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1 .初级代谢产物(primarymetabolites)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的必需的物质2 .次级代谢产物(second,metabolites)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必需的物质。3 .自然选育(selectionofspontaneousmutation)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是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退型菌株,从中选出维持或高于原有生产水平菌株的过程。4 .诱变育种(mutationbreeding)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体,促进其
2、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高产菌株。5 .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指微生物在酶的作用下,脱去细胞壁,剩下的原生质膜,包围着的原生质部分。6 .菌种保藏(culturecollection)是指将微生物菌种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妥善保存,避免死亡污染,保持其原有性状基本稳定。7 .培养基(medium)是人工配置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8 .生长因子(growthfactor)是指微生物生长代谢必不可少,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者氮源合成的一类特殊的营养物质。9 .前体(precursor)在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
3、成中,有些化合物能直接被微生物利用构成产物分子结构的一部分,而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10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及容器中所有活的微生物及抱子的过程to11 .乳化过程(emulsification)液体已细小液滴的形式存在在另一个不相容的液体中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透析(DL)电渗透(ED)12 .溶剂萃取法(solventextraction)是指经典的液-液萃取,即用有机溶剂对非极性或弱极性的物质,物质进行萃取,这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液相中分配特性不同而进行的分离过程。13 .双水相萃取法(two-aq
4、ueousphaseextraction)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partitionoftwoaqueousphasesystem)它是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产生的两相或多相系统利用物质在相互不容法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来进行萃取的方法14 .吸附法(adsorptionmethod)是利用适当的吸附剂在一定ph条件下,吸附生物样品中的生物药物,然后再以适当的洗脱剂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15 .大孔吸附树脂(macroreticularresin):不含交换基团且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树脂16 .沉淀法(precipitation)是通过改变溶液的物理变化参数,降低溶液中的
5、某些成分法溶解度,从而使其从固体凝聚物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并与其它成分分开的技术。17 .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层析法主要是指多种组分的混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有不同的分配,在流动过程中经过多次分配后而获得分离。18 .凝胶色谱(gelchromatographyGFC)是指各种多空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的各分子组分大小的不同而使其分离的一种技术。19 .亲和色谱(affinitychromatographyAC)是利用生物大分子与某些对应的专一分子特异性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特性而建立的一种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方法。20 .疏水相色谱(HIC)是利用蛋白质表面存有的疏水性
6、部位,与带有疏水性配基的载体在高盐浓度结合,洗脱时将盐浓度逐渐降低,蛋白质因疏水性不同而逐个先后被洗脱。21 .生物制药(biopharmaceutical):以生物材料为原料或者用生物技术方法制造的药物。22 .三级发酵:将二级种子移至发酵罐作为种子。字23 .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使遗传物的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菌株的过ww程。简答题1 .生物制药工艺流程?菌种斜面培养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取精制成品检验成品包装2 .培养基的成分?碳源、氮源、磷源、硫源、无机离子(包括微量元素)、生长因子、前体、促进剂、抑制剂、水分和氧气。3 .次级代谢产物特点特定
7、菌种产生的代谢产物菌体特定生长阶段的产物多组分的混合物4 .次级代谢产物为什么是多组分的混合物1)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酶对底物要求特异性不强2)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酶对底物作用不完全3)同一种底物可以被多种酶催化进行次级代谢过程1.1. 级代谢产物构建单位有?代表产物?构建单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多肽类抗生素),糖及氨基糖(氨基糖昔类抗生素),聚酮体及其衍生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甲羟戊酸衍生物(赤霉素),莽草酸及其衍生物(利福霉素),环多醇和氨基环多醇(氨基环醇类抗生素-链霉素),碱基及其衍生物(嗯吟霉素)、吩恶嗪酮(放线菌素)。6 .次级代谢产物的主要调控机制和生物合成过程?合成途径(过程):
8、构建单位的合成、构建单位的连接和母核合成后的修饰过程。调控:酶合成的诱导调节,反馈调节,磷酸盐调节,碳分解产物调节,氮分解产物调节,化学调节因子的调节,控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因素7 .磷酸盐的调节机制(阻遏抑制次级代谢产物)(1)促进初级代谢,抑制菌体次级代谢(2)抑制次级代谢产物前体的生物合成(3)抑制磷酸酯酶活性(4) ATP的调节作用(5)对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的调节(6)调控的分子机制8 .菌种选育的目的?(作用)提高发酵产量,改进菌种性能,生产新的发酵产物,去除多余组分9 .微生物对突变的修复通过哪些作用1)光修复2)切补修复3)重组修复4)sos修复系统5)DNA聚合酶的校正10
9、 .紫外线诱变主要引起菌体的哪些变化DNA键断裂、DNA分子内或分子间交联、DNA和蛋白质交联、胞嗑咤水合作用、形成嗑咤二聚体等13 .诱变处理过程及筛选方法?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处理(1单抱子悬浮液制备2诱变剂处理3梯度稀释4涂布分离平板)突变株的筛选随机筛选,理性化筛选,高通量筛选14 .突变后的表型变化以及表型延迟原因?变化:1)突变不改变遗传性状2)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型效应3)突变的表型与环境延迟原因:1)诱变剂作用的延迟2)多核细胞中的单个核突变3)原有基因产物的影响15 .影响原生质体的因素?1)培养基组成2)菌龄3)酶浓度4)酶解温度和ph5)酶解时间6)渗透压稳定剂7)原生质
10、体形成率的测定16 .原生质体融合过程?1)遗传标记的选择2)两亲本原核质体的制备3)原生质体的融合4)原生质体的再生5)融合子的选择6)筛选优良品种17 .影响原生质再生的因素?1)菌体的生理状态2)稳定剂3)酶的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4)再生培养基的组成5)培养基中水分18 .菌种保藏的目的?尽可能保持菌体的存活率和优良性能,保证菌种经过较长时间保藏后保持存活和生产能力。19 .菌种保藏的原理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人为地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处于代谢不活跃,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以减少菌种的变异、退化、死亡、污染。(休眠条件低温,干燥,缺氧和缺乏营养物质)20 .菌种保藏方法?1)斜面保藏法2
11、)液体石蜡保藏法3)沙土管保藏法4)萩皮保藏法5)冷冻干燥保藏法6)液态超低温保藏法7)甘油保藏法21 .培养基的种类?1)合成培养基,复合培养基(天然培养基)2)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大规模工业生产)3)抱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补料培养基22 .培养基的筛选与优化?筛选: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实验,均匀设计实验,响应面设计实验优化:1、影响因子的确认2.影响因素的筛选3.跟据影响因素和优化要求选择优化方法4.实验结果的数学统计学分析5.最佳条件的验证23 .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原材料质量、水质、培养基的灭菌、培养基的黏度24 .主要灭菌除菌方法1)高温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2
12、)过滤除菌3)化学消毒和灭菌4)其他灭菌法(辐射灭菌,臭氧灭菌,静电除菌)25 .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好?湿热灭菌(最基础的灭菌方法)利用饱和蒸汽直接作用于需要灭菌的物品足以杀死微生物,蒸汽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冷凝时释放大量潜热。具有经济快速的特点,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适用于培养基、发酵罐、附属设备、管道以及其他耐高温物品灭菌。(蒸气进入培养基,时冷凝水稀释培养基,所以在配置培养基时应扣除冷凝水体积,保证浓度。)26 .培养基灭菌的影响因素?1)温度和时间对培养基灭菌的影响2)培养基成分,ph,物理状态,泡沫,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27生产用种子应具备的条件?1.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
13、生长,迟缓期短。2.菌体生理特性和生产能力稳定3.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发酵罐接种量的要求4.无杂菌污染5.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28.种子生产制备过程1 .将沙土管或冻干管保存的种子接种至斜面培养基中培养活化2 .将长好的斜面种子移至扁瓶固体培养基或摇瓶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3 .将扩大培养的抱子或菌丝接种到一级种子罐,制备生产用种子,如需可进一步接种至二级种子罐扩大培养4 .将制备好的种子转移至发酵罐进行发酵生产。29.影响抱子和种子质量的因素分别是?抱子因素:培养基,培养条件(温度,湿度),培养时间,冷藏时间,接种量。种子因素:培养基,培养条件(温度,通气量),种龄,接种量。30接种量过大有什么
14、影响?接种量一般都比较小,在0.11.0%之间,如果过大会增加斜面培养或摇瓶菌丝培养的负担,对提高种子质量无明显作用。31.种子质量标准有哪些(判定种子质量的指标)1.种子生长状况(菌体形态,菌体浓度,培养液外观包括颜色黏度等,)2.营养物质含量及ph变化3.特殊酶的活力4.产物生成量5.有无杂菌污染32.发酵过程复杂性主要特征?1 .微生物细胞内部结构及代谢反应的复杂性。2 .所处生物反应器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是气相液相固相混合的三相系统3 .系统状态时变性及涉及参数复杂性,这些参数互为条件,相互制约。33 .微生物发酵类型?1)按投料方式分类(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2)按与氧的关
15、系分类(需氧发酵,厌氧发酵)3)按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关系分类(生长偶联型,部分生长偶联型,非生长偶联型)34 .三种投料方式的优缺点?1 .分批发酵:优点1)发酵工艺简单,发酉?过程容易控制2)发酵过程中,可观察到发酵参数与菌体生长或产物合成的变化关系从而确定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提供依据。缺点发酵产量低2 .补料分批发酵:优点1)可延长发酵周期,提高产量。2)可避免高浓度营养物质对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缺点:发酵工艺复杂3 .连续发酵:1)可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作用,维持适当菌体浓度,不至于加剧供氧矛盾2)避免培养基积累有毒代谢物3)可提高设备利用率单位时间产量,节省发酵时间4)便于自动控
16、制缺点:对设备的合理性和加料设备的精确性要求甚高;营养成分的利用较分批发酵差,产物浓度比分批发酵低;杂菌污染的机会较多,菌种易因变异而发生退化。35 .简述发酵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控制物理参数:1 .温度:表现在大多数为中温菌多为2040c最适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因而影响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温度影响氧的溶解度温度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2 .压力:防止外界空气中杂菌的侵入,保证纯种培养增加氧气的饱和浓度,利于氧气传递。3 .搅拌速度:搅拌速度高低影响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Kla4 .搅拌功率:影响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Kla5 .空气流量:影响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Kla6 .表观粘度:表观粘度大小与发
17、酵液中菌体浓度,菌体形态和培养基成分有关。菌体浓度越大表观粘度越大,丝状菌的黏度大于球菌和杆菌,丝状真菌黏度大于放射菌。化学参数:1 .PH:与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有关,ph变化反应菌体代谢情况,长时间发酵过低可能是发酵染菌的结果。2 .基质浓度:与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有关糖浓度测定氮浓度测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产物浓度的测定溶解氧浓度的测定废气中氧含量废气中co2含量。生物参数:1 .菌体浓度:菌体干重,菌体湿重,菌体湿体积。2 .菌丝形态:形状粗细染色的深浅,脂肪颗粒,空泡。36 .影响菌体浓度因素?菌体浓度与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有什么关系?因素:微生物的种类和遗传特性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菌体生长的环
18、境条件关系:产率Rp=Qp-X,浓度越大产量越高。菌体浓度过高,降低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其原因:菌浓过高时,营养物质消耗过快,营养液中营养成分明显降低,加上有毒物质积累,可能改变菌体代谢途径。菌浓过高时,对培养液中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随着菌浓的增加培养液的摄氧率按比例增加,表观粘度增加流体性质改变,氧的传递速率成对数的减小。37 .最适菌浓如何确定?菌浓与摄氧率的关系菌浓与氧传递速率的关系菌浓与生产速率关系菌浓与比生产速率的关系38 .最适菌浓的控制?1 .调节营养基的营养基质浓度来控制菌浓。2 .通过中间补料来控制菌体浓度。3 .向发酵罐中补入无菌水,降低发酵液中菌体浓度。39 .
19、营养物质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一、碳源的影响与控制对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有阻遏作用。迅速利用碳源(中间补料控制)缓慢利用碳源(菌体生长速率和糖比消耗速率)二、氮源的影响与控制氮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对菌体代谢产生明显影响,影响产物的合成方向和产量。速效氮源:促进菌体生长,对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降低产率。缓慢利用氮源:延长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泌期,提高产物产量。一次投入过多菌体过度生长导致菌体衰老自溶,导致产物分泌期短。通过补加氮源来控制浓度(方法:补加有机氮源,补加无机氮源)三、磷酸盐的影响与控制磷酸盐(c微生物=0.3300mmol/L,c次级代谢产物合成=1.0mmol/L)促进菌体生长
20、繁殖,合成代谢必要产物。控制通过采用适当磷酸盐浓度来实现。40 .影响生物热的因素?菌种特性,菌体的生长阶段,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浓度,菌体的呼吸强度。4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如何选择最适温度,如何控制?一、影响酶活性,发酵液物理性质,代谢合成的方向。二、生长阶段用最适生长的温度,产物阶段用最适产物合成的温度。1)通气条件差,降低发酵温度。2)培养基营养成分稀薄,降低温度。3)染菌时,降低温度。三、冷冻盐水循环降温42 .ph对发酵的影响,影响因素,最适ph确定,如何控制?影响酶活性,基质或中间产物的解离状态,发酵产物稳定性。因素:菌种遗传特性,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根据试验结果来确定。ph缓冲剂
21、,改变发酵条件,补加酸碱。控制:调节发酵培养基组成,通过补料控制,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42.影响泡沫形成因素?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因素:通气和搅拌的影响,培养基原材料的影响,培养基灭菌时间的影响,发酵液物理性质的影响。影响:1)影响发酵罐的装料系数,降低发酵产量。2)泡沫过多容易逃液,增加染菌机会。3)影响气体交换和氧的传递。4)发酵液沾到壁上失去作用,影响放罐体积和产量5)泡沫严重时造成菌体缺氧,代谢异常。43 .基因工程菌的特点安全性、稳定性、高产性、短时性、廉价性44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1.目的基因的获取2.宿主的选择3.载体的选择4.构建重组基因工程菌5、外源基因的表达固液分离
22、状况参数:分离效率,含湿量超滤技术的优越性:1.不需要热处理,对热敏感物质是安全的2.没有相变化,能耗低3.浓缩和纯化同时完成4.分离过程不需要加化学试剂5.设备工艺简单。影响膜的因素:膜的化学性质,蛋白质种类和溶液ph,无机盐,温度,料液浓度、流速和压力溶剂萃取法特点:1.处理能力强,分离率高,应用广泛,对热敏物质破坏少2、以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便捷3.采用多级萃取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度高4.溶剂耗量大,设备和安全要求高。工业上萃取方法,萃取步骤:混合,分离,溶剂回收。单极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萃取剂的选择:1.分配系数越大越好,相似相容2.分离因子1的溶剂3.料液与萃取溶剂的互
23、溶愈小愈好4.毒性低的溶剂5.溶剂的化学性质稳定,腐蚀性低沸点低,挥发性小,价格便宜方便回收。影响溶剂萃取内部因素:溶剂性能影响,ph影响,盐析作用影响,化学萃取剂。影响溶剂萃取外部因素:接触相比和传质方向的影响,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工业生产的吸附剂:活性炭,白土,氧化铝,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特点:1.可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2.操作便捷,安全,设备简单3.生产过程中ph变化小。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吸附剂性质,被吸附物性质,吸附条件,吸附物浓度与吸附剂用量。盐析法盐浓度要高!硫酸镂是盐析法大规模生产唯一可选中性盐。有机溶剂沉淀法原理:1.破坏容质分子周围水化层,脱水聚集析出。2.降低介电常数
24、(脂溶性增强),带电粒子库仑力增强凝聚沉淀。色谱分离过程特点:应用广泛,分离效率高,操作模式多样,可进行高灵敏度在线检测。凝胶的种类:聚丙烯酰胺凝胶,葡萄糖凝胶(最常用,孔径越大越适合大分子分离,颗粒的机械强度随孔径的增大而降低,较高的操作压使颗粒变形洗脱液流速下降),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葡聚糖琼脂糖凝胶。亲和色谱(专一行特异性极强)是蛋白质纯化的重要方法,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分离性能以及较大的载量,操作简单。疏水相互作用色谱分离介质配基一个重要特征:弱疏水性,保证蛋白质活性不丧失。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目的dna制备载体DNA选择DNA体外重塑技术重组DNA的转化试验重组克隆的筛选
25、和鉴定,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筛选和鉴定。生物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依据:1目标物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2各种分离纯化方法的适用领域3分离纯化技术的分离效率4生产成本5分离纯化的依据6各种分离纯化的组合顺序。深层过滤。深层过滤中物料的性质及介质的性能对过滤效率的影响表现在1过滤效率与物料的密度形状有关2过滤介质的空隙越不规则,比表面积越大,弯道越多,过滤效果越好3流速越高,过滤效越低,4料浆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滤液质量随之升高5对于迁徙过程中重力起主导作用的过滤上流式与下流式过滤的效率无差异。助滤剂的使用方法有两种1用助滤剂配成的悬浮液2将助滤剂混在泥浆中一起过滤。超滤和微滤是简单的筛分过程,溶质或悬浮物
26、料按照大小不同而分离,比膜孔小的物质和溶剂(水)一起通过膜。而较大的物质则被截留。超滤技术的优越性可以简单的归纳为1操作过程不需要热处理故对热敏感的物质是安全的,2没有相的变化能耗低3浓缩和纯化可以同时完成4分离过程不需要加入化学试剂5设备和工艺较其他分离纯化的方法简单,且生产效率高。能斯特提出的分配定律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某一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为常数。Cl/Cb=k表征溶剂提取的重要参数:萃取因子,萃取率,分离因子。细胞破碎和碎片分离:机械法规模生产中常用高压匀浆机,和高速球磨机前者主要是利用液相剪切力和固定表面冲撞力产生的应力;后者主要依靠研磨
27、两者机制不同,相互补充。细胞破碎技术的成熟使大规模生产细胞内产物成为可能,非机械法:化学法酶解法。物理法:渗透压冲击法,冻融法,干燥法。细胞碎片的分离:通常用离心分离法但困难一般较新的方法是双水相萃取法选择适当的条件,使细胞碎片集中分配在下相。双水相萃取法的特点及分类:保留产物活性整个操作可连续化,除去细胞或碎片时,可以纯化蛋白质2-5倍。1互不相容形成两个水相两种高聚物分别富集于上下两相2复合凝聚也形成两个水相但两种高聚物都分配于一相,另一相几乎全部为溶剂水3完全互溶,形成均相的高聚物水溶液。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1成相高聚物浓度-界面张力2成相高聚物的分子量3电化学分配-盐类的影响4生物亲
28、和分配5疏水效应6温度其他因素双水相萃取的应用:1双水相分配进彳f离子浓缩2双水相体系萃取细胞内酶3双水相酶法4双水相萃取干扰素的工业规模实例。离子交换法(树脂法)是应用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作为洗着剂,将溶液中的物质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然后用合适的洗脱剂,将洗着物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浓缩提纯的目的。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1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磺酸,PH对交换能力的影响:无,盐的稳定性:稳定,再生:用3-5倍的再生剂,交换速度:快)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竣酸,在酸溶液中交换能力很小,洗涤时水解,用1.5-2倍的再生剂,慢、除非离子化)3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季镂,无,稳定,用
29、3-5倍的再生剂,快)4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伯仲叔镂,在碱性溶液中的交换能力很小,洗涤时水解,用1.5-2倍的再生剂可用碳酸钠和氨水,慢除非离子化)离子交换法的原理及特点:是应用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物质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然后用合适的洗脱剂洗脱下来达到分离浓缩提纯的目的。特点:树脂无毒性且可以反复再生使用,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因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劳动条件较好的优点成为提取抗生素的主要方法之一。影响交换速度的因素:1颗粒大小颗粒减小无论是对内部扩散的控制或外部扩散控制的场合都有利于交换速度的提高。2交联度交联度越低树脂内部扩散越容易。3温度正比4离子化合价反比5离子的大小
30、小速度快6搅拌速度正比一定程度后影响减小7溶液浓度0.001mol/l一般为外扩散控制正比0.01mol/l浓度再增加交换速度慢,此时外扩散和内扩散同时起作用,浓度再增加交换速速达到极致后不再增大,内扩散起作用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是什么: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溶液中的各种带电颗粒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异进行的分离,由于待分离的溶质分子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和不同性质的电荷量,因而在作为固定相的离子交换剂和流动相的洗脱液之间,发生可逆交换作用,并通过调节洗脱液的ph值,或改变同性离子浓度等方法,使溶质的移动速速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根据离子性质、电荷强弱及洗脱的难易来选择树脂1带正电荷的碱性生物活性物质用阳离子树脂,带负电荷的酸性生物活性物质用阴离子交换树脂。2树脂交换离子的形式为阳树脂有机酸型(氢型)和盐型(Na,K)和阴树脂有碱型(羟型)和盐型(CL和SO4-).3树脂的体积交换容量和使用寿命在工业上这些因素关系到工艺技术的可行性,设备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的好坏。物理吸附于化学吸附的特点:物理吸附1作用力:范德华力2吸附力:较小,接近液化热3选择性:几乎没有4吸附速度:较快,需要的活化能很小5吸附分子层: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化学吸附1作用力:库仑力2吸附力:较大,接近反应热3选择性:有选择性4吸附速度: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EPS环保设施施工合同
- 凝血系统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婚姻心理咨询服务协议
- 2024年全球互联网金融服务协议
- 2024年废旧书籍收购协议
- 2024代理授权协议合同租房合同模板
- 洗手绢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合同
- 2024机械使用合同
- (2024版)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
- 现代物流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播音主持之朗诵课件
- 马来西亚民俗与禁忌
- 农业合作社全套报表(已设公式)-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
- TCSAE 178-2021 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技术条件
- YS/T 755-2011亚硝酰基硝酸钌
- GB/T 4955-1997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
- GB/T 4100-2015陶瓷砖
- GB/T 25217.5-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5部分:地音监测方法
- GB/T 17644-1998纺织纤维白度色度试验方法
-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 【新教材备课精研】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