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误区分析_第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误区分析_第2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误区分析_第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误区分析_第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误区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误区分析【摘 要】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界方方面面的更新和升级,使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进入了学校和课堂。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和校园视频点播系统等的引入和建立为教育教学搭建了先进的平台,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利用这些软硬件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误区,因而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致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面临诸多尴尬的局面。本文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误区 课程整合  核心一概述在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理论框架的提出已有近十年,但信息技术至今还被片面的理解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

2、术,网络技术等。虽然对于信息的处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而且计算机在教学中肯定能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手段一直被滥用至今,部分教师甚至把它变为一种统一的模式来组织教学,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语言和书本灌输”。著名电化教育专家何克抗教授深刻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宏观的,是处于系统级层面的一种模式和概念,而不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某一节点上使用信息技术,更不是用计算机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

3、调的是整合更是交融。不要以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计算机或网络就是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表现(一)滥用多媒体教室1、“1=1+1+1”的情况非常严重。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绝大部分教师误把明明要几节课时间才能完成的探究过程浓缩到一节课内完成,进行一种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这种情况就是我所说的“1=1+1+1”的一种极端表现。这种重课件设计,轻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策略和目标根本不匹配的情况十分普遍和严重。2、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课件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尽数罗列,

4、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大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音像视频、PowerPoint、投影一齐上阵,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知识和意义的重新建构无法实现。这种现象不仅会导致感官疲劳和思维迷茫,而且严重偏离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本意,结果只会是弊大于利。3、追求新颖,赶时髦,教学唯多媒体教室是从。不管效果如何,一概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结果是兴师动众,课堂热热闹闹却没有任何效果。有些教师为了标新立异或赶时髦,不管教学内容有没有必要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别人用了多媒体教学,马上跟风套用,根本不顾自己的教学实情和教学效果。甚至认为有了信息技术这样现代化的工具,传

5、统的东西就过时了,该淘汰了。这一点要特别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我曾在我的论文正确使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不要过分依赖于多媒体,不能片面理解多媒体就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功能再强大也不可能代替传统教具,书本和黑板。如果只要书本和黑板,加上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想象力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就不必小题大做使用多媒体教室。(二)用计算机虚拟系统代替实验室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提出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因计算机的功能强大,能进行全真模拟,也能为学校节省开支,且能短时间内安全快速的进行大班级模拟实验,有些教师于是利

6、用网络下载或直接购买软件公司的成品模拟系统使用。实际操作中学生始终被软件牵着鼻子走,一步一步按照程序既定的方式进行,最终做出程序员制定的结果,每个人的结果都一样,这有什么创新可谈?更说不上启发性,探索性,研究性和协作性。这和新课标的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当然,我不是说完全不能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在全真虚拟的环境下完成实验,我的本意是,在学校实验室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于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动手能力的传统手段绝对要比虚拟的实验环境有效。如果实际条件不允许,教师可以灵活一点,适当的加以引用。(三)过分依赖网络,忽视其他教学资源从来就不存在万能媒体,网络亦然,虽然它有很多优势且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但是作为提供学习资源的渠道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甚至更快更好。如地理课程标准中界定地理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图书馆、布告栏、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作为地理课程的资源。其他学科也是这样。因此对于资源的调用不应只局限于网络。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或是最好的资源。而且很多教师都有一个坏习惯,从不原创教学课件;为了节省时间,就在网上下载,或简单更改,或直接使用,他们根本就没

8、有深思过这样一些问题:网上发布的教学课件,究竟有多少真正是经过实际教学过程的考验反复修正的?又有多少真正取得了成效的?这样一来就很难保证整个教学的效果和价值。(四)错误的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编写好了课件就把课备好了,然后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却简单进行,授课过程中教着教着就忽略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地位;于是,上课就变成了 “幻灯机”和“电子黑板”的简单组合,教师成了机器操作员和画面讲解员,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失去了教师与学生,学生和课本互动的过程,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

9、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其实是从教师“语言灌、书本灌”,变相为“计算机灌”,更是加重学生负担的片面应试教育。它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实质就是传统课堂的翻版。(五)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严重目前在大部分教学实际中,学生分组进行学习的现象比较常见,一般是在一段时间的小组学习过后,教师请小组长或一位组员进行汇报,可是这个观点往往并非是组内成员的共识,而是学生个人的观点表述;原因很明显,形式上是分成了许多小组,但是组内分工不明确,缺乏交流,没有观点的交锋,没有良好的组织

10、和总结,这种分组只是形式,不要也罢。(六)在技术支持方面存在错误的意识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应过度依赖于技术。这种现象一方面表现为对硬件的过度依赖。准备好的一堂课,由于硬件故障被迫中止,因此教师的应变能力不但要提高,而且要具备处理常见问题、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以保证教学能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于计算机教师的过度依赖。认为计算机教师理所当然要包办与计算机相关的一切工作。有些技术运用如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平台或多媒体教学系统,简单的教学软件的开发等都应是各学科教师自身应具备的能力,请计算机教师代劳不能作为长久之计。三现状如此,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一)正确认识和

1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概念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撰文说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

12、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其中包括三个基本点:1、课程学习活动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的;2、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的;3、课程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的。可见,传统课堂的变革并不代表不再使用传统教学中的所有模式和教具(教学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并实现传统教学之所不能,不合理的要淘汰,合理的要结合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科学、合理、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二)需要对教师实施定期的专项培训硬件设备的升级

13、,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学理念的更新,不断冲击着所有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习惯。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门要定期对教师全员专项培训,学校内部要经常组织教师参与研讨和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校间互动,名师示范。不要动辄集中进行一次培训,讲一些条条框框大道理。要理论联系实际,将新课标中的每一项要求和教师的实际授课联系起来对教师进行培训。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才能真正的让教师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并能真正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备好课上好课,从而让这种整合发挥其应有的功效。(2)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3

14、)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三)教育主管部门不要把“整合”列为评课标准。一些中小学教师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是网络技术。只要使用了这些信息技术工具,就是进行了整合。因此,在许多学科教学竞赛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要制作课件,而且很多教师就是简单的把板书搬到了计算机屏幕上,把屏幕当作是一种“高级黑板”,而没有真正发挥出这些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更谈不上课程整合了。有些教育主管部门还在把有没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评课评优的一项标准,这也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无奈局面。我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多式多样

15、的,“评课”不是挑错,“标准”不是真理,教学设计不能让评课标准牵着鼻子走,而应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有选择有节制的使用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来促进教学。(四)教师应切实做好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价工作。课件的信息载量巨大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色,但并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这是做好学生反馈处理工作的重点。另外在各科课程标准中,都把评价作为重要的部分进行专门论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这就是老教师有经验,教学富有成效的原因所在。教师只有重视教学并努力做好教学评价工作,才能不断地增长自身的教学技能,获取丰硕的教学成果。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应该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实情相融合。今撰此文,重提这一话题,列举个人长期教学工作中的切身所见所感,不敢说是批评,而是一种深刻的提醒;如果各位教育同仁能真正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和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