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汪翙 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论述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据教学中要遵循创造力教育的一般原则,结合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具体阐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些方法。关键词 历史教学 创造力的培养 培养创造力的一般原则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江泽民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期间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品质,其标志之一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

2、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未知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结果。由此可见,培养和形成人的创造力不仅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学习主体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有人认为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是自然科学的事,人文学科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其实,作为人文教育的历史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无限广阔的天地。当学生遨游在历史天地之中时,通过对历史发展过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理解、分析和评价,从而开拓思维,提高能力,获得“读史使人睿智”的心灵体验,我们感到创造力的价值。如果人为地把历史教学变成纯认知性的,仅落实于一些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囿于知识的标准答案的识记,那么不仅违背了历史教学的本

3、意,也扼杀了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机会。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一、历史教学中也要遵循创造力教育的一般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五要素中,学生是认知主体,教师依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创设环境,组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化为自觉追寻和探索知识信息的主体。2、民主化原则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抛弃旧教育模式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无压抑的互动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求异思维。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师生平等民主地对话。在讲鸦片战争一节,可以设问

4、:假如鸦片战争发生在康乾盛世时期,中国会不会取得胜利?学生讨论时畅所欲言,出现了很多奇思异想。我对言之有理、独到创新的想法和观点给予充分肯定,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焕发出活力。3、思维性原则。“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必然与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相联系。“思维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年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形成创造力,关键就在于纠正历史教学中历来重聚合思维,轻发散思维的偏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满足给学生现有的结论,更应注重强化论证的过程及思维训练的要求,力求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凡

5、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思维定势,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遵循“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的思维形式,着力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些方法(一)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通过古今纵向联系、中外横向联系开拓视野,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望。上课伊始,教师不作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还可以设置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主动

6、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接着,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教材表述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思路。此间教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进一步启发、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满足各自学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答问题或汇报互议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阐述应及时反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或启发他们继续思考。课结束前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和走势,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二) 发展直觉思维     历史课必须把教师单一信息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

7、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你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营造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如通过一些直观的图片和资料培养学生判断历史走向或历史是非,从而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三) 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时注意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中学课本则常常停留在较为陈旧的基点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我们不应把丰富多彩的历史讲成单调的“原因、过程、意义”或者“背景、内容、作用”等固定陈述。其实历史学科本身就有这样

8、一种特点:即历史观念因人因时因地不同。因此,教学中就某一史实把百家之说适当陈列比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对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而传统教材只是特定时期的盖棺定论,既非一分为二,发展的辨证观点,亦难以反映历史真实面貌。(四) 培养创造个性对历史的认识,形成于历史学习过程之中之后,而不存在于历史学习过程发生之前。走进历史,发现问题,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辨别、论证,得到答案,这是现代历史学习的一般程序。然而反思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往往是用单一的史观裁剪史料,最后推演出历史结论。这种“一锤定音”的简单表述就造成了教材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简单片面

9、,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久而久之,中学生也总是习惯于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下简单的是非之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科学精神。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以权威式的语言去妨碍学生的个性思考。(五) 适当进行创造技法训练创造技法训练的一些方法,有如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类比思考法、对立思考法、转换思考法、分合思考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联想训练、图形想象训练、展开性思维训练等。例如头脑风暴法,早在3000年前古希腊人普鲁塔戈就曾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对近代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中学教科书一般都把他写成了软弱无能、卖国求荣的汉奸;相反央视

10、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却成了高瞻远瞩、忍辱负重的爱国政治家。这些强烈反差使学生对历史的真相提出了激烈地质疑,这就在头脑中掀起了思维的风暴,这也正是培养创造个性的好机会。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李鸿章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的辩论,在辩论的冲突中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再如转换思考法和联想训练,就是让学生换位思考和演绎历史人物。评价李鸿章时可以设身处地去想假如你是李鸿章,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会怎样做,能怎样做。讲一战后的国际形势,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并查阅有关巴黎和会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请出几位同学尽量忠于历史真实地演绎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11、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意大利首相奥兰多等国家的政治意图。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来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中获取了有效信息,基本上能够掌握巴黎和会上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意图和霸权本质,在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这个编演的过程也就是创造的过程。又如类比思考法,通过对古今中外一些重大事件或人物的对比分析,如在近代日本能通过1868年明治维新的成功改革迅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而中国1898年的戊戌变法却以失败告终,将这些相似的历史事件结合具体的背景、条件、内容、结果进行对比,不但更容易记住历史,还能更深刻地理解表象背后深层的原因,甚至引发有创见的历史认识。三、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

12、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有潜科学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紧急情况分析法、发现教学法、学生提问法等。例如发现教学法,就是要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李政道博士说:“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疑问在学习答案的前面。”这说明,多思考多讨论比纯粹接受答案重要。鲁迅先生说过:“自己思考,自己作主。”历史教学中的激发学生的疑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设一些疑点。要让学生意识到时时有疑,处处有疑,使之“学则须疑”。但发现问题也要注意深度层次,要搞清哪些在教材中有现成答案,哪些值得研究,哪些不值得研究,哪些暂不需要研究,训练他们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生

13、掌握一些起码的置疑方式。置疑的方式是很多的,有横向的、纵向的;正向的、逆向的;求同的、存异的;分析的、综合的等等。学会置疑有利于开启思维机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又如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就象国画中的留白,不将所有的内容和问题都解答清楚,留一些余地给学生自己思考。不但在课堂中留一些空间给学生,还可以在课后大胆地进行“作业的革命”。而不应象以前一样留一些反复抄写、死记硬背的作业。要改变这种扼杀学生创造力思维的状况,历史作业可以具有更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高年级可以布置开放性的论文,组织难度较大的辩论赛,低年级可以做手工制作、排练的短剧或排演小品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等多种形式来表达,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能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总之,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