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领域教材教法与教学实习(授课大纲)_第1页
社会领域教材教法与教学实习(授课大纲)_第2页
社会领域教材教法与教学实习(授课大纲)_第3页
社会领域教材教法与教学实习(授课大纲)_第4页
社会领域教材教法与教学实习(授课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會領域教材教法與教學實習(授課大綱)彭明輝開課系級:10243 教中四 / 1T321 師培二授課教授:彭明輝科目代號:102085001 / 109020001時 間:星期三 5-6節 14:10- 16:00教 室:井塘020113一、任課教師簡介4(一)史學著作4(二)編輯與合著4(三)散文及其他4二、課程理念5三、課程目標5四、課程進度6五、課程進行方式8(一)閱讀心得報告8(二)參訪心得9六、上課倫理9七、基本參考書9八、成績計算方式12九、授課大綱13(一)課程說明:課程簡介、分組、分工合作協調。13(二)書評、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13閱讀資料14(三)導論: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

2、程綱要的發展15閱讀資料16(四)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原理與課程目標16閱讀資料16(五)九大主題軸的意涵17閱讀資料17(六)能力指標的轉換18閱讀資料18(七)教科書選擇19閱讀資料19(八)教學活動參訪(1)20(九)教科書版本分析(1)康軒20閱讀資料20(十)教科書版本分析(2)南一20閱讀資料20(十一)教科書版本分析(3)翰林21閱讀資料21(十二)教科書版本分析(4)仁林21閱讀資料21(十三)學校本位課程教學21閱讀資料22(十四)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設計22閱讀資料23(十五)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公民教學23閱讀資料24(十六)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歷史教學24閱讀資料25(十七)期末

3、課程檢討26十、MLA簡明論文格式27十一、APA簡明論文格式30附件1:個人學期報告封面38附件2:小組學期報告封面39附件3:小組互評表40附件4:小組自評表41一、 任課教師簡介彭明輝,臺灣花蓮人,筆名吳鳴,原籍客家,1959年生,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1981),政治大學歷史學碩士(1987)、博士(1993)。研究範圍為中國近、現代史學史;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內容主要以成長經驗和歷史思維為主題,記錄了1960-1980年代的花蓮農村生活,並以所受史學訓練,關懷花蓮這片土地的人文經驗,1990年代以後漸轉向學院式思考;曾任聯合文學執行主編、叢書主任,聯合報編輯;現任政大歷史系教授。(一)

4、 史學著作1. 2002晚清的經世史學,臺北:麥田出版社,388pp+xiv;256,956字。2. 2002a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臺北:麥田出版社,294pp+viii;168,939字。3. 2001中文報業王國的興起:王惕吾與聯合報系,臺北:稻鄉出版社,258pp+x;144,059字。4. 1995歷史地理學與現代中國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423pp+ix。5. 1995a舉頭三尺有神明:中和地區的寺廟與聚落發展,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271pp+ix。6. 1991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62pp+i。(二) 編輯與合著1. 2000高中文化史,臺

5、南:南一書局;撰寫第4, 5, 9章;與王文裕、葉高樹合著。2. 2000a高中文化史教師手冊,臺南:南一書局;撰寫第4, 5, 9章;與王文裕、葉高樹合著。3. 1997認識臺灣:社會篇,臺北: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教科書;撰寫5章11節;與林富士合著。4. 1997a認識臺灣:社會篇教師手冊,國民中學教科書教師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撰寫參考資料部分;與朱桂芳士合著。(三) 散文及其他1. 2003來去鯉魚尾(旅行文學),臺北:紅樹林出版,176pp。2. 2003a豐田和風情(旅行文學),臺北:紅樹林出版,176pp。3. 2000浮生逆旅(散文),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20pp。4.

6、1995歷史花蓮(通俗歷史讀本),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185pp+viii。5. 1992我們在這裡分手(散文),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82pp。6. 1990素描的留白(散文),臺北:漢藝色研文化公司,169pp。7. 1988晚香玉的淨土(散文),臺北:九歌出版公司,208pp。8. 1988a結愛(散文),臺北:圓神出版公司,207pp+vi。9. 1987長堤向晚(散文),臺北:九歌出版公司,253pp。10. 1985心路(散文),臺中:晨星出版社,253pp+vi。11. 1984湖邊的沈思(散文),臺北:九歌出版公司,232pp。二、 課程理念學生中心、體驗學習、建構取向、討

7、論教學法。三、 課程目標1. 認識學習社會學習領域的理由(意義與功能),發展社會領域課程規劃與設計。2. 認識臺灣社會科學習領域的課程沿革與發展模式。3. 認識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目標的演變,及其所反應的意涵精神。4. 了解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5. 認識社會科領域的學科構成(範圍)與課程組織。6. 認識社會領域的教材,省思個人必須充實的社會科基本學科知識。7. 能蒐集補充教材,並應用於教學,鄉土教材、資訊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8. 讓理論與實務對話,觀察與判斷社會領域教學的品質,認識社會領域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學媒體、教學評量,並能在教學設計中應用之。9. 認識教學錄影帶觀察、

8、記錄、分析、報告的方法與並能實作。10. 認識社會科領域教科書的審查標準與教科書編選,並習作教科書審查報告。11. 能使用社會科領域教材教法的知識實作教學設計。12. 透過行動統整過去所學,進行社會領域實務教學,能從自己設計的教案中挑選內容做教學演示。13. 體會與國中生互動的基本原則。14. 發展班級經營策略。15. 透過反思探究而成長,掌握社會領域的本質。四、 課程進度(一) 課程說明:課程簡介、分組、分工合作協調(9月15日)(二) 書評、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9月29日)(三) 導論: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的發展(10月6日)(四) 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原理與課程目標(10月13日)

9、第1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7組 對應討論1. 學習社會學習領域的理由(意義與功能)與學科地位。2. 代表性學者專家的看法3. 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揭示的學習理由(五) 九大主題軸的意涵(10月20日)第2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8組 對應討論(六) 能力指標的轉換(10月27日)第3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9組 對應討論(七) 教科書選擇(11月3日)第4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10組 對應討論1. 社會科學科知識、課程知識與教學法、教學媒體等知識使用與教科書選擇。2. 審定本教科書審查評鑑標準與社會科教科書審查報告書。3. 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的審查標準。4. 教科書、教學指引、習作的在教學(設計)上使用。5. 選

10、擇10項標準並習作一分教科書審查報告並作決選說明。(八) 教學工作坊(1) (11月10日)(九) 教科書版本分析(1)康軒(11月17日)第5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1組 對應討論(十) 教科書版本分析(2)南一(11月24日)第6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2組 對應討論(十一) 教科書版本分析(3)翰林(12月1日)第7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3組 對應討論(十二) 學校本位課程教學(12月8日)第8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4組 對應討論(十三)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設計(12月15日)第9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5組 對應討論1. 常用的教學方法:問思教學法、價值教學模式、問題解決教學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教學法、社會劇

11、與角色扮演法、精熟教學、讀圖指導、批判思考教學法、創造思考教學、練習法2. 常見的教學活動、優異教學技巧、教學媒體及其應用。3. 社會領域的多元化教學評量(認知、情意、技能行為行動)4. 教學錄影帶觀察、記錄、分析、報告的方法與實例。(十四)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公民教學(十五)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歷史教學第10組 閱讀心得報告(12月22日)第6組 對應討論(十六) 教案編寫(12月29日)(十七) 教案編寫(1月5日)(十八) 期末課程檢討:期末評量;問卷調查;後設討論等(1月12日)五、 課程進行方式(一) 閱讀心得報告1. 負責報告的小組,參考資料除授課大綱所列,請自行蒐集,並於報告前一周發

12、給全班同學;報告時請提供報告大綱或相關資料,並可選擇使用多媒體進行報告。2. 對應討論小組,參考資料除授課大綱所列,請自行蒐集,並於報告前一周發給全班同學。3. 小組自行安排主席、報告人。4. 報告時間為50分鐘,討論時間為50分鐘。5. 對應討論小組在報告之後,進行對話討論,對告內容提出討論、批評或補充,時間20分鐘。6. 全班同學進行討論20分鐘。7. 教授講評10分鐘。(二) 參訪心得1. 教學活動參訪,撰寫參訪心得。2. 參訪心得內容包括:(1)課程內容,(2)課程進行方式分析,(2)教學效果評析。六、 上課倫理(一) 遲到逾15分鐘,請勿進入教室。(二) 上課有意見請舉手發言,請勿交

13、頭接耳,影響講授時將被請出教室。(三) 上課時不可以進食及喝有顏色、有泡泡之飲料。(四) 學習者有蹺課之權力,教授有點名之義務;曠課3次以上(含),學期成績以零分計算,不接受任何之關說。七、 基本參考書1.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上、下。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a。社會科領域教科書的審查標準。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3.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0。89年統整教學活動設計專輯,上、下。邁向課程新紀元,五。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4.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0

14、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例集。邁向課程新紀元,四。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5.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1。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六。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6. 仁林出版社。2001-2004。國中社會,1-6。臺北:仁林出版社。7. 王大修(編)。1998/1999。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8. 臺北市教師研習會。2002。社會學習領域第一階段(1-2)能力指標具體行為細項。臺北:臺北市教師研習會。9. 白亦方、李宛芳。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案例分析以臺灣東區九年一貫試辦小學為例,兩岸

15、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邁向課程新紀元,六,116-132。10. 白亦方。1999。社會科課程設計的發展與願景。臺北:師大書苑。11. 吳明清。199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五南書局。12. 吳俊憲。2003。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理念、困境與因應途徑。課程與教學,6.1: 73-93; 168。13. 吳密察(總策劃)。2000。漫畫臺灣史,1-10冊。臺北:新自然主義。14.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臺北,五南書局。15. 李緒武(編著)。1997。社會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書局。16. 林佩璇。2001

16、。臺灣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背景與理念,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邁向課程新紀元,六,6-20。17. 林慈淑。2000。學歷史與歷史學之間從九年一貫人與時間領域談起。中國近代史學會主辦,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11月17-18日。18. 花蓮師院社教系。2001。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學習手冊。花蓮:花蓮師院。19. 南一書局。2001-2004。國中社會,1-6。臺南:南一書局。20. 徐光國。2001。單領域主題式課程統整以社會領域主題式設計為例。收入:花蓮師院社教系。2001。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學習手冊。

17、花蓮:花蓮師院。21. 高新建(執筆人)。2003。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高品質中小學課程。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有研究中心(編),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有研究中心。79-10422. 高新建。2000。發展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的統整課程。收入: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 。2000。課程統整與教學。臺北:揚智。89-11723. 高新建。2001。基本能力的課程與教學轉化。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 237-254。24. 康軒文化。2001-2004。國中社會,1-6。臺北:康軒文化。25.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師大書苑。2

18、6. 教有部。2000。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審定辦法。臺北:教有部。2000。臺(89)參字第八九七六八號令。27. 教育部(譯)。1996。美國全國學校社會科教學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原著,美國社會科國家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28.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29. 教育部。1994-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30.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31.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輔導手冊國小初步成果實例篇。臺北:教育部。32.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

19、習領域。臺北:教育部。30/ejedata/kying/20031241215/index.htm。或.tw/ 9CC/brief/ brief1. php33. 許銘欽。從教學時數的配置構想,談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的實施問題與建議。收入: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上,128-138。34. 郭實渝(譯)。1996。幼稚園至四年級(K-4)歷史科課程標準。美國全國學校歷史科教學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原著。臺北:教育部。35. 郭實渝(

20、譯)。1996a。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五至十二年級適用)。美國全國學校歷史科教學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原著。臺北:教育部。36. 陳伯璋。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臺北:師大書苑。37.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收入: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上,10-18。38. 陳國彥、吳宗立。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39.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臺北:學富文化。40. 陳順和、簡馨瑩。1999。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談學校課程評鑑。收入:中華民國教材

21、研究發展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下,477-498。 41. 陳新轉。2002。能力指標轉化模式(二):能力指標之能力表徵課程轉化模式。收入:黃炳煌(主編)。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95-123。42. 單文經。1993。在班級中經營多元文化教育環境的策略。收入:中國教育學會(主編)。1993。多元文化教育。臺北:臺灣書店。424-457。43. 彭明輝。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學習領域(二):社會領域的課程規劃與內容,收入: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

22、新紀元。上,196-223。44. 游家政。1999。學校課程統整的規劃與實施。收入:花蓮師院。1999。花蓮師院87學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7-36。45. 黃永和。2001。後現代課程理論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46. 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師大書苑。47.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出版社。48. 黃政傑(主譯)。1994。多元文化課程,臺北;師大書苑,。49.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書局。50. 黃政傑。1994。課程評鑑,臺北;師大書苑,第4刷。51.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師大書苑

23、。52. 黃炳煌(等)。1998。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綱要之研究。臺北:教育部。53. 黃炳煌(譯)。1986。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54.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新課程的結構。公教資訊季刊,3.3: 19-37。55. 歐用生、黃政傑(總召集人)。2000。國小審定本教科書評鑑報告(第七、八冊)。臺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56. 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書局。57.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 22-32。58. 歐用生。2001。臺灣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背景與理念。收入:

24、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1。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59. 翰林文教雜誌第7-19期,九年一貫課程研究與發展專刊(1-13)。60. 翰林出版社。2001-2004。國中社會,1-6。臺南:翰林出版社。61. 饒見維。1999。九年一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收入: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下,305-323。八、 成績計算方式1. 閱讀心得:書面報告占20%,由教授評分;口頭報告占20%,由其他8組(扣除對應討論小組)進行評分,

25、互評表見附件3。2. 對應討論小組:書面報告占15%,由教授評分;討論占15%,由其他8組(扣除對應討論小組)進行評分,互評表參見附件3。3. 閱讀心得小組和對應討論小組須繳交自評表,參見附件4。4. 討論發言占學期成績10%,發言時請報系級、學號、姓名,教授隨堂記錄,列為平時成續。5. 兩次教學活動參訪心得,各占10%。6. 學期報告格式如一般學術論文,內容分封面、正文、注釋,個人報告封面,參見附件1;小組報告封面,參見附件2。7. 寫作格式於課堂中說明;規格:A4紙,電腦打字,橫打,上下左右空4.5cm,標題與內文字距離0.5cm;字大小:Windows 文書軟體11pt,內文字請用細明或

26、新細明體,標準行距(Windows 文書軟體0.7cm),25pp以內。8. 自評。9. 同儕互評。10. 其它:動機、努力、參與度等。11. 備註:本學年中偶有問卷調查,其結果則僅作為改善教學之用,皆不納入學習評量成績之中。12. 作業及報告請準時繳交,逾期每日扣5分。九、 授課大綱說明:以下書目,請於課前預習。(一) 課程說明:課程簡介、分組、分工合作協調。大綱一、 課程進行方式。二、 報告撰寫的基本要求。三、 心得報告注意事項。四、 對應討論注意事項。五、 分組(二) 書評、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一、論著標準二、論文體式三、寫作的準備(五) 格式化(六) 分章節1. 英文 2. 中文 3.

27、論文和博士論文(七) 頁碼(八) 圖表(九) 表格(十) 譯名的處理(十一) 標題的設定方式1. 三階式(或四階式)四、標點符號的使用(十二) 標點(十三) 數字(十四) 引文五、注文寫法(十五) 一般說明(十六) 資料注寫法(十七) 引用材料與注釋方式六、歷史文章的特性七、引書的理論與方法八、書評寫作閱讀資料1.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5.2.

28、*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1. 標點符號的使用(punctuation)標點符號的使用是見仁見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著作的可讀性、清楚、明白。雖然如此,有一些具有強制性的標點符號仍是必須的。1. Apostrophes()省略符號在英文中使用,如Im, Its Marxs theories2. Colons (:) 冒號3. Comas (,) 逗號4. Dashes (-) 破折號5. Hyphens (-) 接近中文的頓號、6. Italics

29、 (underlines) 書名號,中文用7. Quotation (“”) 引號,英文夾角引文及篇名用” “8. Parentheses () 括號9. Semicolons (;) 分號10. 引文的錯字:英文(sic);中文用。11. 引文的改字:英文;中文用。2. 數字1. 3位一逗號(,) 31,500 撇節號3. 引文1. 寫作引文低三格(一般引文與兩段引文的寫法)2. 英文:3. 引詩:逾3行須獨立,左邊界10spaces4. 引文:逾4行須獨立,左邊界3spaces5. 刪節號:英文3periods 中文:6點,占2字(三) 導論: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的發展六、 緣起1

30、. 原有課程之問題2. 課程改革之走向七、 發展經過1. 第一年研發過程(1997年10月-87年6月)2. 第二年研發過程(1998年7月-88年6月)八、 合科興分科之爭議九、 教學團隊之運作十、 結語閱讀資料1.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上、下。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1996。總諮議報告書。臺北:教有部。3.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4.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5. 黃炳煌(主編)。2003。社會學習

31、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6. 黃炳煌(等)。1998。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綱要之研究。臺北:教育部。7.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新課程的結構,公教資訊季刊,3.3: 19-37。8. 黃譯瑩。2003。統整課程系統。臺北:巨流出版社。9. 詹志禹。1999。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綱要草案背後的哲學觀。教育研究,66: 54-60。10. 詹志禹。2003。導論: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發展,收入:黃炳煌(主編)。2003。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2-10。11. 廖春文(主編)。2002。九年一貫統整課程:理念與設計實例。臺

32、北:五南出版社。12. 廖春文(主編)。2002。九年一貫新興議題:主題統整課程設計實務。臺北:師大書苑。13.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 22-32。(四) 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原理與課程目標第1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6組 對應討論1. 學習社會學習領域的理由(意義與功能)與學科地位。2. 代表性學者專家的看法3. 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揭示的學習理由閱讀資料1.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2.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輔導手冊國小初步成果實例篇。臺北:教育部。3.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

33、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4.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收入: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上,10-18。5. 陳思筠。2003。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規劃、發展與檢視。教師之友,44.4: 15-30。6. 陳國彥。2000。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收入: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臺北:學富文化。11-39。7. 黃炳煌。2003。基本原理與課程目標,收入:黃炳煌(主編)。2003。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12-19。(五) 九

34、大主題軸的意涵第二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七組 對應討論閱讀資料1.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上、下。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 王大修(編)。1998/1999。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3. 林慈淑。2000。學歷史與歷史學之間從九年一貫人與時間領域談起。中國近代史學會主辦,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11月17-18日。4.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5.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輔導

35、手冊國小初步成果實例篇。臺北:教育部。6.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陳國彥、吳宗立。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7.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臺北:學富文化。8. 詹志禹。2003。主題軸,收入:黃炳煌(主編)。2003。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22-49。(六) 能力指標的轉換第三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八組 對應討論閱讀資料1. 臺北市教師研習會。2002。社會學習領域第一階段(1-2)能力指標具體行為細項。臺北:臺北市教師研習會。2. 高新建(執筆人)。2003。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高品質中

36、小學課程。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有研究中心(編),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有研究中心。79-1043. 高新建。2000。發展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的統整課程。收入: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 。2000。課程統整與教學。臺北:揚智。89-1174. 高新建。2001。基本能力的課程與教學轉化。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 237-254。5. 張佳琳。2000。從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評量檢視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之內涵。國民教育,40.4: 54-61。6. 教育部(譯)。1996。美國全國學校社會科教學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原著,美國社會科國家課程標準。

37、臺北:教育部。7.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8. 教育部。1994-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9.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10.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輔導手冊國小初步成果實例篇。臺北:教育部。11.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30/ejedata/kying/20031241215/index.htm。或.tw/ 9CC/brief/ brief1. ph

38、p12. 梁蕙蓉。2003。能力指標之解析與教學轉換。中等教育,54.4: 62-79。13. 陳思筠。2002。談九年一貫課程之能力指標轉化課程設計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教師天地,117: 56-65。14. 陳新轉。2002。能力指標轉化模式(二):能力指標之能力表徵課程轉化模式。收入:黃炳煌(主編)。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95-123。15. 盧雪梅。2001。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知多少。教育研究,85: 66-75。16. 薛慶友。2003。社會學習領域教科用書中能力指標內涵之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3: 91-136。(七) 教科書選擇第四組

39、閱讀心得報告第九組 對應討論1. 社會科學科知識、課程知識與教學法、教學媒體等知識使用與教科書選擇。2. 審定本教科書審查評鑑標準與社會科教科書審查報告書。3. 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的審查標準。4. 教科書、教學指引、習作的在教學(設計)上使用。5. 選擇10項標準並習作一分教科書審查報告並作決選說明。閱讀資料1. 6.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2.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a。社會科領域教科書的審查標準。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3. 王欽群。2003。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新教材評析以七年級上學期(國一上)五種審定中教材為例。菁莪季刊,1

40、4.4=54: 57-68。4. 吳俊憲。2003。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理念、困境與因應途徑。課程與教學,6.1: 73-93; 168。5. 林佩璇。2001。臺灣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背景與理念,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邁向課程新紀元,六,6-20。6.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師大書苑。7. 教有部。2000。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審定辦法。臺北:教有部。2000。臺(89)參字第八九七六八號令。8.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臺北:學富文化。9. 陳順和、簡馨瑩。1999。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談學校課程評鑑

41、。收入: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下,477-498。10. 歐用生、黃政傑(總召集人)。2000。國小審定本教科書評鑑報告(第七、八冊)。臺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八) 教學活動參訪(1)(九) 教科書版本分析(1)康軒第五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十組 對應討論閱讀資料1.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a。社會科領域教科書的審查標準。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0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例集。邁向課程新紀元,四。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3. 康軒文化。20

42、01-2004。國中社會,1-6。臺北:康軒文化。4.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5.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十) 教科書版本分析(2)南一第六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五組 對應討論閱讀資料1.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a。社會科領域教科書的審查標準。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0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例集。邁向課程新紀元,四。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3. 南一書局。2001-2004。國中社會,1-6。臺南:南一書局。4. 教育部。1998。

43、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5.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十一) 教科書版本分析(3)翰林第七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四組 對應討論閱讀資料1.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a。社會科領域教科書的審查標準。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0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例集。邁向課程新紀元,四。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3.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4.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5. 翰林

44、書局。2001-2004。國中社會,1-6。臺北:翰林書局。(十二) 教科書版本分析(4)仁林第八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三組 對應討論閱讀資料1.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a。社會科領域教科書的審查標準。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0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例集。邁向課程新紀元,四。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3. 仁林出版社。2001-2004。國中社會,1-6。臺北:仁林出版社。4.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5.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十三)

45、 學校本位課程教學第九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二組 對應討論閱讀資料1.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0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例集。邁向課程新紀元,四。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1。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六。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3. 方德隆。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課程與教學,4.2: 1-24。4. 王大修(編)。1998/1999。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5. 白亦方、李宛芳。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案例分析以臺灣東區九年一貫試辦小學為例,兩

46、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邁向課程新紀元,六,116-132。6. 李錫津。1998。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臺北:揚智文化。7. 林佩璇。2001。臺灣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背景與理念,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邁向課程新紀元,六,6-20。8. 林佩璇。2001。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教育研究資訊,9.4: 83-96。9. 高新建。2000。邁向成功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立編譯館館刊,29.2: 293-317。10.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師大書苑。11. 陳美如。2003。學校本位課

47、程評鑑:理念與實踐反省。臺北:五南出版社。12.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臺北:學富文化。189-228。13. 游家政。1999。學校課程統整的規劃與實施。收入:花蓮師院。1999。花蓮師院87學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7-36。14. 歐用生。2001。臺灣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背景與理念。收入: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1。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十四)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設計第十組 閱讀心得報告第一組 對應討論1. 常用的教學方法:問思教學法、價值教學模式、問題解決教學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教學法、社會

48、劇與角色扮演法、精熟教學、讀圖指導、批判思考教學法、創造思考教學、練習法2. 常見的教學活動、優異教學技巧、教學媒體及其應用。3. 社會領域的多元化教學評量(認知、情意、技能行為行動)4. 教學錄影帶觀察、記錄、分析、報告的方法與實例。閱讀資料1.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0。89年統整教學活動設計專輯,上、下。邁向課程新紀元,五。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 高新建。2000。發展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的統整課程。收入: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 。2000。課程統整與教學。臺北:揚智。89-117。3. 張添雄。2003。如何進行社會領域有效教學。國教轉導,42.4=

49、354: 8-14。4.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臺北:學富文化。124-148。5. 陳麗華。2003。教學特性與策略,收入:黃炳煌(主編)。2003。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200-262。6. 黃炳煌(譯)。1986。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7. 黃麗美。2002。社會領域教學活動設計實際運作以工作、休閒與文化生活為例。教師天地,120: 62-67。8. 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書局。9.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 22-32。(十五)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公民教

50、學一、 引論二、 公民教育的定義三、 臺灣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演變(一)解嚴前黨國體制下的公民教育(1949-1992)(二)解嚴後具自由主義雛形的公民教育(1993-1998)(三)九年一貫下的公民教育(1999-2005)四、 社會學習領域下的公民教育五、 社會學習領域下公民教育的思想淵源(一)自由主義(liberalism)(二)公民共和主義(civic republicanism)(三)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四)多元文化主義(muticulturalism)六、 社會學習領域下的公民教育舉隅閱讀資料1. 李琪明。1999。公民社會的建造與永續經營-從公民教育做起。載

51、於:時報文教基金會編。邁向公與義的社會。臺北:時報文化公司。33-37。2. 吳清山、林天祐。200。公民教育。教育研究月刊,90:111。臺北:元照出版社。3. 教育部國教司。1975。載於:時報文教基金會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153。4.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5.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臺北:教育部。6. 陳國彥、吳宗立。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文化事業。7. 彭明輝。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學習領域(三)社會領域的課程規劃與內容,臺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材學會,邁向課程新紀元,上

52、,196-223。8.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師大書苑。9. 張秀雄。1999。建構適合台灣社會的公民資格觀。通識教育季刊,6/2:39-63。10. 張秀雄。2000。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的理念國中階段公民部分的觀點。人文及社會科學通訊,11/2:29-42。11. 黃景裕、張秀雄。2002。論公民社會與公民教育的改革。收入: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主編。2002。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印行。275-298。12. 黃玉。2000。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之一。收入: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

53、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編印。371-377。13. 劉阿榮、林麗菊。2000。當前台灣公民教育的三種典範評述,公民訓育學報,103-127。14. 簡成熙。2004。台灣跨世紀公民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收入:張秀雄主編。2004。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347-373。15. 瞿海原。1999。跨世紀公民教育的問題。收入殷海光文教基金會會主編。1999。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台北:桂冠。75-102。(十六)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歷史教學一、 前言二、 統整的概念三、 “人與時間”能力指標與此前歷史課程標準的比較四、 結論閱讀資料1. 王仲孚。1987。國中歷史科的性質與歷史教學的基礎知識,臺灣教育,434: 19-21。2. 吳文星。1999。社會科七至九年級課程設計芻議(以日本為例),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邁向課程新紀元,上,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224-230。3. 吳翎君。2003。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4. 李國祁。1977。歷史教育的目的與使命,近代中國,3: 41-46。5. 李國祁。1990。歷史教育的革新之道,文訊月刊,23=總號62: 76-78。6. 杜正勝。1998。臺灣心臺灣魂,高雄:河畔出版社。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