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史记》教学内容_第1页
对《史记》教学内容_第2页
对《史记》教学内容_第3页
对《史记》教学内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史记教学内容及方法重构的思考史记记述了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的五分之三,它使一个古老的民族从此有了自己的家谱,它用传神的笔墨写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它以取之不尽的历史文化源泉,滋养着中华文化的沃野旷畴。这段文字道出了的重要地位和学习史记的重要价值。但是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决定着教学方式,无法全面的去解读它,在具体的实践中我是这样处理的。一、教材处理精选择,知识讲解重积累1.篇篇涉及,取舍有度。具体来说,全文都上的大约在10篇,包括太史公自序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孔子世家管仲列传屈原列传项羽本纪刺客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公子列传。夏本纪鲁周公世家河渠书六国年表四篇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掌握部分书底注释,老

2、师只是选讲其中的画线句子或重要语段。滑稽列传秦始皇本纪赵世家等篇目只选讲其中的一段或几段。2.打好文化底蕴,重视知识的积累。一是全面积累文言词汇,以适应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学生学完史记选读后,应当能较为顺利地完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二是进一步积累写作素材。史记选读里有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他们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想,完全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三是提高思想水平,感悟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史记选读,学生可以从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升降得失中感悟到许多人生的道理,了解到许多历史发展的真相,提升学生的思想。四是打好写作的底子。语文教学里很多东西不是直接发挥它的作用,但它会熔铸成一种底蕴、一种气度,到时候会自然展现

3、在笔端。韩愈写文章之前要看一看史记之后才动笔,这可以看作是吸收其气度的一种行为吧。因此,学习史记其实打好写作底子的问题。学生语文水平不高,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读中国古典的东西太少。学习史记应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拓展知识短文和研究性学习材料。知识短文要以练为主,辅以精讲,适当拓宽。研究性学习材料灵活处理,有的可以穿插在课文里,有的可以与课外练笔结合起来。二、构建基本课型及课例,突出学生主体1.串讲为主,强化学方法指导。串讲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说,难的课文串讲效果就是比较好。史记选读中的孔子世家屈原列传淮阴侯列传等一些篇目中的一些段落都比较艰深,这时不妨进行串讲。串讲内容首

4、先是对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要讲得清晰准确,不仅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而且还给学生一种翻译的示范,更重要的是还有可能给学生一种文言文学习的启示。如“虽”,有时候作“虽然”讲,有时候作“即使”讲,二者区别在于一个是成为事实,一个未成为事实;一个是已然,一个是未然。如“请”有时作表敬副词,译为请允许我,有时作动词,译为请求。“稍”在古汉语中多作渐渐讲,而“少”多作稍微讲。这些在讲解过程中要说清。讲解要善于融入文化、启迪思想。学习项羽本记一文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宿迁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大意是说,项羽早年巧遇一神仙,神仙欲在第二天早上传智慧仙丹与他,恰巧被刘邦偷听。刘邦第二天早早来到骗到了智慧仙丹。项羽赶来的

5、时候,仙人才明白,只好传给他力量,让他凭借着力气去争雄天下。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刘项二人的特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世家一文后半部分,记述了孔子编述六经的故事,文字艰深,不妨一讲。我在讲解“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一句时,补充讲解了“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孔子称“克”称“郑伯”称“段”都是的深刻用意的。还可以讲一讲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还可以讲一讲颜征在与叔梁纥的故事。这样讲述或许能增加一些文化色彩,学生能学得更为深入一些。2.点拨讨论,自学为主。一些课文或一些段落并不艰深,有的书底注释和旁注都比较详细,这时可以适当地点拨,以学生的自学与讨论为主。点拨可以在自学讨论之前集中

6、进行。比如,学习滑稽列传一文时,可以先将需要注意的,需要补充的二三十个词语先讲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自读讨论。有的点拨可以随文章学习过程中进行,还有的点拨要以放到学生的自读讨论之后。管仲列传一文比较容易,教学本文时,我并没有让学生预习课文,但是通过点拨讨论,只用了一节课时间就将此文学习得比较透彻了。前五分钟,我先把课文里“遇”“进”“任政”“论卑而易行”“孔子小之”“岂管仲之谓也”等十来处难点集中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10分左右的时间里自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翻译其中三个句子,把需要讨论思考的问题与翻译有机地结合起来。翻译的第一个句子是“吾始困时,尝与鲍叔牙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

7、知我贫也”。翻译此句时,补充讲解了“分金亭”“管鲍之交”等故事。翻译的第二个句子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右荣辱,上服度而六亲固。结合此句,让学生讨论一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学生讨论是很热闹的。翻译的第三个句子是: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此句话可以结合管仲与桓公的故事,可以结合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让学生深入体会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3.精编练习,巩固落实。一般来说,每一课都要安排一次练习,每一个专题之后,安排一个集中的练习。练习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灵活安排。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与现代汉语关系比较近的字音、字形、字意等基础知识。比如六国年表一文注释6为“僭端

8、”一词,而“僭”在现代汉语里常与越联系在一起组成“僭越”一词。这个时候,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僭越”一词的字音、字意和字形。再如高祖本纪里有一句“高祖每酤留饮”的“酤”是比较常见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它的意义还要掌握其字音字形。这些练习可以穿插在每一篇文章教学的课时中间进行。此外,还可以在每一课的结束时不断的梳理与归纳,引导学生记忆。每一个专题结束时,用高考的文言文题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较好地适应高考试卷。在完成各项练习时,不应忘记书后的一些练习,有一些书后的练习竟然可以当成现代散文的阅读题去训练。因为这一段时间学习的都是文言文,学生可能对现代散文的答题要求比较陌生了。比如屈原列传书后的第一问“

9、传记的通常表达方式是客观记述,而司马迁为屈原作传却融入了大量议论,这是为什么”,此题就可以作为现代散文的阅读题去完成。三、紧扣考试说明,构建知识体系1.结合文本,梳理归纳文言知识。梳理是学习文言文乃至学习各科的一项重要方法,每一课学习过程中都应让学生从不同的要点结合学过的文言文本不断地进行文言知识梳理。可以从六个方面对一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句式、成语、文化常识。应当说,这六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一篇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如果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梳理,那么对学生的学习必然有更好的促进。当然,如天天吃一样的饭,天长日久也会生厌一样,如果每篇课文都进行这样的梳理,那

10、么学习文言文就有可能枯燥无味。这不是新的教学八股,那又是什么呢?调节的办法是,每一课有所侧重。可以在某一课侧重于一词多义,而另一课则侧重于句式。这个侧重不是随意的,是有所选择的,一定应结合本文最突出的文言语言特点去选择。比如,屈原列传一文的被动句式比较典型,就可以突出被动句式这一点去引导学生归纳“于字表被动”“为或为所表被动”“见或见于表被动”“被字表被动”“意念被动”等被动句的五大类型。孔子世家一文相关的成语比较多,就可以侧重引导学生归纳其中的成语。大致可以找出举一反三、不愤不启、微言大义、高山仰止、韦编三绝、一以贯之、不赞一词等一些成语。有所侧重,学习将变得轻松一些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1、。这些梳理多偏重于纵向的梳理,还有一些知识要多么横向的比较梳理。比如官员的升降任用等一类的词汇,就可以结合太史公自序一文进行梳理。如: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召、进、补、就、试任命的:授、除、封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罢免的:夺、黜、罢免恢复的:复、还辞去的:辞、致仕、告退、退、归故里、乞骸骨表主管的:知、典、主类似于这种横向比较的词汇还有许多类,比如法律类、时间类、食物类等等。教者都应当结合具体的课文进行不间断的梳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这些梳理都放在课外,那么,学生将会苦于应付。所以教者应尽可能地将这些知识点的梳理放在课内。2.熟读能诵,培养语感。背诵

12、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背诵。一些名言警句可以背诵,重要的叙事语段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司马迁的评述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具体一点来说,比如孔子世家里的一些名言,屈原列传里的一段议论,项羽本纪里的太史公曰等等。背诵内容必须要慎重选择,因为学生背诵必然是讲究一字不错的,所以这样的背诵肯定很耗时,要慎选背诵内容。当然,背诵的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诵读。在诵读过程中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言语感。3.突出难点,强化翻译。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一项难点,必须天天练、周周练、月月练。每一节课都离不开翻译。然而翻译的形式必须多种多样,忌千篇一律,可以口译,可以笔译,可以重点译。像滑稽列传等一些课文,其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