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5/13ad2fc0-8c6f-4790-93b9-4823278317de/13ad2fc0-8c6f-4790-93b9-4823278317de1.gif)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5/13ad2fc0-8c6f-4790-93b9-4823278317de/13ad2fc0-8c6f-4790-93b9-4823278317de2.gif)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5/13ad2fc0-8c6f-4790-93b9-4823278317de/13ad2fc0-8c6f-4790-93b9-4823278317de3.gif)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5/13ad2fc0-8c6f-4790-93b9-4823278317de/13ad2fc0-8c6f-4790-93b9-4823278317de4.gif)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5/13ad2fc0-8c6f-4790-93b9-4823278317de/13ad2fc0-8c6f-4790-93b9-4823278317d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含解析【中考展望】学科综合题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或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突出学科间知识相互 交叉、渗透的综合类化学试题。在内容上常常与物理、生物、数学、环保等多学科知识相融合,较好地 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河北、海南、武汉、长沙、包头、浙江台州等地市已实行文科综合、理 科综合或理化综合或科学卷。预计在未来几年的中考中这些地市仍保留以上命题特点,并加强对学科内 或学科间综合知识的考查。【方法点拨】一、学科综合题的题型特点1 .从试题的结构看,学科综合题主要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组
2、成。2 .从题干内容看,主要来源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学科边缘的交叉知识,有时也取材于时 事新闻、环保材料、能源科学等。问题的解答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3 .从解答要求看,找出题中有效信息,灵活运用和渗透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找到各学科知识的 结合点,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整合,解决化学问题。4 .从题型来看,学科综合题以选择、填空为主,偶有简答、计算和实验题。二、学科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 .化学与物理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物理学科中的压强、密度、浮力、能量问题、电学问题、 天平问题等渗透到化学知识中去。解题时,不仅要从化学角度去分析,还要抓住学科间的联结点,从物 理的角度
3、去理解题意,或解决问题。2 .化学与生物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胃液的酸性、血红 蛋白的生理功能、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土壤的酸碱性等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 生物体内发生某种变化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3 .化学与数学综合型:此类题的特点是将数学中的比例法、假设法、估算法、平均值法、极值法、 函数图像等知识与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处理化学中的数据或结 论,要学会用数学知识为工具解决化学问题。4 .化学与其它学科综合题:自然界的变化错综复杂,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用到很多学科中的知 识。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4、等学科知识与化学联系起来,体现了化学要为社会生产、为人类 发展服务的理念。因此,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有意识地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要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典型例题】类型一、化学与物理综合型1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与NaOH容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与NaOHt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 CO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 NaOH§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 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A.温度差 B .
5、重力差 C ,压强差 D .浮力差NhOH溶液(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 中现象为 , B中现象为 , C中现象为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 为CO与溶液中的NaOHK应,消耗了 CO;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 CO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他们虽 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与NaOH§液已经发生了反应。【思路点拨】要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可
6、以从反应物二氧化碳量的减少或生 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设计实验。前者必须在密闭的体系里实验,通过压强变化来判断,后者通过典型的 化学反应特征一一碳酸盐的检验即可判断。从图示可以看出,上述设计都是在一个密闭的体系里设法消 耗CO,使得气体压强减小,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但NaOH§液中有水,CO又能溶于水,究竟是 CO溶于水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与NaOHK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所以进一步的实验设计就是对CO*的检验。【答案与解析】(1) C(2)软塑料瓶变瘪了(合理描述均可,下同) 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气球胀大(3) CO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 CQ(4)稀酸 冒气泡CaCl
7、 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正确)产生白色沉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实验探究题。考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性质,同时注意了学科间渗透 化一压强与化学反应,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 创设新的实验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也可从检验生 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开展探究的有 效方法。2 .化学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 D中,B中有气泡逸出。A b r)
8、(1)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 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2)在A处放置某溶液,若 B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乙可能是,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 。【思路点拨】(1)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使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由于 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 A处气体被吸入B中。(2)根据B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A处挥发出来的物质显酸性,当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时,则变无色,说明乙为含有酚血:的碱性溶液;由于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进入 B中,与B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
9、溶液变为中性,使红色褪去。【答案与解析】(1)氢氧化钙溶液 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2)含有酚酬:的碱性溶液 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与 B中乙溶液反应使溶液显中性而褪色【总结升华】 解答此题注意两点:(1)打开止水夹时,C瓶内的水流入 D烧杯中,使C瓶内压强减小, 则使得A处气体被吸入B试管中;(2)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酚酗:溶液不变色,碱性物质 能使酚血:溶液变红色。举一反三:【变式】如右图所示,在25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SC气体,并用带尖嘴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 (导 管另一端的橡胶管事先用夹子夹紧),实验开始时,先将注射器中的氢氧
10、化钠溶液推人到烧瓶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夹子,会观察到:烧杯内的蒸储水,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以瓶内气压若将SC气体换成【解析】这是一道涉及压强知识的化学试题。圆底烧瓶中充满瓶中,此时发生化学反应,SC气体与NaCH§液反应被消耗掉,即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人烧瓶而形成喷泉。将 类型二、化学与生物综合型SO气体换成SC气体,用注射器将 NaCH§液推入到烧 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HCl气体或CC气体等可达到同样效果。(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大气压。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答案】沿着导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SC
11、2+2NaCH=NSC+H2C 小于装置不漏气二氧化碳或氯化氢气体3 .为了验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实验室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并将它置于适宜的温度(25c35C)环境中。几天后,发现位于水面以上与位于水面以下的种子没有萌发,只有位于水面处的种子萌发了。由此说明,(1)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是;(2)种子萌发时会发生呼吸作用,由此可观察到小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3)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 U形管中放入NaC即口 CaC固体混合物的作用是水澄消石灰、水和Cn。固体混合沏水面 菜豆肿子C2【思路点拨】 此题以种子发芽为背景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把生物、化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联系生 物
12、学知识,可以知道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而且题设问题有关联,如果不懂得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 放出CC就写不出第(3)问的化学方程式,那么第(4)问的设计思想就更难理解。【答案与解析】(1)需要空气(或 Q)、水和适宜的温度(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Ca(OH)2+CO=CaCOj +H2O(4)防止空气中的 CO进入瓶内【总结升华】 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科学的严密性,如果U形管中不放 NaO书口 CaO固体混合物,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CO不能确定来源。类型三、化学与数学综合型4.某班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 mL该溶液于烧杯
13、中,滴入 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3.8 %的K2CO溶液。滴入K2CO溶液 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0 10 20 30 40 50求:(1)所取40 mL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2)实验结束后,若将烧杯中的物质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化学与数学相结合的试题。由坐标图像知:滴入K2CO溶液后,并没有马上产生沉淀,是因为K2CO首先与过量的盐酸发生反应,之后才与CaCl2反应。与盐酸反应用掉的 &CO溶液的质量为10 g ,与CaCl2反应生成CaCO沉淀的质量为2 g ,根据两个反应方程式即可求出40 mL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将烧
14、杯中的物质蒸干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为生成的CaCO沉淀和两次反应生成的KCl的质量及未反应掉的10 g K 2CO溶液中的 &CO质量之和。注意:剩余的 10 g K2CO中的未反应的 &CO质量易 被忽略或遗漏。【答案与解析】(1)设40 mL溶液中所含 HCl和CaCl2的质量分别为x、y, K2CO与HCl反应生成KCl的质量为m, K2CO与CaCl2反应生成KCl的质量为n。K 2CO + 2HCl = 2KCl + H2O + CO2 T13873 14910 g X 13.8 % x m 解得 解得K 2CO+CaCl2=CaCOj +2KCl 111100149y
15、2 g n 解得 解得(2)剩余 K2CO的质量为:10 g X 13.8 %=1.38 g 固体的质量为:1.49 g+2.98 g+1.38 g+2 g=7.85 g 答:40 mL溶液中所含HCl和CaCl2的质量分别为0.73 g、2.22 g ,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7.85 g 。 【总结升华】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根据图象分析反应的原理,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求解。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注意要包含碳酸钙的质量,因为题干要求的是烧杯内的物质。举一反三:【变式】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 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
16、淀质量与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求:50 C NaOH溶灌质量椁(1) 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答案】(1) 98(2)设与CuSO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x。CuSO 4+2NaOH=Cu(OH' +N&SO809810% x 9.8 gx=80 g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为 50 g+80 g=130 g答: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为130g。类型四、化学与其它学科综合型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文化
17、的一部分, 与人文知识有密切联系。例如,我国一些成语中就蕴含着化学知识和原理。请从化学视角对题中的成语进行解释或辨析。(1) “杯水车薪”和“釜底抽薪”。成语词典的解释: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无济于事。釜底抽薪一一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杯水车薪:。 釜底抽薪:。(2) “沙里淘金”和“点石成金”。成语词典的解释:沙里淘金一一从沙石中筛选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低。点石成金一一石头经“点化”变成了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沙里淘金:。 点石成金:。 【思路点拨】 成语中的化学:(1) “杯水车薪”联系化学上的燃烧和灭
18、火原理;(2) “釜底抽薪”联系燃烧所具备的条件;(3) “沙里淘金”联系金的性质来寻找答案;(4) “点石成金”可从化学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找到答案的突破口。【答案与解析】(1)杯水车薪: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釜底抽薪: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即可燃物与炉内助燃物分离,导致“釜”下之火熄灭,这个过程属于物理(2)沙里淘金:利用了黄金的物理性质(密度大、不溶于水、有金属光泽等) 变化过程。这也和黄金稳定的化学性质有关或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点石成金:要点一:如果石头中原来含有金元素,经过“点化”是可以
19、变成金子的。要点二:如果 石头中没有金元素,用化学方法“点化”是不可能得到金子的,因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要 点三:如果这里的金不是指狭义的“黄金”而是指金属,那么,有些石头(金属矿物)是能够经过化学 方法冶炼(点化)成金属单质的,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总结升华】 本题是语文学科与化学的综合题,解题的基础是要深刻理解成语含义,找准成语与化学知 识的结合点。举一反三:【变式】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白玉为床,金作马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 . B .
20、【答案】C【解析】 本题将语文知识中的著名诗句与化学知识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相联系,要求考生首先懂得诗句中所描绘的自然现象或发生的变化,然后分析变化本质(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了新的物质),找出含有化学变化的选项。2019-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开放性试题基础巩固练习含解析【巩固练习】1 .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食盐有咸味、无毒,常用作食品调味剂。 仿照上述示例,请你再举出两例: ;。2 .从化学方程式2H2O 2H2T+QT中,你能知道什么?(至少写出三点)3 .著名化学家罗博特波义尔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 现紫色花瓣出现红点点
21、。他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 获得成功。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现象,你有哪些假设?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填 写在下表中。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的 各种假设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4 .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 前镁带的质量还轻, 联系实验过程分析, 其原因可能有: ;5.初中化学中有许多“化学之最”例如: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天然存在的最硬 的物质是金刚石等等。你能模仿写出几条吗?(至少二条)6.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种类质
22、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1碳66612氧88816钠11121123铁26302656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2) 。(3) 。(4) 。7 .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例如:(1)实验室制气装置都要检验气密性。(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增加,你还能总结出哪些规律?(写出两条即可)。8 .今年,我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情,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带来了严重困难,为缓解旱情,有关部 门实施了人工降雨,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2)净水器中用来作吸附剂的物质是
23、 ;(3)如果一个未拧紧的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来计算,一天(24小时)流失水的体积为 升;(4)抗击旱灾,从我做起,你对节约用水的建议是 (写一条)。9 .选用不同类型的试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无色溶液区别开来,请 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10 .铜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发生颜色的变化。请你依照示例写出2例有关铜及其化合物有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示例:在2Cu+OCuO反应中,固体由光亮红色变为黑色。(1)在 中,。(2)在 中,。【答案与解析】1 .【答案】氢气能燃烧,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4、可用于灭火【解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物质解答。2 .【答案】(以下答案任选三条即可)水在通电的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氢气和的32份质量氧气;在通电下,2个水分子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解析】抓住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概念和含义来完成该题。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 生成了什么物质,以及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表示了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果反应物 都是气体,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如果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化学方程 式还表示各反应物、生
25、成物间的分子个数比等。3 .【答案】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的 各种假设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其它酸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将稀硫酸、稀硝酸等滴到花瓣上,观察 现象盐酸能使其它种类的花瓣变色 吗?将盐酸分别滴到其它种类的花瓣上,观 察现象 碱液也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将NaOH Ba (OH 2溶液滴到花瓣上, 观察现象是溶液中的Cl -使花瓣变红吗?将NaCl、KCl溶液滴到花瓣上、观察现 象。【解析】试题以波义尔发现指示剂为素材,要求学生根据科学家探究过程,提出设想并开展实验研究。素材中仅涉及盐酸和紫罗兰花瓣,结合中学化学实际,学生应该能敏锐地感知,试题旨在考查酸的 性质(指示剂遇酸变色
26、)。此题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假设存在多样性,对应的实验设计也存在多样性。 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上述现象做出假设:从宏观的角度,从物质的属类出 发,可以考虑其它的酸是否具有同样的现象;或者考虑中性溶液、碱性溶液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从微观的角度,可以从盐酸溶液中含有的微粒出发,探究变色是由H+、C、还是HaO引起的。对应的实验就可以依据假设来进行设计和展开。4 .【答案】镁条燃烧时有一缕白烟(是生成的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去了,造成了氧化镁的损失镁带燃烧时夹镁带的塔摒钳上有一层粉末,该粉末是氧化镁,也造成了氧化镁的损失【解析】镁带燃烧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试题常以“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而镁带燃烧在新课标下的人教版教材里这个实验,课本是没有作出结论的,事实上,学生有可能做出“相等、大于、小于”三种结果来的。该题归定了一定的范围,但结论却不唯5 .【答案】(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2)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bO (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未来电商模式探索与展望
-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伦理与责任
- 生产管理策略与工艺优化技术
- 灾害预防教育学校防灾减灾的必由之路
- 环保节能建筑的设计与实施案例分享
- 2024年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11
- 现代物流与科技融合的商业模式
- 国庆节房地产促销方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Part A 第三课时说课稿 人教PEP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雷雨(节选)(1)说课稿 部编版必修下册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 教体局校车安全管理培训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综合物理试题(含答案)
- 导播理论知识培训班课件
- 空气能安装合同
- 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公布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GB 10665-1997碳化钙(电石)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重点内容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 板带生产工艺5(热连轧带钢生产)课件
- 2022年同等学力英语考试真题及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