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_第1页
初中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页初中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二、教学设想1、杜甫的这首借景抒情的诗,从内容到艺术都有很高 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义诗人的 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人道主 义精神的陶染,在深入理解体味本诗和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 方面,我打算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训练,因此本节课我考 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使学生充 分领会诗歌的内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从基础 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质的飞跃。2、教学方法

2、(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3、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杜甫的诗及资料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5、课时:一课时三、教学过程第 2 页师: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 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 沉的人民性而独战鳌头,被誉为“诗圣”。上次布置了同学 们回去预习,查找有关杜甫的作品。 生: 学生背诵中学语文 教材中学过的 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 、月夜、水槛 遣心、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师:以幻灯片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背景和作者的掌握。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杜甫(板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鉴赏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现在

3、 大家默读这首诗,参看提示、注释,读懂诗句的含义。生:(阅读课文揭示,边诵读课文,边参看注释,有的 查字典,有的翻阅资料,有的互相询问、讨论;教师在学生 行间查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师:“茅屋”指诗人求亲告友,于公园761年春,在成 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去,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 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不料,当年深秋,风雨大作, 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杜甫草堂至今犹在,诗因秋风破屋而作,茅屋凭诗人高 风亮节而

4、传。千百年来,杜甫草堂是人们瞻仰的圣地, 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众口传颂的诗篇。多少名人大家为此作第3页诗题联,咏志赞叹,现在,我们以名家的诗作题联及诗人自 己相关的诗句作引子,来共同欣赏学习这一名篇。请问,诗 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生:在安史之乱的社会动乱中写下的。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过的杜诗中是怎样描写安 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生甲:石壕吏写到“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 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可以看出,战争残酷,死伤惨重,民不聊生,衣食无着,就连老妇人也被逼上战场。生乙:月夜中写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何时倚

5、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在 逃亡中和在长安俘虏营中所写的。痛诉上战争给诗人带来妻 离子散的痛苦。师:针对这样的现实,有人为杜甫草堂写了一副楹联,(板书)“十年幕府悲秦日,一卷唐诗补蜀风”。道出了诗人 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个人际遇和目的。“十年幕府悲 秦日”概括了诗人747年到长安,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实 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唐肃宗昏 庸、专横,使他的政治抱负破产,安史之乱的暴发,致使他 不愿再作一筹莫展的华州司功参军的官儿,因而于759年,弃官西行,带着家小,离开了饥民遍野的关中,经陕西、甘 肃逃到四川成都。“十年幕府悲秦日”正是诗人对十年幕府 生活中

6、看到朝廷昏庸,第 4 页国家混乱, 民生疾苦而疾首痛心, 哀 惋叹息的总结;“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来实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 望。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自我牺牲的精神,实现当初赴 长安“再使风俗淳”的抱负。现在我们共同研读诗文,看看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思想愿望的。请同学们欣赏动画FLASH诵读,把握其中的情感。生:(欣赏)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饱含感情在朗读一遍,注意读出诗 歌的停顿、节奏等。生:齐读。师:请几位同学朗读一下,比比看谁读得最好。生读。师:结合课文,疏通文义,用最简炼的词句概括出各段 内容,考虑好

7、后回答。生:(诵读、琢磨、 窃窃私议, 在笔记上概括各段内容。)师:(行间巡视、指点、解疑。)生甲:第一段,写狂风破屋;第二段,写群童抱茅;第三 段写屋破雨漏。生乙:第一段应概括为秋风破屋,既能点明时令,又能与题目照应生丙:第三段应概括为娇儿恶卧。生丁:第三段就概括为长夜沾湿。(各执己见,意见不一)第5页师:第三段这三种概括,各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的,都简 炼、正确;但是如果我们从诗人“归来倚仗自叹息”的心境, 和“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处境的角度来分析,都是写诗人秋 风破屋后雨夜的痛苦,所以“长夜沾湿”为宜,请同学们概 括出前三段内容。生:前三段,记述秋风破屋,诗人长夜沾湿的痛苦。师:诗人只为哀惋自

8、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长夜沾湿而 写这首诗吗?请看四幅图画,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这首诗深沉地概括出诗人杜甫茅屋在“雨卷风掀地欲 沉”的恶劣环境中所遭的劫难,但表白的是他忧国忧民的感 情,现在我们再次诵读前三段,体会诗人的感情。生:(齐读或齐背前三段)师:前三段是叙事,写出了诗人在秋风破屋,大雨连绵 中的痛苦,后一段是抒情。诗人的感情浓烈,想象奔放,思 想跨越的步子大。诗句由“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何由彻”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其中包含着诗人许多没有说出来的思绪,你能说出来吗生:(默然)师: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历经战乱折腾 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

9、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 战乱中的整个国家,因此彻夜难眠,请同学们回忆在课外阅 读或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有关安史之乱的画面、诗句,谈谈 当时的社会面貌。生甲:咏怀五百字里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荣枯第6页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政治腐败,贫富不均。生乙:春望里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由于战乱山河破碎,人烟稀少。生丙:垂老别里写到“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这是一个在战乱中子孙死尽的老 汉,愤而参军与老妻告别的场面。生丁:无家别里写到“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这是连年战争重被征召当兵的 哭诉, 这是人亡村衰,空寂萧条,毫无生

10、气的社会缩影,是 朝廷无能,百姓遭殃的见证。师:很好,同学们课外阅读充实,弓I用课本学过的和课 外阅读得来的材料印证了安史之乱中国家的破败,人民的苦 难,充实了这首诗的蕴含。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 液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 着落的穷苦百姓,呼号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吾庐独破爱冻死亦足”的铮铮壮语,表现了诗 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正如当 代诗人郭沫若题词:(板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 苦,笔底波澜。”生:(齐读全文)师: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 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

11、,一幢幢高楼 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年代变为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 他定会感到欣慰了。(板书):第 7 页叙事 抒情秋风破屋 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圣杜甫)推已及人顽童抱茅 叹心忧天下屋破难眠 忧忧国忧民大厦庇寒 愿教后记中学语文课本选入了杜甫诗作九首。杜甫是诗坛之圣, 茅诗是传世之作。 茅诗所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民不聊 生的社会现实,抒发的是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高尚思想情 操。教育意图通过对茅诗的教授,串缀起同一时期、反 映同一主题的其它诗作,使学生联想显现当时动荡不宁的社 会面貌;使学生体味连年穷兵黩武给社稷百姓带来的深重灾 难;使学生受到爱国爱民的思想教育,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爱 民、恤老怜弱的思想感情。课堂上,学生回忆了过去学过的杜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