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曲五首习题_第1页
25-诗词曲五首习题_第2页
25-诗词曲五首习题_第3页
25-诗词曲五首习题_第4页
25-诗词曲五首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八下) 25 诗词曲五首复习要点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内容 形式 1.作者 ,字 , 代诗人,文学家。“乐天”是 的字,酬,这里是 的意思,他与白居易同年生,互相唱和诗达数十篇之多,世称 2.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4.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蕴涵了怎样的哲理?(这句诗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5.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6本诗感情浓郁,但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现

2、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8.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9诗中用来表现他被贬之地偏远,被贬时间长的句子: 10.包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11.诗中借用典故来抒发怀念忘友和因时事多变而百感丛生的复杂感情的句子: 1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蕴含哲理,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13.诗中表明诗人在友人的劝勉下重新振奋精神,决心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诗句: 二、赤壁: 内容 形式 赤壁作者 ,著有樊川集。诗中前朝指 ,周郎指 ,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东风”指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3、 2.“折戟”让人想到了什么?“认前朝”与后两句有何联系“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 4“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 5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字面意思是什么?表明作者对历史又怎样深层的认识? 7.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8.如果把诗中“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吗,为什么? 9.诗中看似平淡的叙事,却透露着诗人内心感怀的诗句 10.通过评论古事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11.杜牧的赤壁: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12.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

4、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三、过零丁洋 内容 形式 1.过零丁洋作者 , 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著名的 诗人。2.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起一经”指的是什么? 3.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诗人借这两个比喻抒发什么感情? 4.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如何理解这句话?)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对尾联作简要分析 6. 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7.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8.“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历来被称为绝唱说说这句是好在哪里。 9.“汗青”误写为“汉青

5、”或“汗清”请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写。 10.像文天祥一样有骨气、正确对待生死的历代名人志士还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11.你还能举出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似的透着铮铮铁骨的名句吗? 12.诗中运用比喻写出国家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13.把自己兵败被俘的经历和心境结合起来的诗句或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14.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1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 16.表现诗人

6、誓死报国和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17.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自己的抗元经历,表达幽愤之情的句子是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咏中秋1.苏轼,字 ,号 , 家 ,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与唐代 和宋代 ,合称唐宋八大家 2.、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3.、上下片个写什么内容? 4.“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诗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度 5.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 。6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词的上片是词人“ ”时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 的境界,表现了对 的追求,词的下片写“ ”,是对 的探

7、求。从内容上看,全是 的独白,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 9.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 ,下片 ,归根结底是 。10.对月发问的句子: 11.品味“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好在哪里 12.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了“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1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情?. 14.找出词中表现诗人狂打胸襟、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并简析其含义 15.自古以来这首词都被认为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你能说说原因吗?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词中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 17.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从“隔千里兮共

8、明月”演化而来的,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 ;18.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19.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20.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 21.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表达作者矛盾心里):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元散曲1.本文作者。张养浩,字 ,号 ,济南人, 散曲家。山坡羊是 ,潼关怀古 2.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前三句) ,描写 。第二层(中间四句) ,抒写 。第三层(后两句) ,总写 。3.“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4.“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5.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9、。 6.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与评析 7.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 8.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9.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曲中的主旨句)是: 10.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11.文中写驻足远望、感慨横生句子是: 12.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13.由盛到衰真实写照句子是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内容(赠答诗)形式(七言律诗)1.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乐天”是白居易的字,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他与白居易

10、同年生,互相唱和诗达数十篇之多,世称刘白 2.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表现作者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3.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特点: 运用了典故。一个是闻笛赋,表达诗人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与怀念;一个是烂柯人,暗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和感慨。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抒发了诗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4.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蕴涵了怎样的哲理?(这句诗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以“沉舟”与“病树

11、”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涵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表现诗人心胸的豁达。5.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点明主旨,感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6本诗感情浓郁,但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或慷慨激昂,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

12、然中,病树前面仍有万木争春现在人们赋予这两句诗以新意,说明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8.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本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9.诗中用来表现他被贬之地偏远,被贬时间长的句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10.包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11.诗中借用典故来抒发怀念忘友和因时事多变而百感丛生的复杂感情的句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诗中有一联是

13、千古名句,蕴含哲理,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3.诗中表明诗人在友人的劝勉下重新振奋精神,决心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诗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赤壁:内容(咏史诗)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形式(四言绝句)赤壁作者杜牧,唐朝诗人,著有樊川集。诗中前朝指东吴,周郎指周瑜,咏怀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东风”指火烧赤壁事“。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折戟”让人想到了什么?“认前朝”与后两句有何联系“折戟”让人想到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认前朝”进一步激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两句论史抒怀作铺垫。3诗人是怎样评价

14、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4“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5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字面意思是什么?表明作者对历史又怎样深层的认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一反传统看法,认为历史上的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7.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8.如果把诗中“铜雀春深锁二

15、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吗,为什么?不好。虽然意思基本一样,但原句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写东吴的命运,改后句子太直白,缺乏诗味。9.诗中看似平淡的叙事,却透露着诗人内心感怀的诗句折戟沉沙铁未稍,自将磨洗认前朝。10.通过评论古事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1.杜牧的赤壁: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2.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三、过零丁洋-(内容)咏志诗 形

16、式(七言律诗)1.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这2.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起一经”指的是什么?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3.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诗人借这两个比喻抒发了什么感情?“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抒写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忧虑不安(惶恐伶仃)的心情4.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的

17、险恶和境况的艰危 。5.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如何理解这句话?)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对尾联作简要分析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内容: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6. 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作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7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怎样的生死观?舍生取义(为国而死。以死报国)8.“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历来被称为绝唱说说这句是好在哪里。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军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文天祥被元军押送过零丁洋,“惶恐滩”对“零丁洋”,是地名,“惶恐”和“零丁”又

18、是文天祥当时艰危的处境与孤苦无依的心情的写照。地名与心情结合,使这两句诗句成为千古绝唱。9.“汗青”误写为“汉青”或“汗清”请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写。“汗青”指史册。这里因为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竹简要先用火烤把竹片里的水分烤出来成为“汗青”或“杀青”。“汗”是说出水像出汗;“青”指“青竹”的青。10.像文天祥一样有骨气、正确对待生死的历代名人志士还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1)闻一多面对反动派拍案而起,做最后一次讲演; (2)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理解: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青史,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

19、了他的民族气节。如;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屈服,表现了我们名族的英雄气概。11.你还能举出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似的透着铮铮铁骨的名句吗?(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12.诗中运用比喻写出国家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13.把自己兵败被俘的经历和心境结合起来的诗句或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14.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

20、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16.表现诗人誓死报国和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7.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自己的抗元经历,表达幽愤之情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咏中秋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合称唐宋八大家 2.、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交代作词时间、缘由,领起全篇。3.、上下片个写什么内容?上片

21、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心情,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4.“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诗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度“上天”说成“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过渡.5.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思念远方亲人的作者自己。6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享美好的月光。以此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7.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8.词的上片是词人“欢饮”时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表现了对美好

22、生活的追求,词的下片写“无眠”,是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从内容上看,全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抒情。9.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10.对月发问的句子: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11.品味“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好在哪里“弄”在这里的意思是“做出”,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12.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了“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这些疑问,反应力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的梦想。1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

23、矛盾心情?.“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与现实。这里,天上、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它的内心充满矛盾。14.找出词中表现诗人狂打胸襟、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并简析其含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含义: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正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都是自然的规律。15.自古以来这首词都被认为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你能说说原因吗?(1)全词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绪。(2)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寻味。(

24、3)全词以美丽的想象,明白的哲理,创造出幽深的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词中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8.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19.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缺”;20.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1.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表达作者矛盾心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元散曲1.本文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散曲家。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曲题。2.给这首曲划分层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