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_第1页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_第2页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_第3页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_第4页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沙坪坝区滨江小学“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一、研究背景1.现实依据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遭遇困难,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担负着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使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的辍学、失学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

2、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益需要探索新策略,新方法。因此,“中小学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2.理论依据(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

3、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育尽可能地关照儿童本身,使儿童自然而然地、主动的发展。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增添了亮色。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

4、、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原则,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他强调说:“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创立“儿童中心说”, 主张教育应符合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自然主义教育的观点在课程改革中再次得到重申,足见其影响深远。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本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引领的作用。(3)教育生态学研究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一词,并列专章进行讨

5、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潮”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学术界已出版关于教育生态的多部专著,多篇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教育生态学以其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的研究,具有开拓领域、启迪思维的积极作用。3.基本条件沙坪坝区多年来实施“目标教学研究”、“主体教育”研究、“创新学习研

6、究”、“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等,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经验;区进修学院教研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我校开展的“提升教师创新素养”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因此,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具备现实的、可行的条件。综上所述,传统教育科学研究的经典思想、国内外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成果和区域教学研究的丰富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支持。本课题研究切入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微观层面研究生态学对于教学的具体影响和启示,在实践操作上探索生态化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课堂教学,以期通过对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拓展课堂教学研究的思路,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培

7、养学生能力提供参照,促进课堂教学优质化。二、课题界定1.“生态化教学”: 依据生命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的观点,生态化教学顺应学生“自然生长”,适应师生生命成长需要,通过构建中小学教学平衡、协同、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然生长”与教师“助长”的有机结合的理想的教学情境。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课堂。2.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

8、性、稳定性、可操作性。本课题借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以所形成的教学系统为中轴,以师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小学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化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学实践活动,追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三、理论假设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学环节之间具有“整体关联性”,各教育生态因子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生态化教学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着眼于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教学中主体因子的正向变化影响着教学环节和过程的优化,反之,教学中主体因子的逆向变化影响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本课题的实践

9、研究如果能够建起 生态化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促进师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贡献,而这种探索与研究是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四、研究目标及内容1.探究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源动力,建构自学、自主、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长性、生成性;抓住预习指导、情境创设、目标导向、交流展示、反馈拓展等环节,优化教学过程。2.探究师生心理因素对构建生态化课堂的影响将健康的心理融合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促使课堂上师生心理情感的和谐。重点研究生态课堂教学健康心态的构成要素;建设宽松、平和、协调的课堂。3

10、.探究生态化课堂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两者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要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者、学习的自主者、潜能的发挥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师分享到“教学相长”的喜悦,达到互勉、互助、互进的和谐氛围。五、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通过研究拓展教学研究的思路,对区域学校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参照,促进教学优质化。通过研究,从教学实践中催升理性思考,丰富生态化教学的理性认识,形成

11、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六、研究思路以我校19教学班为研究对象,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立足教学的实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针对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教学效益。技术路线调查研究提出假设文献检索制定方案实施研究验证分析改进完善推广运用。七、研究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将坚持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新性原则。1.实践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聚焦学校课堂教学现场,重点研究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的具体策略,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突出实效性和

12、可操作性。2.发展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从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重要目标。在新的理念与传统教育经典之间理清源流,寻求融合,谋求发展。3.本课题研究注重传统、借鉴基础上的创新,在学习、吸收、消化传统教育经典中寻找创新点,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力求做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能够推广运用,在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八、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采用课堂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数据分析法。1. 课堂观察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料进行研究。2.文献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

13、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找到理论根据,丰富理性认识,提高研究质量。3.经验总结法:我们将对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概括和组合,从而获得比较深刻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4、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5.数据分析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分析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因果关系。九、实施步骤本课题预定两年时间完成,分为研究准备阶段、前期研究阶段、中期研究阶段和后期总结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筛选

14、问题进行课题论证,申报立项。前期研究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6月):调查研究,撰写实施方案,开题。落实研究任务,边研究边改进。中期研究阶段(2009年7月2010年6月):中期调研,形成中期研究报告;进一步修订方案,改进方法、策略,提高研究实效。后期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十、研究措施1、积极组织,形成课题管理、研究网络,组建务实、有力的研究队伍,调动主研人员、实验学校的积极性,落实研究目标和任务,针对课题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开展科学、规范的研究。2、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增强研究人员的科研实践能力。立足课堂

15、教学、教学实践活动,丰富理论素养,提高科研水平,推进课题研究的有序、有效进行。3、加强资源共享、协同攻关,形成合作、互助、和谐的研究氛围。开展学术争鸣,集思广益,促进课题研究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4、明确重点、难点、疑点,立足课堂教学,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建立保障措施,确保课题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十一、预期成果1.初步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小学生化态课堂教学模式;2.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3.为总课题组提供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十二、组织管理1.领导小组组长:蒋芳(校长) 黄玲(书记)组员:向廷才 李琴 张明 李浪 刘玉梅 谢颖2.研究小组 组长:蒋芳 (校长) 负责理论指导、活动策划、总体调控、经费保障 主研人员: 向廷才 (教科室主任)  负责课题方案、计划、总结、活动策划 李 琴 (语文教导主任)负责课题方案、计划、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