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高三历史答案_第1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高三历史答案_第2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高三历史答案_第3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高三历史答案_第4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高三历史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高三文综(历史)24、在唐代,朝廷官员的父母亲趋势,皇帝强迫其辞官三年,回到祖籍,为父母亲守制。到了宋、明、清时期,均沿用了这项制度。这说明: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宗法观念影响深远C地方分权的削弱 D忠孝观念最终形成25、武帝时置刺史,“一条察强宗巨家。二条察太瘦侵渔聚敛。三条察失刑。四条察选举不平。五条子弟不法。六条察太守阿附豪强”。由此可知: A刺史拥有地方最高权力 B西汉豪强地主的势力强大C置刺史有利于中演集权 D刺史的级别高于地方太守26、521年梁武帝颁布诏书: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

2、又于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若终年命,厚假料理。尤穷之家,勿收租赋。最能说明:A孤独园是我国重要社会福利机构 B人口南迁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C梁武帝劝化臣民信仰佛教的手段 D梁武帝对儒家所倡导的仁政的追求27、国史探微记载:“圆寂僧侣的私人所有物在唐、宋、元各朝已在寺院中拍卖。元朝时代寺院也发行彩券来筹取基金”这种现象体现了:A“三教合一”的趋势 B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C佛教出现严重危机 D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28、1867年5月1日,通政使于凌晨奏称:“今天文算学馆甫设而争端即启,争端启则朋党必成。夫天文算学术本属技艺之末,其果能得力与否尚不可知,而先令臣子别开分门,开国家未有之风气,

3、所关实非浅鲜。”这反映了当时:A技艺之争引发政治之争 B洋务运动的必要性争议C洋务派顽固派水火不容 D朝野上下对位懵懂无知29、民国12年夏,孙中山先生派蒋介石赴俄,考查红军和共产党的组织。同年冬,苏联派遣鲍罗廷来华作顾问。这说明:A孙中山想要联合苏共进行民主革命 B孙中三阶级立场的转变C孙中山想要联合俄国进行民主革命 D孙中山想要改组共产党30.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被丈夫徐志摩抛弃,成为民国以来新式离婚第一人。后来她赴德留学,回国后创办服装公司和经营银行都取得成功,成就了自己非凡的人生。她的经历反映了: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深入人心 B女性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觉醒C国民政府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D社会

4、习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1.有学者在1937年8月呐喊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恨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下列与作者发出此感言直接相关的是: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武昌起义取得成功C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32.罗马法记载:“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深沟的应留沟深相同的空地;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俄说明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有利于维系秩序C司法程序过于繁琐 D具有理性的精神33.1858年,泰晤士河畔耸立起一座9

5、5米高的新建筑,里面安置着当时英国最大的一座钟,重达15顿,分钟长度达到4米。大笨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人们经济条件有限C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D英国建筑业的发达34.法国1875年宪法虽然是“一票险胜”、是“苦药泡成的宪法”,但是其寿命一直延续到1940年,成为法国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法国共和派势力一直很强大 B法国人民都赞同民主共和制C1875年宪法平衡了各种势力 D1875年宪法已经十分完善35.有学者指出,过去俄国的农民反对沙皇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粮食征收制,现在经过3年的苦难后,他们又不得不揭竿而起。造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

6、漠视人民利益 B俄国人民的革命传统C新经济政策实施遭到阻力 D斯大林模式矛盾重重 40题:(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松江府上海县人陆楫蒹葭堂稿。杂著中写道:“论治者数欲禁奢,以为财节则民可与富也。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 彼以梁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要之,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是有见于市易之利,而不知所以市易者正起于奢。特以俗尚甚奢,其民颇易为生尔。然则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则特因而济之耳,固不专恃乎此也。长民者因俗以为治,则上不劳而下不扰,欲徒禁奢,可乎?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材料二;18

7、72年6月13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首出自民间文人之手的通俗竹枝词,描写新富在酒楼的豪宴:“海味山珍任品题,新新楼上夕阳西,一筵破费中人产,忘却糟糠尚有妻。” 李长莉十九世纪中叶上海租界社会风尚与民间生活伦理材料三: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能挣能花”、“月月光”等即时消费观念,紧接着有出现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观念,而后者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消费观念,特别明显的就是住房贷款,现在城镇居民十分之八九就是贷款买房,分期付款,除此之外,家居装修贷款,教育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多种贷款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薛亚丽城市在职居民消费观念调查与分析(1) 根据材料一,概括陆楫的主张,并结合

8、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该主张的社会背景(7分)(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较多出现于上海的社会原因。(7分)(3) 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的原因。(7分)(4)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节俭观”的认识。(4分)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建国之初,即举行科举考试,太祖时期每年一次。太宗、真宗、仁宗,有时每年一次,有时两年一次,没有定制。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越来越多,通过科举进入官员行列的人数大增。另外,科举考试不公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例如地方考生没有国子监,开封府的便利体案件和优质资源,而且所需路程较远,

9、及第比例越来越小。于是宋英宗于治平三年(1066年)下诏“令礼部三岁一贡举”。至此,礼部三年一次考试的制度被后世沿用。 陈振宋史等附:嘉佑七年(1062)国子监、开封府和诸路科举参加礼部试和及第者人数列表。国子监、开封府和诸路参加礼部试人数及第者人数录取比例国子监(中央官学)1113027.0%开封府3076621.5%荆湖南路(今湖南一带)6822.9%陕西路12421.6%荆湖北路(今湖南、湖北一带)2314.3%河东路(今山西一带)4512.2%河北路(今河北部分地区)15410.6%广南东路(今广东一带)7700广南西路(今广西、广东一带)6300利州路(今四川部分地区)2800根据材

10、料,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根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材料 这段期间,税制有两大改革,先是曹操将田租率改为固定并改征实物;后者(东)晋孝武帝(362年-396年)改以人头税或丁租为主。二者均是对当时环境的适应,就前者言,乃是整个经济环境由原来的丰货币经济趋向自然经济,以致天赋及其后的户调与人头税,均改以实物缴纳。就后者言,其所以改以人头税为主体,固然是因授田之制久矣,田籍无从掌握,且因战事连绵,田无常主,致难掌握税源,反而不如以人口为课征对象。以掌握稳定的税基以此一时期

11、言,这一方面是由于“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退”,田地废耕。另一方面,江南则是“开荒南野际”,拥有大批未开发的新生地。是以,劳力成为稀少性生产要素,取得绝大部分报酬,理应成为最主要的课税对象。 摘自中国经济史(1)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这段时间”两大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段时间”两大税制改革的影响。(6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晚清时期,外患频仍,国内洋务运动举步维艰,对外是和是战,成为清政府外交不可回避的抉择。郭嵩焘的和战观可以归纳为“通商”、“主和”四个字,他认为与列强开展毫无必要,且只会“贻患日深”。那么如何应对中

12、外战争呢?郭嵩焘又拿出了他的以商对商之策“窃以为处置西洋,始终于战法,彼其意在通商,即以通商应之”。在郭氏看来,通商即能自强,又能饵战。他认为通商的高度发达是列强称雄全球富甲天下的原因和标志,因此,他在考察中西历史时又觉得西洋各国因为“专务通商,其兵愈强而愈不轻言战”。在中国历史上,“凡与四夷外蕃互市之地。正以利源所在,彼此均怀顾惜”。故能保有疆事晏然,汉蕃长期和平共处。郭嵩焘由此推论,与西洋发展通商,同样能消弭边疆冲突。郭嵩焘“通商主和”、“通商饵战”的和战观,使他的外交观呈现反对战争、轻视外交在和战关系中作用的倾向。这一和战观片面夸大通商在解决中外冲突中的作用,对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军事、领土

13、侵略野心认识不足,更没有觉察到列强蚕食我国边疆地区、重新瓜分世界的新形势。这种既不以军事反抗侵略,也不以外交折冲樽俎,希翼通商而使中外平安相处的思想只是一种空想。 摘自张浩郭嵩焘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嵩焘的外交观及其理由。(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郭嵩焘的外交观。(7分)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参考答案高三文综(历史)一选择题:满分14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14、2324252627282930BCDBACB3132333435DDCCA二非选择题:满分160分,本大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40.(25分)(1)主张:反对政府禁奢;认为富裕带来奢侈;贫穷带来简朴;奢侈性消费刺激 生产与市场。(1点1分,任意二点3分) 社会背景:明代小农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发展;传统的观念有所改变(每点2分,任意二点得4分)(2)现象:奢侈浪费现象(2分) 社会原因:上海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繁荣;上海形成了以对外贸易为核心的开放性的商业活动;上海是租界,是一个华洋混居的地方,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传统的节俭观念受到冲击。(1点1分,两点3分,任意三点

15、得5分)(3)变化:提倡即时消费和超前消费。(2分)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球化的影响;人民素质的提高(1点1分,两点3分,任意三点得5分)(4)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例如:节俭观的变化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要树立适度的节俭观,反对浪费和过于苛刻;要适合自身的健康的消费观等)。(每点2分,任意二点得4分)41.(12分)评分要求:(1)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3分)(2)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至少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史实,每一个史实只得3分,满分不超过6分(3)结论:(1分)(4)论证过程: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16、,表述清楚(2分)第一等(129分)能有机结合材料信息提出观点且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能充分利用至少两个史实进行论述为满分,其余则根据论证程度,依次确定为129分。 第二等(85分):能较好地结合材料信息提出观点且观点较明确;论述较充分,表达较清晰;只充分选取了一个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或者选取两个以上的史实论证但不充分,根据论证程度,依次确定为85分。第三等(40分):未能有效地从材料中提出观点或观点不明确;论述不充分,表达不清晰等;只用了一个史实进行问题论证但不充分,依次确定为40分。参考示例:例一:论题: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3分)论证: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带来

17、大量“冗官”。宋代“重文轻武”,在初期举行的科举考试次数频繁,增加了大量的文官,也加重了“冗官”问题。宋初科举考试不公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远距离的考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考试的路程上,而且又没有国子监、开封府的便利条件和优质资源,及第的比例较小。(8分)结论:宋初科举考试制度带来大量“冗官”,而且存在不公平现象,必须要进行改革。(1分)例二:论题:宋初科举考试制度存在不公平现象。(3分)论证:宋初礼部举行科举考试的次数频繁,而另一方面大量地方考生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考生需要大量时间花费在路途上,这样导致地方考生的考试准备时间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及第比例。宋代国子监和开封府的考生相对于其它地方的考生拥有更优

18、质的教育资源。这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影响了各地考生的及第比例。(8分)结论:宋初科举考试制度存在着不公平现象,需要进行改革或者调整。(1分)44.(15分)(1)主要内容:曹操将田租率改为固定并改征实物;(2分)晋孝武帝将以田亩为主改为以人头税或丁租为主;(3分,只回答“晋孝武帝改以人头税或丁租为主”只得2分)历史背景:曹操:经济环境由原来的半货币经济趋向自然经济;(2分)晋孝武帝:授田制废弛,田籍无从掌握;战事连绵,田无常主,致难掌握税源;(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2)影响:为曹操的军事行动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答出其中1点得2分)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分,答出其中1点得2分)45.(15分)(1)美国的媒体对民众舆论的引导;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心理的安全归属感加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对待中国人的态度认同感增加;美国舆论高度统一,对中国人的形象达成共识;在战争中,人们往往关注更多的是事态朝着良好反方向发展;美国人出于人道主义和本国利益的目的。(1点2分,2点4分,3点6分,4点8分,5点9分)(2)意识形态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和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