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_第1页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_第2页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_第3页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历史科组 李卫平内容提要:在社会和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健全的人格越发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 健康 人格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一份报告中说:“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得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尤其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在社会日益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健全的人格也越发备受关注和倡导。在2003年新通过的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新世纪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越来越注重对人(即学生)的关心和关爱,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我校的教改过程中,学校明确提出教学活动中要实现“三转五让”,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全面发展,这一要求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为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人格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上,主要是考试成绩为主,而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更少考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这显然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而片面强调知

3、识的掌握,使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3年在广州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历史课程内容偏多,用处不大。这也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敲响了警钟。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突出六大趋势:民主化、个性化、社会化、国际化、综合化、人性化。而“现代历史教育更加注重人格教育目标”。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内基提出“性格决定命运”。在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真正对学生负责。 二、定义和要求:何为人格?在心理学上,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而伦理学则认为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完

4、善的人格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有鉴于此,结合历史科的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格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 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2、 对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3、 培养学生自立、自尊、自强的性格。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我将就以上各方面的具体讲述本人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三、措施和方法: 承前所述,历史教学的根

5、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才能。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落实这些要求呢?1、 利于人格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人格,实质上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上的“外演”与展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推动优良人格形成的精神动力,也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教育中如能很好地解决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收集各方面材料,使他们学会正确地观察、分析和理解客观事物与社会现象,学会以冷静、稳妥、积极的态度审视人生、认识环境和对待生活。比如,现代社会的学生,他们对美国等先

6、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有较深刻的了解,却很少了解这些文明是如何得来的,同时也很少去批判这些物质文明带来的危害。为此,我特意开展两节讨论课:在世界历史上,你认为最值得学习的国家是谁,为什么?这次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积极参加讨论。虽然,通过两节课的讨论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学生却从中认识到:(1)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艰苦努力,积极向外学习;(2)每一个国家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发展,必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3)这些国家的发展都以牺牲其他国家或本民族部分人利益为代价,我们在建设中必须避免。同时,我还特意讲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在进步过程中对自然的破坏,对其古老文化的摧残等,进一

7、步提升了学生对发达国家的全面认识。再比如,中国古代史是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阵地。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对美好人生有不懈的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士大夫的做人原则,“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士大夫的孜孜追求。从孔子、孟子到明清时期的顾炎武,无不对人格有精辟的见解和身体力行的实践。“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表现出舍生取义的崇高人生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出大丈夫的英雄气概;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学习的人生观,而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秦朝开始,中国人开始了不断与他国交往,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汉唐的

8、开放大度,兼容并包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而明清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却使古老的文明古国落后,这就告诉学生,只有对外开放,向外学习才能使中国的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在对外交流中,又如何和他国正确发展关系呢?中国和外国回答是完全不同的。明朝,郑和下西洋,是对他国的一种恩赐,而新航路开辟,目的却是来到东方抢夺财富。目的不同,效果完全不一。通过这一分析,也使学生意识到,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中国要注意维护本国利益。通过这些教学,学生对人生、对世界产生了正确的认识,他们读书的目的会更加明确,学习动力也更足了。2、利用人格教育,加强对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在世界历史上,有无数的爱国主义者,为了国家的命

9、运,民族的前途,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些人和事都是爱国主义的最佳教材。比如,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我列举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三个总统:华盛顿、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讲述三个不同时期的总统为美国的独立、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使学生明白,美国之所以强大,关键在于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了国家的繁荣努力奋斗。而中国古代史上,也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现出霍去病顾国不顾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士大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铮铮铁骨的民族气节的绝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把爱国主义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响亮的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中华民族凭什么可以实现伟大复兴呢,并不是很多人都明白。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发明,让学生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使他们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们拥有灿烂的中华文明,拥有无数世界领先的科技发明,拥有勤劳朴实的中华儿女,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之一。而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全球最快的,因此,只要中国能够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3、利用人格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尊、自强的性格。人格特征中最核心

11、的要素就是“自立、自尊、自强”。这是对高尚人格渴望与追求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现代青少年人格结构中普遍性地少了锐气,多了惰性,其原因就在于缺少“三自”精神。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尊、自强性格呢?首先,利用中外名人事例鼓励学生的自立、自强。比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正当年轻的39岁患小儿麻痹症,但却始终乐观自信,而中国古代也有左丘失明而左传成,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有助于学生的自立、自尊、自强性格的塑造。其次,通过各种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尊、自强的性格,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促进学生的自我肯定。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辩论赛,时事讨论会,历史论

12、文比赛,历史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体会到学习的艰险和快乐,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比较喜欢的,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利用人格教育,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竞争意识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竞争和创新的意识能调动学生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各种潜在上进要求,使之活跃、强烈起来。并有助于形成敢于拼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人格品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与历史有无关系,我都予以积极解答,在历史班,我还通过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的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情。而

13、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灌输一种观点,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只要是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我都注意分析引导。比如,世界近代史教学中,讲到几次工业革命,传统都认为中国只抓住了第三次,而有同学认为中国也抓住了第一次。因为中国进行的洋务运动实质上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扩展,我觉得这一判断有一定的道理,就予以肯定,学生十分高兴。 应该说,人格教育是一个范围广泛、内涵丰富的一个教学概念,而本人在这方面的探索也才刚刚开始,并且只粗略涉及几个方面而已。但是我相信,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格教育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四、结语:二十世纪初期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便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自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养成,因为这既是新世纪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更是未来教育的终极目标。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中很强的基础学科历史,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前新的教育发展形势,我认为,只有努力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每一位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