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五篇资料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五篇资料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五篇资料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五篇资料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五篇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五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教学重、难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课前准备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有关母鸡的趣事(农村的学生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城市的学生可通过阅读、上网、请教他人、利用音像资

2、料等方法进行7解)。教学过程交流见闻,导入新课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2、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自读自悟1、师生共同制定读阅读目标。a、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b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c、理清文章条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d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不同之处:猫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终是喜爱的情感,而本文体现的是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2

3、、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汇报交流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a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如:“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b、作者分别通过哪些事例具体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如:随处乱叫 欺软怕硬 发狂炫耀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c、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d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2、全班交流。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辨褒贬,积累语言1、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

4、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2、分类摘抄词语。把自己所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反复回味,走近老舍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 关于荷塘月色的感悟:在教学以前,我自己重新精读过这篇课文。我不认为传统的教材分析可取。我完全抛弃他人已有的分析,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头脑去钻研,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结果我有了很多独特的想法。比如我发现朱自清带上门出去前他其实是很想同人交谈,如果有一位知

5、己可以与他共享这份苦闷,我想他就不会如此不平静如此寂寞了。他的妻子,迷迷糊糊哄着孩子睡觉,他必须寻找一个倾诉的对象。这时候就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我认为这篇文章一直是作者与荷塘他心目中艺术的美,或者说简直就是他追求的“艺术的女人”对话。他本来一直处在一种落寞的心境中,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找不到心灵相通的人。他在煤屑路上走,他体验着一个人的自由,他说他喜欢这样,但这看来又似乎是他的自嘲,他还是不甘心寂寞,他还是在寻找对话的客体。于是他开始了“受用”荷塘月色,其实不是“受用”,而是和这样一个宁静幽美的月下荷塘展开了对话。既然是对话的客体,当然不是静静美丽着的自然,荷塘在他心中不断幻化成脱俗曼妙的女子

6、,他心目中的“艺术的女人”。这些女人亭亭玉立,有体态轻盈、随风起舞的,有羞涩如明珠般闪烁的,还有通灵清透的出浴美人。这些艺术的女人在他面前尽现其娇羞、柔媚的一面,他似乎听到了美人渺茫的歌声,他似乎看到美人心底的那丝颤动。“艺术的女人”在他面前慢慢虚化幻化,她们开始做梦,那是一个朦胧而美好的梦,让人不忍心去触碰,唯恐不小心惊动了梦中静谧、祥和而又柔美的女人。他无奈,只能把视线移开荷塘,移向四围,像鬼一样黑黢黢的树影中,他终于又发现了新的艺术女人,新的对话客体丰姿绰约的杨柳。杨柳的倩影是无论什么烟雾都遮挡不了的,连影布荷叶都显得那么和谐,也只有名曲才可以有如此谐和的演奏。他很高兴,但是杨柳似乎没有

7、荷花那般通人性,她的美总是让人觉得无法接近。于是作者再寻觅新的对话者,然而没有了,他的视线越过了树梢,看到远山,看到树缝里的灯光,听到嘈杂的蝉声和蛙声,他知道又是回到了人世,那些通灵美妙的女子不再和他对话,他没有心情了。他再次感到落寞,他说“我什么都没有”。他不甘心没有人与他对话。他回想起古代的女子,他们是多么活泼可爱,唱着艳歌去采莲,那个风流的季节多么让人向往,但一转念,向往归向往,还是不能回去与他们对话。没有对话的人好让人惆怅啊。作者觉得自己像西洲曲里的女人,唉,想着想着,不由得怀念家乡了,也许只有家乡才能找到真正可以对话的人。他带着一腔无处诉说的失落走着,走着,已然看见过去的一切,继续罢

8、。苦闷,暂时放在心里。待来日希望找到红颜知己,让我倾诉郁结已久的烦闷罢。他寻找一个知己,一个可以领会他的内心可以听他倾诉的知己,在他心中,这个知己只有艺术的女人才可以充当,他最后仍然失望了。二、 教学目标(一). 文学角度1. 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作2. 了解散文这一文学体裁(二). 写作角度1. 体会散文的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 学习散文准确生动的用词方法3. 学习散文使用多种修辞的表现手法三、 教学重点(一). 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二). 生动准确的用词(三). 多种修辞手法四、 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如何让学生体会景中包含的感情,情观照下的景五、 教学方法:体验法 品味法六、

9、 课时设想共两课时,提前发朱自清生平资料给学生。第一课时:文本解读通过通读课文,想象、体味、感受作者的情及月下荷塘的景,了解情景如何自然交融,掌握本文写作脉络。第二课时:艺术品读包括品读词语和品读修辞两部分。七、 教学过程(一). 第一课时指导思想:先不了解背景等,直接进入文本感受、品读,课后再请同学结合背景验证自己的理解1. 作者及背景简介(有提前发下去的材料,略)2. 请学生读课文,读得时候注意(15分钟)1) 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作者的心情假设你是作者,你不宁静,你想着出去走走,你来到煤屑路上,你看到这样的荷塘,你看到这样的树影,你会想到什么?你会感到什么?如果你想得和他想得不同,如果有疑问

10、,请一定记下你的疑问。例如:“颇不宁静”想想自己什么时候颇不宁静?不宁静的时候最希望作甚么?2) 找出本文的感情基调你在体验过程中,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情如何?3) 理出作者的行动和思想脉络4) 写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3. 提问,通过提问带领大家走入课文1) 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的题眼在哪里?本文给你的整体感情是什么样的?2) 写出本文的写作线索,找出过渡型的词眼和语句。3) 本文的感情是按照一个什么顺序发展变化的?4) 文章中作者的行动路线是什么样的?作者在行动过程中视线是如何发展变化的?5) 直接写景的部分是哪些?景中是否有情?如果有,情是如何融入景中?请举例说明。6) 作者

11、笔下的景完全是客观真实的吗?如果不是,则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情投射到景中?请举例说明。7) 直接抒情的部分有吗?直接抒情完全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感情了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4. 布置作业1) 请同学们找出至少5个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句子进行赏析,说明情是什么样的情,景又如何表现情,情景是通过什么交融在一起。2) 找出本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试着说明为什么精彩。提示:词语可以使用“替换法”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修辞可以使用“还原法”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12、这两类应用题。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够画出较复杂应用题的线段图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基础知识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类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投影出示如下习题:1读题列式并按要求改编题:一本书100页,读了60页,读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学生读题:如果把问题改成“读

13、了百分之几”应如何解答?样列式计算?如果把一本书的页数当成问题,如何编题?怎样列式计算?(板2补充问题。(1)六一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_?可以求什么?从最基本的想起。学生读题后补充问题并列式: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求什么?从最基本的想起,学生读题后补充问题并列式: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3回答问题。师述:大家做一个比赛,看谁想得多?(学生自己在本上独立完成。)甲是甲乙差的4倍。乙是单位“1”。4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

14、了分数、百分数的哪些类型应用题?它们各自的解法是什么?(二)画线段图分析解答投影出示如下练习:1录音机每台降价30后,售价350元,这种录音机原来售价多少元?学生读题;学生自己画图列式;订正画图;指名列式。为什么不是350×(130)?那为什么也不是350×30?2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0,第二天修了200m,第三天修的是前两天的总和,这条路全长多少米?3一根绳子截去20后,再接上6m,结果比原来的绳子长了30。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图。4一根绳子截去20后,再接上6m,结果比原来的绳子长了1.5m,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三)综合练习1题组训练(只

15、列式不计算)共多少吨?箱重量正好相等,原来两箱桔子各有多少千克?老师用投影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理解题意。学生课后完成。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一类应用题。通过补充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进行复习,并且打开解应用题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这部分的应用题具有典型性,要求学生能够画图进行分析,通过线段图找准量和率的对应关系,能够顺利地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6、第三部分是深入理解三种应用题的解题思想,综合应用知识。这部分应用题比较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散思维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学习斧、盖、造等16个生字。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环保的图片和小故事。课时安排:二课时一、师生谈话,复习检查: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

17、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三、把握重点,理解课文:1、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2、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3、联系上下文解疑。(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学生交流。课件演示。指导朗读第一段。(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学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练习,思考:谁家想做(),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指导读课文相关部分。四、前后联系,探理激情:

18、(1)师创设情景,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3)课后作业: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3、鼓励学生大胆地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一、我的采蜜集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词。2、指名读一读。3、你喜欢文中的“小雪花吗?为什么?(小雪花很美丽,很有爱心)4、你觉得这篇散文写得好吗?为什么?

19、(小作者的想像很丰富,由雪花联想到梨花,又联想到雪花和麦苗一起睡觉,一起做着金色的梦)5、情感朗读二、读读背背1、自由读诗,小组讨论诗的含义。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3、了解了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朗读小诗并达到背诵。4、课下搜集牡的其他作品,读一读,背一背。口语交际让我们的大“家”更美好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关爱他人。2、培养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板书:让我们的大“家”更美好。让同学们猜测其中的“家”指的是很么?(我们的班集体)二、互动交际畅谈自己的设想师引:班集体是由“我”和同学们组成的大家庭,现在请

20、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我们这个大“家”变得更舒适?我们生活得更愉快呢?好,现在请同学们闭眼回忆一下,在我们班级的日常成活当中,有哪些问题让自己感觉不太舒服,还应改善?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2、小组归纳总结后派代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可做必要的补充。3、共同商讨自己想为这个“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什么。(注意说话的条理)三、落实自己的想法我的小笔头 一件难忘的事综合学习三中“我的小笔头”习作是一篇例文,分析之后认为要求是这样的:你一定有一些总也忘不了的事吧?这些你自己做过的事,可能是使你受鼓舞、受启发的,也可能是让你感到后悔、使你受到教育的。请你从中选择一件最难忘的事写下来,内容要真实,主要部分要写具体,写后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教材分析:教材顺应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安排这次习作,训练他们有条理的叙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设计思想:1、学习以事命题,审请题目范围,能围绕“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