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与五个案例_第1页
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与五个案例_第2页
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与五个案例_第3页
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与五个案例_第4页
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与五个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辑:彭文发目录:1、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2、北京安利隆生态农业旅游山庄规划运营3、昆山森林生态公园4、郸县农科村农家乐旅游博物馆策划分析5、海新河复兴生态园垃圾场上的休闲公园6、北京燕龙绿色生态园案例分析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作者:王国莉,骆海峰,陈鸣春,李丘民,洪冰冰来源:生态环境2005年第3期摘要: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文章提出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规划方案,将生态园建成

2、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绿色食品生产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实现生态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园;生态农业;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3-0439-04在绿色'和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1。进入21世纪,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观

3、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盲目开发或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方法上的参考。1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及发展存在问题1.1 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

4、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1.2 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不强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

5、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1.3 生态示范作用不强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

6、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1.4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3。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

7、发展新方向一一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2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总体思路2.1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4。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

8、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2.1.2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2.1.3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

9、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2.2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目标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2.2.1 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

10、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2.2.2 观光农业旅游园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2.2.3 绿色食品生产园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

11、形成品牌。2.2.4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3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3.1 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3.

12、1.1 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5,6;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7;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一一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8。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

13、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3.1.2 观光旅游区域进

14、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

15、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3.1.3 科普教育功能区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

16、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3.2 生态园中其他规划3.2.1 园路规划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

17、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3.2.2 给水排灌工程规划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

18、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3.2.3 园区绿化设计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4小结农业生态示范园”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在全园

19、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使农林牧渔各业科学组合,各种模式物尽其用。最终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等农业资源的目标,为生态园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绿色食品生产园”建设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有机农业栽培方式,主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可作为生态园的拳头产品,突破国际绿色壁垒”,打开广阔的国际市场进行出口创汇,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观光农业旅游园”和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设各种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旅游科普,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传统农

20、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方向10。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模式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它坚持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将第一、三产业有机结合使现有农业发挥多种功能;同时园区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也为生态农业走上产业化,即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进行了模式上的探讨;最后,这一生态园的构建模式也会对周边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提供示范作用,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李同升,马庆斌.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以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

21、02,21(2):77-80.LITS,MAQB.Researchonagri-tourismwithlandscapetheory:casestudyintheXi'anmodernagricultur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zoneJ.ChineseJournalofEcology,2002,21(2):77-80.2叶潼,刘杰.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初探:以南昌市郊扬子洲乡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1,12:214-217.YEY,LIUJ.Thepreliminarystudyofleisureagri-tourismdevelopmentinouts

22、kirtsofcity:casestudyintheYangzizhoucountrysideofNanchangcityskirtsJ.JiangxiSocialScience,2001,12:214-217.3保印.21世纪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观光园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0(3):68-70.LIBY.Agricultureandtourismgardenofecologicalagricultureinthe21stcenturyJ.JournalofHenanVocation-Technicalteacherscollege,2002,30(3):68-70.4华,马

23、晓燕,冷平生.浅析观光农业类型和规划要点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17(2):23-27.GUOCH,MAXY,LENGPS.ThepreliminarystudyoftheclassificationandplanningoftouragricultureJ.JournalofBeijingAgriculturalCollege,2002,17(2):23-27.5章家恩,陆敬雄,张光辉,等.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J.生态科学,2002,21(1):6-10.ZHANGJE,LUJX,ZHANGGHetal.Studyonthefunctionandbenefitofric

24、e-duckagroecosystemJ.EcologicScience,2002,21(1):6-10.6王作喜,阂祥亭.稻作区生态农业模式探讨J.农业环境保护,1994,13(2):93-96.WANGZX,HEXT.DiscussionofagroecosystemmodeinriceareaJ.Agro-environmentalProtection,1994,13(2):93-96.7孙振友,宗成顺,王卫东,等.四位一体”高产高效农业技术的试验J.中国沼气,2000,18(2):37-39.SUNZY,ZONGCS,WANGWDetal.Examinationofagricultur

25、altechnologyon“fourfocusinone"highproductionandhighcfencyJ.ChinaBiogas,2000,18(2):37-39.8冯慧来.五位一体”无公害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及应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31(3):17-20.FENGHL.TheresearchandimplicationoftheharmlessecologicalagricultureModelJ.JournalofHenanVocation-TechnicalTeachersCollege,2003,31(3):17-20.9郑业鲁,廖森泰.广东旅

26、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和项目规划原则探讨J.软科学,2002,16(5):34-38.ZHENGYL,LIAOST.TheexplorationofdevelopmentthoughtofGuangdongtourismagricultureandtheprinciplesofprojectPlanningJ.SoftScience,2002,16(5):34-38.10韩丽,段致辉.观光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现代化农业,2000(9):2-3.HANL,DUANZH.Agri-tourismanditssustainabledevelopment.ModernAgriculture,2000(

27、9):2-3.生态农业旅游案例北京安利隆生态农业旅游山庄规划运营2010-10-1409:35:16作者:maj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61网友评论0条山庄集餐饮、住宿、会议、娱乐、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四周群山环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打造纯正的欧洲风韵,让您时刻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惬意,更为湖光倩影、飞鸟相还所陶醉。当北京安利隆生态农业旅游山庄是挂牌三星级度假村,地处顺义区龙湾屯镇(距红色革命景点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仅十分钟车程),于2001年12月开业,属科技民营企业,集餐饮、住宿、会议、娱乐、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山庄总占地6000亩,四周群山环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打造纯正的欧洲风韵,让您时

28、刻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惬意,流连于绿荫铺地、奇葩竞艳之中,更为湖光倩影、飞鸟相还所陶醉。山庄拥有酒店主楼客房86套,外设经济型乡村特色小木屋和窑洞40余间套,并配备有多功能厅、会议室、中餐厅、西餐咖啡厅,可同时接待300余人住宿、会议、就餐;另设游泳馆、桑拿浴、保龄球馆、沙弧球、台球、羽毛球、乒乓球、卡拉OK、电子游戏室、棋牌室室外网球、篮球等娱乐项目。户外更有狩猎场、垂钓园、高辐准拓展基地,可满足不斥度假、会议、拓展培训地被植物在公园造景中的应用一以昆山森林生态公园为例2010-10-0914:45:18作者:maj来源:现代园林杂志森林生态公园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坏境条件,能

29、够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摘要:近年来,昆山加大了对地被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在景点改造中配置了许多新优地被植物,极大地丰富了景观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提升了景点品位。本文以昆山森林生态公园为例,在对森林生态公园地被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昆山森林生态公园的现状与地被植物的应用。关键词:森林生态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所谓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木。1森林生态公园介绍1.1 森林生态公园概

30、念森林生态公园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坏境条件,能够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D1。这一定义得到了学术界和管理界的认可,它明确了森林公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是具有一定面积和界线的区域范围;第二,有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有良好的森林环境是这一区域的特点,第三,该区域必须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区域内可为人们提供游憩、健身、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活动,第四,必须经由法定程序申报和批准。凡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都不能称为森林生态公园。1.2 昆山森林生态公园介绍昆山森林生态公园是根据昆山市城市总

31、体规划,本着以人为本,先创环境,后建城市”的原则,为了早日将昆山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进一步加快昆山西部开发,市政府决定兴建昆山市城市森林生态公园。昆山城市森林生态公园坐落昆山西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3150亩,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森林生态公园。园内精心布置了跑马场、原生态森林、珍禽观赏区、鹿苑、情侣滩、百花园、高级休闲会所等十多处情趣各异的公园景点,并在园内建造了50万平方米的中心湖泊,栽种了100多种花草树木,移植了250万多株珍贵树木。整个森林生态公园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1.3 昆山森林生态公园地被植物的选择原则与应用地被植物在园林中所具有的功能决定了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一般来说地被植

32、物的筛选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多年生,植株低矮、高度不超过lOOcm;全部生育期在露地栽培,繁殖轻易,生长迅速、覆盖力强,耐修剪;花色丰富,持续时间长或枝叶观赏性好t3l;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抗性强、无毒、无异味;能够治理,既不会泛滥成灾。园林地被植物作为绿化种植中的配角,应充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适宜种植地点为:即要达到水土保持效果、来往行人较少的斜坡地;栽培条件差,如土壤贫瘠、沙石多、阳光不足、风力强韧、建筑物残余基础地等场所;管理不方便,如水源不足、剪草机难进入、大树分枝低、高速公路两边等地方;不常有人活动,但视线所能及处;需要用地被植物阻止人内处;有景物需要衬托以及杂草太猖獗用草坪难以压制的

33、地方。2昆山森林生态公园的现状2.1 昆山森林生态公目的设计理念与特点整个公园的植被设计充分尊重公园的功能和市民活动的需要,结合气候、土壤、地形,以生态为原则,以生物的多样性为特,点进行构思,按公园不同的分区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整个公园以江南地区常见的乔木为主树种,间植其他园林树种及各类花灌木,在一定的区域布置草坪以供人们休憩;沿岸则以耐水性较强的植物加以点缀,形成步移景异、四季分明的植物景观。主人口广场采用疏林蛰她的形式,给游人提供一个集散的场地。森林生态公园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坏境条件,能够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

34、域。2.2 昆山森林生态公园中地被植物的运用现状2.2.1 主干道旁为了使游人欣赏到因时而变的各种景色,根据道路的宽窄与周围环境的差异,在道路两侧配置一些与立地环境相适应,花色鲜艳,枝、叶、果富于变化的地被植物,如沿阶草、吉祥草、兰花三七、大花萱草、花叶蔓长春花、金边黄杨等,片植或丛植形成花径。配置时注重植物层次上的高低错落,季相与色彩上的富于变化,从而使得原本比较单调、空旷的园路颇具生机和活力。为了突出主景,采用整齐、规则的配置方式,在主干道两例种植兰花三七,与上层的红叶李、桂花以及水杉构成色彩对比强烈且富于变化的季相景观,形成意境各异的园路景观。一般而言,随着园路系统的自然式布局,园路两侧

35、的植物配置也多采用自然式。例如园路一侧为常春藤,而另一侧为沿阶草和杜鹃,使得不同深浅的绿色彼此间搭配协调,而且春季成片的粉红色杜鹃花艳丽动人,季相景观丰富,使单调的园路充满生机和情趣。岔路口为了加强引导作用,选用色彩艳丽、富于变化的南天竹,成片群植并配以沿阶草镶边,较好地处理了硬质铺装与植物景观的协调过渡,层次分明、色彩对比强烈。叶色多变的南天竹与红枫、桂花构成季相景观丰富的植物景观,可吸引游人驻足欣赏,同时可以起到引导游人的作用。2.2.2 次干道与小路根据园路的宽窄与周围环境的差异,采用自然式配置。道路一例配置色彩鲜艳的金叶女贞,上层为无患子、桂花,色彩对比强烈,季相变化明显,且富有情趣;

36、另一侧为疏林草地,层次清晰、色彩协调,宁静舒适。两侧景观风格各异,相映成趣,颇有韵味,充分体现了地被植物在创造景观多样性方面的优势。在滨水的园路旁,选用蒲苇与沿阶草进行带状配置,路缘整齐、色协调,蒲苇随风摇曳,充满动感,颇具自然野趣。路旁选用兰花三七、春鹃、龟甲冬青片植,配以沿阶草镶边,使得叶形、叶色多变,深浅不同的绿色协调配置,粉红色的杜鹃花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充满情趣,同时不同高度的地被植物自然过渡,增添了林内深度感。在苏州传统公园景点中,林中穿路是最常见且颇具山林野趣的平地造园手法和道路形式。林下通过降低路面、提高路旁的坡度,令高差达到2m,并利用山坡的曲折遮挡视线。路边铺不规则的叠石,

37、散植吉祥草、沿阶草等地被植物,构成充满山林野趣的小径。2.2.3 园中林下和林缘的设计林下大多为浓阴、半阴且湿润的环境。在疏林下配置耐阴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不仅能保持水土,而且能增强林相层次,拓宽景深,体现亚热带地区自然群落的分层结构和植物配置的自然美。昆山森林生态公园中疏林面积较大,有些延伸至岸边,疏林下大面积配置沿阶草、常春藤等,形成单一优势,能有效抑制草生长。在林缘配置不同高度的地被植物,可以使景观更自然。在林缘混合种植红花酢浆草、兰花三七、沿阶草、吉祥草、鹃,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多样、季相明显的地被植物景观,处处生机盎然,既得自然之趣,又添林内深度感。地被植物的应用丰富了园林景观,增加了

38、草地单一的色彩,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综上所述,地被植物在森林生态公园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森林生态公园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坏境条件,能够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与五个案例参考文献1王志红.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IJ).山西林业科技.2001-08.1998.2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3李庆华,浅议地被植物在我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IJ1.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9关键词:生态园造景植物应用郸县农科村农家乐旅游博物馆策划分析2010-08-2809

39、:05:02作者:maj来源:华夏园林网浏览次数:47文化策划在农科村建中国农家乐旅游博物馆,无疑是新郸县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核心竞争力,是农科村、友爱镇、郸县的灵魂,是中国农家乐旅游的象征,是郸县和成都郸县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新郸县定位是成都西部健康休闲城”。文化策划在农科村建中国农家乐旅游博物馆,无疑是新郸县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核心竞争力,是农科村、友爱镇、郸县的灵魂,是中国农家乐旅游的象征,是郸县和成都的象征,更有着国家名片的意义。并具体分析了形势发展的需要、特色竞争的需要,农科村农家乐旅游文化的特色和建博物馆的具体办法。结合郸县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特色,打造中国农

40、家乐旅游博物馆,在文化上加以宣传和包装,能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打造出宜居宜业的新城市。此策划2008年7月24日荣获郸县政府举办的干万成都人,共建新郸县,金点子征集活动”银点子奖。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与五个案例10这是农科村一家平常的农家乐,门坊镌刻素朴优雅的楹联,院内林木葱郁,乡村美”三个金色大字分外醒目,点出了农家乐的主题。二重屋檐的房门格外惹眼,益园”二个隶书大字内映高榜其上,意味入园有益,两扇黑漆大门突出,门坊对联高雅,寓意深刻,旁挂木牌上书川西民俗农家收藏馆”,两边蹲立一对雄狮,意味住户人家的不寻常。此馆为农科村农家乐颇增添了文化的底蕴。徐家大院为中国农家乐第一家,门坊为二

41、重屋檐、四柱三间,典型川西民居风格,门坊上高镌四颗金星,为四星级农家乐。两边为黛瓦粉色弧墙,墙绘农耕图和车水图,显得清新而秀雅。门内透出院中假山绿景。大石上镌刻红色的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大字,周围灌木绿荫、高树参天、山石层叠,烘托出徐家大院农家乐美丽的景色和不寻常的气氛。第三代的徐家大院农家乐房屋,现代川西民居建筑,三层楼宇,黛瓦粉墙,气宇轩昂,门口停着一辆黑色轿车,显得气派,这是通过发展农家乐致富的人家,为农科村农家乐的典范。林荫中的绿墙蓝瓦两层徐家大院第二代农家乐,已显出高雅别致的韵味。徐家大院第一代农家乐旧址,为一层川西民居平房,林荫掩映,优雅闲适。院主徐纪元八十年代在这里从单纯卖花卉苗木

42、发展到接待游客,将农村一、三产业有机结合,开创了中国农家乐旅游的新纪元。友爱镇为西汉大儒杨雄故里,这是专设的杨雄问字亭牌坊,蓝色楹联高度评价了杨雄的历史地位。中华盆景园中的宾馆阁楼,在农科村高高挺出,气势雄伟。四柱三开间、二重飞檐的中华盆景园大门,内设假山秀林,苍劲的中华盆景园”几个大字高镌门坊之上,繁体楷书楹联更增添了林园的文化o在农科村入口处内墙上用红字镌刻的郸县乡村旅游纪略”,介绍了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历史及其意义,为游客了解农家乐引路导航,这也是郸县农科村文化的点睛铸魂之笔。四柱三开间、二重屋檐、大气磅礴的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传统牌坊,两边的楹联道出农科村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及其对广大游人

43、的欢迎,显出农科村农家乐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第一品牌的气势。关键词:农家乐策划旅游博物馆海新河复兴生态园垃圾场上的休闲公园2010-08-2611:10:46作者:xdz来源:东北新闻网看着园内一派和谐共生、生机勃勃的景象,有谁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一条高度污染的浑河支流和一个臭气熏天的大垃圾场?荷风嬉鱼、绿柳掩波、小桥流水8月23日,风景宜人的抚顺市海新河复兴生态园又迎来了一批新的住户10余种、百余只水鸟在栖息园内觅食嬉戏。看着园内一派和谐共生、生机勃勃的景象,有谁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一条高度污染的浑河支流和一个臭气熏天的大垃圾场?8月24日,记者从抚顺市环保局了解到,经过几年的治理,海新河复兴生态园已

44、成为集生态教育、循环经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海新河是浑河抚顺城市区段的一条主要支流,过去长期接纳流域内19万居民和10余家工业企业直排的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同时,该河流经抚顺榆林地区一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露天垃圾场,垃圾产生的渗滤液不断流入河内。海新河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五类标准,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质量,甚至对浑河乃至辽河流域的水质造成影响。治理污染、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升浑河水体功能,2004年,抚顺市环保局开始着手按照循环经济“3+1模式,围绕城市中水回用和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将海新河和露天垃圾场捆绑”起来进行综合整治。施工人员先将垃圾集中堆放,堆山造湖,建成绿草茵茵

45、、亭阁翼然的都市休闲公园。在垃圾集中堆放后腾出的6万平方米空地上,施工人员又分别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为6万吨的一级污水处理厂和一片占地约5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海新河水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后,经过一级絮凝沉淀处理后,水质达到了四类水体标准,再经过人工湿地净化深度处理后,流入浑河的水质已达到了三类水体标准。湿地净化采用生物净化法,湿地内植入了芦苇、蒲草等具有净化污水功能的水生植物,使主要污染指标大幅下降。同时,他们还在净化后的海新河水中放养了近万尾草鱼、鲤鱼,既有助于净化水质,也为市民提供了垂钓、观赏的环境。2009年,海新河复兴生态园获得省环境教育基地称号。经过这样工程和生物处理后的海新河水达到了工业企业中水回用的国家标准。处理后的中水提供给企业,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每年还可为自身创造1100万元的经济收入。目前,海新河周边的生态景观逐年变好,吸引越来越多的鸟儿来到这里觅食嬉戏,原来的海新河和垃圾场已经变成都市绿岛。同时,园区按现代公园建设的标准,经绿化台地、护砌湿地、硬化路面、小品雕塑等,使这里呈现出一派园林景象。(辽宁日报)关键词:垃圾场复兴生态园北京燕龙绿色生态园案例分析2010-06-1110:41:19作者:zh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