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考试复习提纲方案_第1页
心理学课程考试复习提纲方案_第2页
心理学课程考试复习提纲方案_第3页
心理学课程考试复习提纲方案_第4页
心理学课程考试复习提纲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学复习提纲2006.6(说明:下面的东西不一定考,但考的都在这里面)1、历史和现代的心理学:(1)(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和团体心理,其中个体心理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圭? ? ± U舍abZ ?D ? U Z? ±? ?L1 ?舍?1879-1900? ?老4?圭b2?1 4 £01 £b2Z圭b ? ?医? ±?U定舍?1890-19302 ? ?老? H老2 a ?b 2 ? 1 1 £ b 20 £b 2 ?±

2、 2 U 0 e 0 £ b 2看 7 D ? 4 ?L? 2 ? § 圭1912-1940© 4(£ ? T ? ?老0岔b2 £4 ±2? ? £?速7£ 01 £Dffl ? D DD£?4 0 0? ? aD ?舍?1913? Ua U老1 ?圭0 ? D ? £ ? ? ?L0 4orZ? §? £D ? D ?D? 2 4 ©0 ' 0 ?0 0?圭? ?1900? U理? Q ?1老Q?老° ?岔T b 2 DZ? 01 ?

3、 £? UT b 2 ? 0 4Z ±舍?1950? U? ? ?老 T 11?Z a D b 0 ?< b ?Z2 aD ?老 r b ? ? £? D ? 2 ? ?Z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主要流派的研究: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4)表人物、主要观点等。2、心理的生理基础:(1)(2)(3)神经元的概念和构成: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包括胞体、轴突和树突。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机能。前脑:大脑、丘脑 中脑:中脑 后脑:包括延脑、桥脑

4、和小脑,中脑和后脑合称脑干,是生命中枢,小脑负责机体平衡和动作协调。 脊髓: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大脑的基本分区和功能:初级感觉区:中央后回(视觉区一枕叶,听觉区一颞叶,机体感觉区一中央沟后回)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 言语区:大脑左半球(布罗卡区-运动性失语症、产生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区-听觉性失语症,接收性失语症)3、心理的毕生发展(1)(2)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发展的概念:个体一生中在生理、认知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变化。5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图式、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发为四个阶段:觉与行为的协调来组织经验; 缺乏可逆性,具有自我中心性; 操作,

5、但必须联系具体的东西;(1)感觉: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两者呈反比关系(1) 感觉运动阶段(02),主要进行前语言的认知行为,用感前运算阶段(27),开始用符号表象认识世界,思维未能达到守恒,(3) 具体运算阶段(712),掌握了各种守恒概念,并开始了其他逻辑 形式运算阶段(12),认知发展趋于成熟,可超脱事物的具体内容或具体事实,可根据假设运用符号逻辑进行抽象的例题运算。阶段社会危机有意义的社会关系有利的结果0-1信任对不信任母亲或照料者信任和乐观1-2自主对怀讎父母自我控制、适合感3-5主动对犯罪基本家庭创造自己活动的能力6青春期勤奋对自卑邻居、学校知识

6、S社会技巧青年同一性对馄乱同伴、集体.领导确定自我意识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立友好的伴侣形成亲密关系.职业定向成年中期繁衍对停滞分担劳动和家务遥福下一代晚年完善对绝望人类满意,面对死亡艾森克发展阶段论。(8)4、感知觉:(3)(4)作用。绝对感受性:人能觉察微小刺激的能力。绝对感受阈限:可觉察的最小刺激量,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两者呈反比关系 差别感受性:对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韦伯定律:弓I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为一个常数,该理论在中等强度范围内起费希纳定律:感觉大小是刺

7、激强度的对数函数。斯蒂文斯定律:感觉大小是刺激强度的乘方函数(或幕函数)感觉的适应性 感觉的适应:指刺激长时间作用于感觉器官,导致感觉器官感受性变化的过程。 视觉的特殊效应(如暗适应、明适应、色觉理论、后像、闪耀融合、视觉掩蔽等)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现象。9)色觉理论:A 、三色说:认为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的光谱成分是红、绿、蓝。三色说已经找到生物学支持,在网膜上找到分别对三种光敏感的细胞。但是

8、不能解释色盲现象。B 、对立过程理论 (四色说 ):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视素:黑白细胞、红绿细胞和黄蓝细胞,在感 光作用下,它们表现为对抗的过程。10)知觉:人脑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11)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 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这种现象又称为知觉的选择性。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 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在知觉过程中,会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 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

9、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 性。12)深度与距离知觉的线索:肌肉线索调节、辐合; 单眼线索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运动视差; 双眼线索两眼网膜视差。5、注意和意识:1)意识活动的内容:对外部事物的知觉、对内部刺激的知觉、对自身的知觉、对由这些体验所引起的 思维活动的知觉。2)睡眠的几个阶段慢波睡眠:第一 四阶段快波睡眠(快速眼动睡眠) :会有梦的出现3)对梦的解释:心理学观点对神经的随机活动进行解释;精神分析观点被压抑的潜意识的表现;认知心理观点对认知的重组。(4) 对催眠的解释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观点:只是反映了催

10、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意识功能分离观点:人的意识有执行的监督两种基本功能,在催眠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执行功能正常,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5)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6)注意的基本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7)不同类型的注意:7无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6、记忆:1)记忆: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不同分类: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外显记忆 / 内隐记忆;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程序性 记忆 /陈述性记忆3)记忆的

11、加工过程:信息编码存储提取的方法是“部4)感觉记忆特点:视觉编码,容量小,时间非常短,斯波林在研究感觉记忆广度时使用分报告法”。5)6)7)短时记忆特点:听觉编码,容量为7±2 ,时间比较短,干扰造成遗忘。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长时记忆的特点:语义编码,容量非常大,时间长 促进长时记忆的方法:编码、存储、提取三个方面综合作用学习阶段:使用有效的编码方式。保持阶段:第一,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是短时记忆向记忆转化的条件:A、复习要及时;B、正确分配复习时间;C、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D、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E、过度学习。第二,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等。第三,注意脑的健

12、康和用脑卫生。提取阶段:利用有效的线索。8)再认与回忆9)效应,(过度学习更好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再认: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遗忘的特点:遗忘的进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遗忘的原因 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 识记者的态度。系列位置效应: 在回忆系列材料时, 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 这中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

13、面材料的识记产生影响,称为前摄抑制。后面学习的材料对前面材料的识记产 生影响,称为后摄抑制。遗忘的原因:衰退、干扰、压抑、提取失败7、学习(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由经验产生的、在行为或知识方面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改变。(2)经典性条件反射:将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CS)与一个能诱发反应(UR)的无条件刺激(UCS)进行一次或多次匹配,致使中性刺激(CS)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CR)的过程。(3) 建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要素:A、无条件刺激,可引发本能反应的刺激。B、无条件反应,由刺激引发的本能反应。C、条件刺激,不能诱发本能反应的刺激。D、条件反应,最终由条件刺激诱发的反应,表现与无条件反应相同。并最

14、终与 某 一E条件刺激必须出现在无条件刺激之前。(4)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于个体对环境的自主反应所产生的结果导致了反应强度的增加, 刺激建立新的联系,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5)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要素:A、辨别性刺激:即有效线索(如:压板)B、操作性反应:即操作性行为(如:猫按下压板)C、强化性刺激:对反应的奖励性刺激(如:得到食物)(6)影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因素: 每一种行为都会有一个后果, 如果后果是奖励性的 (愉快的、 满足的),则这种行为会增加;如果后果是惩罚性的(痛苦的、尴尬的),则这种行为会减少。(7)认知学习:通过头脑内部的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来主动地建构意义,产生认识。(8)托

15、尔曼潜伏学习理论:学习的效果不一定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地图(9)班杜拉观察学习:又称模仿学习、替代学习或范例学习。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 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8、思维:1)2)3)4)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表象: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像的基础是表象。无意想像: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像。有意想像: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概念的含义和

16、种类,概念结构的理论,概念形成的途径和策略。( 6) 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的分类:界定清晰的问题、对抗性问题、语义丰富的问题推理: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的思维活动。 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7) 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算法: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启发法: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包括有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8)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知识的数量、知识的组织方式、策略的选择、知识的表征方式、

17、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等。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9、智力1)能力:是一般性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2)智力因素说:独立因素说: (桑代克)二因素说:(斯皮尔曼)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智力形态理论: ( 卡特尔 ) 流体智力: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决定于个人的禀赋,与年龄密切相关。晶体智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包括有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 音乐

18、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知智力。3)智力的结构理论:吉尔福特三维结构模型:内容、操作和产品阜南的层次结构理论:一般因素、大群因素、小群因素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 :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所依赖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识获得成分、操作成分和元成分。智力情境亚理论: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智力经验亚理论: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智力的 PASS 模型: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智力的测量的分类和经典智力测验6)智商的概念和演变:比率智商离差智商111)心理测量的信度、效度、标准化动机与情绪:

19、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4)需要的结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行为都是由需要决定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只有在低级的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出现高级的需要。从低到高: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是倒 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

20、而不同。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6)(7)动机理论:动机的本能理论,动机的驱力理论,动机的唤醒理论,动机的诱因理论,动机的认知理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包括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8)情绪的理论早期理论:情绪是由生理状态引起的。认知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坎农-巴德学说:情绪的中心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个体对刺激的评价决定了情绪的性质。阿诺德“评定-兴奋说“:情绪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刺激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对于特定情

21、绪来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是个体必有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评价。动机-分化理论: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动力性,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11、人格(1)人格:构成一个从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我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人格的结构:动机和情绪、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认知风格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类型典型特征胆汁型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易怒,急躁,果断。多血型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观,亲切,浮躁,轻率。黏液型沉着冷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