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_第1页
第一章第二节_第2页
第一章第二节_第3页
第一章第二节_第4页
第一章第二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移动经济与移动信息化第二节移动信息化一、移动信息化的概念二、移动信息服务发展现状三、移动信息化的经济作用四、移动信息化对企业的益处一、移动信息化的概念移动信息化是指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综合通信平台基础上,通过掌上终端、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等多平台的信息交互沟通,实现管理、业务以及服务的移动化、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适时可得、电子互动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议。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3G/4G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两者的融合发展,更是给企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办公和移动信息化得到越来越多

2、企业的关注。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48.8亿人,移动信息化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内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进一步的成熟,移动信息化产业链也更加成熟,各种软件应用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导力量。(一)移动信息化起步对于大部分传统的行业来说,移动办公、移动信息化还是非常新的一个概念,要从传统IT跨越到移动信息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软件厂商已经第一时间着手移动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但整体的移动信息化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厂商还在致力于产品,用户的数量也相对较少。(二)移动信息化企业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从移

3、动信息化的领域来看,大量的厂商进入到这一领域。首先,传统的管理软件厂商会第一时间抓住从传统信息化到移动信息化的过渡,这是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其次,很多新兴的厂商会加人到这一领域中,他们非常看好这一市场,想要在这一市场中分到一块蛋糕;最后,移动互联时代给运营商带来了更大的机会,更多的企业市场向他们开放,这一潮流能帮助运营商打破个人消费盈利的瓶颈状态。(三)移动倍息化安全移动互联网蓬勃地发展起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企业的数据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安全是移动信息化首要考虑的问题。(四)移动信息化前景移动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走很强的道路。移动信息化的技术

4、也在进一步的成熟:移动信息化的部署、从传统信息化过来的技术跨越等都还在进行,企业和人们对移动信息化的认识也在进一步加强,人们慢慢意识到移动信息化正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移动信息化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虽然现在应用还甚少,普及也有限,但是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在将来一定是推动信息化文明发展的。(五)移动应用普及从通俗的概念来讲,移动信息化就是要在手机、PDA等掌上终端,以电信、互联网通讯技术融合的方式,实现政府、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最终达到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随身的移动化信息工作的目的。在移动信息化实施之下,目前政府和企业在电脑上应用的各种信息化软件体系,如办公信息化软件、ERP软件、CRM软

5、件、物流管理软件、进销存软件,以及各行业特定的行业软件(如警务联网系统、统计局统计系统等),都可以移植到手机终端使用。手机变身为一台移动化的电脑,既能在手机与手机端进行信息化工作联动,也能够与原有的电脑端信息化体系保持互联互通。随着手机成为信息化网络中的移动载体,移动信息化将让现在需要固定场所、固定布局的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模式变得更加灵活方便,满足政府和企业在出差、外出、休假,或是某些突发性事件时,与单位信息体系的全方位顺畅沟通。(六)移动业务市场繁荣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我们现在的生活进人一个移动信息时代。目前,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过2.8亿人,2010年底手机用户达到8亿人,而手机上网

6、用户也突破3亿人,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为移动信息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移动信息化市场销售额达到147亿元,与2006年增长速度达到31.3%。增长的动力来自于移动政务和移动商务应用的高速发展。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丰富的移动应用基础上,2008年中国移动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193亿元。基于对移动信息化市场的良好预期,目前通信行业和IT行业的各大巨头均已开始着力部署相关的技术产品和市场动作,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微软、英特尔等底层资源提供商,IBM、惠普等IT集成商,诺基亚、摩托罗拉、多普达等手机制造商,均已开始对这一行业发力深掘。现在到处有大

7、量的“低头族”;旅游或聚会时,有大量热衷发图片与朋友共享的人。2014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的本市城乡居民互联网使用和消费情况调查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直观感受。 在受访市民中,77.3%的人使用手机上网,手机已成为仅次于电脑的第二大互联网使用设备;受访市民工作之外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1.8小时,占到全部上网时间的六成。 当问及受访者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限选3项)时,95.3选择“电视”,74.2选择“互联网”,57.1选择“报纸杂志”,三项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选项(与他人交谈29.6%,广播19.3%)。互联网已成为市民获取信息的第二大媒体。 从年龄看:在18-44岁中

8、青年受访者中,有93.7%通过“电视”获取信息,88.5通过“互联网”,比重明显高于“报纸杂志”。55-70岁中老年受访者中有四成以“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年纪越轻越爱上网:有93.1%的受访者使用电脑(台式、笔记本)上网,77.3%使用手机上网,42.3%使用平板电脑上网。手机已成为仅次于电脑的第二大互联网使用设备。 受访者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工作以外),18-34岁为3.5小时,35-54岁为2.7小时,55-70岁为2.5小时,受访者平均每天通过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上网1.8小时,占全部上网时间的六成。 当问及上网的主要目的(限选3项)时,有72.1选择“浏览、查询信息”

9、,66.8选择“网上购物”,64.3选择“娱乐、游戏”。 摘自新民晚报2014-10-15基于对移动信息化市场的良好预期,目前通信行业和IT行业的各大巨头均已开始着力部署相关的技术产品和市场动作,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微软、英特尔等底层资源提供商,IBM、惠普等IT集成商,诺基亚、摩托罗拉、多普达等手机制造商,均已开始对这一行业发力深掘。而作为那些在移动信息化发韧之处就潜伏进人的拓荒者,如道一等独立软件开发商,则已架构起成型的移动信息化技术和产品体系,正作为移动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市场提供从技术研发到解决方案提供的全套专业化服务。当前世界电子商务进人发展增长期,其中

10、移动信息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移动信息服务的各种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对于网络运营商、银行、信用卡结算单位、相关设备开发商来说,未来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前景颇为广阔。手机的普及与多种应用的推出使得手机已经不仅是通话工具,更是一个工作、生活与娱乐的平台。面对社会信息化的趋势,围绕移动通信媒体化和多用途化,中国移动通过全面的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开发应用和多层次、多品种的移动电子商务产品推广,有效地拓展了服务空间,提升了企业品牌,赢得了市场的主动,充分践行着中国移动作为移动信息专家的社会责任,、也底得了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二、移动信息服务发展现状在国际上,尽管已经有多种的移动

11、信息业务进行了尝试,但就消费者市场来看,大多数的较先进的业务并没有被终端用户普遍使用;反之,基本通信增值业务,如短信、搜索业务、手机铃声、图标等仍然是最受欢迎的业务。很多用户的手机可以上网,但是在全球50亿手机用户中,只有10亿多人使用手机上网(日本和韩国例外,在这两个国家,使用无线网络上网的用户数超过了有线用户)。在芬兰所做的研究显示,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最重要的服务是移动电邮和上网,它们的使用率逐年递增,为移动信息服务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与旅游相关的移动信息服务也正逐渐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目前只有较少数用户熟悉情景和位置感知服务。与人们的预测相反,有些吸引很大注意的服务,在之前

12、是作为杀手级应用,如移动电视、股票交易和成人内容,现在却沦为不受欢迎的服务。因此,服务必须迎合消费者和运营企业的行为。(一)移动信息服务类型目前,移动信息服务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并已提供了如下类型服务,使消费者和企业受益。典型的信息服务包括搜索服务、新闻和天气信息、运输时间表以及信息黄页。信息可以被同一用户或不同用户反复修改和使用,这种信息的再生产既迅速又便宜。通常,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包括如下几种:(l)文本:如新闻、股票价格、电影放映信息、广告、产品描述和酒店预订。(2)音频:如声音、无线广播和音乐文件(包括MP3格式)。(3)图像:如无线位图(.bmp)和可交换的图像文件(.gif格式)。

13、(4)视频:如动画图形文件、移动电视、视频文件。移动信息服务可以通过文本信息(即短信)、多媒体短信服务(即彩信)或移动互联网进行。在1999年,日本的运营商NTI-DoCoMo 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所采用的无线应用协议(WAP),他们的i- Mode服务为用户提供接入内容提供商的接口,计费和连接都由运营商提供,它们在外观和内容上都保持统一,使终端用户具有清晰连贯的用户体验。沃达丰直播(Vodafone Live)、T字区域(T-zone)、橙色世界(Orange World)都是复制i-Mode模式。除了这些基于提供内容接口的商业模式,一些独立的提供信息服务的WAP站点也已经涌现,其中最成功的是那

14、些为个性化的移动设备提供内容下载的站点,这些内容包括手机铃声和壁纸。(二)移动数据服务移动位置数据可以使信息变得更有针对性,如过滤掉那些会打扰客户的信息。另外,信息数据使各种新服务成为可能,包括为驾驶提供方向和地图信息的导航服务、为找到亲戚朋友或某一物体提供的追踪服务等。移动数据服务可以补充语音通信服务。短信是移动数据服务中最流行的,虽然对它最初的发展预期较低,但短信已被证明是迄今为止很成功的服务;MMS可以实现更先进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的通信;目前,有超过30家运营商正在运营视频电话服务;通过如黑莓手机这样的专门设备,移动电子邮件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即时通信或组信息可能是颠覆短信的创新,它是一种从

15、固网上已有的业务移植下来的解决方案。与短信相比,即时通信用户仅依据它们所产生的数据流量付费,而不必为他们发出的每一条信息付费。(三)移动信息服务市场2002年,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以及西欧地区的大运营商都纷纷推出了,新的移动信息服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收益。Data-monitor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截至2005年,全球移动商务的收入已经达到了317亿美元。到2008年底,全球通过手持终端设备上网的人数将超过通过PC上网的人数,全球移动商务用户数量将达到16.7亿人,将产生5540亿美元的收入。仅2006年,美国就有5000万手机用户利用手机支付收费信息、商品以及服务方面的信息。

16、5000万相当于美国人口的17%,也相当于美国全部手机用户的26%,他们向移动电子商务支出的费用大约为150亿美元。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在中国,2004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与相关银行联合推出了“手机钱包”业务。基于WAP通信方式的手机银行业务2005年2月开始出现。截至2007年7月,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亿人,移动数据用户数量接近1.25亿人,移动信息服务正在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前景。权威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移动信息服务应用市场规模为78.2亿元,2009年,中国移动商务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30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9%。另据调查,45的

17、国内企业有明显的移动商务需求。我们预测,当前的移动信息服务已初具规模,在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个人短信迅猛发展后,以移动营销为核心的企业短信和移动信息服务即将成为下一个市场引爆点。(四)移动信息服务突破移动给信息服务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在用户层面,移动通信的庞大用户基础、安全性、唯一对应性的特点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技术层面,固定与移动的融合、传输与内容的融合,产生了新的业务与发展模式;在市场层面,在网络、终端、浏览器、应用、内容等发展基础上,整合创新的基础得以奠定;在商业模式层面,移动通信预付费的方式以及手机、信用卡捆绑的模式,有利于移动商务的发展;在政策层面,国家给予了鼓励性政策,电子商务发展

18、“十一五”规划的发布是重大的利好因素。总之,相对于基于固网的电子商务而言,移动信息服务有助于突破原有的支撑体系层面的瓶颈,尤其在安全、信用方面,对支付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也将带动技术标准的发展,同时能够在交易、支付、经营、管理等方面给用户带来重要的新价值。令人欣慰的是,2007年6月公布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小额支付服务、便民服务和商务信息服务,探索面向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新型服务模式”,并要求“大力推广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推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发展”。在国信办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移动等运营企业与相关政府部门也在就“十一五”规划中移动商务试点工程的落实

19、问题进行密切沟通。同时,央行对参与者金融方面的资质要求门槛虽然会有所提高,但总体思路是鼓励电子支付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对移动运营商这样的国企发展动商务是更加有利的,牌照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合作等方式予以解决。三、移动信息化的经济作用(一)提升社会发展阶段人类社会形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未来的信息社会相对应的是什么社会?信息社会阶段是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不断调整其生产关系的社会,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进一步释放了现存社会的制度潜能,延长了其寿命;信息社会的到来也使得生产水平较低的国家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社会将是生产力更加发达的社发展阶段。(二)

20、创新社会管理结构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条件下,不同的生产力基础上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结构。工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企业为单元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了以政党及代议制民主为特征的社会宏观管理体制;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为人们充分表达意愿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观念、民主要求。在信息社会,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代议式民主、间接民主开始向参与民主、直接民主演变,由传统的金字形组织管理结构向网络型的组织管理结构转变。(三)新型社会生产方式出现生产力的技术工艺性质的重大变化总会导致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的变化。正如机器的普遍采用将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改造成为机

21、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一样,信息社会也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它表现在:一是传统的机械化的生产方被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是刚性生产方式正在变化为柔性生产方式,它使得企业可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而及时地在一个制造系统上生产各种产品;三是大规模集中性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规模适度的分散型生产方式;四是信息和知识生产为社会生产的重要方式。(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信息社会将会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并促进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一是信息术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信息部门产值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二是传统产

22、业普遍实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而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能量转换工具的改造,使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三是信息社会智能工具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物质生产部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快了整个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信息社会将是一个服务型经济的社会。(五)数字化的生产工具普及数字化的生产工具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广泛普及和应用。工业社会所形成的各种生产设备将会被信息技术所改造,成为一种智能化的设备,信息社会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建立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设备的基础之上。同样,信息社会的私人服务和公众服务将或多或少建立在智

23、能化设备之上,电信、银行、物流、电视、医疗、商业、保险等服务将依赖于信息设备。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的广泛普及,政府、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行为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六)新型就业形态与就业结构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当人类迈向信息社会时,新的就业方式开始形成,就业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从波拉特统计体系来看,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四大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劳动力人口依次从农业部门流动到工业部门。在工业化后期,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又流向服务业部门,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劳动力人口主要向信

24、息部门集中。传统雇佣方式受到挑战,全日制工作方式朝着弹性工作方式转变。信息劳动者的增长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重要特征。(七)交易方式变化无穷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工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分工就会有交易,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扩散使得交易方式出现新的变化。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市场交换客体的扩大,知识、信息、技术、人才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运输工具和信息通信工具使人们冲破了地域上的障碍,使得世界市场开始真正形成;三是信息技术提供给人们新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成为实现交易的基本形态,这也扩展了市场交易的空间。(八)城市化

25、呈现智能化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城市成为人类居住主要聚集地,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城市化率都已达到80以上。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人类以大城市聚集为主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在经历了几百年的聚集之后开始出现扩散化的趋势,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减缓,并出现郊区化现象。大城市人口的外溢使城市从传统的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若干中心城市通过增长轴紧密联系,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地区。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市之间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形成功能上相互补充、地域上相互渗透的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及支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九)数字化生

26、活丰富多彩如同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瓦解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建立了工业社会的生活形态一样,信息社会新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形成。在信息社会,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化的终端设备将无处不在。“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家庭中,易用、价廉、随身的消费类数字产品及各种基于网络的3C家电将广泛应用,人们将生活在一个各种信息终端所包围的社会中。(十)军事应用层出不穷在信息社会,随着传统的工业社会时代的武器被智能化的系统所控制,人类社会进人了信息武器时代。在信息社会,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在信息社会

27、,战争将最终表现为对信息的采集、传输、控制和使用上,获得信息优势是参战各方的主要目标;二是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杀伤威力大大增强;三是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也随之现一些新的特征,战场空间正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全纵深作战、非线式作战正成为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基本交战方式;四是为适应战争形态的变化,作战部队高度合成,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和多样化,指挥体制纵向层次减少,更加灵便、高效。四、移动信息化对企业的益处企业营销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的“3A”模式被称作是企业信息

28、化建设的最终目标!移动信息化使“3A”,模式得以实现,使企业全员都处于“3A”状态,大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一)提高决策水平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这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中小企业的老板们,经常同时分饰多种角色,总经理、业务员、采购员等,因此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至关重要。依靠移动信息技术快速响应的特性,移动信息化系统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者所需的信息,这就为提高决策的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辅以信息系统科学的决策模型和信息加工处理方式、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决策者的方案选择能力,最大限

29、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企业可以通过在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上运行3A Mobile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全国各地的数据采集、统计、查询和发布,让企业决策人员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运筹帷娜幄,真正随时掌握最准确的市场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某通讯公司的应用实例中,采用了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使数据采集的周期从原来的一周到数周缩短至1小时,既有效地避免了中间环节的时间差,也避免了层层汇总带来的数据错误,获得了降低超过20%的库存压力的显著成果。(二)提升应变能力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一个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企业的管理者要

30、随时了解企业内部与市场外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关决策之外,更要求企业整体从上到下也必须迅速响应,根据管理者的决策作出应变。现代信息系统能够在瞬间处理并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移动网络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实现了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管理者的决策指令能迅速传达到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而企业内部各环节也能迅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并把相关反馈信息收整理后回传到管理者,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应变速度的提高。(三)解决营销出路对于部分资金、渠道不足的企业、要实现有效的营销运作并不容易。移动信息化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营销上的好出路。利用移动信息技术,信息化可以为企业创造不同的营销方式。如使用短信系统发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