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学大纲整理的局解内容_第1页
根据教学大纲整理的局解内容_第2页
根据教学大纲整理的局解内容_第3页
根据教学大纲整理的局解内容_第4页
根据教学大纲整理的局解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掌握重要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脑膜中动脉、面神经、腮腺管和面动脉的体表投影。顶额枕区、颞区软组织的层次和结构特点。垂体的位置及毗邻。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穿经的结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在面部的行径和分布。面动脉、面静脉的行程、特点和“危险三角”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腮腺的位置、毗邻及腮腺鞘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了解蝶鞍区的主要结构、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颞下窝的位置和内容。头部的境界。面部皮肤特点,表情肌的配布、名称、作用。翼丛、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位置、毗邻、意义。 第二章 下肢的局部结构(6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下肢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坐骨神经,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

2、大、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及其临床意义;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及其穿經结构;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肌腔隙、血管腔隙的位置,境界及内容;股鞘与股管;股三角的位置、境界、构成及内容物的位置关系;收肌管的构成、位置及内容;闭孔动脉、静脉、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腘窝的境界、构成及内容物的位置关系;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腘动、静脉的位置和行程;腓浅神经的行程,分布及其受伤后的表现;胫前动、静脉, 腓深神经的行程,分布;胫后动脉、静脉和胫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足背动脉的毗邻、行程,分支和分布;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排列关系,踝管的临床意义。 了解:臀

3、肌的层次;阔筋膜的配布及特点;髂胫束和隐静脉裂孔;腓肠神经的合成、行程、分布;踝前区肌腱排列顺序。臀上、下静脉、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下肢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分部及收集范围;腘窝的交通;足底及足弓的构成。 掌握:1、下肢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1)体表标志 1)臀部与股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耻骨联合、耻骨结节。 在臀区上部可扪及髂嵴全长,髂嵴前端突出为髂前上棘,是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的起点,常为测量下肢长度的标志;后端为髂后上棘,髂后上棘后上方5cm处,可扪及髂嵴向外隆起的髂结节。直立时,于臀中部外侧,髂结节下方10cm处能摸及股骨大转子。髋关节内曲时,于臀

4、下部内侧触及坐骨结节,站立时被臀大肌覆盖。股前区与腹前外侧壁之间皮肤的斜行浅沟称为腹股沟,内侧端上方可以扪及突起的耻骨结节,是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附着点,由此向内的横行隆起为耻骨嵴,两侧耻骨嵴连线中点稍下方是耻骨联合。2)膝部:髌骨、髌韧带、胫骨粗隆、股骨、内外上髁、收肌结节。 髌骨下方连一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屈膝时最明显。髌骨内外侧分别可以扪及上方的股骨内、外侧髁以及下方的胫骨内、外侧髁。股骨内上髁上方可触及的小突起是收肌结节,是大收肌腱的附着处。屈膝时,膝部后方两侧,外侧为股二头肌腱,内侧为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股二头肌腱止点为突出的腓骨头。3)小腿与足:胫骨前缘、腓骨头、腓骨、内、外踝、跟

5、腱、舟骨粗隆、第5跖骨粗隆。小腿前面可以摸及纵行锐利的胫骨前缘, 踝部两侧扪及明显的骨突是内髁和外髁,内髁扁突,外髁略成三角形,位置低于内髁,后方可以扪及跟腱,跟腱下端骨性隆起是跟结节,足内侧缘中部稍后,足部和趾根部连线中点是舟骨粗隆;足外缘中部足跟和小趾尖连线中点可以触及第5跖骨粗隆。(2)下肢的测量 (3)对比关系: Nelaton线、Kaplan点。 (4)下肢力线与颈干角 (5)体表投影:臀上动、静脉与神经、臀下动、静脉与神经、坐骨神经、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2、坐骨神经,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坐骨神经:出盆点在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的外侧2-3cm处

6、,自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内1/3交点,向下至股骨内、外侧髁连线的中点作一直线,为坐骨神经在股后区的投影线。坐骨神经痛,常在此投影线出现压痛。股动脉:大腿微屈并外展、旋外,膝关节微屈时,从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中点与收肌结节连线的上2/3段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在股三角内、股动脉的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由股动脉发出股深动脉。股动脉、静脉在股三角上部内的位置表浅,在腹股沟中点的下方可摸到股动脉的搏动。临床用此股动脉采血、动脉造影、穿刺及出血时止血。股动脉内侧的股静脉是进行右心造影、静脉采血等。足背动脉: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至第1、2跖骨之间的连线。2、大、小隐

7、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及其临床意义大隐静脉:位于股前内侧区的浅筋膜内。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1cm处上行进入小腿内侧,并与隐静脉伴行而上,经股骨内侧髁后方2cm处进入大腿内侧,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转向大腿上方,最后至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穿大腿阔筋膜的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以腹壁浅静脉与旋髂浅静脉或者腹壁浅静脉与阴部外静脉共干汇入大隐静脉居多*临床:大隐静脉全长的管腔内有10-12对静脉瓣,2瓣相对,呈袋装,常位于属支入口,保证血液向心回流。如果瓣膜关闭不全,会血液逆流,导致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在内踝前方的位

8、置恒定而表浅,临床上常再次进行大隐静脉切开以输液。小隐静脉:位于小腿后去,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经外踝后方上行至小腿后面,再沿小腿中线上行至腘窝下角处,穿腘筋膜进入腘窝,稍上升一段汇入腘静脉。*临床:小隐静脉有7-8个静脉瓣,并由交通支和穿支分别与大隐静脉和深静脉交通。静脉瓣发育不良或者深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下肢大隐静脉或者小隐静脉瘀血或者曲张。3、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及其穿經结构梨状肌向外穿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各形成一间隙,粉笔称为梨状肌上下孔。梨状肌上孔:上缘为骨性的坐骨大切迹上部,下缘为梨状肌,穿经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及臀上静脉。梨状肌下孔:上缘为

9、梨状肌,下缘为坐骨棘和骶棘韧带,穿经结构自外向内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坐骨小孔:坐骨小孔由坐骨体、坐骨棘、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穿经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以及闭孔内肌腱、闭孔内肌神经。*由于臀部血管神经由梨状肌上下孔穿出后主要位于臀大肌深面的内侧和下部,故行臀部即溶注射时,在臀部外上象限安全。4、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穿出至臀区,与梨状肌关系常见一下几种类型:*以一总干穿梨状肌下孔,最常见*坐骨神经在盆内分两支,胫神经出梨状肌下孔,腓总神经穿梨状肌肌腹*其它变异型少因为

10、紧密的位置关系,梨状肌损伤、出血肿胀时,易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腰腿痛,称之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坐骨神经在臀大肌下缘和股二头肌外侧缘之间,有一小段表面无肌覆盖,表浅,是检查坐骨神经压痛和进行封闭的位置。5、肌腔隙、血管腔隙的位置,境界及内容;腹股沟韧带后方与髋骨之间的间隙称为腹股沟后隙,被髂耻弓(一端连于腹股沟韧带,另一端附着于髋骨的髂耻隆起)分割为内外侧部,外侧称为肌腔隙,内侧称为血管腔隙。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该腔隙穿过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肌筋膜及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后外界为髂耻弓。该腔隙内有股

11、鞘、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和股深淋巴管。其最内则为股管上口,称为股环。6、股鞘与股管:股鞘:为腹横筋膜及髂腰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形成的筋膜鞘。股鞘向下延伸较长可能包绕大隐静脉末端。股鞘内有2条纵行纤维隔将鞘分为3个腔,外侧容纳股动脉,中间股静脉,内侧形成股管。股管:呈一漏斗状筋膜间隙。股管前界由上至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角和筛状筋膜;后界依次为耻骨书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界依次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下端是盲端。上口称为股环,上通腹腔,有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为股环隔。上面衬有壁腹膜。*腹压增高,腹腔脏器推向股凹,随壁腹膜一

12、起经股环突入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突出形成股疝。壁腹膜成为股疝疝囊,其浅入深依次为皮肤、股部浅筋膜、筛筋膜、股鞘前壁、腹膜外筋膜形成的股环隔,股环上方可有腹壁下动脉的闭孔支或变异的闭孔动脉,外侧邻股静脉。7、股三角的位置、境界、构成及内容物的位置关系;P391位置: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肌围成的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凹陷区域,向下续接收肌管。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顶为阔筋膜和筛筋膜;底部凹陷,自外向内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内容: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股神经及其分支、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和其内的股深淋巴结、淋巴管、脂

13、肪组织等。内容物的位置:股动脉居中,于腹股沟韧带重点深面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8、收肌管的构成、位置及内容(没理解);构成: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之间的收肌腱板,前面被缝匠肌覆盖;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及其筋膜;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及其筋膜。位置:上口与股三角尖相同,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内容:前方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身经,中间为股动脉,后方为股静脉以及周围的淋巴管和疏松组织。股动脉在收肌管下段发出膝降动脉。*收肌管是股三角和腘窝之间通道。9、闭孔动脉、静脉、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闭孔动脉:起于髂内动脉,沿盆侧壁向前穿闭膜管出骨盆至股内侧区,分前、

14、后二支位于短收肌的前、后方。前支主要营养内收肌群,并与旋股内侧动脉吻合。后支营养髋关节和股方肌。闭孔静脉:与同名静脉伴行,回流至髂内静脉。闭孔神经:起于腰丛,伴闭孔血管出闭膜管后分成两支,前支支配内收肌群大部及膝关节,后支位于短收肌后面,支配闭孔外肌和大收肌。10、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行程及分支:盆腔内起于骶丛,大多以单干形式出梨状肌下孔,经臀大肌深面下行入股后部,于大收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之间下降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布:在股后部主要由其内侧发出肌支支配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和大收肌。股二头肌短头的支配神经由股后区下方较低部位的腓总神经发出。9、腘窝的境界、构成及内容

15、物的位置关系;境界: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股薄肌、缝匠肌和部分的大收肌;内下和外下界是腓肠肌内外侧头。构成:腘窝的顶是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以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内容物: 由浅自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以及沿着外上界下行的腓总神经。10、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胫神经:位于腘窝的最浅部。*行程:多数于腘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出,沿着腘窝的中线下行,在腘肌下缘伴行腘动、静脉一起穿过比目鱼肌腱弓进入小腿后区。*分支和分布:在腘窝内、胫神经发肌支、关节支至附近的肌和膝关节;另一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在腘筋膜深面伴随小隐静脉下行,至小腿后面

16、中部穿出深筋膜并与非常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合为腓肠神经,分布于小腿后面的皮肤。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另一分支。*行程:沿着股二头肌肌腱内侧缘向外下行,越过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至腓骨头并绕腓骨颈进入腓骨长肌深面,并在此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分支和分布:在腘窝发出肌支支配股二头肌短头,发出关节分支分布至膝关节和皮支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至小腿后面外侧皮肤。*临床:腓骨颈骨折或受外伤,引起腓总神经受损,小腿前、外侧肌群瘫痪,导致足下垂(马蹄内翻足),小腿前外侧和足背皮肤感觉障碍。11、腘动、静脉的位置和行程;腘动脉:是股动脉在腘窝的延续,位置最深,与股骨腘面及膝关节囊后部紧贴,其上部位于胫神经内侧,中部位

17、于胫神经前方,下部转到胫神经外侧。腘动脉上部紧贴股骨腘面,故发生股骨髁上骨折易损伤腘动脉。腘窝内5条分支: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和膝下内侧动脉、膝下外侧动脉。腘窝下角两终末支:胫前动脉穿经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群肌之间;胫后动脉垂直下行于小腿后群肌。腘静脉:由胫前、胫后静脉在腘窝下角处汇集而成,并收纳小隐静脉的注入。腘静脉在腘窝内与胫神经和腘动脉伴行,位于两者之间,并与腘动脉包于同一血管鞘内。12、腓浅神经的行程,分布及其受伤后的表现;*行程:腓总神经分支,于小腿前外侧面中、下1/3交点处穿出深筋膜至皮下,随即分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皮肤

18、,沿途还发出肌支支配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受伤后表现:小腿前外侧肌群瘫痪,导致马蹄内翻足,小腿前外侧和足背皮肤感觉障碍。13、胫前动、静脉, 腓深神经的行程,分布;胫前动脉:腘肌下缘处发自腘动脉,向前穿骨间膜上段进入小腿前骨筋膜鞘,沿骨间膜前面下行;其上1/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2/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之间,踝关节前中点移行为足背动脉,进入足背。胫前动脉在穿经骨间膜后即发出胫前返动脉上行进入膝关节网。胫前静脉:2条伴行同名动脉两侧。腓深神经:腓骨颈外侧分出后,向前下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及前肌间隔,进入骨筋膜鞘与胫前动静脉伴行,最后经踝关节前方达足背。沿途发出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在踝

19、部发出关节支分布到踝关节,在足背发出肌支支配足背肌肉。终支为皮支,2条趾背神经。*损伤:所支配肌不能伸踝、伸趾,若支配肌使用过度导致前筋膜间隙内的肌肉损伤和水肿。14、胫后动脉、静脉和胫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胫后动脉:是腘动脉的直接延续,于腘肌下缘穿过比目鱼肌腱弓深面,下行于小腿后群肌浅、深层之间,经跟腱内侧和内踝后方进入足底。胫后动脉沿途发出肌支营养胫骨和小腿后群肌,并在内踝后方发出内踝支至踝关节。胫后动脉在起始处向外侧发出较粗的腓动脉。P405胫后静脉:2条,伴行,上行至腘窝下缘,与经前静脉合成腘静脉。胫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两个终支,腘窝向下与胫后动静脉伴行,经过比目鱼肌腱弓的深面在小腿后

20、群肌、深层肌之间,最后经内踝后,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踝管内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该神经主要发出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皮质非腓肠内侧皮神经,常于腓肠外侧皮神经温和成腓肠神经。15、足背动脉的毗邻、行程,分支和分布;足背动脉:由于伸肌上支持带下缘处续于胫前动脉,通常沿着拇长伸肌腱外侧下行,经过拇长伸进腱外侧下行,经拇短伸肌深面达第一跖骨间隙。分为足底深支和第1跖背动脉。足底深支至足底,于足底外侧动脉吻合构成足底深弓。足背动脉分支: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弓状动脉,发出3只跖背动脉足底深动脉第1跖背动脉。16、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排列关系,踝管的临床意义。 构成: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及内踝共同围成踝

21、管。支持带向深面发出3纤维隔,将踝骨分隔成4个通道。内容: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 趾长屈肌腱及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临床:是小腿后区与足底间的重要通道,感染时通过踝管互相蔓延。踝后区的外伤、出血肿胀或跟骨畸形均可压迫踝管内的结构,导致“踝管综合征”表现为踝部以下胫神经分支分布区感觉站唉,足跟内侧、足底以及足趾出现烧灼性痛和皮肤感觉减退。了解:1、臀肌的层次,功能及神经支配见P379浅层:有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中层:自上而下是臀中肌、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腱、下孖肌、股方肌深层:臀小肌和闭孔外肌。2、阔筋膜的配布及特点;配布:股部深筋膜称为阔筋膜,上方附着于腹股沟韧带及髂嵴,并

22、与臀筋膜和会阴筋膜相续。下方止于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腓骨头及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腱,并与小腿深筋膜及腘筋膜相续。特点:坚韧而致密,包裹整个大腿,在各部分厚薄不均,内侧较薄,前后部较厚,形成一扁带状结构即为髂胫束。3、髂胫束和隐静脉裂孔;髂胫束:起自髂嵴前部的外侧缘,下端附着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上部分为两部分紧密包裹阔筋膜张肌,下部的纵行纤维明显增厚呈扁带状,后缘以臀大肌肌腱相延续。小腿屈曲并内旋,髂胫束紧张。髂胫束下端与股骨外上髁有一滑膜囊,长期膝屈伸,髂胫束滑膜囊摩擦引起滑囊炎。隐静脉裂孔:是腹股沟韧带中1/3和内1/3交界处下方1横指处阔筋膜形成的一卵圆形凹陷。表面覆盖一层

23、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称为筛筋膜。裂孔外缘瑞丽,呈明显镰刀状称镰状缘。筛筋膜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穿过并注入股静脉。4、腓肠神经的合成、行程、分布;P405合成:由来自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发出的交通支吻合而成,分支分布于小腿后面下部和足外侧缘的皮肤。5、踝前区肌腱排列顺序。由内向外:胫骨前肌腱、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腱6、臀上、下静脉、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大腿微屈和旋内、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连线的中、内1/3交点为臀上动静脉和臀上神经的出盆点。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为臀下动静脉和臀下神经出盆点7、下肢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分部及收集范围;8、腘窝的交通;9、足底及足弓的

24、构成。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 1)臀部与股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耻骨联合、耻骨结节。 2)膝部:髌骨、髌韧带、胫骨粗隆、股骨、内外上髁、收肌结节。 3)小腿与足:胫骨前缘、腓骨头、腓骨、内、外踝、跟腱、舟骨粗隆、第5跖骨粗隆。 (2)下肢的测量 (3)对比关系: Nelaton线、Kaplan点。 (4)下肢力线与颈干角 (5)体表投影:臀上动、静脉与神经、臀下动、静脉与神经、坐骨神经、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二、臀部 1境界 2浅层结构 臀上皮神经、臀中皮神经、臀下皮神经。 3深层结构

25、 (1)深筋膜:臀筋膜。 (2)肌层:臀肌属髋肌后群,分为三层。 (3)梨状肌上、下孔及孔内穿行的结构。 (4)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结构。 4髋关节的构成 三、股部 1股前内侧区 (1)浅层结构: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注入部位。腹股沟浅淋巴结。 (2)深层结构:阔筋膜、骨筋膜鞘、肌腔隙与血管腔隙。股三角的界限、内容及相关临床意义。股管的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收肌管的境界及内容。闭孔血管神经束。 2股后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后骨筋膜鞘、坐骨神经。 四、膝部 1膝前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髌韧带。 2膝后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3)膝关

26、节动脉网 3膝关节 五、小腿部 1小腿前外侧区 (1)浅层结构 (2)深层结构:外侧骨筋膜鞘的内容、前骨筋膜鞘的内容。 小腿后区 (1)浅层结构: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注入部位。腓肠神经。 (2)深层结构:肌肉配布,血管神经束。 六、踝与足部 前区与足背 (1)浅层结构:足背静脉弓。 (2)深层结构:伸肌上支持带、伸肌下支持带、足背动脉、腓深神经。 2踝后区 3足底 第三章 上肢的局部结构 目的要求: 掌握上肢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始、行程、回流及交通关系。腋腔的构成、内容,腋神经与肱骨外科颈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肱动脉的来源、行程、分支、和分部;肱动脉与肱骨的位置关系

27、及其临床意义。正中神经的行程。肱骨肌管的构成,桡神经及肱深血管的行程。肘窝的构成,内容及其毗邻关系。尺神经在肘后区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前臂前群肌的配布、作用和神经支配及前臂前区的四个血管神经的组成、行程、分支和分布。骨间后血管、神经的行程及分布。腕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物的排列和临床意义。掌浅弓的位置、构成、分支和分布,掌深弓和尺神经深支的位置、分支和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在手掌的分支和分布。解剖学“鼻烟壶”的位置、边界、窝底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手背筋膜间隙的位置,交通和临床意义。指髓间隙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手指腱鞘的构成及内容,拇指和小指腱滑膜鞘的交通。 了解: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体表投

28、影。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体表投影。腋鞘及肌腱袖的组成。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与神经的伴行关系,肱动脉与肱静脉、贵要静脉及三大神经干的伴行关系;前臂后群肌的配布、作用和神经支配。掌握掌腱膜的形态结构。手背皮神经的分布。伸肌支持带的附着及六个纤维骨性管道通过的肌腱。上肢轴线与提携角。上肢皮神经、淋巴管的分布情况。肩胛动脉网的位置、构成的临床意义。肘部的境界与分区。腕掌侧韧带、屈肌支持带、腕桡侧管、腕尺侧管的位置。手掌的筋膜间隙的区分、位置和交通。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境界与分区上肢以锁骨上缘的外侧1/3段及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联连线的外侧1/3段与颈部为界,以三角肌前、后缘的上端与腋前、

29、后壁的中点的连线与胸部和脊柱区为界。2 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 1)肩部: 肩峰位于肩关节上方,是肩部最突出的骨性标志,沿着肩峰向后内可触及的骨性脊是肩胛冈,向前内可以触及锁骨。在锁骨中、外1/3交界的下方触及喙突,在上肢下垂时候第7肋可以摸到肩甲骨下角。肱骨大结节突出于肩峰外下。三角肌覆盖于肩峰及肱骨头表面。腋前襞是腋窝前壁下缘的皮肤皱褶,深面有胸大肌;腋后襞是腋窝后壁下缘的皮肤皱襞其深方有大圆肌和背阔肌下缘。2)臂部: 肱二头肌在臂前面,两侧为肱二头肌内、外侧沟。三角肌粗隆位于臂中部的外侧。 3)肘部: 肱骨内、外上髁是肘部内外侧最突出的骨性隆起。尺骨鹰嘴是肘后部的骨性隆起,桡骨头、在肘

30、关节前方是屈肘时紧张容易触及的肱二头肌键。 4)手部:桡骨茎突是腕部桡侧的骨性突起,在腕后区中点外侧可以触及向后突出的桡骨背侧结节,拇长伸肌腱绕过其外侧。尺骨头是腕后区尺骨下端的骨性隆起,近似圆形,其后内侧下方的骨性突起是尺骨茎突。握拳屈腕,腕前区有3条隆起的肌腱,近中线是掌长肌腱,深面通过正中神经;桡侧腕屈肌腱位于桡侧,与桡骨茎突之间通过桡动脉,尺侧腕屈肌腱在尺侧。鼻咽窝是腕后区外侧的三角形凹窝,外侧是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内侧为拇长伸肌腱,窝内通过桡动脉。掌心:鱼际位于桡侧,为肌性隆起。小鱼际位于尺侧,也是肌性隆起,略小于鱼际。(2)上肢的测量:全长:指肩峰至中指尖的长度臂长:指肩峰至肱

31、骨外上髁的长度前臂长: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的商都(3)对比关系 肘后三角:屈肘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形成等腰三角形,伸直连成一线。肘外侧三角:屈肘90°,桡侧观,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和尺骨鹰嘴之间形成等腰三角形,其尖向前。肘后窝:肘关节伸直时位于肱骨外上髁下方和尺骨鹰嘴外侧的凹陷,深方有肱桡关节。肘后窝消失,提示关节腔有积液。(4)上肢的轴线及提携角上肢轴线:自肱骨头中心起始,经肱骨小头至尺骨头中心的连线。经过肱骨长轴的线称为臂轴,经过尺骨长轴的线称为前臂轴。提携角:正常倩碧伸直时,臂轴与前臂轴不在一条直线上,两轴的延长线构成向外开放的角,约为165°-170

32、76;,其补角为10-15°,称为提携角。提携角在0-10°称为直肘,小于0为内翻,大于20为外翻。(5)体表投影:腋动脉和肱动脉的投影:在锁骨中点至肘前横纹中点远侧2cm处的连线上,大圆肌腱和背阔肌下缘为腋动脉和肱动脉的分界。桡、尺动脉的投影:肘前横纹中点远侧2cm处至桡骨茎突的连线为桡动脉的投影,至豌豆骨桡侧的连线为尺动脉的投影。正中神经: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位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内老在前臂位于从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肌腱连线重点至腕远侧纹中点略偏外侧的连线上。尺神经: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位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内,在前臂位于从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中点至腕远侧纹中点略偏外侧的

33、连线。桡神经:在臂部位于自腋后襞下缘外侧端至臂外侧中、下1/3交界处,再至肱骨外上髁的斜行连线上。前臂,桡神经前支位于自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的连线上,桡神经深支位于肱骨外上髁至前臂背面中线的中、下1/3交点处的连线。二、肩部 1腋区 (1)腋窝的构成:一顶、一底、四壁顶:由锁骨中1/3部、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有臂丛通过,锁骨下血管于第一肋外缘移行为腋血管。底:朝向外下,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共同构成。腋筋膜(又称筛状筋膜)是腋窝底部的深筋膜,与胸肌表面和臂部的深筋膜相续。壁:内侧、外侧、前和后壁。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4个肋骨及肋间肌构成;外侧壁由肱骨的结节间沟、肱二头肌

34、长、短头和喙肱肌组成;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缩胸筋膜构成;后壁由肩甲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构成。锁胸筋膜是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在锁骨下窝处,锁胸筋膜与胸廓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向上与颈根部的疏松结缔组织相连。胸小肌下缘一下的深筋膜与腋窝筋膜相连,称为腋悬韧带。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的后方和小圆肌的前方之间穿过,在腋窝后壁上形成两个肋间隙。内侧是三边孔,上界是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外侧者称为四边孔,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和肩关节囊,下界与三边孔相同,内侧

35、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动脉、后静脉和腋神经。(2)腋窝的内容:腋动脉、腋静脉、臂丛、腋淋巴结、腋鞘及腋窝蜂窝组织。 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较为恒定的6条分支第一段:位于第一肋外缘与胸小肌外缘之间,胸上动脉分布于第1、2肋间隙前部,胸肩峰动脉穿过缩胸筋膜,分别营养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和肩峰等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胸外侧动脉发出后于腋中线前方,沿着前锯肌表面下行,分布于前锯肌,胸大、小肌和女性乳房。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之间,第三段的分支主要有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内侧,两者之间有臂丛内侧束、胸内侧神经、尺神经和

36、前壁内侧皮神经;内侧有臂内侧皮神经。臂丛:由三个束构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外侧束发出熊外侧皮神经和肌皮神经,内侧束发出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内外侧束还分别发出正中神经的内、外侧根。后束的分支有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腋淋巴结:分为5群,外侧、胸肌、肩胛下、中央、尖淋巴结。腋鞘及腋窝蜂窝组织: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周围神经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腋鞘。腋窝内除了有被腋鞘包裹的血管神经束和淋巴结外,还充填有大量的的疏松结缔组织,称为腋窝蜂窝组织。2三角肌区及肩胛区三角肌区:腋神经与旋肱后血管一起穿过四边孔,在三角肌的深面分为上、下二支。肱骨外科颈若骨折损伤了

37、腋神经会导致三角肌瘫痪,肩部不能外展,出现“方肩”。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喙肩弓:在肩关节的上方,喙肩韧带与喙突、肩峰形成的弓状结构,与喙肱韧带一起防止肱骨向上脱位。肌腱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连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其稳定作用。肩甲动脉网:由肩甲上动脉、旋肩甲动脉和肩甲背动脉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的动脉网。三、臂部 (被肱骨和臂内外侧肌间隔分为前后区域)1臂前区 (1)浅层结构: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 头静脉:在臂部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向上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

38、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少数头静脉可以直接注入颈外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行走于肱二头肌内侧沟的下半,约在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上行注入腋静脉。皮神经:肋间臂神经是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臂上部内侧份皮肤,臂内侧皮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分布于臂内侧和臂前面皮肤;臂外侧下皮神经由桡神经发出,臂下部外侧皮肤;前臂内侧皮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在贵要静脉穿入深筋膜处浅出至浅筋膜内,分为前后两支伴行于贵要静脉两侧。(2)深层结构 1)筋膜与肌肉:臂筋膜:是臂部深筋膜,向上续于三角肌筋膜和腋筋膜,向下移行为前臂筋膜。在前后肌群发出两个肌间隔。臂内侧肌间隔是臂筋膜伸入肱肌和肱三头肌内侧

39、头之间,附着于肱骨内侧缘至内上髁形成的纵行肌间隔;臂外侧肌间隔在臂外侧远部臂筋膜伸入肱肌与肱三头肌外侧头之间,附着于肱骨外侧缘和外上髁,其中、上1/3交点处有桡神经和桡侧副动脉穿过,臂前骨筋膜鞘是由臂筋膜前部及内外侧肌间隔和肱骨围成,含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肱动脉、肱静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一段。2)血管神经束:肱动脉:在大圆肌的下缘续于腋动脉,沿着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表浅可触及搏动。在臂上分居肱骨内侧,中分居前内方,下份居前方。压迫止血时,在臂部上中下应分别向外、后外、后方按压止血,3条主要分支:*肱深动脉:大圆肌肌腱下方起自肱动脉的后内壁,伴行桡神经进入肱骨肌管,分支分

40、布于肱三头肌和肱肌。*尺侧上副动脉:肱深动脉起点的稍下方,发自肱动脉内侧壁,伴随尺神经穿过臂内侧肌间隔,参与肘关节网的形成。*尺侧下副动脉:肱骨内上髁上方5cm起自肱动脉,经肱肌前面行向内侧穿过臂内侧肌间隔,分为前后两支参与肘关节网。肱静脉:2条,伴行肱动脉正中神经:伴行肱动脉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先外侧,在喙肱肌止点处斜过肱动脉前方至内侧,下行至肘窝。尺神经:臂上部行于肱动脉内侧,至臂中点附近离开肱动脉,向后穿过内侧肌间隔,进入臂后区。桡神经:先行于肱动脉后方,继而伴肱深动脉向后进入肱骨肌管至臂后区。肌皮神经:在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行向外下方,行程中发出肌支支配前肌群,中膜脂于肱二头肌外侧沟下部浅

41、出,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2臂后区 (1)浅层结构:臂外侧上皮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后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 (2)深层结构 1)筋膜与肌肉:(臂后肌群只有肱三头肌,臂后深筋膜、内外侧沟和肱骨构成臂后骨筋膜鞘,内含肱三头肌、肱深动、静脉、桡神经和尺神经etc)肱骨肌管:肱三头肌与肱骨的桡神经沟共同围成一个血管神经同行的管道,又名桡神经管。2)血管神经束:桡神经血管束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P327四、肘部 1肘前区 (通过肱骨内、外上髁的冠状面以前)(1)浅层结构:头静脉、贵要静脉(见本本)、肘浅淋巴结、前臂内外侧皮神经P328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借肘正中静脉斜向上与贵要静脉吻合。临床上常常在此穿

42、刺抽血。(2)深层结构 1)筋膜:臂筋膜延续,向下接续前臂筋膜。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肱二头肌腱膜斜向内下方接深筋膜。肱二头肌腱与腱膜的交角处是触及肱动脉搏动和测血压的听诊部位。2)肘窝:境界及内容。境界 :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底为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2肘后区 肘后三角和肘外侧三角的构成和临床意义。 浅层:皮肤与鹰嘴筋膜之间有滑膜囊,称为鹰嘴皮下囊,与关节腔不通。深层:深筋膜、肱三头肌肌腱、肘肌、尺神经。临床上把尺神经够称为肘管,前壁是尺侧副韧带,后壁是连接尺侧腕屈肌两头的三角韧带,外侧壁是鹰嘴,内

43、侧壁是肱骨内上髁。临床意义:肘管综合症和尺神经阻滞3肘关节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为网球肘,特点是肘和肱骨外上髁疼痛。前臂过度旋前或旋后位,被动牵拉伸肌和主动收缩伸肌对肱骨外上髁的伸肌腱造成较大张力。五、前臂部 前臂前区 (1)浅层结构:浅静脉包括头静脉、贵要静脉、前臂正中静脉。皮神经博库哦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可以作为神经移植体。(2)深层结构 1)筋膜:深筋膜形成前壁内侧肌间隔和外侧肌间隔,前臂前区的深筋膜、前臂内外侧肌间隔和尺骨、桡骨以及前臂骨间膜围成前臂前骨筋膜鞘,内含前臂前群肌、桡、尺侧血管神经束,骨间前血管神经束和正中神经等。鞘内容物骤减或者骤增引起前臂前骨筋膜鞘综合症,若正

44、中神经和尺神经同时受损,形成铲形手。屈肌支持带:是腕前深筋膜增厚形成的扁带,厚而坚韧。桡侧附着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的结节;尺侧附着手豌豆骨和钩骨钩;近侧续前臂深筋膜;远侧连 掌腱膜。其近侧缘位于腕远侧横纹深方。它与腕骨沟共同构成腕管。掌长肌腱、尺神经和尺动脉经屈肌支持带浅面入掌;指浅、深屈肌腱及其滑膜鞘,拇长屈肌腱及其滑膜鞘和正 中神经均经其深面入掌;桡侧腕屈肌腱穿过屈肌支持带在大多角骨附近入掌。2)肌肉:前臂肌前群共有9块,分为3层。 浅层:从桡侧到尺侧依次是肱桡肌(屈肘关节、前臂旋前时可旋后?)、旋前圆肌(屈肘、前臂旋前)、桡侧腕屈肌(屈肘、屈腕、手外展)、掌长肌(屈腕、紧张掌腱膜)、尺侧腕

45、屈肌(屈腕、手内收)中层:指浅屈肌(屈腕、屈掌指关节、屈近侧指间关节)深层:桡侧有拇长屈肌(屈腕、屈拇指掌指关节、屈拇指指间关节)、尺侧有指深屈肌(屈腕、屈掌指关节、屈远侧指间关节)、两肌深面是旋前方肌(前臂旋前)*正中神经支配: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 桡神经支配肱桡肌 尺神经支配指深屈肌、尺侧腕屈肌3)血管神经束:桡血管神经束、尺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血管束、骨间前神经血管束。 桡侧血管神经束:桡动脉和两条伴行的静脉、桡神经浅支。走行于前臂桡侧肌间隙尺侧神经血管束:尺动脉、尺静脉和尺神经正中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及其正中动脉、正中静脉骨间前血管神经束

46、:由骨间前动脉、静脉、神经组成4)前臂屈肌后间隙 :是位于前臂远1/4段的潜在性间隙,在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腱的后方,旋前方肌的前方,内侧界是尺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外侧是桡侧腕屈肌和前壁筋膜。向远侧经腕管与掌中间隙相通。当前臂远段或首长间隙感染,炎症可经此蔓延。2前臂后区 (1)浅层结构:前臂后皮神经。 (2)深层结构 1)筋膜:深筋膜,前臂后骨筋膜鞘伸肌支持带:使手或手指伸直的肌肉 九条伸肌在腕部拉住手背,或使手指伸直。它们与手部屈肌是拮抗的,主要位于前臂的上侧。这些伸肌具有长,在腕部由一条称为伸肌支带的韧带维持在适当位置。2)肌肉:前臂肌后群共10块,分为两层。 由桡神经支配浅层:桡向尺桡侧

47、腕长伸肌(伸、外展腕关节)、桡侧腕短伸肌(伸腕关节)、指伸肌(伸指、伸腕)、小指伸肌(伸小指、伸腕)和尺侧腕伸肌(伸、内收腕关节)深层:桡向尺旋后肌(前臂旋后)、拇长展肌(外展拇指及腕关节)、拇短伸肌(伸拇掌指关节)、拇长伸肌(伸拇指)和示指伸肌(伸示指)3)血管神经束: 骨间后血管神经束:骨间后动脉:自骨间总动脉分出后,立即经骨间膜上缘进入前臂后区,在浅、深两层肌之间下行,分支营养诸肌,并发出骨间返动脉向上返行,参与构成肘关节动脉网。骨间后静脉:伴行桡神经深支:自肱骨外上髁前方由桡神经分出后,向下后走行,并发出分支支配桡侧腕长、短伸肌和旋肌,之后穿入旋后肌。骨间后神经: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之

48、后,改为骨间后神经。六、手部 腕腕前区深层结构(腕前区深筋膜增厚形成腕掌侧韧带和屈肌支持带)*腕掌侧韧带:位于腕横纹的深部,由前臂的深筋膜增厚形成,覆盖于前臂屈肌腱表面,两侧与腕背侧的伸肌支持带相延续,对前臂屈肌腱有固定、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屈肌支持带:位于腕掌侧韧带的远侧深面,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带状结构。尺侧端附于豌豆骨和钩骨钩,桡侧端附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结节。*腕尺侧管:为腕掌侧韧带远侧部与屈肌支持带尺侧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内有尺神经和尺动、静脉通过*腕桡侧管:屈肌支持带桡侧端分两层附着于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其间的间隙称为腕桡侧管,内有桡侧屈肌腱和其腱鞘。*腕管: 构成:由屈肌支

49、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 内容物:指浅屈肌、指深屈肌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毗邻关系见P340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腕管对其内的屈指肌腱和神经起保护作用。但是腕管是狭窄坚韧的骨纤维隧道,缺乏延展性和缓冲作用,因骨折等引起腕管内容积增加、压力升高、压迫正中神经,出现腕管综合征,表现为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鱼际肌无力或进行性萎缩。腕后区:深层结构:伸肌支持带:由腕背部深筋膜增厚形成,其内侧附于尺骨茎突和三角骨,外侧附于桡骨远端外侧缘。伸肌支持带向深方发出5个纤维隔附于尺、桡骨表面,形成6个骨纤维管,前臂后群肌的肌腱及腱鞘通过相应的骨纤维管。从桡侧到尺侧拇长展肌和拇

50、短伸肌腱及腱鞘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及腱鞘拇长伸肌腱及腱鞘指伸肌腱与示指伸肌腱及腱鞘小指伸肌腱及腱鞘尺侧腕伸肌腱及腱鞘鼻咽窝:位于腕和手背桡侧。当拇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形成一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凹陷。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通过桡动脉。舟骨骨折时,“鼻咽窝”可因为肿胀而消失,有压痛。此处是切开拇伸肌腱鞘、结扎桡动脉的合理部位。手掌 (1)表面解剖:三条碗横纹(近中远)、三条腱隆起(近中线是掌长肌、桡侧是腕屈肌腱、尺侧是尺侧腕屈肌肌腱)、三条掌纹。 (2)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浅筋膜内血管神经):*尺神经掌支:自腕掌侧韧带近侧穿深

51、筋膜浅出,分布于小鱼际皮肤。*正中神经掌支:于屈肌支持带上缘自正中神经分出,经屈肌支持带浅面穿出深筋膜,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分布于手掌中部皮肤,与尺神经掌皮支吻合;外侧支分布于鱼际皮肤。*第一指背神经:发自桡神经浅支*掌短肌:属于退化的皮肌,位于小鱼际肌近侧部的浅筋膜内,对浅筋膜有固定作用,并可保护深面的尺神经和血管。(3)深层结构 1)筋膜(分为浅层和深层):掌腱膜:是由浅面的纵行纤维和深面的横行纤维组成的腱膜性结构,位于手掌中央部,覆盖于掌浅弓和指浅屈肌腱夫人前面,厚而坚韧,略成三角形,略成三角形,尖向腕侧,在屈肌支持带浅面与掌长肌腱相连,远侧部分分成4束纵行纤维,行于2-5指末节指

52、骨,与各指的指纤维鞘和掌指关节的侧副韧带相连。掌骨头处,掌腱膜深层的横行纤维与其向远端发出的4束纵行纤维之间,形成3个纤维间隙,称为指蹼间隙,内含丰富的脂肪。手掌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分部P345筋膜间隙:位于中间鞘内,由掌中隔将其分为外侧的鱼际间隙和内侧的掌中间隙。*掌中间隙:位于中间鞘尺侧半的深,掌中间隙向远测经第2-4蚓状肌鞘与2-4指蹼间隙相连,并与指背相通。掌中间隙的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交通*鱼际间隙:位于中间鞘桡侧半深部。鱼际间隙向远端经第1指蹼间隙通向示指背侧,其近端为盲端。手掌的肌肉群及神经支配。2)手掌的血管:掌浅弓和掌深弓的构成、分支:掌浅弓:位于掌腱膜和掌短肌的深方,指

53、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蚓状肌和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各分支的前面,由尺动脉终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突向远方并发出数条分支至手指。指掌侧动脉3条,与同名静脉、神经伴行经过第2-4蚓状肌浅面行至指蹼间隙,再次个分为2支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布于相邻两指的相对缘。指掌侧总动脉在掌指关节附近还接受来自掌深弓的掌心动脉和来自掌背动脉的穿支。小指尺掌侧动脉发自掌浅弓凸侧的尺侧缘,沿着小鱼际肌表面下降,分布于小指尺侧。掌深弓:位于掌骨和骨间肌的浅面,指屈肌腱和屈肌总腱鞘、骨间掌侧筋膜的深面,由桡动脉的终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有两条同名静脉伴行。掌深弓的位置高于掌浅弓1-2cm,自凸侧发相互3支掌心动脉胭脂骨

54、间掌侧肌下行,至掌指关节处分别与相应的指掌侧总动脉温和。自弓的凹侧发出返支,向腕部走行,参与腕掌网的组成。穿支多维3支,穿过骨间背侧肌与掌背动脉吻合。3)手掌的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深支: 主要是肌支,与尺动脉掌深支伴行,穿经小指展肌和小指短屈肌之间,并穿出小指对掌肌,随着掌深弓横过手掌深部,居于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的深面。发出分支到小鱼际诸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拇收肌、拇短屈肌深头尺神经在腕部走行的一段位置表浅,容易损伤,在腕尺侧管内损伤时候,可产生腕尺侧管综合征,表现为部分或者全部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肌功能障碍,即拇收肌、骨间肌、3-4蚓状肌和小鱼际肌瘫痪,出现“爪形手”

55、。4)手掌的筋膜间隙:鱼际间隙和掌中间隙的位置和交通。 手背 (1)表面解剖:桡骨背侧结节、尺骨头以及尺、桡骨茎突、解剖学“鼻烟壶”、伸指肌腱。 (2)浅层结构:手背静脉网、桡神经支和尺神经手背支。 (3)深层结构:伸肌支持带、骨纤维性管道、手背筋膜间隙。 手背筋膜:是手背部的深筋膜,分浅、深两层。浅层是腕后区伸肌支持带的延续,并与伸指肌腱结合,形成手背腱膜。深层覆盖于2-5掌骨,2-4骨间背侧肌表面,称为骨间背侧筋膜。筋膜间隙:手背筋膜在 掌骨的近、远端彼此结合,因此在浅筋膜、手背腱膜和骨间背侧筋膜之间形成2个筋膜间隙:手背皮下间隙为浅筋膜与手背腱膜之间的间隙;腱膜下间隙位于手背腱膜与骨间背

56、侧筋膜之间。两间隙均为比较疏松,常彼此交通。感染时容易扩散。3手指 (1)浅层结构:皮肤、指甲、浅筋膜、指髓间隙、手指的血管和神经。 指髓间隙:是位于远节指骨骨膜与皮肤间的密闭间隙,约占其远侧部的4/5。在指远侧横纹处,有纤维隔连于指深屈肌腱末端和皮下,形成指髓的近侧边界,其两侧、前面和末端均被坚韧的皮肤封闭。指髓内有许多纤维束连于皮肤和骨膜之间,将指腹的脂肪分成许多小叶,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指髓间隙感染时,由于各种原因内压力升高,压迫神经末梢和血管,引起剧烈疼痛,应及时切开减压,以免扩散和感染。(2)深层结构:指浅、深屈肌腱、指腱鞘、指伸肌腱。指间鞘:包绕指浅、深屈肌腱,由指纤维鞘和指滑膜鞘

57、构成。指纤维鞘是手指掌侧深筋膜增厚并赋予指骨及关节囊两侧所形成的骨性纤维管道,对肌腱起到约束、支持和滑车作用,并增强肌拉力。指滑膜鞘是包绕肌腱的双层管套结构,位于指纤维鞘,此鞘由滑膜构成,分脏、壁两层。脏层紧贴肌腱包绕其表面,壁层贴附于指纤维鞘的内面和骨面。从骨面移行到肌腱的双层滑膜称为腱系膜或者腱纽,内有出入肌腱的血管和神经。拇指与小指的滑膜鞘交通:拇指和小指的滑膜鞘远端封闭,近端分别与拇长屈肌腱鞘和屈肌总腱鞘相连续,第2-4指的指滑膜鞘从远节指骨底向近侧延伸,直达掌指关节,两端封闭。 第四章 头 部 目的要求: 掌握重要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脑膜中动脉、面神经、腮腺管和面动脉的体表投影。顶额枕区、颞区软组织的层次和结构特点。垂体的位置及毗邻。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