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_第1页
基本含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_第2页
基本含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_第3页
基本含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_第4页
基本含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本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基本途径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 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 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

2、远的联想。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往往使人心驰神往。 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 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 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表演体会情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 假如我是课文中的XX;扮演角色,

3、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 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语言描述情境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 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 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 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随着年龄的升高,直观手段逐渐减少,单纯运用语言描述带入情境增多。情境教学的

4、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 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 关于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 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 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 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 拟之。”即古人所说的 陶情冶性”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 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 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

5、面的辅助认知功能。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 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众所周知,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完全是环境一一社会、家庭、学校、种族、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影响作用有的被我们感知到,但更多的则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因此,保加利亚 暗示学家 G 洛扎诺夫指出: 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 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人要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这是心理学和暗示学研究所共同证明了的。A 比耐的实验证明在儿童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

6、本能。因而在他的可暗示性一书中,可暗示性”就成了可教育性”的同义语。其实,这些结论在社会学的背景上也是成立的:既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必然要受到一切社会关系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 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换言之,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 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

7、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内容, 创设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 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家赞科夫认为, 智力 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明助 于完成教育任务。”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 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可见教学的情境创设既是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评价一堂课上得好坏重要标准。创设一

8、个好的教学情境,可采用以下8种方法:1、生动讲授法讲授,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因而生动的讲授是创设情境的最基本、最常 用的方法之一。要求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寓形象化的叙述之中, 以师情激生情,以 师心动生心。2、观察演示法通过观察、演示,进行小实验、小操作等方法来创设教学情境。3、组织讨论法讨论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它的效果是单纯讲授所不能替代的。 课堂讲授 中适当组织讨论可以创造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积极和谐气氛。4、质疑问难法所谓质疑问难法,就是老师通过有目的设置疑问,创造问题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5、联系实际法联系实际法,是学生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 课堂教学中适当联

9、系实际,创设教 学情境,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音、美配合法利用音乐、美术来配合讲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美术的美感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创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7、实物刺激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或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课堂教学中去, 创设一种 刺激氛围,激发学生的体验情感或学习创作欲望。8、师生感染法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去塑造学生的情感。这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常用的方 法。但是还要注意3点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内容,这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二、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这是驾驭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三、要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

10、,而不能以 老师”的地位自居自傲,因为 老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感染、移情作用,准确满足孩子心理的需要。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生活德育课堂海口市第一小学陈文华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生活之外进行。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品德教育更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品德教 育。所以,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积极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 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这样对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会起到润 物细无声”的作用。一、创设活动

11、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 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根据教材特点,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如做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讲故事, 使抽象的道德观念直观化;多媒体教学呈现与活动主题 相关的影像、声音等,使学生获取多元的信息;模拟表演蕴含一定道德主题的小品,使学生 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平安走天下这一活动主题,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播放一段 交通事故录像,一个个可怕的不守交通规则酿成惨剧及失去亲人的痛哭的画面,直观形象录

12、像使师生共同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规则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顷刻间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 不但能让学生理解有关交通安全的主题,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本活动主题的重难点、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重要。二、唤醒生活经验,引发情感体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成了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架设通往生活的桥梁。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的我们的祖国有多大”这一活动主题时,意识到让学生理解感知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这一抽象概念实属不易,于是便设计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最 远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旅游,乘什么交通

13、工具,用多少时间到达,从这些学生经历过的、体验过的来体会到从行程远、花费时间长等方面巧妙感知祖国很大”.三、巧设有效活动,强化情感体验。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生活的初始。品德课程强 调在活动中启发学生体验与感悟。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 悟,已形成的道德情感也要用各种活动来强化,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如教学法律保护你我他 这一活动主题时,我便组织学生开设模拟法庭,师生共同收集与青少年维权和因无知而违法的相关案例。为了营造模拟法庭的法庭气氛,我还组织学生自制法官帽、法槌等道具以及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律师”等标牌,学生自

14、愿报名和学生推荐来确定人选,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法律案例,学生在模拟演示中对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一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苍白无力的说教有效多了。可见,只有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有所体验,在参与中有所感悟,品德教育才会更有效。四、诠释真实生活,升华道德情感。儿童的生活是教学的前提、基础和根本,生活的过程就是品德教育的过程,学生要通过生活学会生活。 然而学生因为种种自身条件的局限,对社会生活的观察理解力不够,有时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教学中,教师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提供给学生,唤醒其有意注意,有利于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有多少人为了我这

15、一活动主题前,特意用摄像机拍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而又不为学生所留意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上一一呈现,这些情景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领悟到:没有这些普通劳动者,生活就没有那么方便,每个劳动者都有价值,都值得尊重。接着老师安排现场采访,学生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再次升华,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水到渠成。五、参与现实生活,指导道德行为。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性质旨在使学生成长成为具备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改公民。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回到他们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 爸爸妈妈,

16、你们辛苦了这一活动主题,其中的活动内容今天我当家,我便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来学当家,从早上的买菜开始的一日三餐,到洗洗刷刷,收拾房间等来体会家长的辛苦。这样, 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总之,品德教育要努力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面对儿童真实的生活,选择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内容为活动素材,更多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现实生活,努力在课堂上呈现生活中即时生成的、发展变化的道德内容,以主体参与的活动方式, 构建生活德育课堂,让学生在亲历中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情感体验,指导道德行为。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

17、式教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探讨今日教育2004重庆南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南川市 “德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 ”实验课 题组 陆清华一、体验式教学是实现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在学校工作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 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是德 育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 是中国教育学会 “十五 ”期间的重点研究课题, 是学校德育改革的难 点,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重“明理 ”,轻 “导行 ”;重 “灌输 ”,轻 “感悟”;重“接受”,轻“体验 ”;重“书本”,轻“生活”。可称之为 “说教式教学 ”。它以教师为主角 进行单一的说教和训导

18、,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当成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 “录音机 ” 和没有独立自主思想的教育对象,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体验式教学 ”理论正是针对这种 “说教式教学 ”的弊端提出来的。“体验 ”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 “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体验具 有过程性、 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 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讲, 体验是 “理 智的直觉 ”,是建立在个体 “内部知觉 ”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 紧相连的。 体验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 1)亲历阶段。即个体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 境的阶段。 (2)形成阶段。即个体对上述亲历

19、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 (3)检验阶段。即个体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概念或观念的阶段。( 4)反思阶段。即反思已经形成的概念或观念,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不断产生循环的阶段。由此可见,体验 式教学是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 新认识, 并由此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形成 积极的人生态度, 促进个性成长的教学方式。 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是让学生亲历某 件事(包括心理上的亲历和参与实践活动亲身经历或 “亲为 ”),从中获得真切感受,以提升 道德认识,并激发起相应的道德情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体验提到了突出的地位。 国家课程标准既包纳了学生必须 把握的知识与技

20、能, 还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 体验 交织在一起。 德育课中的体验式教学改革了传统的说教方法, 强调体验的生成与情感的丰富, 重视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 重视德育生活化, 重视探究性学习, 它是教师按照预定的德育目 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 ”或 “心临其境 ”的体验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主动、自主地通过 “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 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这样,把教师的 “导”和学生的 “学 ”、“做”共同 置于一种情境和氛围之中, 使教学双方在共同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 在心理上拉

21、近距离并产 生情感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 ”在 “体验式教学 ”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每一个德育目标和德育 内容,科学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达到心灵体验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进入 体验状态, 在体验中形成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 从而达到净化自我心灵, 形成自觉行为的目 的。这样,就实现了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因此,可以说体验式教学是实现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二、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原则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除遵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方向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针 对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

22、、启发式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外,还应遵守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体验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 成和社会发展, 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 教师要由单纯 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组织者转变。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 内在动力, 将德育内化为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师所创设的氛围是供学生体验的, 学生又正好 在体验中学到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行为。2活动性原则。德育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 和学的中介。在体验式教学中, 要让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 游戏活动和其它实践活动。这 是学生提高道德认识

23、, 形成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长时期的不断参与活动, 获得大 量的知识和经验。 德育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德育课 程总课时数的 30%,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寓 德育于活动之中, 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 家庭和社区的 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道德水平。3探究性原则。引导学生探究是实践体验理论的有效形式,“体验式教学 ”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 提倡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在德育课程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 通过教师引导、 小组合作、 个人研究等组织形式,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4、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认 识能力、参与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4生活化原则。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 “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 ”德育课程要从脱离 儿童生活的状况中转变过来, 成为面向儿童生活的课程, 无论是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都应当 向儿童的生活回归, 这是 “体验式教学 ”应该强调的原则。德育课程要从过去的理想化、政治 化、模式化的框架中走向生活化, 让儿童在生活中深刻认识社会和自我, 从切身的体验中学 会识别美与丑、 善与恶、 真与假,并在生活交往中学会做人。 徳育要大胆让学生面对纷繁复 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道德价值观念, 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种种矛盾, 放手让学生在 多变的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知识去通过分析、比较做出正确而合理的选择。三、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创设情境、 回忆生活、操作练习、 欣赏品味、 社会实践等,这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诱发学生的身心体验。1.创设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实现事事都身临其境。这时,通过语言描摹、 画面再现、媒体演播、角色扮演等方法,有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