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策略分析_第1页
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策略分析_第2页
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策略分析_第3页
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策略分析_第4页
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策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策略分析摘要: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 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为素 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也创造了新契机。 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 美术学科教学, 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契机, 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使美术教学走出 应试教育的阴影, 回归它本来的地位, 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 挥更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基础教育 新课程理念 美术教学引 言多年来 , 美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惨淡经营,气氛沉闷,以倡导“一切 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理念的新课程改革给各学科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 美术 课怎样才能走出过去的

2、泥沼, 恢复它应有的面目?需要我们用素质教育的眼光尺 度对传统美术课教学重新审视, 纠其偏失, 对新时期美术课程的目的任务及教学 模式进行新的定位, 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措施手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 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一 我国课程改革的现状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在别的方面宁可放慢一点速度, 也要把教育搞上去。 ” 纵观全球教育改革,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特别是从我国人口大 国的实际出发, 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 式的转变, 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应答未来挑战, 因此, 世界各国普遍把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

3、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 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国际竞争激烈, 国力的强弱越 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从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来看, 也迫切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一代 新人。 课程改革成为了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对照这一要求, 无论是 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还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进展和成效都有着明显差距。 就目前 而言, 制约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 可能存在许多主客观方面 的原因,其中尤

4、为突出也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落后、机械。 如果不及时、 有效地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解决这一问题, 将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因此, 为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进一步积蓄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竞争力, 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 在 广阔的背景中审视本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 进行过多次课程改革, 其中第八次课程改革是历史上最大 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到全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和二亿多中小学生。另外,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稿前后组织专家、学者讨论三十余次,第 十七次修改时, 将 纲要 原来的副标题调

5、整为了现在出台的正式文件的主标题, 即“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就我国而言,没有了伟大 中华民族精神的复兴, 也就谈不上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 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就蕴含在中国文化之中。 传统经典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诵读中 华经典, 尤其是儒家经典, 是理解中国文化, 弘扬与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与 途径。二 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新课程理念认为, 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 不断实践, 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 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 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 在美术课上更应该深刻体 现出这一思想。

6、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 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 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 相反, 让学生主动学习 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 自然而然的行为。 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 原则, 向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讨论、 对话和辩论, 希望学生去思考、 推理和交流, 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 品尝失败, 得到提高和进步。 这 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 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 有一 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另外,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 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面对这样的要求,

7、这样的目标我们该深思,该警醒! 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无愧于心,无愧于祖国和人 民, 无愧于子孙后代! 仔细想一想教师是不是应把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 整的人的成长上?是不是应多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 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 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 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 通过参与学习过程, 给他 们深刻的体验。专家呼吁, “教师应该首先看到新课程这一价值追求的生命力和 它将带来的长效。 ”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这个 “课堂” , 课堂不仅是学科 知识的殿堂, 更

8、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 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 获得新知的体验, 可能有挫折、 失败, 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 结果 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 。有了认 知过程, 学习兴趣、 热情、 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 有了 亲身的体验, 学习态度和责任, 对个人价值、 社会价值、 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 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 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可以 这

9、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伴随着学科 知识的获得, 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 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 越来 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三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点实践要求:1、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理解要深。 “教 育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提法不妥,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2、课程改革不能只做“加法” ,而不做“减法” ,不要以掌握现成的知 识为唯一目标, 而应该在必要的时候有目的、 有计划的将两套学习方法结合使用, 即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的接受学习和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

10、接呈 现的发现学习;3、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 到我们的教育质量, 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 式, 是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 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 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 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 “平 庸的老师传达知识; 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 好的老师演示知识; 伟大的老师 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 生自己得渴望学习, 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 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 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

11、好, 学生必须愿意学习, 而且努力学习才行。4、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项重点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 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更是搞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必要条件。 真正实现观念转变, 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四 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美育全称是“审美教育” ,也叫“感性教育” 。美育关注的是人本身的存 在发展成长而非学习的对象内容, 美育讲求人生存的具体性、 情感性、 过程性和 生活化,因此也称“个性教育” 。美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独立完整的人作为根 本目的, 它重视发展人的感性, 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 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天

12、然的肉体化的联系。 美育的目的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 、 “促 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的教育理念。 因此,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美育 应该也必然处在整个普通教育的基础地位。 但是多年来, 我们未能对美育应有的 重视, 应试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美育的缺失, 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 与此有关, 如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 记忆力和创造力、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认知水平和健康水平之间的不协调, 学校教育与生活脱 节、 错位甚至对立, 都反映出美育的薄弱或缺乏。 我们当前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要给美育以本来应有的地位, 高度重视审美教育,

13、 以美育整合学校各科教学 及学校各项工作,把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放在教育的首位。2.学校艺术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课堂:美育作为普通教育的基础应贯穿于学校各科教学之中及学校教育的各 个方面, 而美术音乐艺术课程更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普通中小学美术学科教 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培养艺术家, 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 而是对学生进行审 美教育, 使他们能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 充满艺术情趣, 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 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进行美术课教学, 必须坚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为中心,改变传统美术课教学重讲解轻感受、 重知识轻体验、 重技巧轻审美、 重理智轻

14、情感、 重社会性轻个性、 重模仿轻创造 的弊病, 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新修 订的课程标准也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如 美术课程标准 指出美术课教学总目标为 “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 获得艺术感知、 艺术欣赏和艺 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 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 提高生活情趣, 健全人格, 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综 合发展。 ”五 我国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与不足:由于我国历史上千年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对人们思维习惯的影响和当前 高考制度的现实存在, 应试教育思想还深入人心, 并且仍作用于当前普通中小学

15、教育的各个方面, 素质教育始终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和口头上而未能成为教育的 主导思想。考试成绩仍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衡量教育质量的不二法宝。 在这种教育体制的笼罩下, 各学科自然以其与高考的亲疏远近关系而分出三六九 等高低贵贱,美术学科也必然难逃边缘化的命运。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 师资缺乏, 教学设备缺少投入; 美术课为主课让路, 成了自 习课或机动课, 教师教学缺少热情, 学生学得乏味; 教学方法陈旧简单, 内容单 调枯燥, 重技法轻素养, 缺少人文关怀; 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 表面上丰富多彩, 实质上空虚苍白, 以个别掩盖整体, 远未发挥其在素质

16、教育中 的基础性作用。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 “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 问题又出现了,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 题, 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 课堂纪律难以控制,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最令 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 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因此一节课, 无论怎么准 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 , 有

17、时教学任务没 有完成, 这是很正常的, 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就应当肯定, 倡 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 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六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我们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目的和方向, 也就明确了美术课在素 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从美术课教育抓起,改变当前美 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这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各级领导重视,形成合力,才能 取得实效。 我这里只就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传统美术教学的思路模式及方法 手段进行改革谈一些个人见解。 1.美

18、术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教育家杜威说: “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 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 更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美术是一门与生活 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 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 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 现美、创造美。 首先,美术课堂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 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 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

19、动乐趣。因此在美术 课教学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 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例如在设计制作课单元,可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 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或电视片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 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下来;为自己 的亲友同学制作新年贺卡,并鼓励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各种新技 法。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此外,美术 课还可以将当地乡土民间美术搬进课堂,如蛋壳画、葫芦雕、剪纸等,以丰富学 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

20、习的大课堂。生活是 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 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 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野外果园、 农贸市场、 山麓湖畔, 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 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 手工制作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带、挂饰、 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做到学以致用。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 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美术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倾向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个性化教育是未

21、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 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 程中, 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 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 制能力。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 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 多样性和个性化。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 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 的过死。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以门类、画种作为教学脉络,比较注重以教师为中 心,是老师教学生怎么画,而现代美术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帮助 学生将他们想要展现的事物画得更好,

22、是老师帮学生怎么画。美术教师要把提高 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 充分尊重每个 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不同学 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有 的喜爱工笔,有的偏向写意,有的追求厚实,有的欣赏飘逸,教师要尊重学生艺 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 美术学科还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学科,要创造,有成 功就有失败,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 败中自我进步。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 独特的绘画

23、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 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 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 生树立自信,否则,学生的表现受到老师的指责,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丧失, 从此可能对学美术失去兴趣。 而对美术学习来说,兴趣要比学到一些知识技法重 要千万倍! 3.努力营造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 感体验: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 美术是最具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 动之一。美术课程以实施美

24、育为核心,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 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 融融还是愁眉苦脸?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对认知具 有动力功能。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 的情绪则会阻抑认知活动的开展。 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审 美氛围。良好的审美氛围由具体的环境、教师和学生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而教 师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言行举止以及工作态度与方式,对审美氛围的创设起 主导作用。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应该情绪饱满,言行举

25、止富于形象性、生动性和感 染力,要以热情和真诚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 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平等交流,关注学生学 习过程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只有在融洽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生 的内心世界才会敞开, 他们的个性与情感才能得以充分表现张扬,创造力得以发 展,学生的心灵也才能得以陶冶净化。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 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 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 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操纵者,而是课

26、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平 等中的首席”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 学生积极主动观察、思考、参与讨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美术 课程内容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更需要加强师生间的交往互动。 4.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教学活动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来进行, 以电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教学带来革命性变革。 信息技术具有的直观性、 形象性和超大容量,对美术课教学来说更有得天独厚的 优势,美术教师要积极采取这一新的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服务。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美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元的活动,需要每一位 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反思新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总 之,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具备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 点和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学教法,改进教学,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 术。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育论 杜卫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西交流对话中的审美与艺术教育 曾繁仁 主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The middle school fine arts curriculu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