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乐学,教学相长_第1页
乐教乐学,教学相长_第2页
乐教乐学,教学相长_第3页
乐教乐学,教学相长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乐教乐学,教学相长浅谈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与学广福中学 谢祥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各种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致使许多语文老师对语 文课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们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满堂 灌”的做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小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脱 缰的野马,导致课堂效率不升反降。正如苏联教育家在和教师的谈 话中说的那样:“在课堂上,相当多的时间是被不合理地浪费了。 ” 确实,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正确处理课堂教 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我们才能从“山重水复”的困境中走出,进入“柳 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一、和谐“教” “学

2、营造良好氛围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往往是 因为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 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让学生感 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消除学生的顾 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教材 内容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精美的教具,或利用电教手段,或开展形式 多样的小游戏、小竞赛活动,或采用故事等,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 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最

3、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被老师讲课所吸引,对这门功课有兴趣,才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二、角色定位,体现教学相长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成了 “听众”,成了接受知 识的“容器”,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 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要从“教”为中心转变到“学”为中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自己所知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 导学生去读、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 如教学背影一文,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如果一 味由教师讲解分析,学生是不会有深刻体验的。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 己的生活体验

4、,联想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再联系课文内容, 从字里行间去研读,去讨论,体会父亲在生活极为困顿,精神压抑的 境况下亲自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从这类平凡小事中,体会 父亲关心、体贴儿子的至爱之情。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学生才能 领悟文中作者深深自责、愧疚之情,实则是反衬对老父亲与日俱增的 思念之情。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要和学生一 起学习,一起探讨,互助提高。当代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 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 满活力,教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5、也。故曰教学相 长也。”只有教与学相互促进,师生才能共同成长。三、方法导航,引领学生入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如何“授之以渔”, 把学生领进门是关键。教师引领学生入门,首先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开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课前预习的 习惯。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帮助学生确立预习的内容,一般说来,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自学:初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略 知大意;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根据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练习题,细读课文,进行圈点批注;品析 精彩语句,提出疑难问题。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完成对应的口语 交际训练。教师可先在课堂

6、上指导学生自学,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由“扶”到“放”,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习动机,适时 启发诱导。孔子云:“不愤不启,不俳不发。”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 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当学生思考问题已有所得,欲表达又表 达不清楚时,教师再给以及时的启发诱导,指引“思维”的途径,导 以“思维”的方法。针对教材文体的不同,应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特点、 规律,掌握阅读的方法。如:读写人的文章,就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刻画,去了解人物的品质;读记事的文章, 就引导学生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认识事情所反映的意义;读写 景状物的文章,就引

7、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学”。“书山有路巧为径,学生学习得法, 自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四、语言实践,实现“文道统一”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 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 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 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和阅读教学中的感悟结合起来, 我在教学中把读、悟和练笔结合起来, 以写促读 ,促进学生进一步深读文本、内化语言,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文后,我让学生联系我国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

8、流域大洪水灾难,说说造成98 洪水大灾的原因: “长江流域生态破坏严重”, “盲目围湖造田”, “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造成的负面生态效应”然后让学生拟写一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学完北京喜获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让学生进行我和某体育明星畅谈奥运的小练笔。这些语言实践设计,既是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又是文章情感的升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五、创设情境,拓宽教学领域叶圣陶先生曾描述过这样一种教学情景: “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研究。 ”语文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促进作用,教师融于学

9、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体验,让语文活动成为生生、师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真诚对话的过程。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开展配乐朗诵、课本剧表演、情景对话、知识竞赛、课文改编、拓展运用等活动,激活课堂,但要忌形式化、作秀化,要让学生成为语文活动的主人,切切实实地在活动中进行读写创造。如教南京大屠杀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先上网查找、查阅有关南京大屠杀文录、图片,观看屠城血证电影片;教学中,我再运用音乐、图片来营造沉重而伤感的氛围。这样,图像和配乐朗诵相结合,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结合朗诵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培养创

10、新能力。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学生的心情发表自己的读后感,于是, 一篇篇慷慨激昂的文章便孕育而出:告日本同胞书情真意切,牢记历史,振兴中华激情洋溢,真诚相待中日关系破冰的基础有理有据课堂教学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拓宽语文教学领域,讲课时要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大信息量。如学沁园春?雪,让学生收集毛泽东诗词;学背影 ,让学生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并说说它的感人之处,然后用 100 字左右刻画描绘这们父亲的形象,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刻画描述的能力;学南京大屠杀,引导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了解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段不光彩历史的丑恶嘴脸,不断把学生引向广阔的天地。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