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教学设计(梁惠珍)_第1页
杜甫《月夜》教学设计(梁惠珍)_第2页
杜甫《月夜》教学设计(梁惠珍)_第3页
杜甫《月夜》教学设计(梁惠珍)_第4页
杜甫《月夜》教学设计(梁惠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课题月夜杜甫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诗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1、诗中虽只写亲情,但具有广阔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诗人抒发的不仅限于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离别之情,而且包含了战乱之中广大人民共同的心声,抒发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2.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和“双照” 作为全诗诗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方着想,只写妻子“独看”解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解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对月抒愁的希 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学生情况分析:古诗词一向以来都是教学难点,通过多年的

2、学习,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积累不多,对于埋解诗歌内容及2术手法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三维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1、熟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2、通过小组合作,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杜甫诗中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爱国情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诗歌内容及学会归纳主旨。2、鉴赏诗歌虚实结合的特点,并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难点:鉴赏诗歌虚实结合的手法,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2010年1月14日教 学 过 程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活动时 间教师引 领学

3、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计性问题与对策一、导入有月光的夜晚,总是能 引起人们(尤其是诗人) 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 用月来思念亲友、故乡 的诗句有哪些?1、 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李白静 夜思)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宋/苏轼【水调歌头】)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 月何时照我还?2分钟学生回 忆诗 句,教 师引 导。学生回答。回忆所学的思念 亲人朋友、故乡的 诗句,激发兴趣。学生回忆不起来, 教师可先举一例。(宋/王安石【泊船瓜 洲】)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唐/杜甫【月夜 忆舍弟】)6、我寄愁心

4、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 寄)二、出示学 习目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 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 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1、熟读诗 歌,通过小组合作,了 解诗歌内容及主旨。2、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 手法,培养规范答题的 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 杜甫诗中强烈的忧国忧 民情怀,培养深厚的爱 国情怀。1分钟三、复 习杜甫的人生经历、 诗歌风格:1、杜甫,字,曾奔蜀投产武,为检校工 部员外郎,世人因此称 其为。他的诗歌整体风格可用四个字概 括,就是。他的诗歌忧国忧 民,真实感人,安史之 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 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 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

5、 面,诗作富于精神, 故 称。他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 造句,精工巧妙,艺术 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 他为。2、杜甫20岁以后可分 为四个时期(略,见学2分钟学生一 边口头 回答, 一边在 屏累打 出答 案。学生口头回 答温故而知新,达到 A个目标:“知 识与技能目标:了 解杜甫的人生经 历,作品风格”。除诗歌风格,学会 可能忘记以外,其 他可根据课文注解 或学海导航,找 出答案。案)四、新一、熟读诗歌,归纳主 旨。1、听诗歌录首,屏幕出 示生字词读音,学生自 由读一遍。2、看学案上的写作背 景。(此诗作于唐幺宗天 宝十五载(756)。当年六 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 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

6、着妻小逃到解州(今陕 四昌县),寄居在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 (今属宁夏回族自治 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 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 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 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 所俘,掳往长安。因杜 甫原尢官职,便未受囚 禁。一个月夜,诗人望 月生情,与卜这首诗。)3、看课文注解,理解诗 句。3分钟学生先读诗 歌,再看课 文注解。让学生熟悉诗歌。4、诵读、鉴赏诗歌的内 容及主旨。(1)、学生讨论,归纳 本诗主旨。(2)、学生回答,教师 提示:R答案见本诗通过想象妻子在哪 州如何长久伫立于庭院望月,想念着远方的丈 夫,从而抒写夫妻怀念的至情,反映了因战乱 而分离的相思之苦,表8分钟1、屏幕 出

7、示诗 歌主旨 的格 式:通 过写, 抒 发感情。2、学生 归纳, 教师总 结。学生结合课 文注解,讨 论诗歌主 旨。学生通过讨论,了 解诗歌内容及主 旨,达到第二个目 标:了解诗歌内容 及主旨。学生在归纳诗歌主 旨时,可能把握不 准,教师可在屏幕 时提示:1、诗题是“月夜”,诗中提到 谁在看月? “独看” 表达什么感情?2、律诗最后一联往 往能透出诗歌主 旨,请分析“何时” 与“双照”,诗人提 出什么愿望?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板书:主旨:望月相思,向往和平)诗眼:独看:因战乱而分离的相思之苦双照:反射出和平团圆的理想新授二、合作探究,鉴赏10分钟学案要学生讨论本一鉴赏诗歌的手法,1、学生

8、在鉴赏诗一诗歌艺术手法。求填写诗的艺术手培养规范答题的歌艺术手法写此诗时杜甫身困诗歌的法,并回顾习惯,达成目标时,可能把握长安,却似乎能够看表达技以前学过运三:掌握虚实结合/、准,教师可到远在螂州的妻子巧:用这种方法的艺术手法,培养在学案上要求望月思念自己,这是1、修辞的诗歌。规范答题的习惯。填写诗歌表达怎样的艺术手法?手法:技巧的知识你还能举出其他的比喻、表,让学生在例子吗?比拟、分析时有据可借代、依。K答案R:想象,虚夸张、2、当学生确实/、对偶、能举出其他例实结合。诗人想象在排比、子时,可提示设问、在必修三里找螂州的妻子望月思反问等找看。柳永雨2、其他霖铃,学生念身在长安的自己,表现手能

9、够回忆起来法:的,因为在学这是一种虚的手法,对比、业水平测试的照应、复习阶段,曾表达诗人因战乱而衬托、经复习过。渲染、分离的相思之苦。双关、K补充R:实”是指客铺垫、观存在的实象、事实、用典、实境。虚”是指知觉中抑扬、看不见、摸/、着的虚幻联想、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 况下, 虚”包括三种类 型:1 .神仙世界和梦境2 .想象和回忆。3 .设想之境。(板书)其他例子:1、李白梦游天姥 吟留别中的梦境、 2、姜夔扬州慢 中的虚景是指“春风 十里”,写往日扬州 城十里长街的繁荣 景象;实景是“尽芹 麦青青”,写词人今 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 对比鲜明的图景,寄 寓着词人昔盛今衰 的感慨。

10、3、柳永雨霖铃 中上阙所写的两人 分别的情形,如“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想象等3、表达 方式: 抒情、 描写议 论、记 叙等。诗歌表 达技巧 类的答 题规 范:点 出手 法,分 析手 法,点 出效果 或 感 情。无语凝噎。”等是实 写,而“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是虚写。五、小 结这首诗艺术构思巧妙, 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手法,将“独看” 和“双照”作为全诗诗 眼,诗人想象妻子望月 怀念自己,虚实结合, 表达主题效果显著。1分钟六、堂 上练 习读卜面一首诗歌,作者 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 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 诗内容具体说明。除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

11、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R答案1:作者在太达感 情时主要运用了以虚写 实的艺术表现手法。诗 人撇开自己,从相思的 另一方来写,写故乡的 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思 念着千里之外的我,以 虚写实,把深挚的思乡 情思抒发的更加婉曲含 蓄。8分钟屏幕出 示: 诗歌表 达技巧 类的答 题规 范:点 出手 法,分 析手 法,点 出效果 或 感 情。学生独立思 考,让一位 同学到小黑 板做,其他 用练习本 做。达成目标三:掌握 虚实结合的艺术 手法,培养规范答 题的习惯。当学生把握不准 时,教师提示: 从“旅馆”、“客心” 看出诗人出门在 外,“思”可看出“思 念家乡”。七、总结月夜在中国诗歌史 上,堪称一首1无心独运 的作品,它完全摆脱现 境,采用从对面落笔虚 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 诗人“独看”的“泪痕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