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读052选择性必修课程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3个模块。分别是: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选择化学作为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学生,需要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全部3个模块的内容,获得6个学分。其他学生也可选择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部分模块,获得相应的学分。二、具体内容标准1 .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一模块11化学反应原
2、理)对应的是”03年实睑版中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内容°总体来看,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模域1的特点是:强调了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观念。将加了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口新增了【教学提示】模块,【教学提示】模块是对原有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完善和补充。新增学业要求】模块j有力的支持做一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崎增,学生必做实蛉濯块,增强学生的实物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具体对比如下:2017年版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2003年实验版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
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变化变化1:主题2的说法有所调整,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断的能力要求层次务必会提高。变化2:主题3内容增加,增加J离子反应。1.1体系与能量认识化学能可以与热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能量的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变化1: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将体系与能量作为整体进行考量。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变化2: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变化3:增加了内能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发展学生基于内能及内能的变化认识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1.2学生必做实验变化1:为新增内容。
4、【教学提示】1.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1.3学习活动建议(1)实验及探究活动:双液电池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燃料电池;锌镒干电池的探究;电解氯化铜溶液;电解饱和食盐水;简单的电镀实验;吸氧腐蚀;暖贴的设计。(2)调查与交流讨论:调查家庭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的合理化建议;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及未来新型能源;讨论选择燃料的依据;查阅资料,了解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调查巾场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这类电池的工作原理、生产工2和回收价值;讨论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电解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讨论电镀工业
5、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观看影像或讨论: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调查与交流:家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查阅资料: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未来新型能源。讨论:太阳能储存和利用的途径。查阅资料并交流: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讨论:选择燃料的依据。查阅资料并交流: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和燃烧热。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调查巾场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2和回收价值。查阅资料并交流: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变化1:对实验探究要求的更具体,要求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和电镀的实验,对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有很大的
6、提高。变化2:增加了了解电解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讨论电镀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提示】1.4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1.5【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2.1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始变和嫡变有关。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1 .能用烙变和嫡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2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3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
7、、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变化1:新增内容,明确了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在现行高考中已涉及对该知识的考查,算是对原课程标准的查漏补缺变化2:对探究外界因素对平衡的影响的要求有所降低,不再要求进行理论解释。2.2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2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 .通过实验探
8、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变化1:对化学反应历程进行了强化。2.3学生必做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2.4.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2.5学习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变化1:新增浓度对氯化铁与硫氧化钾反应平衡的影响;温度对(1)实验及探究活动:浓度对氯化铁与硫氟化钾反应平衡的影响;温度对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平衡的影响;测定某化学反应的速率;浓度、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影响硫酸酸化的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反应速率的原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
9、效果的影响。(2)调查与交流讨论:查阅工业催化剂的用途;查阅工业生产条件优化的依据;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理论解释;讨论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理论解释;讨论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影响。实验探究:向用硫酸酸化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讨论溶液褪色先慢后快的可能原因。实验探究:/、同催化剂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温度、浓度对澳离子与铜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查阅资料:奇妙的化学振荡反应。讨论: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讨论: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依据。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平衡的影响;测定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变化2:删去2003实
10、验版中的:实验探究:/、同催化剂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温度、浓度对澳离子与铜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变化3:新增查阅工业催化剂的用途;查阅工业生产条件优化的依据;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理论解释;讨论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理论解释。变化4:删去2003实验版中的:查阅资料:奇妙的化学振荡反应。讨论: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教学提示】2.6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2.7【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3.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认识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性质和反应。1.了解酸碱电禺理论。变化: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内容要求囿更厂,深度更深。3.2电
11、离平衡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禺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认识水的电离,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及pH,掌握检测溶液pH的方法。1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 .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3 .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变化1:新增对电禺平衡常数省义的理解。变化2:新增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3.3水解平衡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变化:删去2003实验版中的: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4沉淀溶解平衡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
12、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变化1:新增沉淀的生成、溶解。变化2:沉淀转化的本质要求层次由知道”变为了解”。3.5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应用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物质检测、化学反应规律研究、物质转化中的应用。了解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广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变化1:新增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物质检测、化学反应规律研究、物质转化中的应用。变化2:溶液pH的倜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要求层次由知道”变为了解”。3.6学生必做实验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盐类水解的应用
13、。变化:为新增内容。2,模块2(物族结构与性质)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对应的是2003年实验版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总体来看,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模块2的特点是:新增了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一宏现辨识与微观探析。删去了2013年卖脸版中的一在理论分析和实险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Z内容要求更加细化,更加便于服务教材的编写,便于服务教学。新增【学业要求】模块,有力的支持教一一学一一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新增学生必做实验”模块,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特别强调了科学仪器、科学技术在测定物质结
14、构方面的作用。新增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如物质的聚集状态对性质的影响。具体对比如下:2017年版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主题3: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与价值1.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有关核外电子运动模型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能量不连续),电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激发与跃迁。知道电子的运动状态(空间分布及能量)可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来描述。1.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高低顺序,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认识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
15、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等。知道13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3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表)认识元素的原子半径、第一电离2003年实验版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1 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变化变化1:对知识进行了整合。03版的主题2和主题3整合到17版的主题2中。变
16、化2:增加了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变化1:新增对核外电子运动模型的历史发展进程的了解。现行教材已有所体现。变化2:新增知道电子的运动状态(空间分布及能量)可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来描述。变化1:内容要求更加细化,对教学、教材的编写指导性更强。变化2:表述更加严谨,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说法更恰当。变化1:删除了用元素电离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价值。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参观、观看影像或资料: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阅读与交流:原子操纵技术。讨论: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查阅有关元素的电负
17、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能、电负性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导致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分区、周期和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了解元素周期律(表)的应用价值。【教学提示】1.4 教学策略1.5 学习活动建议(1)实验及探究活动:利用自制分光镜或者光谱仪查看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利用计算机作图,描述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数据的关系,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变化的关系;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自主设计、绘制元素周期表。(2)调查与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区、周期、族的划分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
18、排布的关系;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原因;利用电离能、电负性的数据,讨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查阅有关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教学提示】变化:为新增内容。变化1:亲自制作仪器观测的原子光谱,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变化2:增加了利用计算机绘图,分析。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数据的关系,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变化的关系。变化3:增加自主设计、绘制元素周期表,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变化4:增加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等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原因。变化5:利用电离
19、能、电负性的数据,讨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变化:为新增内容。1.6情境素材建议1.7【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2.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物质是由原子、离子、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根据微粒的种类及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认识离了键、共价键的本质。结合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实例,认识物质的构成微粒、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道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与应用。知道金属键的特点与金属某些性质的关系。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常见的分子间作
20、用力,了解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作用。1 .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了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 .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3 .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4 .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5 .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6 .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7 .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变化1:新增内容,配位化合物的应用、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种类。变化2:删去等电子原理变化3:对知识进行了整合,更加系统化。2.2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认识原子间通过原子轨道重叠形成共价
21、键,了解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知道根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b键和冗键等类型;知道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共价键的键能、键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变化1:新增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该内容在现行教材中已经有涉及,该部分内容17版对03实验版进行了完善)变化2:新增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该内容在现行教材中已经有涉及,该部分内容17版长和键角可以用来描述键的强弱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对03实验版进行了完善)2.3分子的空间结构结合实例了解共价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并可运用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解释和预测。知道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波
22、谱、晶体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测定。知道分子可以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知道分子极性与分子中键的极性、分子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分子的手性对其性质的影响。1 .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2 .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卸的应用。变化1: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波谱、晶体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测定变化。(强调了新的科技手段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作用)变化2:新增分子可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该内容在现行教材中已经有涉及,该部分内容17版对03实验版进行了完善)2.4晶体和聚集状态了解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认识简单的晶胞。借助分子晶
23、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等模型认识晶体的结构特点。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聚集状态随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微粒间相互作用、微粒聚集程度的/、同而有所/、同。知道物质的聚集状态会影响物质的性质,通过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可能获得特殊的材料。1 .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2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 .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4 .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变化1:新增知道过渡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
24、普遍存在的。变化2:物质的聚集状态随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微粒间相互作用、微粒聚集程度的/、同而有所/、同。知道物质的聚集状态会影响物质的性质,通过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可能获得特殊的材料。变化3:删去了晶格能的利用。2.5学生必做实验简单配合物的制备。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变化:为新增内容。2.6教学策略【教学提示】2.7 学习活动建议(1)实验及探究活动:相似相溶规则的实际应用;水、四氯化碳等分子极性的比较;简单配合物的制备,如银、铜、铁等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的制取与性质,制作典型的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结构模型;利用模型分析金刚石晶体与石墨晶体的结构特点,讨论两者性质的差异。(2)调查与
25、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卤素单质和卤化氢熔、沸点变化的规律;邻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和溶解度差异的原因;水的特殊性;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原因;比较氯化钠、氯化葩等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查阅T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查阅配位化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的贡献。【教学提示】2.8 情境素材建议2.9 【学业要求】实验:相似相溶”规则的实际应用。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模型。利用模型等分析金刚石晶体与石墨晶体的结构特点,讨论两者性质的差异。讨论:卤素单质和卤化氢熔、沸点变化有什么规律?讨论:邻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和溶解度差异的原因。讨论:水的特殊性。讨论:为什么金属晶体具有良
26、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比较氯化钠、氯化葩等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查阅资料:手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阅读与交流:配位化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的贡献。变化1:新增水、四氯化碳等分子极性的比较。变化2:新增简单配合物的制备,如银、铜、铁等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的制取与性质。变化3:新增制作典型的金属晶体模型。变化4:删去2003实验版中的:实验探究:熔融盐的导电性。实验探究:明矶或需钾矶晶体的生长条件。查阅资料:晶格能与岩浆晶出规则。运用模型研究:P4、P4O6、P4O10等共价分子的结构及相互联系,并预测其化学性质。查阅N2、CO的有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变化:为新增内容。3.1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
27、止境的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变化:研究物质的角度层次更广泛、更深入。点,了解从原子、分子、超分子等/、同尺度认识物质结构的意义。究物质的意义。3.2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认识物质的空间结构可以借助某些实验手段来测定,通过这些手段所获得的信息为建立物质结构模型或相关理论解释提供支撑。知道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晶体X射线衍射等是测定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变化:新增测定物质结构的
28、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3.3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后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以及为设计与合成这些新物质提供理论基础。认识研究物质结构有助于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优化物质结构、改善材料性能具启重要意义。了解生命科学中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均需要物质结构理论与分析测试技术的支持。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后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变化:对研究物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学科的意义。【教学提示】3.4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3.5学习活动建议(1)实验及探究活动:模拟利用X射线衍射研
29、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借助物质熔、沸点变化与范德华力的关系探究影响范德华力的讨论:模型在探索原子结构中的应用。观看影像:金刚石的制造。阅读与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收集有关20世纪科学家在物质结构探索方面变化1:新增模拟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借助物质熔、沸点变化与范德华力的关系探究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探究发现氢键和建立氢键理因素;探究发现氢键和建立氢键理论模型的过程;研究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探究分子的价电子数目与空间结构的关系。(2)调查与交流讨论:交流讨论模型在探索物质结构中的作用;收集20世纪科学家在物质结构探索方面的有美资料:查阅利用物质结构进行药物设计和材料优化
30、的案例;走访科研机构,了解物质结构研究的现代技术和先进成果。的资料,并进行交流讨论。讨论: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论模型的过程;研究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探究分子的价电子数目与空间结构的关系。变化2:新增查阅利用物质结构进行药物设计和材料优化的案例;走访科研机构,了解物质结构研究的现代技术和先进成果。变化3:删除观看影像:金刚石的制造。阅读与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3.6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3.7【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3.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一一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对应的是
31、2003年实验版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内容。总体来看,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模块3的特点是:新增了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题划分更加合理。内容要求更加细化,更加便于服务教材的编写,便于服务教学。新增【学业要求】模块,有力的支持教一一学一一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新增学生必做实验”模块,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特别强调了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的形成。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进行了完善和丰富,新增了从化学键角度进行认识。在旧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科技手段对研究有机物结构的作用,要求学生能识别图谱。具体对比如下: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主题1:有机化合物
32、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煌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1.1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决定于原子间的连接顺序、成键方式和空间排布,认识有机化合物存在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等同分异构现象。知道红外、核磁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1.2 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认识官能团的种类(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氨基、碳卤键、醛基、酮玻基、竣基、酯基和酰胺基)从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道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认识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特征性质的关系,认识同一分子中官能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官能团可以相互转化。知道常见官能团的鉴
33、别方法。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煌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主题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3.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1 .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2 .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3 .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变化1:对知识进行了整合。03版的主题
34、3和主题4优化整合到17版的主题3中。变化1:新增原子间的连接顺序、成键方式和空间排布决定分子结构。(对位-构-性”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引领作用进行了完善)变化2:强调了构造异构和手性异构。变化3:对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的含量、结构的方法进行了删减。变化1:对有机物的命名要求有所降低。变化2:强化了官能团在认识有机物中的重要作用。变化1:新增内容。1.3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变化:为新增内容。变化1:对旧版中元素含量化学测定方法进行删减。变化2:对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要求有所提高。变化3:对旧版中的硬脂酸钠、烷基磺酸钠的结构特点及其乳化作用进行了删减。变化4:增加对图谱的解读分析能力
35、。变化:为新增内容。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极性及其与有机反应的关系,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教学提示】1.4 教学策略1.5 学习活动建议(1)实验及探究活动:用球棍模型搭建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多媒体软件展示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以苯酚、苯和乙醇化学性质的比较为例,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基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以及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2)调查与交流讨论:查阅资料或观看影像资料,了解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在有机化合物组
36、成分析中的运用;观察典型有机化合物的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并讨论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教学提示】1.6 情境素材建议1.7 【学业要求】观察实验:李比希法分析碳氢元素含量的仪器装置与原理。实验:甘油中碳、氢元素的检验;氯丁烷中氯元素的检验。查阅资料或观看影像:质谱仪、元素分析仪在有机化合物组成分析中的运用。用球棍模型、多媒体软件展示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阅读与讨论: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通过苯、乙醇、苯酚性质比较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阅读:硬脂酸钠、烷基磺酸钠的结构特点及其乳化作用。2.1煌的性质与应用认识烷烧、
37、烯烧、快煌和芳香煌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了解煌类在日常生活、有机合成和化工生产中的要作用。1 .以烷、烯、快和芳香煌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2 .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举例说明煌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变化1:对内容要求的表7K更明确。变化2:对知识进行了整合,更加精炼。2.2煌的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认识卤代烧、醇、醛、竣酸、酯、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知道触、酮、胺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认识卤代烧、醇、酚、醛、竣酸、酯
38、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变化1:在旧版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如增加了认识卤代烧、醇、酚、醛、竣酸、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变化2:新增知道醒、酮、胺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2.3有机反应类型与有机合成认识加成、取代、消去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特点的关系。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力卸的重要贝献。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变化1:新增认识加成、取代、消去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39、。(该内容在现行教材中已经有涉及,该部分内容17版对03实验版进行了完善)变化2:新增后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的一般方法。(该内容在现行教材中已经有涉及,新版内容是对该知识点要求的进一步强化)2.4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嫌、胫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广生的影响,体会绿色化学”思想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意义,美注启机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嫌、胫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广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变化:新增绿色化学”思想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忌义。有利于化学科核心素养一一社会责任的养成。化合物的安全使用。2.5学生必做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
40、验。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2.6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2.7学习活动建议(1)实验及探究活动:一组煌的性质(如乙快的化学性质、甲苯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的反应);一组煌的衍生物的性质(如醛基的性质与检验);苯的澳代或硝化反应;1-澳.烷的取代和消去反应;乙醇的消去反应;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纤维素的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与肥皂的洗涤作用;有机化合物(如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2)调查与交流讨论:阅读讨论乳酸、磷脂的结构、性质特点和营养作用,查找实际生活中有用的燃和烧的衍生物,查阅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菇类化合物(如香精、色素)的形成与乙酸
41、的关系,查阅并讨论汽油添加芳香燃增强抗爆震性的利弊。实验探究:比较甲烷、乙烯、乙快、苯的化学性质。观察实验:苯的澳代或硝化反应。甲苯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的作用。实验:乙醇的酯化;醛基的检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实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调查与讨论:苯、卤代烧、甲醛、苯酚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阅读与讨论:乳酸、磷脂的结构、性质特点和营养作用。变化1:实验中乙酸乙酯的水解调整为了纤维素的水解,增强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变化2:交流与讨论的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的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教学提示】2.8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2.9【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植物组织培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黄冈、襄阳市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数学试题含解析
-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英语视听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双语中学2025届初三毕业班3月反馈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忻州师范学院《太阳能电池材料及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生物试题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2025届初三2月七校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湖北省咸宁市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全真模拟卷
- 食品生产设施安全设计试题及答案
- 宁夏中考试题历史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四单元达标卷(单元测试)(含答案)
- 2025年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企业运营管理基础》课件
- 2024年01月广发银行2024年境内直属分行(大连分行)副行长职位选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水稻种植农户互助合作合同3篇
-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 2025年福建泉州交通发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