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教育理论在陶艺教学中的实践_第1页
怀特海教育理论在陶艺教学中的实践_第2页
怀特海教育理论在陶艺教学中的实践_第3页
怀特海教育理论在陶艺教学中的实践_第4页
怀特海教育理论在陶艺教学中的实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怀特海教育理论在陶艺教学中的实践泥堆的联想一课案例 南湖国际实验学校 张莉军一、 怀特海理论的简单概述 在怀特海的许多重要思想中,他曾提出一个论断:学习是由浪漫、精确和概括这三种显著的特征构成的有节律的循环。这三种特征是融合在所有的学习中的。然而,这三者的平衡又是漂移的,有时,某一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占据优先地位。浪漫阶段“是一种发现的阶段,一种倾向于求知、求异思维的阶段,一种琢磨问题、追求答案、图谋新经验等等的阶段如果说教育的所有过程都是与学科的规定性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在这种浪漫阶段里,所有的重点必须落在自由而不是其他,只有如此,儿童才可能实现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行动。”在奠定了充分

2、浪漫的基础上,儿童便为向精确阶段的过渡做好了准备。精确阶段的不可回避的主要事实是:“儿童必须接触正确的(包括错误的)方法,确切的真理,等等。要写作诗歌必须学会诗歌的格律,要建设桥梁必须懂得材料的强度。”关于概括,怀特海的描述是:“对事物的明确认识,态度的习得,对普遍性的法则、规律及公理和范例的清晰理解。”怀特海强调,“这三个阶段在有效的教育中,在所有的学科中,都是必须的。这三个阶段的顺序也是必须遵守的。如果浪漫阶段不是在精确阶段之前,必然限制表现力的发展;如果精确没有充分的浪漫阶段的铺垫,所谓精确就会成为缺乏活力的死板概念。还有,教育如果止于精确阶段,而不能时常重返浪漫阶段,就会造成思维和感情

3、的瘫痪。”二、 “三段论”在陶艺课堂中的实施以下是笔者在陶艺课泥堆的联想中使用怀特海三段论的课堂实录:(一)浪漫阶段1、小故事导入同学们,你们想听一听发生在张老师童年时代的跟泥土有关系的两个小故事吗?(学生很惊奇,他们很想知道老师的童年、老师和泥巴的故事。)故事一:小时侯,我生活在农村,村里有一大群孩子,其中有个孩子王,他酷爱打皮弹弓,一次我为了拍他马屁,搓了好多小泥丸,在太阳底下晒干后装了整整两口袋,准备送给他当子弹。我走在池塘边的小路上,想象着他收到后的高兴劲儿不由加快了脚步,谁知脚底下一滑,一下滑到了池塘里,等妈妈看到把我从水里拎起来时,我的两口袋圆圆的小泥丸早成了两袋烂泥巴了!(学生哄

4、堂大笑!)故事二:到了上小学,我玩泥巴的兴趣依然没减,并且我把美术课上的水彩颜料也用到了玩泥上。一次我无意中捏出一个造型,看着象一只公鸡,于是我细心地涂上了颜色,把它交给了老师,没想到后来镇里开少代会还将我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了大会,我为这意外的收获激动不已,我没想到玩泥巴还能玩出名堂来!(学生的目光专注地看着老师,他们想象着老师描述的情景,他们的面部表情随着老师的描述发生着变化,他们的内心跟老师一起体验着童年时代的快乐,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吸引到玩泥巴的乐趣上来了。)2、 原初体验同学们:你们是否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在创作时刻意地想去表现什么,却怎么也表现不好,有时无意中的一个发现,却能

5、得到意外的收获?(学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好,那么让我们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去发现美,去寻找灵感吧!(1)、四人小组合作,在十秒钟之内比比哪一组的泥巴堆得又快又高?堆好的小组举手示意。(学生马上卷起袖子,每人抓起一块泥土就开始往上堆,十秒钟之内九个高低不同的“土堆”就堆成了。)看看堆好的泥土,你能联想到什么?(这边看象一个人,那边看象一匹马。我们小组堆得象一座山。)看着这堆土,很多同学会联想到山,好,我们就来欣赏两座名山。谁知道这两座山的名字?(骆驼峰、象鼻山)哪几块石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骆驼的特点?(第一块石头象骆驼的头,第二、三块石头象骆驼的驼峰。)象鼻山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最前面的石头象象鼻

6、子。)是啊,镂空的两个山洞在造型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因为我们人类有丰富的想象,将没有生命的石块、泥堆进行了联想,才有了如此生动的自然景物!(2)、四人小组合作,比比哪一组的泥巴堆得又快又怪?堆好的小组举手示意。(学生们又一次挥舞着粘满泥巴的小手,在泥堆上又捏又揉,又推又挤,不用担心造型的不准确,不必顾虑“像不像”、“是不是”的问题。他们“放肆”地摆弄着泥巴,完全自由地对泥巴进行着塑造。)看看堆好的泥土,象什么?比一比哪组说得种类多?(象一个滑滑梯、象一个躺着的人、像一头水牛、象一堆牛粪)3、揭示课题:泥堆的联想4、学生尝试作业一块泥的外形可以让我们产生这么多丰富的想象,真是太有趣了!现在我们

7、就尝试把最有趣的这个想法做出来,好吗?(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将泥堆进行塑造。)设计意图:1、 用小故事导入,为的是吸引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对泥土产生共鸣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泥土的热爱,对童年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2、 两次小比赛,两个短短的十秒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玩泥兴趣,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学生玩的尽情投入,这样的体验是最原初的,最淳朴的,最鲜活的。3、 看着泥堆说一说象什么,学生的思路是开阔的,联想是丰富大胆的。4、 “尝试把最有趣的这个想法做出来”,目的是请学生在最初的雏形上进行简单 的加工,使作品初现其貌。(二)精确1、欣赏引导(1)、小组交流:你们做的这个作品叫什么名称

8、?用了哪些泥塑的方法?(镂空、塑、抹光滑等)你们这个作品最大的特色是什么?(2)、方法指导同学们,你们感觉泥堆离艺术品远吗?(有的学生回答“远”,有的学生回答“近”。)那么我们怎样将手中的泥堆变成一件艺术作品呢?板书:泥堆艺术品?(生:靠我们的手去做。依靠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板书:想象那么还应该进行怎样的加工呢?出示泥塑作品狮子,小作者在联想到狮子以后,为了塑造狮子的形象,又进行了怎样的加工?(生:用细细的泥条塑造了狮子的胡须。)师:对,又进行了添加。为了与形象更加贴近,可以加上一些,也可以怎样?对,也可以减去与表现主题无关的内容。板书:加或减可以用哪些泥工的方法呢?(生:雕刻、盘条、镂空、捏

9、)(3)、欣赏艺术家的杰作我们来欣赏出自艺术家之手的现代陶艺作品。图1 图2图1:看到这件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生:很奇怪、很高、很美)图2渴:看了作品再看题目,你有什么感想?(生:这是一个干枯的池塘底部,只剩下一些鹅卵石。这是一张荷叶,上面滚动着一些水珠。)图3 图4 图5图3听蝉:看到这件陶艺作品,你的目光会聚集在哪个位置?(生:右下角小洞里的人物。)师:作品采用揉塑的手法,利用大小体块的对此,以整体感强的体面,表现颓垣断壁的自然效果。并在右下角自然洞窟中塑造一听蝉僧人,手法奇巧,神态古拙,营造出画外之境,耐人寻味。精妙的细节处理与自然的整体造型形成对比呼应,体现出作者对泥土性能高超的驾驭

10、能力和朴素的创作风格。图4:这件作品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让我联想到花、珊瑚丛)师:这件作品在制作手法上采用了什么方法?(捏 拼接)图5舞:这件作品给你怎样的感觉?你是怎样联系题目理解的?(生:这是一块舞动的毯子。)师:泥片成型。单纯的肌理、流淌的线条、舞动的姿态,体现了作者不仅专注于表层的审美,而且更主张沿着心灵轨迹思索的内涵。作者以形和色的构筑来体现自我追求的理念。(4)、请你说说刚才的陶艺作品欣赏中,哪件作品对你的启发很大?(生:渴、听蝉、舞)设计意图:在此阶段,儿童必须获得一些正确的知识技能,确切的真理。1、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可以运用很多的泥工技法,使之出现不同的效果。这个

11、环节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注重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资源的共享。2、引导学生回答从泥堆到艺术品需要进行怎样的艺术加工,“想象、加或减、盘条、镂空、雕刻”,并且通过泥塑作品让学生便于理解。3、通过欣赏大量的优秀的现代陶艺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的思路。所选的作品以抽象的居多,目的是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三)、概括我们通过欣赏作品,吸取了许多优秀的表现方法,也了解了从泥土到艺术品的演变过程,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们新的理解,对作品进行再创作!1、 提出制作要求: 学生创作1 2 3在原创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有意思的名字。2、展评作品请小组长介绍你们组的作品名称,为什么这样去创作?

12、第8小组:我们制作的是猪牛怪,瞧,它有猪的耳朵,猪的大鼻子,它的鼻子还会流鼻涕呢?(全班大笑)它的大舌头太长了,伸在外面,它的眼睛跳出了眼眶呢!第7小组:我们制作的是千年老龟,它很厉害,把我们的泥工刀都吞了。它身上的花纹是我们卷出来的。 千年老龟 三角龙 怪 脸 猪牛怪第2小组:我们做的是变形鸭,它的身体是方的。第1小组:(当组长把作品托起来时,全班又一次大笑)我们本来想做一口井,我们把泥堆抹光后,用擀面杖插进去时,突然发现它很象通马桶的东西,我们商量了一下,取名为疏通。大家来评一评,哪件作品最有创意?生:猪头怪、千年老龟、疏通 3、课后延伸欣赏沙雕作品。 设计意图:此阶段的目的是:对普遍性的

13、法则、规律及公理和范例的清晰理解1、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将泥堆变成艺术品的方法,在这个阶段,学生就要将这些方法付于自己的创作。2、通过交流,学生的思维又回到了浪漫阶段,各种有趣的名称、各种有趣的与这个陶艺有关的故事、语言在学生的口中诞生。3、重返浪漫阶段,如此往返,学生的思维和感情得以不断循回,永保鲜活。三、课后学生访谈郑修嘉:在陶艺课上,我们乱抓乱捏,成了一只青蛙,还蛮像的呢!后腿粗壮有力,身体很大,我还以为它不锻炼,才变得那么肥。我懂得了一块普普通通的泥,也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储晨宇:我们做的是“猪牛大耳怪”,在做的过程中本来耳朵是对称的,但我们的组长却把一个耳朵拿下来做得更大更

14、圆,我认为我们的作品最特别的地方是它有一个猪耳朵和猪鼻子,还有一对牛角。沈思远:这节课我非常开心,我前几天一直很期待这节课。我们小组在课堂上做了一只鸭子,我们叫它变形鸭,因为这只鸭的身体是方形的,它还把我们的泥工刀给压断了,真是哭笑不得,最后让我懂得,一块泥居然如此神奇。陈超:昨天,我们班被张老师选去给海宁市的老师上一堂陶艺课。一开始,张老师让我们比谁的泥堆得高,后来我们做了古代生物三角龙。虽然时间只有40分钟,但我还是很快乐!骆元康:昨天我们上了一节陶艺课,我们做了一只龟,因时间来不及,少做了两只脚,所以取名为“残龟”。三、 反思和分析1、 创设美育氛围杜卫教授指出:表现动力不可强制启动,只

15、能用情绪感染和心理暗示等方式来加以诱发,而创设审美氛围则是诱发表现动力的一个基本方法。审美氛围是一种特殊的情境,是由环境、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场”,它的一个基本的特点是具有情感的弥散性,这种情绪氛围把身处其中的人都包围起来,情感的流动具有感染力,使大家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期待和冲动的动力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我精心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儿童整体感知物象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想听一听发生在张老师童年时代的跟泥土有关系的两个小故事吗?”两个淳朴有趣的小故事,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泥土之间的距离。“同学们:你们是否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在创作时刻意地想去表现什么,却怎么

16、也表现不好,有时无意中的一个发现,却能得到意外的收获?好,那么让我们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去发现美,去寻找灵感吧!”如此引导儿童在其第一接触中获得原初而有生命灵性的内心体验,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2、 体验浪漫原创 “在现实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喜欢扮演“先入为主”的角色,而使学生无法获得视觉上的主动发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许多老师虽想对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的培养,但“帮忙”的色彩浓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的体验,而使他们的个性受到限制;许多教师仅教材本本的给予,不重视学生这一新的、活的资源的生成,而无法凸现好的教学效果。”在泥堆的联想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在短短的十秒钟时间内进行“比比谁的泥堆高

17、”的比赛,孩子们卷起袖子噼里啪啦堆起来,转眼间几座造型别致的小泥堆完成了。接着又进行“比比谁的泥堆怪”的小比赛,孩子们或堆或捏或挖或刻,不亦乐乎,“说说你的泥堆象什么?”“转过来看看象什么?”孩子们最初的原创就在这不经意的玩泥冲动中诞生了!3、 反思与不断创新的过程三段论的过程,是反思与不断创新的过程。本堂课上“比比谁的泥堆高-比比谁的泥堆怪-看看谁能将泥堆变成艺术品”这三个创作步骤中,创作点评再创作再点评继续创作综合点评、讨论,这些活动是交叉安排的,提供了学生充分的反思机会。学生通过看、做、想、写、说等多种活动,从不同角度认识陶艺之美和陶艺制作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每次创作后,教师都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归纳和整理自己的问题和思想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综合发展对美术的理解力和感受力、表现技能以及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重返浪漫保持鲜活儿童带着因课堂学习而获得的问题或者内在表现进一步完善等种种需要,以研究的姿态深入生活作进一步探求、创作,从而获得用美术方式解决或处理生活问题的经历。这一板块的产生与形成是儿童因课堂学习而获得的自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