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 格特征。2、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2、文中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课前准备收集邓稼先的事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谈话导入:1964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过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 族五千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 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诉我们:落 后就要挨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之中站稳脚跟,在 国际的大舞台有自己的一席之

2、地, 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年 10 月 16 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向人们宣告:中 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 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2、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 姓埋名 28 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 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整体感知1、学生熟悉课文,朗读课文。2、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指导。3、掌握课文结构,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三、师生互动1、结构特点(1)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

3、成。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 20 世纪 40 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 弹有许多科学家 “失踪” 写到邓稼先, 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 ”。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 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 。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 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 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 。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 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2)提问: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 可以以时间、 空间为序, 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回答: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

4、过程为序。(3)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明确:不能互换,因为本文是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 作的过程为序,先写接受任务,再写研制原子弹,进而写到氢弹 的研制。2、人物通讯多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 质,如果仅仅叙述故事的情节、过程而忽略了写人,就与人物通 讯手要求相悖,因此,这三个部分中,在叙写过程的同时作者牢 牢抓住人物精神和性格特征,以典型事例来写,这样人物就鲜活 起来了。第一部分:写他的崇高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感情。主要写他接 受任务时的复杂心情,和妻子彻夜长谈的情景。第二部分: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主要写他克服困难, “一切从头干起” ,终于完成了原

5、子弹的理论设计。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 大代价事迹。重点写他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参加者身先士卒,哪里 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文章先概括叙述他与同伴的艰苦努力,详写在 一次地下核试验前,他与大家冒着刺骨寒风和零下三十多度严寒 排除故障的故事,以用开庆功会时因过度劳累而晕倒、抢救一夜 苏醒后问的第一件事,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崇 高精神。3、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 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四、课堂小结 人物通讯的特点:人物通讯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要求所举事例绝对真实,不 仅叙述故事情节,还应着重刻画人,

6、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五、作业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希望祖国日趋强大,那么,从现在开始会怎么做呢?(板书) 引子:(引出正文)爱国情怀,崇高使扎实严谨,艰苦创身先士卒,献身祖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 命)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 业)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 国)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 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 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

7、论,理清文 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 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 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 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 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 从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 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要放一个大炮仗 ”是 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 “这里就是战

8、场”是 第三部分。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 “只是一片庄稼地” 、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 下 30 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 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 是异常的艰苦困难。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 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 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 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

9、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 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 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 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 劝他说:“邓院长, 你回去吧! 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 “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 , 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 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研究课题 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 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 理归纳。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明确文章讲 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

10、怎样的内心世界。 基础巩固集训 一、字音字义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远涉宰割模型含辛茹苦蓦地浩翰 2、给下列形近的字组词。密桓型氢蓦蜜恒形氮幕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元勋: 浩翰: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三、问题探究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 的内心世界。(提示: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 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 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 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11、。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 1950 年他同二 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 ”这句话体现了 人物的什么精神?(提示: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 感的基础。)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 1959 年 , 就把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 ”这一句话中的“1959 年”, 只是在交代时间吗?(提示: 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 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 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四、欣赏评价 1、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坚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 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学习的

12、。我们应该 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跟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 写你的见解。2、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五、拓展阅读 细微之处的爱国精神 外语课又开始了。简短的开场白后,外籍教师想请一位同学 到黑板上画中国地图。 “唉呀,可千万别叫我,我肯定画不好 ! ” 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再看看周围的人,个个也都把头埋得低低 的,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终于,一位“不幸”的同学 被叫了上去。他磨蹭着走上讲台,拿着粉笔的手好半天才按到黑 板上,而粉笔就如同钉在那儿一样。幸亏台下的同学递给他一本 地图册,他才草草地完成了这幅“杰作” ,走下讲台,仍不住地抹 着一脸虚汗。乍一看,这算不了什么

13、。但是,请你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 中国人,连中国地图,并且只是一个轮廓都完成不了,这说明了 什么呢 ?而我们的美籍老师在上课时随手就可以画出一幅美国地 图,并在地图上熟练地标出一个个地名来辅助教课,这又说明了 什么呢 ?这只能看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了解。对此,难 道我们不觉得脸红,不觉得惭愧吗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外籍教师向我们介绍自己,说到 “usa”这个单词时,兴奋地挥动着手臂,几乎是喊出了“usa ”,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种激动之情是难以用语 言来表达的,但真切地表现在她的脸上。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受着不同文化思想的浸染。 一方面,我们津津乐道于自己

14、的爱国思想比人家的要强,所受的 爱国主义教育比人家的多得多。但另一方面,这些让人感到无奈 感到尴尬的事情又屡屡在我们周围发生, 我们能说什么呢 ?这就是 一种区别,一种需要用心领悟,用心理解的区别。它使人明白细 微之处见精神。 探究建议 1、“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句话中的“异 样”表明什么 ?(提示:“异样”是她发自内心热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2、“画地图”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画地图”是热爱自己祖国,了解自己祖国的一种体 现。)3、联系这篇文章,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你学过文章后的体会。(提示:重在结合自己实际经历,谈出实际感受,越具体越 好。)考题研析 中考试题

15、研究 考题精展 考点一 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有的生字、生词是中考 命题考查的要点之一。考题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 分)坚( r n)慷( ki) (y u)扬 (xu n)染(2002 年苏州市中考题) 答案:韧慨悠渲 考题 2 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 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 然后改正。(4 分)孜孜不倦韦编三绝德高望众 不功自破移风易俗因地置宜 心旷神怡趋炎负势一窍不通 无边无垠答案: 成语错别字改正 德高望众众重 不功自破功攻因地置宜置制趋炎负势负附(2002 年苏州市中考题) 应考说明 1、2 两题均考查汉字书写。这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所有 的生字、生词(包括它们的

16、读音、书写、意义) 。做成语改错时, 要依据成语的意思去判断成语中每个字的书写,如“趋炎负势” 应为“趋炎附势” ,意指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其中“附”字含 有“依附”的意思,而“负”字没有这个意思。1、2 两题出错的原因是生字词记忆不牢,生词意思不理解。要做到正确地书写汉 字,准确地识别错别字,首先要在学习词语时注意辨析字形,认 清字的结构、偏旁、笔画,不能粗枝大叶;其次是要准确地理解 字义、词义,把字形和词义联系起来,以帮助理解记忆。 拔尖考题诠析 考题精展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 4 分)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xi o 声匿迹了。 外祖母仍不 chu 劳作,尤喜纺

17、棉。老秦了 yo 了一碗汤面条,必恭必敬,双手捧给老杨。一座草顶、竹 mi、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边。 答案:销辍舀篾 应考说明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要求正确区分并使用同音字、形似 字,正确的书写汉字。 “销”和“消”既是同音字又是形似字, 句应用“销”。句中“辍”和“啜”是同音字,和“掇” 、“缀” 又是形似字,应仔细辨别。应注意“舀”字的写法。句中应 注意“篾”和“蔑”的区别。在平时应养成勤翻字典的习惯,还 可以把一些难区别的字放在一起建立卡片。双基不扎实,综合能 力不强会是失误的主要原因。2、改正下面的错别字。 (2 分)费寝忘食错别字是改为: 无微不致错别字是改为:( 2002年广东省

18、中考题)答案:费废致至 应考说明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对于具体语境中的汉字,要根据语 境(词或句子)的意思来判汉字的正误。字形的复习应着重于对 错别字,特别是别字的辨析。别字主要有三种类型:1、形近而成别字,如“如火如荼”中“荼”与“茶”相混。 2、音同或音近而 造成别字,如“阴谋诡计”中的“诡”与“鬼”相混。 3、形义音 皆近而成的错别字,如“藉”和“籍” 、“厉”和“励”相混。平 时学习中要准确地理解字义、词义,把字形和词义联系起来,以 帮助理解地记忆。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及新词, 1 个多音字“弹”2 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19、” 4 个词语 中选择 2 个造句。3 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 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 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 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 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三、教学内容:3 两弹元勋邓稼先四、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 12 个生 字及新词, 1 个多音字“弹” 。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 告、欢呼

20、雀跃” 4 个词语中选择 2 个造句。第二课时: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 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 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第三课时:扩展: 1 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 了解本文的主人 公邓稼先的事迹。完成课后作业。五、课前准备: 1 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 了解本文的主人公 邓稼先的事迹。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及新词,1 个多音字“弹” 。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 跃”4

21、个词语中选择 2 个造句。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解放前,由于我国科技落后,一直保守帝国主义 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有学之士怀着一颗报国心,在各 行各业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为 我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1 两弹指什么?2 什么叫元勋?3 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 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三)自学课文: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出要求:1、一读:小声读课文,初

22、步了解课文内容。2、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 文理解字词的含义。3、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这课介绍了邓稼先 的什么?(四)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励、踏、须、炮、投、况、 (弹)、缺、爆、炸、捆、替、呼2、启发问题:1)谁能把这几个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课文组成词语并理解 词义?鼓励激发、勉励。 (造句)聪颖聪明。辗转经过许多地方。赤子对故土有感情的人。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 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 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 爆炸。氢弹的威力比

23、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奔走相告:急走,跑着互相转告。 (造句)欢呼雀跃:欢乐地呼喊,高兴的像雀儿一样跳跃。 (造句) 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与世长辞:人去世。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造句)2)这几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几个字的音、形相近?(找形近字、同音字)形近字:爆()炮()炸()衬()瀑()跑()作()村()同音字:踏()须()厉()塌()需()励()3)着样子写词语:天壤之别别有用心心安理得得寸进尺代替替身身体体育爆炸炸弹弹弓弓箭不眠之夜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机不可失欢呼雀跃跃跃欲试拭目以待待机而动3、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4、提出不懂的问题:(五)教师范读

24、课文(六)学生仿读课文 作业:1、生字、生词2、熟读课文。3、查找时代背景资料、邓稼先生平事迹等。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 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 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 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二、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入手导入: 同学们,这篇课文题目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从课题我们知 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是怎样介绍邓稼先的呢?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读课文: 指名读,边读边体会,看有什么新的理解与问题。2)填空:

25、(目的:检查同学自己读懂课文的能力) 默读课文 填空a 这篇课文的两弹在文章中指()和()b 逐段阅读后, 你认为这篇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 作者分几个 阶段进行介绍?你能用最概括的语言写下来吗?c 你认为这篇课文是按照()顺序记叙的。 小组讨论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 从哪看出来的?(三)深入学文1 对学生填空,用学生的概括板书 求学受命研制患病去世2 集体汇报 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给你 的印象最深)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学生先回答哪部分就先学哪部分。引导学生体会:1)求学部分:( 1 2) (热爱祖国、勤奋刻苦)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 小结:爸爸

26、的影响与教育,奠定了邓稼先热爱祖国的基础。 他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使他更坚定了要报效祖国的决心, 这成为他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学业有成后毅然回国的强大动力。朗读课文2)受命研制部分: ( 3 9)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默读课文,在书上批批画画。思考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 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研制原子弹时, 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有一点说一点。 理解后读书1)虽然他研究过核物理,但原理与原子弹之相差太远。2)答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的苏联迟迟不交货,撕毁了合 同,撤走了专家。3)必要的资料缺乏,甚至不知上哪去

27、找。4)当时中国完全不具备实验条件,然而许多必须了解的东西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弄明白。5)他们要计算旁人难以想象的庞大的数字,当时只有手摇计 算机。6)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异常危险,尤其是插雷管,万一发生问 题就会化为灰烬。朗读 39 自然段。小结:这一切困难都说明,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重大,邓 稼先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克服了种种困 难,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3)患病去世部分:重点体会他所说的话。从中看出他对祖国的热爱。朗读。(四)总结朗读全文。回顾全文总结: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邓稼先胸怀报效祖国之 志,忘我的工作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使我

28、国 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作业:练习册第三课时、教学目的:扩展: 1 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 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3 完成课后作业。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汇报。(二)新课:1 朗读全文2 扩展:1)请同学介绍时代背景2)请同学讲邓稼先的故事3)把收集来的原子弹、氢弹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同学之间 交流。3 完成练习册的作业。七板书设计:3 两弹元勋邓稼先求学胸怀报国志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热爱祖国 患病去世实践誓言“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1. 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

29、立业,无条件地为 祖国和人民作贡献,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表现。2.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千万英雄人物的生活准则,也 是少先队队礼的含义。情感敬佩邓稼先等以“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生活准则的 英模人物。行为1. 搜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先进事例。2. 敬好队礼。3. 从小处开始,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有益 的事。板书设计邓稼先( 1964 年)研制并成功地服从祖国 (博士)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需要,为人 (科学家) 1967 年)研制并成功地民建功立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业,无私奉献自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教学过程一、运用直观引入新课1. 出示投影 10-1-1( 原

30、子弹爆炸图 ) 。并用录音配上音响效果 ( 爆炸声,人们欢呼声 ) ;有条件的也可用原子弹爆炸的录像。2. 这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今天要介绍的 是为这项事业的成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3. 出示投影 10-1-2( 邓稼先像 ) ,介绍人物:邓稼先 ( 板书), (1924-1986) ,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 (板书 ),抗日 战争期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 凌辱,他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 1945 年西南联大 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 年( 解放前一年 ) 赴美国留 学。1950 年,26 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

31、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 学位 (板书并解释博士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 )时,听到新中国诞生 的消息,他毅然回国。回国后,接受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 的任务。原子弹(板书)是一种核武器, 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炸弹。 这种炸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1945) 美国曾向日本广岛和长 崎投放过,对促使日本投降起了重要作用。氢弹(板书 )也是一种核武器,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 成功,离不开邓稼先的心血, 所以,人们称邓像先为 “两弹元勋”。4. 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 解释元勋元,是第一 的意思;勋,是功劳、功勋。元勋即立下第一位大功的人。 )二、学习课文晓之以理1

32、. 读第 1 节。联系课文,结合教师对邓稼先的介绍,说说从 什么地方看出邓稼先十分热爱祖国?( 立志: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行为:邓稼先在美国已获博士学位,他可以很容易在美国 立足,条件好,待遇高,但他一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便欣然 回国。欣然很愉快的意思。这说明他自觉地用学到的科学知 识报效祖国。2. 读第 2 小节,邓稼先在 1958 年初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 任务。为什么说,这项工作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 ?(美国在 1945 年 就使用了原子弹,而 13 年后的中国还未研制成原子弹,说明,中 国国防落后了, “落后是要挨打的”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的 威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就提出必须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