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习题答案(共37页)_第1页
世界经济概论习题答案(共37页)_第2页
世界经济概论习题答案(共37页)_第3页
世界经济概论习题答案(共37页)_第4页
世界经济概论习题答案(共3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习题与答案:1解释概念: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它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经济全球化: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

2、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世界经济格局: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世界经济中心:所谓世界经济中心,就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

3、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3试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成因和表现。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

4、过程和一种状态。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概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在经济全球化的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主要包括地位不对称、决策权不对称和后果不对称。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

5、历史潮流。战后以来,促使经济加速全球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战后兴起的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规模和数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使生产力无限扩大和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尖锐,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使运输和通讯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推行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按国际规则运行,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共同要求和趋势。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在19

6、861993年的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中,成员国达成了规模空前的贸易自由化协议;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取消外汇管制,开放资本账户;在金融自由化方面,引发了一场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风暴。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证。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者、组织者和载体。战后以来,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微观层面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驱动力。战后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扩展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不仅规范了世界贸易的规则,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各国海关和市场准入的门槛

7、。战后运输和交易手段的进步及贸易信息网络的形成,更使当代的国际贸易如虎添翼。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战后以来,一个以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金融大市场逐步形成;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外汇管制的放宽和“电子货币”(信用卡)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活动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大。 (3)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整体发展趋势。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基础上

8、,随着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软化”,新一轮全球性的产业重组和转移已经开始,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国家和产业,在重组和转移中正在整合为一个统一互动的全球生产体系。由跨国公司重构和整合的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和运行,既表明了各国再生产领域互动性的加强和依存性的加深,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连锁升级,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4)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战后,逐渐形成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和手段,使世界经济的运行不仅受自发的市场机制和各国各自为政的政策调节,更日益受到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调节。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9、4怎样认识世界经济从单极向多极的发展?所谓“极”,就是指在世界经济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空前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大变动。总的来说,从战后初期美国的一统天下,发展到6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两极世界,进而发展到70年代后的多极世界。这半个世纪是历史上国际经济关系变化最剧烈、最深刻的时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地位在下降,而日本和欧共体的经济地位在上升。美国不仅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列里的地位受到了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今欧盟)的挑战,而且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受到了东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挑战。无可否认,在21世纪初的

10、今天,在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中,尚未动摇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还具有别国无法相比的实力,还是超级大国。但是,战后以来,美国的这种地位已经不是继续上升和增强,而是在下降和削弱,而欧洲、日本、中国等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上升,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第二章习题与答案: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

11、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12、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

13、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

14、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4怎样评价经济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拉大的观点?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各国由于条件不同,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因而所得的利益份额也不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相对劣势地位,使其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经济上、政治上的风险

15、,付出更多的代价。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利用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们,极力推行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因而导致了南北差距和全球范围贫富悬殊的进一步扩大及其他后果。经济全球化理应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南北,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贫困之上,南北差距、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日益扩大。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经济全球化,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坚决反对那种利用经济全球化,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做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有

16、利条件,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争取从中取得更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之间必须加强合作,依靠整体的力量反对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消除南北关系中的不平等,为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5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在国家

17、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主权让与,但是它是以对等为原则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也就不会有让与。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把二者结合起来,出现了相互协调,使它逐步成为各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石。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和各国贸易政策中开始成为主流。经济全球化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和最终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它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由它释放出来的巨大

18、的世界生产力动能,是推动世界巨变的根本动力。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在相互孤立的状态下,而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展开 ,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与作用相对上升。这样,作为全球核心结构的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力量对比的重大调整。多极化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走向均衡同步发展的过程,就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增强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世界多极化增强了人类和谐化。对整个世界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它们的危害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也涉及发达国家,甚至涉及整个世界。因而

19、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诸多国际政治经济摩擦。这种摩擦有的表现为各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有的表现为各国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有的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全球化进程的抵制,并演化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反全球化运动。第三章习题与答案: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综观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全面性和世界性。(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影响: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

20、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扩大了商品市场(2)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3)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4)产业结构的变化。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重心的转移,工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三大产业比例关系变化,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

21、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上升。另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5)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2战后科技革命给生产力结构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认

22、识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一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扩大了资本积累。(3)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4)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扩大了商品市场。二是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劳动者日益智力化。(2)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3)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三是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2)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3)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

23、。(4)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在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当缓慢,对社会生产的作用也很有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显加快,对社会生产的作用空前加强,并日益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科学技术产业化和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化的循环加速,不仅使科学技术成为直接生产力,而且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武装了劳动者,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过程,产生新机器、新设备和新工艺;科学技术运用到资源开发上,产生出新能源和新材料。这就是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各个实体要素发生变革和提高效率

24、、效能的决定性因素。3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如何?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观点和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今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将是“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从广义上说,产业结构的软化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1)高技术化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网络、电子控制和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知识和技术将成为一切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基础,产业结构将出现明显的高技术化倾向。(2

25、)服务化趋势。这一方面表现为第三产业在为企事业部门服务,为个人提供服务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等方面,不断涌现出新的行业;另一方面表现为第一、二产业内部对服务的需求量不断扩大。(3)融合化趋势。所谓融合化,就是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通过将不同行业的技术和经营技能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融合化也反映了技术复合化的趋向。产业结构融合化的发展,将日益突破传统行业和产业的界限,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为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4)国际化趋势。在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企业为了消除国际摩擦和追求经营的合理化,在规划设计、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

26、业务领域,都在实现国际化。产业结构的国际化,将使各国的经济关系从外部联系走向内部融化,使资源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4如何认识和理解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社会经济意义?在历史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告别了农业社会,现在正在告别工业社会,而进入信息社会。首先,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具有如下特点:(1)信息具有强大的渗透性。信息渗透到一切经济和经营的环节中,是最具渗透性和扩散性的资源,是企业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战胜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2)信息是一种在使用中不受损失并收益递增的生产要素。(3)信息是一种最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当今世界各个角落几乎都被

27、信息流构成的密网所覆盖。这些信息流及其载体在世界迅速普及,形成互联网,给各国特别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提供了有力的渠道和工具。其次,正因为信息具有上述特点,它已经从一种生产要素发展成为一群宏大的产业,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产业指现代信息设备的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处理与服务的部门的总和。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产业。这种产业代表着新一代的生产力,是促进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先导产业。它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最后,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及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渗透深度和覆盖广度的增强,标志着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知

28、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信息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飞跃,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一次深刻的革命。它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转变、市场经济制度的大变化。第四章习题与答案: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其经济及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人口增长过快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经济发展负担沉重。为了解决数量日益庞大的人口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问题,国家不得不将本来并不多的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国民的基本生活消费,致使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大,用于投资的积累基金所占比例过小,其结果是经济增长乏力,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和制约;第二,加剧发展中国家

29、的贫困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必然导致其个人在生活资料和资源的获取与占有上出现严重短缺,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第三,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个人之间在获取和占有社会经济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差别,再加上其他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出现并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导致全球性资源危机;第二,南北经济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这种人口增长方面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加大南北经济差

30、距,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第三,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贫困,必然拖住世界经济增长的后腿,世界经济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和稳定。战后,世界上不时发生的移民潮、难民潮、偷渡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密不可分。2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哪些社会经济问题?(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的雇员、工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们的体力、耐力和承受力都已经下降,不再胜任那些需要重体力和耐力的工作;同时,由于他们与年轻人相

31、比,智力减弱,反应迟钝,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相当吃力,不能胜任某些高技术作业。这是造成有关国家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另外,劳动力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经济事业的迅速发展。(2)劳动力短缺。由于出生率下降,导致劳动力后备不足。因此,那些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特别是欧美各国,纷纷引进外籍劳工。发达国家以较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发展中国家吸收高科技人才和年轻的普通劳动力,以此来弥补本国科技人才和劳动力的不足。但是,大量移民导致各国社会摩擦加剧。(3)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加,负担日益沉重,已经成为老龄化国家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随着老

32、龄化问题的愈发严重,在发达国家,有权享受退休养老金和老年医疗补助的人数越来越多,再加上其他的社会保障项目,致使政府负担的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庞大,导致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危机。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必然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加重国民的税收负担。如何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3世界自然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土地。目前,世界耕地资源的状况令人堪忧。尽管耕地面积还会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势头日益减缓,而人均耕地则日益减少。导致这一基本趋势的原因除了与人口的过快增长密切相关外,还与土壤退化和非农业用地与日俱增有关。土壤退化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

33、最大威胁,就是可耕地和牧场越来越少。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灾难。土壤荒漠化是土壤退化的极端形式,荒漠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2)淡水。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早在1977年2月,联合国水会议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危机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另一个全球性危机。(3)森林。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上原始森林已有一半遭到破坏。自战后以来,地球上的热带雨林面积已经减少了一半。地球森林资源的锐减,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全球生态环境灾难性恶化。(4)生物。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赖以长期生存

34、、繁衍的基础和社会财富的源泉。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逐步扩张以及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各种生物以前所未有的势头从地球上消失。现在,许多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使自然界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4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一是工业烟尘与粉尘。二是工业废气。三是机动车尾气。大气污染对农业、林业和牧业的危害也十分严重。(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被喻为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遭到破坏,就意味着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紫外线的直接威胁。(3)酸雨。酸雨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

35、在近二、三十年间,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酸雨。酸雨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空中死神”。它使土壤酸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建筑物受到腐蚀、人类健康受到危害。(4)垃圾。全球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受到垃圾污染的困扰。垃圾之所以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它的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危害范围广。发达国家为了减轻本国的垃圾污染,经常将工业垃圾转移到海外,销往或倾倒在发展中国家,使许多国家深受其害。(5)地球变暖。地球变暖毋庸质疑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最近地球变暖在明显加速。全球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最危险和最可怕的挑战,其后果是多方面的,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土地

36、荒芜,还会助长热带疾病的滋生和蔓延,造成生态混乱、物种灭绝、粮食减产、害虫逞凶、水资源短缺、森林减少、洪水频繁等一系列灾害。5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如何?其内涵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战后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资源生产财富、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几十倍、几百倍地提高,空前发达的物质生产力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充分享受到工业文明的阳光雨露。然而,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却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酷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社会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对自己的生产

37、、生活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人们发现,过去那种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损害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是导致今日各种资源、生态问题的根源。所以,彻底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今后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战略。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3)要使人类

38、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6何谓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所谓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上述六个方面实现全球经济可持

39、续发展的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实现,可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三和第六方面的实现,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第四和第五方面的实现,可以既满足物质资源的储备,又满足知识资源的储备,更好地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习题与答案:1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结构变化情况如何?战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国际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特别是不同经济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相互依赖与相互竞争的程度也日益加深。为了保持和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世界许多国家积极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通过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

40、税同盟、共同市场等不同方式,组建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实现区域内商品、资本、劳动力和服务等的自由流动。同时,跨国公司也有了比较迅猛的发展。这一切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后,国际商品贸易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增长迅速,其具体表现就是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不仅比战前要快,而且比生产增长速度快。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81973年。国际贸易发展迅速。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现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处于动荡不稳状态。(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战后,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地发生重大

41、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 (2)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 : 战后,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特点是:国际贸易格局已从过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统天下,变为不同类型国家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但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支配地位。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长最快的是发达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相对缩减。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和欧洲的贸易地位上升较快。在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增长率处于领先地位。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各成员间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3)国际贸易内容的变化

42、 : 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军火贸易不断增长。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品竞争能力较强的国家,往往选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竞争能力较弱的国家,则常常选择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因此,发达国家多倡导贸易自由化,发展中国家则推崇贸易保护主义。(2)

43、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如农业、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现代工业尚未成长起来的国家,为保护传统产业和促进“幼稚工业”的成长,往往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已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3)本国的经济状况。如一国国内经济出现严重萧条和失业,对外贸易逆差,国际收支赤字,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竞争力下降,其对外贸易政策就会增加保护主义色彩;反之,其对外贸易政策就会增加自由贸易成分。(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往往要考虑某种利益集团的要求。由于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不同的利益集团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影响,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各种利益集团在外贸政策上的冲

44、突。一般说来,那些同进口商品竞争的行业和与之有生产联系的各种力量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推崇者;相反,以出口商品生产部门为中心参与许多国际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力量,则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这两股力量都力图影响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行,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它们之间力量对比的消长,直接给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动以重大影响。(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一般说来,一国往往对那些政治、外交关系友好、经济上不会构成威胁的国家开放国内市场,扩大商品和技术的出口;而对那些政治或经济上的敌对国家则采取保护贸易政策。3何谓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45、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是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其自由程度与保护程度有所不同。绝对的自由贸易政策和完全的保护贸易政策是不存在的。无论是保护贸易政策,还是自由贸易政策,都是相对而言的。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目标及运行机制各是什么?WTO的宗旨是:(1)提高

46、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WTO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落实GATT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成果。WTO的运行机制,包括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加入和退出机制、决策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

47、审议机制等。这些机制为WTO的运行提供了法律基础和组织保障。5世界贸易组织面临哪些挑战?其前景如何?  WTO从成立伊始就面临着一系列较为严峻的挑战。(1)西方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进程的现象仍然存在并很严重。(2)多边贸易体制覆盖的范围存在局限性。(3)区域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严峻挑战。(4)WTO面临着最不发达国家被“边缘化”的倾向。防止这些国家进一步“边缘化”,是WTO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WTO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一起,构成了支撑当今国际经济社会的三大支柱。世界各国对WTO充满了期望和信心。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确定了WTO

48、明确的法律地位和系统的组织框架,为解决世界经济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TO将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WTO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体制健康发展。(2)WTO将进一步促进各成员方及全球贸易的发展。(3)WTO将进一步顺应时代潮流,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6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世贸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有着内在的历史继承性。世贸组织继承了关贸总协定的合理内核,包括其宗旨、职能、基本原则及规则等。关贸总协定有关条款,是世贸组织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各成员间货物贸易关系的准则。

49、世贸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也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1.机构性质。关贸总协定以“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议形式存在,不具有法人地位;世贸组织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2.管辖范围。关贸总协定只处理货物贸易问题;世贸组织不仅要处理货物贸易问题,还要处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其协调与监督的范围远大于关贸总协定。3.争端解决。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争端解决没有规定时间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采用反向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的时间表。因此,世贸组织争端裁决的实施更容易得到保证,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更高。第六章习题与答案:

50、1何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从一国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不同的类型或形式:(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独资经营是指完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合资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

51、上,共同商定各自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这也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合作经营与合作开发都是以签订合同或协议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合作经营企业一般不以股份确定产权,不按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而是根据合同规定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风险。当然,合作经营企业本身是一个统一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合作开发则通常是由拥有特定资源的国家,通过招标方式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作开发协定或合同,并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东道国资源进行开发。(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

52、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按照这一标准,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而投资者没有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以其他一些形式如许可证合同、管理合约、销售协议等进行的直接投资,均属于非股权参与式的直接投资。(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均属于前一种形式;而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合并以获得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后一种形式。(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

53、、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混合型投资则是一种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结合的直接投资方式。一般来说,目前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单纯是水平型投资或垂直型投资,而是两者兼有,进行混合型投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划分国际直接投资类型的方法,即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把国际直

54、接投资分为私人直接投资和国家直接投资,二者有时也被分别称为民间直接投资和官方直接投资。2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资本流动本身的规律来考察。一般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流通领域逐步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的。这一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如此迅猛,还有其他许多因素的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在社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由国内向国际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是新技术的采用

55、提高了生产效率,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规模效益,摆脱国内市场的限制,需要发展国际化生产。二是科技革命引起了国际分工的巨大变化,国际分工不再是主要以要素禀赋为转移,而开始以科技优势为转移,这使得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成为必要和可能;部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入到部门内部,以科技优势为基础的部门内部专业化,构成了国际分工新的主导模式。三是交通运输和通讯设备上的技术进步,为企业从事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使其能够按照最佳分工原则十分便利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事零部件的生产、产品的组装和销售,在国际范围内合理地利用和配置资源。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技术条件,生产资本的大规模国际化才成为可

56、能。(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集中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竞争和多次企业并购浪潮的结果,使其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内垄断程度进一步加深。那些拥有大量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垄断企业迫切要求在国外寻找更加有利的生产场所和销售市场,由此形成了发达国家垄断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大公司纷纷把直接投资视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路、绕开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正是这一动因驱使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而发达国家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厂商的利益,维持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对这种直接投资持鼓励和支持态度。(3)战后世界经济一体

57、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战后,世界各国之间在逐步减少市场准入壁垒,促进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和消费品自由流通。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国家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上实行了以自由化和放松管制为主的经济改革措施,各种层次上的国际投资协调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通过各区域合作组织、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多年努力,过去一些国家难以开放的如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电信等市场,也逐渐开放。从多边层次来看,有利于资本跨国流动的区域性和世界性投资保护公约或协议也相继出台。这一切都为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和领域的拓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4)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促进

58、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取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迫切任务,大都采取吸引外资的政策,制定各种优惠和鼓励措施,从而促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以垂直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许多发达国家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高科技部门,而将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促进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和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国际化生产。3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和流向、投资的地区、部门结构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其意义如何?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而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其投资来源、投资流向和投资地区、部门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战后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国地理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流出国数量增加,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二是美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西欧和日本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上升,但美国仍是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