0.46、 0.54( 17)在三角形相图中,( D )表示萃取液和萃余液。A) P 和 A ( B) P 和 BC) E 和 R ( D) E 和 R18)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可能获得的A 组分含量最高的萃取相为(C ) 。(A)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B)临界混溶点(C)自S点作溶解度曲线的切线的切点(D) FS线段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19)在无外能输入的萃取设备中,液滴大小及运动情况与(C )有关。(A)黏度(B)沸点(C)界面张力与两相密度差的比值(D)两相密度差20)在萃取操作中,( B )会产生液泛。(A)两相密度差过大(B)流速过大和振动
23、、脉冲频率过大(C)停留时间过长(D)停留时间短(21)对于所需理论级数为23级时,可选用( D )。(A)填料萃取塔(B)筛板萃取塔(C)脉冲塔(D)任何萃取设备22)在萃取操作中,萃取剂一般可以是(C ) 。(A)重相(B)轻相(C)重相,也可以是轻相(D)分散相23)在萃取塔操作中,分层段一般在塔的(D ) 。(A)上部(B)下部(C)中部(D)上部或下部24)在填料萃取塔中,通常填料应优先被(A )润湿。(A)连续相(B)分散相(C)萃取相(D)萃余相25)在萃取操作中,( A )的轴向返混严重。(A)喷洒塔(B)筛板塔(C)填料塔(D)转盘塔26)在筛板萃取塔中,升液管或降液管是(B
24、 )的通道。(A)重相(B)连续相(C)轻相(D)分散相27)生产工艺要求停留时间长时,选择(D )作为萃取设备比较合适。(A)喷洒塔(B)填料塔(C)离心萃取机(D)混合澄清槽28)振动筛板塔的筛板(C ) 。(A)固定在塔体上(B)与精储作用的筛板一样(C)固定在中心轴上,能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作往复运动(D)固定在中心轴上,能以一定的速度做圆周运动( 29)瓷质填料易被(A )优先润湿。(A)水溶液(B)苯(C)环己烷(D)仲胺或叔胺( 30)在萃取设备中,分散相可采用(D )的方法形成。(A)重力(B)搅拌(C)脉冲(D)重力、搅拌和脉冲2 判断( 1 )萃取和精馏一样,都是传质、传热同
25、时进行的过程。(F )( 2)萃取剂对原料液应具有显着的溶解能力。( F )( 3)在三角形相图中,三角形的三条边各表示三个组分。(T )( 4)在萃取操作中,若萃取剂从塔底部入塔,则塔顶排出的是萃取液。( T )( 5)在萃取操作中,如果原料液从塔上部入塔,萃取剂则为轻相。( T )( 6)在连续微分萃取设备中,两相组成呈阶跃式变化。( T )( 7)在少数物质中,共轭相的连续线的倾斜方向也会改变。( T )( 8)在溶剂比、萃取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多级逆流萃取比单级萃取的萃余分数小。( T )( 9)在萃取操作中,分散相液滴越大,两相的接触面积越大。( F )( 10)萃取操作温度对两相
26、区的面积没有影响。( F )( 11)温度高低不影响连接线的斜率。( F )( 12)萃取过程的流程和所用设备,不会影响分离效果。( F )( 13)被分离组分在萃取剂与原料液两相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影响萃取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 T )( 14)金属填料一般情况下容易被水润湿,而不易被有机溶液所润湿。( F )( 15)对于萃取塔中的单位液滴而言,液滴与另一相间的相对流动就是颗粒沉降。( T )( 16)在萃取操作中,两相接触面积越大,传质越快。( T )( 17)在萃取操作中,两相相对流动越快,聚合分层越容易。( F )( 18)在萃取操作中,轴向返混现象只影响传质推动力和塔高,而不影响塔的
27、通过能力。( F )( 19)在萃取塔操作中,加料顺序的先后也会影响操作的稳定和分离效果。( T )(20)在三角形相图中,萃取液和萃余液的对应点均在AB边上。( T )( 21)在实际萃取操作中,产品中除含有稀释剂外,还有少量的溶剂。( T )( 22)在筛板萃取塔操作中,如果重液为分散相,则连续相通过升液管进入上层塔板。( T )( 23)液液传质设备比气液传质设备返混现象严重。( T )( 24)脉冲萃取塔允许通过能力大,在化工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F )( 25)萃取塔产生液泛与两相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 F )( 26)在萃取塔中,最理想的流动状况是两液相均呈湍流。( F )(
28、 27)在整个萃取塔的截面上两液相的流速差别越大,传质的推动力也就越大。( F )( 28)液泛现象严重时,在设备中的某一段的分散相会把连续相隔断。( T )( 29)在萃取塔的操作中,萃取相和萃余相量大小不会影响萃取塔的操作。( F )( 30)萃取塔的回流也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 T )第二部分干燥一、初级1 选择( 1 )在化学工业中,把(C )中的水分或其他液体称为湿分。(A)气体原料、半成品和成品(B)液体原料、半成品和成品(C)固体原料、半成品和成品(D)所有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2)在化工生产中,把(C )去湿法称为干燥。(A)化学(B)机械(C)热能 (D)升华( 3)在湿空
29、气中,单位质量干空气所带有的水汽质量,称为(B ) 。(A)水蒸气的质量分率(B)湿含量或湿度(C)相对湿度(D)饱和湿度( 4) ( D )不属于按热量供给方式分类的干燥方式。(A)传导干燥(B)对流干燥(C)介电加热干燥(D)连续干燥( 5)湿度表示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A ) 。(A)绝对值(B)相对值(C)增加值(D)减少值( 6)空气的相对湿度越高,其吸收水蒸气的能力(B ) 。(A)越大(B)越小(C)越不变(D)越无法判断( 7)饱和湿空气中,水汽分压pv 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s 的关系为(C ) 。(A) pv>ps(B) pvv ps(C) pv= ps(D)无法
30、判断(8)相对湿度=( B )时,湿空气处于饱和状态。(A) 0(B) 100%(C) 50%(D)任何值( 9) ( C )是真空干燥的优点。(A)节约费用(B)干燥速率缓慢(C)能避免物料氧化、变质,产品湿分含量低(D)调换品种方便10)物料中的平衡水分,一定是(B)(A)非结合水分(B)结合水分(C)自由水分 (D)吸附水分11)对于一定干球温度的空气,它的相对湿度越低,其湿球温度(B )(A)越高(B)越低(C)越不变(D)越不确定12)不是常用去湿法的是(D )去湿法。(A)机械(B)吸附(C)热能 (D)化学13)干燥过程中比较容易除去的水分是(A ) 。(A)非结合水(B)结合水
31、(C)平衡水(D)自由水14)在干燥过程中,区分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的标志的是(D ) 。(A)平衡水分(B)自由水分(C)结合水含量(D)临界含水量15)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干燥时间增加,则临界含水量(A)(A)减少 (B)不变 (C)增大(D)增加与否不确定16)干燥的必要条件为(C )(A)热源(B)干燥介质(C)物料表面的水蒸气压必须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蒸气压(D)通风机17)通过干燥只能除去一部分的水分,称为(A ) 。(A)结合水(B)非结合水(C)自由水(D)表面水18)空气达到饱和湿度时的温度,称为(D ) 。(A)泡点(B)滴点(C)凝点(D)露点19)在对流干燥过程中,
32、干空气的质量(A ) 。(A)始终不变(B)逐渐减少(C)逐渐增大(D)先增加,后减少(20)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时,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和露温度td三者的关系是( A )。(A) t=tw = td(B) t>tw>td(C) tvtwvtd( D) t>tw = td21) ( B )是湿空气的真实温度。(A)湿球温度(B)干球温度(C)绝热饱和温度 (D)露点温度22)在干燥操作中,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C ) 。(A)湿基含水量(B)干基含水量(C)湿基含水量和干基含水量两种23)对流干燥比传导干燥的热能利用率(A)高 (B)低(C)无差别24)在
33、干燥操作中,主要控制和调节(A)进入干燥器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流量(C)进入干燥器干燥介质的压强和流量25)目前,主要靠(A)理论公式(C)实验手段和经验(D)结合水量B )。(D)高低无法确定A )。(B)进入干燥器干燥介质的温度和压强(D)进入干燥器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C )来确定干燥过程的最佳条件。(B)经验公式(D)理论公式加修正系数2 判断( 1 )蒸气压就是水蒸气的分压。( F )( 2)在化工生产中,物料中所含有的大部分湿分已被除去,剩下少量湿分时,才采用干燥加以除去。( T )( 3)干燥是传质和传热同时进行的过程。( T )( 4)目前,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干燥是对流干燥。(
34、T )( 5)在一定总压和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的百分比称为相对湿度。( T )( 6)对不饱和空气加热,其湿度会减小。( F )( 7 )湿球温度实质上是包裹在温度计感温球上的纱布中水分的温度,其值大小与湿纱布水分的初始温度有关。( F)( 8)当湿度一定时,不饱和空气的温度越低,其相对湿度越小。( F )( 9)在干燥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湿空气的相对湿度越高,其湿球温度越低。( F )( 10)在对流干燥中,干燥介质带走的是湿物料中的自由水分。( T )( 11)辐射干燥能耗高。( F )( 12)流化床干燥器适合处理大颗粒物料。( T )( 13)机械去湿法比热
35、能去湿法操作简单,去湿量大。( T )( 14)在干燥操作中,常用干、湿球温度计来测算空气的湿度。( T )( 15)在干燥过程中,恒速阶段除去的水分是非结合水。( T )( 16)在干燥过程中,降速阶段除去的水分是结合水。( F )( 17)在干燥过程中,所谓恒定的干燥条件是指空气温度、湿度、流速都不变。( F )( 18)凡是湿度相同的湿空气,其湿球温度也相等。( F )( 19)通常情况下,湿球温度要比干球温度低。( T )( 20)干燥操作的经济性主要取决于能耗和热的利用率。( T )( 21)干燥过程中,物料的温度与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无关。( F )( 22)在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
36、只与干燥介质的温度、流速有关,与流向无关。( F )( 23)干燥器的尺寸是通过计算方法确定的。( F )( 24)木材干燥时,为防止其收缩不均而弯曲,应采用湿度大的空气作干燥介质。( T )( 25)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保持产品良好的外观及特性,不仅不能提高干燥速率,还要设法降低干燥速率。(T)二、中级1 选择( 1 )在湿空气中,水蒸气处于(B )状态。(A)饱和(B)过热(C)过冷 (D)不变化( 2)湿度的单位是(B ) 。( A) kg/m3( B) kg 水 /kg 湿空气(C) kg水/kg干空气(D)无单位( 3)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的质量(B )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37、(C)始终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4) ( C )仅与空气的湿度有关。(A)相对湿度(B)湿球温度(C)露点温度(D)绝热饱和温度( 5)在预热过程中,湿空气的(D )不变。(A)始(B)相对湿度(C)湿球温度(D)露点( 6)空气达到饱和时,湿球温度(A )干球温度。(A)等于(B)大于(C)小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已知湿空气的(A )两个参数,就可以利用焓-湿度图其他未知参数。( A) tw、 t ( B) td、 H ( C) p、 H ( D) I、 tw( 8)在干燥生产中,湿空气的预热过程是一个(C ) 。(A)等容过程(B)等烙过程(C)等湿过程(D)等压和等
38、温过程( 9)在一定湿度条件下,露点温度随总压的降低而(A ) 。(A)降低(B)升高(C)不发生变化(D)不确定( 10)对于一定水分蒸发量及空气出口湿度,则应按(A )的大气条件来选择干燥系统的风机。(A)夏季(B)冬季(C)秋季 (D)春季( 11)在给定的空气条件下,等速干燥阶段各种不同物料的干燥速率(C ) 。(A)有极大差异(B)有较大差异(C)实际上是相同的 (D)有无差异无法判断( 12)在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降为零时对应物料的含水量为(A ) 。(A)平衡水量(B)自由水量 (C)结合水量(D)非结合水量( 13) ( D )是理想干燥器的特点之一。(A)等容过程(B)等压过
39、程(C)热损失大 (D)等始过程( 14)空气饱和湿度的大小,由(D )决定。(A)湿球温度和焰(B)总压和露点温度(C)总压和湿球温度(D)总压和干球温度( 15)在恒定干燥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仅降低空气的湿度,( B )(A)干燥过程的临界含水量将提高,恒速干燥阶段时间延长(B)干燥过程的临界含水量将降低,恒速干燥阶段时间延长(C)干燥过程的临界含水量将提高,恒速干燥阶段时间缩短(D)干燥过程的临界含水量将降低,恒速干燥阶段时间缩短( 16) ( A )是非对流干燥器。(A)耙式真空干燥器(B)厢式干燥器(C)转筒干燥器(D)喷雾干燥器( 17)在有废气循环使用的干燥器中,将使过程的(C
40、 ) 。(A)热损失增加(B)传质推动力增大(C)传质推动力减小(D)热能的利用率降低( 18)用红外线干燥,( D ) 。(A)速度快,但不安全(B)速度快,但不卫生、(C)速度慢,时间长(D)速度快,安全又卫生( 19)在干燥生产中,控制、调节干燥介质的出口温度和湿度(A ) 。(A)主要通过控制、调节干燥介质的预热温度和流量来实现。(B)主要通过控制、调节干燥器的使用容积来实现(C)主要通过控制、调节干燥器内的废气循环量来实现(D)目前还没有好的手段( 20)同一物料干燥时,使用(C )应控制干燥介质入口温度不能太高。(A)转筒干燥器(B)沸腾干燥器(C)厢式干燥器(D)气流干燥器( 2
41、1)热敏性物料干燥时,应选择(D )干燥器。(A)厢式(B)转筒(C)沸腾(D)气流和喷雾( 22)转筒干燥器适用于干燥(C )物料。(A)粉状(B)浆状(C)粒状和块状(D)任何( 23) ( A )干燥器设备庞大。(A)喷雾(B)气流(C)厢式(D)红外线( 24)目前,干燥过程的最佳条件主要靠(A )来确定。(A)实验手段和经验(B)经验公式计算(C)理论公式计算(D)理论计算加修正系数( 25)家庭用的微波炉属于(B )干燥设备。(A)传导(B)介电加热(C)辐射(D)升华2 判断( 1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等于其实际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湿度之比。( F )( 2)化工生产中,常常采用机械
42、去湿法除去固体物料中的大部分湿分。( T )( 3)化学去湿是传质、传热同时进行的过程。( F )( 4)湿球温度不是湿纱布中水的初始温度。( T )( 5)湿空气在间壁式换热器中与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如果空气温度降低,其相对湿度肯定不变。( F )( 6)如果不饱和空气的湿度升高,其相对湿度也升高。( F )( 7)不饱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越高,其相对湿度越大。(T )( 8)在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既是载热体,又是载湿体。(T )( 9)在实际生产中,干燥速率的大小由传热速率来决定。( F )(10)值越高的空气,干燥能力越强。(F )( 11)湿度相同的湿空气,其露点温度也相同。( T )
43、( 12)当物料干燥过程中存在降速阶段时,采用气流干燥器比流化床干燥器有利。( F )( 13)在干燥生产中,空气先预热后进干燥器是为了增大其相对湿度。( F )( 14)绝热饱和温度就是湿球温度。( F )( 15)在干燥过程中,湿空气不可以看做理想气体。( F )( 16)在干燥过程中,为了保持传质的推动力,应及时地把气化的水蒸气带走。( T )( 17)在I-H 图中,等湿线是平行纵轴的直线。( T )( 18)在I-H 图中,等干球温度线是一组倾斜的直线。( T )(19)在I-H图中,由等湿线和;100%的等相对湿度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是露点温度。( T )( 20)在在I-H 图中,
44、横轴是一水平直线。( F )( 21)恒速干燥阶段又称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T )( 22)干燥曲线是由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作出来的。( F )( 23)在恒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温度为该空气状态下的湿球温度。( T )( 24)厢式干燥器可用于小批量粒状、片状、膏状、不允许粉碎和贵重的物料。( T )( 25)升华干燥就是冷冻干燥。( T )三、高级1 选择( 1 ) ( C )去湿,属于化学去湿法。(A)压榨(B)冷冻(C)分子筛(D)干燥( 2)将湿物料置于恒定空气状态(即一定的空气温度、湿度和流速)下,进行干燥实验而获得的物料湿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称为(A ) 。(A)干燥曲线(B)干燥速
45、率曲线(C)干燥极限曲线(D)干燥平衡曲线( 3)当空气湿度与温度一定时,相对湿度与总压(A )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成抛物线关系( 4)饱和蒸气压是(C )的函数。(A)湿度(B)相对湿度(C)温度(D)水汽分压( 5)当总压固定,下列参数中可以用来确定空气状态的是(D ) 。(A)湿空气的露点及湿热容(B)湿空气的湿球温度及热容(C)湿空气的绝对湿度及湿热容(D)湿空气的湿热容及湿球温度( 6)空气的饱和湿度是湿空气(B )的函数。(A)总压和露点温度 (B)总压和干球温度(C)总压和饱和温度 (D)总压和湿球温度( 7)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物料干燥的极限是(C ) 。
46、(A)自由水分(B)干基含水量(C)平衡水分(D)结合水分( 8)湿物料的(D ) ,不仅与湿物料的性质和干燥介质的状态有关,而且与湿物料同干燥介质的接触方式及相对速度有关。(A)湿基含水量(B)干基含水量(C)平衡含水量(D)临界含水量( 9)干燥速率由(C )决定。(A)传质速率(B)传热速率(C)传质和传热速率(D)干燥介质温度( 10)在干燥过程中,对于一定温度下的一定湿物料而言,其结合水(C ) 。(A)是空气相对湿度的函数(B)是空气湿度的函数(C)是固定值(D)是空气温度的函数(11)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98%时,空气的干球温度 t、湿球温度tw、露点温度td三者的关系为( A
47、)。(A) t>tw>td(B) tvtwvtd(C) t>tw = td( D) t = tw=td(12)在干燥操作中,控制离开干燥的空气温度比绝热饱和温度高2050K的目的是( C )。(A)防止产品变形 (B)防止产品焦化(C)防止产品返潮 (D)提高干燥速率( 13)对于一定水分蒸发量而言,空气的消耗量与(D ) 。(A)空气的最初湿度(B)空气的最终湿度(C)空气的最初和最终湿度(D)经历的过程( 14)在干燥操作中,将新鲜空气预热的目的是(B ) 。(A)降低空气的湿度(B)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C)降低空气的密度(D)提高水汽分压( 15) ( B )空气的湿度
48、最大。(A)春天(B)夏天(C)秋天 (D)冬天(16)当操作条件一定时,干燥器的干燥效率刀d与干燥器的热效率刀h的关系为。( A )(A) d d< h h(B) Yd>rh(C) d d= h h (D)需根据具体设备进行具体分析( 17)在恒定干燥条件下,降速干燥阶段属于(B )控制阶段。(A)表面(B)内部(C)表面与内部 (D)不确定( 18)在 H-I 图中, ( D )是曲线。(A)等烙线(B)等湿度线(C)等温线 (D)等相对湿度线( 19)干燥的速度的单位是(A ) 。(B) kg (水)/ (m2s)(B)kg(物料)/ (m2 s)(C) kg (水)/ (m
49、3s)(D)kg(物料)/ (m3 s)20)物料的平衡水分与相对湿度的关系,称为(D ) 。(A)干燥曲线(B)干燥速率曲线(C)干燥极限曲线(D)干燥平衡曲线21)转筒干燥器的缺点是(C ) 。(A)生产能力小 (B)气体阻力大 (C)设备笨重(D)操作不方便22)湿分由物料内部蒸发向表面转移并被热气带走的干燥,称为(D ) 。(A)辐射干燥(B)红外线干燥(C)传导干燥 (D)微波干燥23)在干燥操作中,采用废气循环的缺点是(D ) 。(A)传热系数下降(B)传质系数下降(C)热损失增大(D)传热推动力下降24)把熔融液干燥成固体产品,应选择(D )干燥器。(A)沸腾(B)转筒(C)气流
50、 (D)喷雾25)对于一台干燥设备,干燥介质的最佳出口温度和湿度应通过(C )来确定,并根据生产中的实际需要 及时调节。(A)理论公式计算(B)经验公式计算(C)操作实践(D)理论公式加修正系数2 判断( 1 )传导干燥过程中,物料与加热介质不直接接触。( T )( 2)真空干燥适用于要求产品湿分含量很低的物料干燥。( T )( 3)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一定等于其结合水量。( F )( 4)干燥的目的是除去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湿分,以便于加工、运输、储藏和使用。( T )( 5)化学去湿法比其他去湿法费用高。( T )( 6)对流干燥是一个热、质反向传递过程。( T )( 7)在
51、空气绝热饱和器中,当空气绝热增湿达到饱和时,湿空气的温度与循环水温度相等。( T )( 8)湿空气的露点只与其湿度有关,而与总压无关。( F )( 9)湿空气的比热容仅与空气的湿度有关。( T )( 10)湿空气的焓与其温度和湿度有关,温度越高、湿度越小,焓值越大。( F )( 11)湿空气的比体积与湿空气的温度及湿度有关,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比体积越大。( T )( 12)湿球温度才是湿空气的真实温度。( F )( 13)在一定总压和温度条件下,饱和温度是湿空气的最大含水量。( T )( 14)自由含水量是干燥过程的推动力。( T )( 15)当固体含水量较低而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两者接触不
52、能达到物料干燥的目的。( T )( 16)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的区别与空气状态无关。( F )( 17)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的区别是固体物料性质,与空气状态无关。( T )( 18)在连续干燥器中,气流和物料的接触可分为并流、逆流、错流或其他更为复杂的方式。( T )( 19)黄沙、瓷土的平衡水分接近于零。( T )( 20)在干燥过程中,等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越大,临界含水量越低。( F )( 21) 固体物料在恒速干燥终了时的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而从中扣除临界自由含水量,则为结合水量。( F )( 22)在干燥操作中,降低废气出口温度,可以提高干燥速率。( F )( 23)在干燥操作中,降低
53、废气出口温度可以提高热效率,所以操作中应尽量降低废气出口温度。( F )( 24)对于气流干燥器的干燥管而言,在整个高度范围内,每一段都是同样有效。( F )( 25)对于流化床干燥器,为了避免颗粒混合,可使用多层床,也可采用卧式多室流化。( T )第三部分蒸馏、初级1 选择( 1 )若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液,要用下列哪个单元操作(B ) 。(A)吸收(B)蒸储(C)蒸发 (D)萃取( 2)下列哪个不是精馏操作的依据(D )(A)沸点不同(B)挥发度不同(C)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不同(D)黏度不同(3)要想含有A、日C三种组分的溶液分离成含某一组分较高的三种溶液,至少需要(A )个精储塔。A) 1( B) 2( C) 3( D) 44)理想溶液服从(A ) 。(A)拉乌尔定律(B)亨利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D)道尔顿分压定律5)气相中某一组分的蒸气分压和它在与气相平衡的液相中的摩尔分数之比,称为该组分的(A ) 。(A)挥发度(B)相对挥发度(C)饱和蒸气压(D)比摩尔分数6)在用相对挥发度判别分离的难易程度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村结对协议书
- 村民联保协议书
- 村组用地协议书
- 杭州医保协议书
- 林地赠予协议书
- 果酒研发协议书
- 柜子样板协议书
- 2025年安徽安B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资产评估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人设主播面试题及答案
- 第四版(2025)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
- TCECS24-2020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 偏瘫病人的体位转移
- 施工现场常备药品
- 【手册】金蝶KIS旗舰版操作手册
- 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管理办法
- GB/T 311.1-2012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 GB/T 22638.6-2008铝箔试验方法第6部分:直流电阻的测定
- 合理用药系统 建设方案
- 雅思高分翻译练习答案
- 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