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_第1页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_第2页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_第3页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_第4页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小华同学为了探究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下图甲的实验电路,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 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阻值分 别为100 200 50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 20a 1A”字样,导线若干。学习资料(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图接完整。(2)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小华应将开关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 片滑到最 端(选填左”或右”)。(3)小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发生这种

2、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4)故障排除后,小华先把 10 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 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直接拆下10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 20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 V,要完成这次实验,接 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 端(选填 左”或 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5)当小华改用50 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 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

3、6)小华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完成了实验。利用收集到的多组 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得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2、在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8QO(1)在图甲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3)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 V;此时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 P向_ (选填 左”或右”)端移动;一(4)移动滑片P,

4、记后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像,由图像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5)完成上述测量后,不用电压表,用如图而的电路也可测量已知额定电流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额,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R。,实验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记录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额=Wo1:-I1L3、为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1)如图甲所示,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实验时,若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故障的原因可能 是 (选填

5、电流表与导线”或 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2)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变阻器滑片P在某处时,电压表示数为 2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若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一端(选填 左”或右”)移动。(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值为 A,通电20s小灯泡消 耗的电能为 J。(4)把这样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压为4V的电路中,电路的总功率为 Wo4、同学们在 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为 6V,灯泡的额定 电压Uo=3.8V ,额定功率在11.5W的范围内。(1)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电路补充完整。(2)小杜同学

6、在实验过程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B端移动,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将(选填 变大"、变小"或 不变”);同时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将变 (选填 亮.或暗”)。(3)另一组的小张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 示数是 A,电压表的示数是 V;经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小张同学重新调整电路连接后,继续探究小灯泡在额定功率时的亮度,但发现无法准确读出额定电压,他用(3)小问中所测数据先算出灯泡的电阻 Rl,再根据Po=Uo2/Rl计算 灯泡的额定功率。按此方法算出灯的额定功率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刃、”),原因5、小明同学在做 探

7、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准备了以下器材:干电池(1.5V)两节,电流表(0-0.6A 0-3A )、电压表(0-3V 0-15V )、滑动变阻器(20 a 2A)、定值电阻 (5Q)、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将乙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2)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处于 (选填"A'或"B)端。(3)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原因可能是 。(4)实验过程中,要使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选填 左”或右”)移动。(5)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

8、如图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Ao(6)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 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如卜表所示。老师看后说其中一次是错误的。帮小明分析出错的是第 次,原因实验次数12345$电压U/V51,01.52. 02.53. 0电流I /A0.10. 20*30. 40.50. 66、某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中甲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压表量程要正确)(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 闭合开关S,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故障排除

9、后进行实验,通过移动滑片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据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4)现将该小灯泡与一个 10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入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Wo7、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中4(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按照电路图,已完成部分实物电路连接(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的信息,电压表量程应选0V;若开关闭合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能使电路中电流变大,应将开关右侧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的 (选填“A“& "皿”口)接线柱相连。(2)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而电压表示数接 近

10、电源电压,经检查,电流表是完好的,仅滑动变阻器或小灯泡存在故障,则电路中的故 障是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仍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要使该小灯 泡发光只需_。(3)观察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实验记录见表:实舱序号电压UV电流IZAr小灯泡亮度实际功率PW120.18偏暗0.3622.50.2正常发光0.533偏导由表格可知: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V;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 3V时,小灯泡偏亮,小明担心灯丝会烧断,于是立即断开开关, 未读取电流表示数。同组的小华观察到当时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 的电流为 A,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W。(4)本实验电

11、路除了能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小明认为还能测出小灯泡灯丝的阻值,小华认为还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 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 是:(1)电路连接是有错误的,请你在错误的导体上打个二',另画一条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只改一处)。(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数为 0,电流表有示数,其故 障可能是。(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1V,若要测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应将滑片向 (选填; 左"或 右”)移动。(4)她测出了小灯泡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绘制出了小灯泡U-I图像,她又借来了一定值电阻Rx (阻值

12、未知)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测出了多组定值电阻对应的电压值和电 流值,绘制出Rx的u-i图像,根据图像信息,请你判断小灯泡u-i图像是(选填a"或b”),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o(5)诗诗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小灯泡的电阻变化的,你认为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Qo9、小芳在测量标有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电路图如图所示:(1)请根据电路图,将实物图连线补充完整。(2)小芳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很暗,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但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小灯泡亮度、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均不发生变化,请分析其原因:。(3)故障排除后,小芳移动滑动

13、变阻器,分别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并描绘出灯泡L的I-U图像,如图中甲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小芳还发现灯丝的电 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揩大"、减小“或 不变”)。(4)如果将该小灯泡与图中乙所示电阻串联起来,接在 4.5V的电路中,则它们的总功率为W。50、小黎同学测定标有25V”字样(正常工作电流大约是 0.25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现有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0-0.6A,电压表(量程0-3V,开关、导线若干,另有三种规格 的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Ri(10Q 1A)、R2(20 Q 0.5A)、R3(100Q 0.1A)、.按如图甲是实验电路 进行实验

14、,请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估算,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黎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小灯泡都不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为零,但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为;A.灯泡断路B .灯泡短路_C.变阻器断路D.电阻器短路(2)排出故障后,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2.0V,此时应将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 动,使电压表示数为 V,再读出电流表示数,即可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老师告诉小黎,电压表有示数时内部有微弱的电流通过,如果考虑这个微弱电流的影响,所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偏(选填大"或小”)(3)同组的小李用甲图实验中的电源、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15、,另选单刀双掷开关,R0=30的定值电阻,按乙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你认为此方案(选填 何行或不可行”)11、在同一粗糙水平面固定两个不同斜面,小华同学研究相同的两个小球A、B分别沿不同的斜面运动,用频闪照相机每隔 0.1s拍摄了小球滚动时的不同位置,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 位置间距如图所示.甲图中A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1(选填 增大"、减小“或 不变”, 机械能 (选填 增加“、减小“或 不变”).(2)乙图中小球B从2位置运动到4位置的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v= m/s,小球B沿斜面运动过程中的动能 ,重力势能 (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quo

16、t;(3)若两个小球从斜面上运动到斜面底部时与相同的木块碰撞,碰撞之后图 (选填 甲”或乙”明木块运动距离较大.12、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piny irfiTnipu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 矿石和水的总体积.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 平衡.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祛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J_.(填写字母)(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的位置

17、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 左"或 右”)(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祛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算出小矿石的密度为三 g/cm3(4)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 ,老师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O;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i;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 为m2;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陈醋的密度 一(5)针对(4)中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讨论后,同学发现该实验设

18、计存在不足之处是:在操作过程中,烧杯装满液体,易洒出,不方便操作.(6)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 .(选填 褊大“偏小” 或仍然准确”).13、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了出一 段距离。(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 ,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的。(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 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 的关系。实蛉次数钢球质量华钢球下摆nSi 度_ cm木块滑行 是巨离cm1202030

19、240205a36020(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 当采用 同学的建议。(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3个钩码,此时14、同学利用滑轮、完全相同但质量未知的若干个钩码、溢水杯、量筒等器材,测量一个 物块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用一根质量不计的细线一端系住物块儿,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住 物块、钩码静止不动,并将注满水的溢水杯至于物块下方,如图甲所示;步骤二:移去1个钩码后,物块下降浸入水中再次静止不动,此时物块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步骤三:将溢

20、出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实验中不计一切摩擦,则:(1)溢出水的体积为 cm3;(2)物块的质量为 g;(3)物体的密度为 g/cm3;(4)若在完成步骤二后,向溢水杯中加入足量的食盐,被食盐充分溶解后木块露出水面的 体积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块体积的一半。15、为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 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由图象可知,物质(填 冰”或 食用油”是晶体,因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 ,但 温度;另一物质在熔化

21、过程中内能将 (填 变大”、变小“或 不变”).(2)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 。16、在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了如下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 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图C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N;(2)由图D和图.可验证猜想;该同学由图B和图C能否得出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的结论?答:是(填能”或不能”理由(

22、4)本实验中盐水的密度O3 kg/m17、如图所示是小南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 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乙(木板表面)丙(毛巾表面-M* XXIXJ木板(1)该探究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原理,可 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小南分析甲、乙,发现 F1VF2,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分析甲、丙,发 现F1VF3,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3)小南在本次探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和转化法。(4)小南在探究后反思:操作中不能保证匀速拉动物体,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经老师引导后,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丁所示,当他拉出木板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

23、力计示数仍然不稳定,你认为仍然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18、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温度/C909294969797.598989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2)图乙中,(选填“臧"b是水沸腾日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 .(选填正确 选项前白字母)A.氧气 B.水蒸气C.二氧化碳(3)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 白气”下列现象与 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B.雨过天晴后形成的

24、大雾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19、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他们 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 2 (用带箭头的线段表 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 A、B处像的位置)。图2(1)从图2中可以看出,蜡烛在 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 的实像。生 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写出一个即可)。(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者B不

25、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 。(3)为了让蜡烛在 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 了清淅的像。这表明像距变 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 距 15cm (选填 大于"、小于”或 等于")。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 (选填 大"或 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方(选填 前”或 后”),故需配戴 透镜矫正。20、在学完

26、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整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cm;(2)小滨按照图(2)装好实验器材,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当蜡烛在光具座 A处时,光屏在B处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如图(3)所示,现将蜡 烛由A处向左移动s到C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 填左”或右”),移动距离s' s (选填 之"或、”);这次成

27、的实像(填像的特点).(4)请你指出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 ;。 21、如图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1)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不易直接测量.因此,在这个实验中是通过 显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的.(2)图1中在两个密闭容器中装有质量 (选填 相等”或 不等”的空气,并各放置一根阻 值不同的电阻丝,此装置可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 边液柱明显低于右边,则可得出的结论是.(3)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右密闭容器中电阻R2的大小是 ,通电相同的时间,设R, R2, R3产生的

28、热量分别是 Q1,Q2, Q3 , 则Q1,Q2, Q3的大小关系是 .甲22、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 2cm)、 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每个钩码重力为1N)。(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 15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 平衡”或 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 大小,因此应 将如图15 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 (选填 左"或 右”调。(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 A点处挂上2个钩码,做为动力 Fi, B点处 挂上l 个钩码,做为阻力 F

29、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 15乙所示,分别 测量出两个力的力 臂Li和L2,计算后发现:Fi Li= F2 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i Li= F2 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牛是小明利用如图i6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 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6甲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邛图w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 Fi,钩码重力为阻力 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 发现:

30、FiLi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 作用的影响。(5)小明将图16甲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 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16乙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o23、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动滑轮重G动/N物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动力F/ N动力作用点移 距离s/ 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ni0.5i0.i0.70.347.6%20.520.ii.i0.360.6%30.540.i20.3(i)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 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

31、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与 和 有关。(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im所用的时间为i.5s,则动力的功率为Wo24、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 80 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 积为60 cm2、高为i2 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 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 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在物体A 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填 增大"减小“或 不变”)由此可知浸 没在液体中的物

32、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入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 与圆柱形物体 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 h的关系.(i)小王从圆柱形物体 A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多组 F、h,并将测量的结果 填写在实验表格中,依据实验表中数据,在图 乙中的方格纸中画出了 F与h关系的图象.由图象乙可知,物体A的重力为 N.观察图象乙,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 A没(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使用刻度尺测量h,不计细线重)由图象乙可知:当 h等于10 cm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N.(2)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入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Pa.25、如

33、图一所示是某物理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观察图甲、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i<F3,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越大。(3)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二所示。实验时,在托 盘中放入适量的祛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为了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选项前的编号)。A .木板的质量miB .木块的质量 m2C.祛码的质量m3D .托盘和祛码的总质量 m4木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 f= (用已知和测

34、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小华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她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 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用剩下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 小。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存在的 问题是。正确的做法是: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 部分后,,进行实验。26、小明利用如图的装置测量蜡块(p蜡v p水)的密度,并进行了如下操作:a.如图甲,蜡块静止时,弓t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i。b.如图乙,用细线将金属球系在蜡块下方,将它们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2。c.如图丙,将蜡块拉出水面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35、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在b操作中将蜡块和金属球逐渐浸入水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浮力大小与 有关。(2)该蜡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p= (水的密度用p水表示)。(3)以上操作顺序会使测得的密度比实际密度 ,为使测量值更准确,甲、乙、丙的 合理顺序应为。27、黎黎同学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帮妈妈筛选出饱满的种子,她想知道所配制出的盐水密度,就用天平和量筒来进行测量.(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 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天平横梁左高右低, 应将一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i ;(3)把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

36、得盐水体积V,如图甲所示;乙(4)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帮黎黎同学把下表填写完整:空烧杯的量筒中盐水的烧杯和盐水的盐水的密度质里mi/g体积V/cm3总质里m2/g,3、p /(g cm )30(5)以上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6)黎黎同学发现混杂在种子中的小石块也同饱满的种子一起沉入了盐水底部,她想尽快知道石块的密度究竟有多大,就选了一块大小合适且与其材质相同的石块,巧妙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天平状态,按以下的步骤测出了石块的密度.用细线拴着石块浸没在盐水中(石块未接触烧杯底且盐水未溢出),天平的读数增大了

37、Ami ;将石块缓慢沉入烧杯底部,放开细线,天平的读数再增大了A m2;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p石=(用Am1, A m2及盐水密度p表不).28、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 (选填"A或"B)部分.(2)当水温升高到 90c时,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 数据如下表:时间/min12345678910温度/C909294969898959898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C.水沸腾时需要 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表明此时水上方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 大于“、等于

38、“、小 于”).(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4)某组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质量的水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质量较大的是 (选填“哦"b)(5)当水沸腾时,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 水的温度将 .(填 升高”、不变”或 降 低”)(6)根据探究数据记录,可以推测表中第 分钟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第8分钟应该为 C.沸腾必备的两个条件是: 和.由此可知,液体在经历沸 腾时的特点.由上表数据分析可以推测实验中液体沸点是 C.(7)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

39、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解决的办法是:;(8)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9)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向下偏移,说明水沸腾前温度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你分析的原因是甲乙(10)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 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70温度/C10071554535282422222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根据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

40、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29、利用如图所不装置探究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小球 A、B分别拉 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 0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 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 长L者B相同,。1<。2,球A、B的质量分别为 mA、mB , ( mA< mB)。丙(1)如题 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 A、B ,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 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 无关。(2)如 图甲、乙所示,观察到 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O(3)图乙中小球 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 (填 大于"、小于”或 等于“)图丙 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如图乙、丙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