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2)_第1页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2)_第2页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2)_第3页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构造地质学课程英文名称:Structural Geology课程编码:1301XK024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选修课程)/(选修)学分:2 总学时/理论/实验(上机):32开课单位:地球科学学院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一、课程简介构造地质学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系统介绍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研究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及从事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奠定牢固的基础。本大纲以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为主线,阐述地壳中各类中、小型基本地质构造的形态、分类、成因机制、形成条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学习该

2、课程后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掌握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获得有效结论;(2)具备使用搜索工具获取构造地质相关领域相关信息资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祖国地质事业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毕业要求7.1)。保证学生达成专业的相应毕业要求。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了解构造地质学的背景知识,掌握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培养获取构造地质领域相关信息资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严谨、求实、创新、爱国、奉献的价值观。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后进行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勘探与开发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

3、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地质事业赤诚奉献的宏大志向,培养学生“爱专业、爱学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资源地质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要求7)。2.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形成过程,具备地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识别与分析的能力(毕业要求7.1);(2)掌握岩石构造变形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特征,了解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毕业要求7.1);(3)掌握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特征以及形成时期分析(毕业要求7.1);(4)掌握综合分析构造问题、解决构造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7.1);(5)了解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毕业要求5)。

4、(6)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毕业要求10)。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三部分。课内理论教学32学时,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章节内容思政融入点要求学时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理解掌握分析与应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意义和方法融入我国构造地质发展史,展示我国丰富构造现象,培养学生构造地质大国的自豪感。高中低27.1第二节构造尺度、旋回、世代、序列和构造层次高中低第三节本课程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其他课程和学科的关系中低低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第一节沉积岩的原生构造融入黄汲清先生的多旋回构造理论,阐述地层接触关系与多

5、旋回理论的相关性,树立中国人,干好中国事的信心。高高高4第二节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高高高第三节地层的接触关系(含课堂练习)高高高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第一节应力分析融入李四光先生地质力学理论发展过程,坚持中国构造地质理论的发展需立足于中国大地。高中中27.1第二节变形分析高中中第三节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高中低第四章褶皱构造第一节褶皱构造几何学融入背斜油气富集理论与我国石油工业史,使学生了解中国石油工业的艰苦奋斗史高高高87.1第二节褶皱的形成机制高中低第三节断层相关褶皱高中低第四节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含课堂练习)高高高第五章节理第一节节理的分类及成因融入整体与个体的观

6、点,阐明伴生与派生节理的成因机制,使学生初步学会能透过复杂的构造现象,抓住形成构造现象的力学成因本质。高中中47.1第二节节理的分期与配套高中中第三节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节理中中中第四节节理的野外观测高中低第五节节理测量资料的整理高高高第六章断层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融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运用过程,以及对我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理论来源于实践,更要运用于实践。高高高87.1第二节断层分类高高高第三节断层各论高中低第四节断层效应(含课堂练习)中中低第五节断层形成机制高中低第六节断层的观察和研究(含课堂练习)高中低第七节同沉积断层(含课堂练习)高中低第七章

7、劈理及线理第一节劈理通过劈理与线路力学机制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中中低47.1第二节线理中中低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学习。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分析指能将所学的内容分解并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或能计划、创造、建造或有改变的重构

8、。应用指能将学习材料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原则、方法、技巧、规律的拓展,代表较高水平的学习成果。应用需要建立对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夯实基础理论、注重能力培养”为教学理念,采用理论教学、课堂、课后习题与课堂研讨、实验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达到使学生掌握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和课后习题练习。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提问式”和“启发式”方法为主导,同时,有意识设计一些讨论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得到客观合理的认识,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形成地质思维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以听课为主,并参与讨论

9、,每次课程开始或课程中间进行提问,课后留有思考题。教师主要讲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课堂和课后习题练习对于本课程中主要知识点,布置适当习题,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程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对地质构造几何学、构造形成地质年代确定方法以及综合认读地质类图件的能力。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让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抓住要点的能力。五、考查及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考核包括课内实测、课堂和课后习题、读书报告三种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内实测、课堂及课后习题:40%。主要考查学生对每一章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毕业要求7.1)。读书报告:60%。基于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综合分析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7.1)。六、参考教学资源教材:李忠权、刘顺,构造地质学第三版,地质出版社,2010年参考资料:1 徐开礼、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9年2 霍布斯著,刘和甫译,构造地质学纲要,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年3 许志琴,地表变形和显微构造,地质出版社,1989年4 陈子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