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论文_第1页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论文_第2页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论文_第3页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论文_第4页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论文题目:圆明园的悲怆选课序号: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摘要: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是清代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汇集全国的名园胜景;大胆吸收外国的建筑形式与内容,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就是这样辉煌美丽的圆明园却因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遭到毁灭。他们最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合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一个半世纪已随着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过去了,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永久的一笔。那座落于北京西郊的一个荒废的园子,影映着那场令人不寒而栗的大清国歹易。残破的汉白玉,清冷的风,无限的苍穹,无法

2、用语言形容的感受,仿佛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也仿佛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这就是圆明园的历史,有悲有喜,有经验有教训。一段回忆,一段警醒。关键词:圆明园辉煌英法联军焚毁一、曾经的辉煌一一昔日的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圆明园这个名字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

3、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傅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

4、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

5、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可以想象那是的鸟语花香,一派和谐之色,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圆明园是世界规模最大,价值最高、宝贝多、最令人惊叹的宝库。豪华的装修,精美的陈设,琳琅满目的贵金属,巧夺天工的景致,不计其数的珍宝、古玩、字画、瓷器、玉器、漆器、钟鼎、家具、器物、古籍以及属国进献的各种奇珍异宝。圆明园汇集了江南名园胜景(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狮子林等),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大水法等),园中

6、有富丽堂皇的宫殿,玲珑精美的楼阁亭台,以及供皇族游览的“买卖街”与“农庄”。完全可以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二、无限的耻辱一一铁蹄下的圆明园用价值连城、无价之宝都不能准确说明它们的价值。关于这些,西方列强通过与传教士的往来书信早就有所耳闻,并且垂涎三尺。对于手中掌握当时最先进武器的他们来说,除了抢,他们再也想不到其他满足占有欲的方法了。于是,他们蓄谋制造借口,开始实施罪恶的计划。当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选

7、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己完全失去了控制,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己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

8、树根全被烧成木炭。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而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至此,圆明园己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圆明园建筑、

9、林木、砖石皆己荡然无存?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己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城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三、牢记历史一一圆明园悲剧的反思回顾历史,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圆明园被视为自己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根木无法忘记圆明园的毁灭。纵火者原以为打击的是皇帝本人,实际上他们伤害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它给中国人带来了集体的创伤。吕西安?博达认为:“没有比焚掠圆明园这一胜迹更使人对洋夷恨之入骨了!”历史学家汪荣祖说,中国人,

10、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有认为火烧圆明园只是一场惩罚统治者的个人的行动;他们认为,这座巨大的皇家宫苑是他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一疯狂的毁灭行径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火烧圆明园在中国人心目中被视为一场深重的民族灾难,对圆明园的伤悼贯穿了整个20世纪,并延续到21世纪,进而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对西方及西方自以为是的现代性的戒心与不解。至今,圆明园的废墟仿佛战场或墓地一样,仍然具有着圣地的意味,是缅怀凭吊的场所。它像一块流血的伤口一样,仍然刺痛着中国的记忆。仇恨和伤痛之后,我们需要清醒、理性。当我们揭露和指责入侵者的罪行和责任时,是否还应该考虑: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否也

11、该对圆明园承担责任?落后必将挨打,这才是圆明园悲剧的根源。必须利用一切的手段富国强民,必须对我们自己及后代保证:这样的悲剧,决不能重演!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就这样,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下,一个悲剧就这样产生了,除了痛,我们应该记住历史。结语:圆明园的园林杰作和艺术宝藏无一不是千百万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既体现了我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