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教学设计_第1页
藏戏教学设计_第2页
藏戏教学设计_第3页
藏戏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课 藏戏公开课教学设计 授课人:吴文敏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咆哮、吞噬、婀娜开山鼻祖、优哉游哉”等词语。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点与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式 :讲授法,启发式 学习方式: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分钟)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 275 个剧种。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 戏艺术有 600 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

2、400多年,被称为藏文 化的“活化石”。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了解关于“藏戏”吗? (板书:藏戏)二、1、走进作者 板书:马晨明 教师2 、唐东杰布- 藏戏创始人( 2分钟)三、初读课文,了解生字词( 6 分钟)1 、齐读课文,画出你不懂的生字词2 、教师板书琼结 婀娜 招徕 不一而足 优哉游哉 哄( hong hong hong )脱缰 咆哮 吞噬 开山鼻祖青面獠牙藏( zang,cang )3、生上台给加点字注音4、教师简单解释字词意思5、找学生上台带读字词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33 分钟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8 分钟 )1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关于藏戏的哪些内容?

3、 (5 分钟 ) 提示:其实,这是在锻炼你的概括于理解能力,只要你弄清楚了文章 的写作顺序,然后逐段分析即可,挺简单的。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 为序,以总分总 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 :“戴着面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 五天”。接下来详细写 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 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 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然后简略地说明 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 丰

4、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2、课文介绍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征? (5 分钟) 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 承上启下 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 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 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传奇 故事: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于是就有这样一段传奇(引领下文)身无分文-58座铁桥-开山鼻祖说明了什么?藏戏的重要特征一“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 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

5、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 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3、选择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9 分钟)对句子的理解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 用反问句 的形式先声夺人, 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 连续三个反问开篇, 先声夺人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特点, 也为后文具体写藏的特点埋下伏笔。那时候, 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 数不清的牛皮船, 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 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 生动形象的描写, 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 间接歌颂 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

6、、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这个句子作了精当的回答。 句子的前 后部分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 原因, “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是结果。象征的手法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戏中用白 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夸张的手法 :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 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 比如, 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 用青面獠 牙的面具形容妖魔。(结合课文右侧 图片)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 同的

7、派别,不同的班戏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四个不同说明了藏戏唱腔、动作、表演形式的丰富多彩, 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藏戏有很强的艺术魅力。4、比较北京的春节与藏戏在写法上的异同。( 6 分钟)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 人文性、 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 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 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上看 ,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 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 ,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 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语言风格看 ,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 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四,小结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