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压轴题分类汇编1_第1页
2020-2021年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压轴题分类汇编1_第2页
2020-2021年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压轴题分类汇编1_第3页
2020-2021年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压轴题分类汇编1_第4页
2020-2021年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压轴题分类汇编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年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压轴题分类汇编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此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氧气浓度传感器图1A. 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B. 丫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C.图2中BC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D.图2中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集气瓶【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2可知,ABCDEF曲线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变化趋势是纵坐标先不变,后下降,红磷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因此,丫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

2、变化,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由选项A的解析可知,丫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由图2可知,BC段变化趋势是上升的,说明压强在不断增加,红磷刚开始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集气瓶中压强增大,故不符合题意;D、由图2可知,CD段变化趋势是下降的,说明压强在不断不断减小,因此,CD段仍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熄灭后冷却过程,集气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故符合题意。故选D=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答案】D【解析】【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

3、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详解】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故选Do【点睛】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

4、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答案】C【解析】【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o【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和氮气是有用的B.空气主要

5、提供人们呼吸,而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不大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氧气,更有益于人类的发展D.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生产、运输、电光源等领域【答案】D【解析】A、空气中的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故错误;B、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成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故错误;G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将无法生长,故错误;D、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生产、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故选D。5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6、H2B,H2OC.H+D,2H【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即H2。选Ao考点:物质的构成。点评: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6 .酚酗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20H1404)。通常状况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易溶于乙醇和碱液,难溶于水。下列有关酚酬:叙述正确的是()A.酚酬:分子是无色或微黄色的B.酚酬: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核C.酚酬: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D.酚酗:中碳、氢、氧三种原子质量比为10:7:2【答案】C【解析】【详解】A.分子是微观粒子,不能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7、;B.每个酚酬: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每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所以每个酚酬: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核,故B不正确;C.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所以酚酬: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故C正确;D.酚酉太中C、H、0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4):(164)=120:7:32,故D不正确。故选:C。7.重铭酸钾(K2CF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0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2Cr2O7中铭元素的化合价为+7B. K2Cr2O7属于氧化物C. 02H50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C2H50H中C、H、0的原子个数比为2:5:1【答案】C【解析】【详解】A.钾

8、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铭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x+(-2)X7=0,则x=+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K2Cr2O7是由钾、铭、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1X6):16=12:3: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QH50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8 .钙是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钙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

9、9 .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C.钙是金属元素D.婴幼儿缺钙可引发佝偻病【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0,表示原子序数为2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近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钙,带”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婴幼儿缺钙可引发佝偻病,

1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o10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运动快,原子运动慢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C【解析】【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不符合题意;B、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运动快慢,故不符合题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符合题意;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不符合题意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一点燃一A,镁+氧气氧化镁点燃.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C.高镒酸钾加热镒酸钾+二氧化

11、镒+氧气D,氢气+氯气氯化氢【答案】B【解析】【详解】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点燃一一,一,一,”,A、镁+氧气氧化镁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点燃.一-“一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C、高镒酸钾加热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光照一.一、.一,D、氢气+氯气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故选:Bo11.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12、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3【答案】D【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CG+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

13、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x(16+18X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x(32+44X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27g-24g)/1=1:3,故正确,故选Do点睛: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12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认识完全正确的是()A.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

14、反应速率B.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D.使用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答案】B【解析】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A.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有可能改变;D.生成物的质量是由反应物的质量决定的,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选B13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

15、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空气、氧气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氧气、空气【答案】B【解析】【详解】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故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氮气、空气、氧气。故选:Bo14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下动两涌水上移端面平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

16、性良好,故B不漏气;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布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15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

17、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空气中的CQ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答案】A【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B、空气组成中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错误;C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错误;D、酸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不是二氧化碳,错误。故选Ao1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答案】B【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

18、白烟,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故选Bo17 .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计20niL水容积为25加止的玻璃瓶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

19、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答案】B【解析】【详解】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B.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mL=230ml,进入水的体积是45mL,即氧气的体积是45mL,因45mL此氧气的体积分数=19.6%故错误;230mL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故正确;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

20、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使结果准确,故正确。答案:Bo18.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来分析;C、根据分子性质来分析;D、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详解】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错误;B、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