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1页
略谈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2页
略谈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3页
略谈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4页
略谈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略谈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李梓童人文精神是凝聚在几千年来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知识与文化中的精髓与主旋律,但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的兴起,自然科学知识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二十世纪以后,在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氛围下,相当一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产生了偏颇:他们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注重智力的开发,忽视了道德价值的教育;只注重解题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生活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只注重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忽视了知识发生的人文背景,忽视了知识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启示。 梁仁华: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中国历史、地理教与学2002年第8期,第7页

2、。 法国作家孔巴兹曾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但今天,培养人文精神这一教育功能已快被泛滥的科学主义所吞噬,直面诸如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口膨胀、种族隔膜、人际冷漠等一系列人类生存危机的时候,人们开始深刻的反思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于是弘扬教育的人文精神,成为了现代教育的热门课题。作为连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历史学一直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教育,作为历史知识世代传承和人类集体记忆延续光大的主要载体,它比其他学科的教育更重视从总体上理解人类社会的客观进程。如果说哲学能够提供价值理性的思辨逻辑,文学能够提供价值理性的情感体验,那么,历

3、史作为人类以往实践的整体记忆,能够更全面、更综合的为人们提供价值理性的累积经验,并从历史上因价值理性的缺失而导致的社会发展失衡中为人们提供深刻的教训。 钟启泉、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64页。 由此可见,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历史教育在整个学科教育系统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人文教育功能的缺失已是当前历史教育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之一,其人文教育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甚至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门学科。伴随着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健康、有序的全面展开,人文精神的弘扬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已成为了新时期历史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关于“人文精神”几年前,在中

4、国的学术界甚至整个社会里都在探讨一个当时来说相对时髦的词“人文精神”。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讨论,人们并没有像1+1等于2一样,得出一个明确的结果来。直至今日,虽然“人文精神”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被人们所提倡和弘扬,但究竟该如何定义它,它的内涵到底有多深多广,目前仍旧众说纷纭。(一) 何为“人文精神”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贲卦的彖辞上:“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也应该是世界范围内关于“人文”一词最早的记载。但是,现代社会里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其理念还是来自于西方。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是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的,虽然文艺复兴运动旨在复

5、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这已非单纯的使这一古老传统再生,欧洲人赋予了人文精神更新的含义和更丰富的内容,使其与时代接轨。当时的人们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与中世纪神学和宗教异化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抗争。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后,人文精神的内容扩展到了个性、自由、权力、人的尊严、价值、情趣、人格、人性、人道等多方面。 (二)人文教育和历史教育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载于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449页。 众所周知,人文教育包括

6、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两部分。,现代学术界认为这里的“人文精神”是指依靠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社会学科基础,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自觉、批判和超越精神,以及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和思考,它是以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相结合为原则,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规范。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教育,因而其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历史知识的传授就是围绕着这一基本功能来进行的。可见,历史教育同人文精神培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首先,历史教育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不可替

7、代的重要作用。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它以人类社会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从而包含了许多鲜活的、富有个性的人物;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许多音乐、服饰、绘画、建筑等精彩内容。因此,历史教育可说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个性的主力学科。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唤醒和呵护人的心灵,建构人的精神家园;可以抵御科技理性的膨胀和物质主义的侵蚀;可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使人懂得关怀他人、群体与社会。其次,人文精神的弘扬是历史养成教育的灵魂。历史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以活生生的历史事实的再现为依托,通过科学的诠释和分析,形成历史认识,由此拓展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要通过历史教学,“使

8、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这便是历史教育工作的灵魂,我们的工作要围绕着这个灵魂来展开,如果失去了这个灵魂,历史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本质价值。二,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季羡林先生在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中曾这样说到:“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一般道德水平,实在不尽如人意。年青的学生在这个大气候下,思想水平也不够高。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在像我这样的思想保守的老顽固眼中,有时实在难以理解。” 季羡林: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载于面向

9、21世纪我的教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62页。 当今,在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类似的无奈叹息几乎随处可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整体滑坡已经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人文素质的低水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丧失更是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个时候,应该正是担当人文教育重任的历史学科“一展身手”的时刻。而它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又是怎样一种现状呢?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曾对北京市2000多名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进行过仔细的调查。其中学生对历史课程有以下反映,值得我们注意:在“最不愿学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排第3位;在学生对15门中学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排第2位。历

10、史课被学生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更令人无奈的是,在一批又一批堪称时代精英的出国留学生当中,不知祖国历史,不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竟大有人在,令外国人大为惊讶。我们在汗颜之余是否也应该深刻的反思呢? 三,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点设想目前,正全面展开着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自主性学习,尤其是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这一方针的确定正是历史教师扭转陈旧教学态势,大力开展人文精神教育和培养的有利时机。历史学科怎样才能摆脱倍受学生冷落的境地,恢复其人文教育的本性呢?下面几点是初步的设想。(一)纠正错误理念,提升人文精神培

11、养在历史教育目标中的地位。与过去的历史教学只重视知识目标,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偏差相比,在当前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又出现了过分强调能力训练,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置于历史教育目标之首的误区。对此,有专家尖锐指出:“本人一向对历史教学界大力提倡的学科能力培养和创造性培养持不以为然的态度。甚至旗帜鲜明的反对将学科教育演变为技术训练。历史教育在于涵养人文精神、传承文化精粹,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格素质。能力培养是内化学科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页。因此,要改变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功能缺失的现状,我们首要就是要纠正历史教学实践

12、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这种无论是“知识本位”还是“能力本位”的错误理念。因为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的学习,其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颈部以上”(From The Neck)的学习,它只涉及记忆和思维,只是一种纯粹的认知学习(Cognitive Learning)。只有教师们真正认识到了人文精神培养在历史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历史教育实践才能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展开。否则,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根本就无从谈起。(二)树立准确教材观,切实落实人文精神培养目标。以往人们习惯上认为教材就是指课本(即教科书),其实这种认识是相当狭窄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所谓教材,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

13、定的教学内容的,承载着一定的活动信息的,能为教学活动所利用的物化材料。因此,尽管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用书,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从这个意义来讲,历史教材的类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可分为以文字化信息为特征的历史教材和以形象化信息为特征的历史教材。前者是指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承载历史教学内容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练习册等配套性的辅助教材、历史的文献资料、历史统计资料、有关历史的著述及读物、涉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等等。后者则指以非文字形式承载历史教学内容的材料,包括图像材料(历史的图片、照片、地图、图表、绘画等)、音像材料(即现代化视听媒体所承载的教学材料,如录

14、音、录相、影视、幻灯、投影、计算机软件及互联网络上的信息材料)、实物材料(如文物、模型等)、实境材料(即可供参观考察的、带有历史风貌的场所和场景,如历史的遗址、遗迹博物馆等)。 叶小兵: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观念兼谈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第104页。 可见,对于教材的观念应从广义上建立起来。 教材和教学内容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材并不等于就是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教学任务的具体体现,它既包括科学的知识、概念、规律、原理、法则等,也包括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它既包括知识教育的内容,又包括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这就

15、是说,教材是承载一定的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教学应是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而不仅仅是围绕着教材。 叶小兵: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观念兼谈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第104页。历史教育应该摆脱“唯书”这一应试教育下的不良产物,打破历史教学片面以教科书为中心,把教学的全过程划定在教科书的范围内,教与学,学与考都围绕着教科书转的封闭观念。认识到教材的多样性,进而更多的采用图像、实物等教科书以外的教材。这样才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到历史所传递的博大精神。例如必修一第四单元

16、第二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就是使学生认识“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作为青年教师,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口述起来总是有些苍白。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了使用影视资料,学生们可以直观深切的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状态和当时的社会面貌,从而对“文革”有了较深的认识,并由此生发出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态度和感受。(三)革新传统教学方式,加强情感教学 要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靠枯燥的讲解和讲述是不可能实现的,情感教学恰恰是实现人文精神培养的一项必要而有效的手段。何为情感教学呢?它是指通过教师健康丰富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形象和抑扬顿挫的声调,并借助于直观教具去真实的或近似的再现历史中的事件的

17、情节、人物的形象和与之有关的情景,去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道德感为主),启迪学生的想象能力,正确的认识历史知识。 傅宝珠:怎样进行历史课堂的情感教学,中学历史教学1990年第4期,第19页。 教学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其间师生双方既进行着知识传递,又存在着情感交流与发展,它是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没有情感的注入课堂就“活”不起来。那么,怎样才能很好的展开情感教学呢? 第一,情感教学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作为知识和情感的传递者,历史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作为本体,它指人类经历所创造的一切,它是过去的,即定的,不

18、变的;但作为认识,它指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与思考,因而它是现在的、不定的、可变的。所以历史教师眼中的历史应该是“鲜活”的,只有这样他才能把历史的灵魂传递给学生,如果连老师都觉得历史是个“死东西”,那他传递给学生的情感就一定没有“活”的可能性了。再次,历史教师要具备很好的表达能力,这样他的情感才可以有声有色、有爱有恨的被学生所感知,才能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从而将自己得到的知识与情感内化为自身的性格品德。第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材,大力开辟第二课堂。如历史古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迹是中学历史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题材,可以说,所在地区的历史遗址、遗迹等都可以作为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

19、而让学生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环境中去学习历史,触摸历史,获得直接的经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但这一点尚未受到广泛重视,这和历史教学方法的开放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多年来,历史教师们不愿越“雷池”半步,能从教学的角度带领学生踏访古迹的老师屈指可数,造成了这一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提倡开放式教学的力度,把第二课堂的开辟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样,历史不能重演所带来的时代隔膜感对学生在理解历史上造成的困难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而且可以使学生们在历史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尽情的感受历史,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改进旧的教学观,提高历史教师的人文素养 历史教师对历史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

20、培养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中人文精神弘扬的实施效果。因而,教师教学观念的改进对教学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自主自觉的把人文精神培养放到教学目标的首位,并配合教学提高自身素养。首先,历史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既有人文学科的素养,又有必备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其次,教师本身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对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和谐的敬畏,以及对人类创造文明的由衷赞叹等。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历史教师以漠然的表情、毫无生气的语调,讲述

21、着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再次,人格需要人格来培养,教师必须有健全的人格,才会自然真实地表达情感,从而达到与学生共鸣,才能营造快乐、成功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取人文精神的精髓。还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即学生作为主体意识“人”的感受,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注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青一代的。当我把人文学科作为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