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问题_第1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问题_第2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问题_第3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问题_第4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问题007010902 张利人一、 什么是语感什么是语感?前人对此论述很多,而最早提出“语感”的是我国的语言专家夏丐尊先生。他在文章作法中曾对语感作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描述: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慨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感即是对言语的灵敏的感觉,是对语言文学最丰富的了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言忽,语语悟其神。”意思就是读书要能

2、悟出文章中传神的字字语语,而作为一个读者对文章神韵的敏锐的感受,便是语感。刑公畹先生在语言论集中曾把“语感”定义为“某一语言者对这一语言的感性认识”,这一定义过于抽象。而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学的敏感。”说的比较通俗,但还有点抽象。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感呢?笔者认为:语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吸收能力,指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的感受,是读者或听者将个人体会的意义以及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的结果。人们为适应社会生活,接受了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的熏陶,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了语言感受能力。人一旦有了这种能力,新闻记者就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囫囵吐

3、枣;写作就可以话从心出,笔随心转,而不逾规越矩了。我们在批阅作文时,一遍默念之后,立即可以发现生动、优美、精彩的佳作,或者别扭、干瘪、文理不通的病文,凭的就是准确、敏锐的语感。二、 语感心理因素既然语感是一种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语感的形成有它的心理基础,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1、 联想、想象的活动。特别是在感知描写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例如:学生读过碧绿、翠绿、嫩绿、黄绿、深绿等形容词,但往往对每个词表示绿到什么程度是搞不清楚的,脑子里只有笼统的绿色“概念”,这就很难说有语感。词是有概括力,要把词的概念所代表的状态

4、和具体事物在脑子里呈现出来,把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才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对这词语有具体的感受,从而产生语感。且看下面一段描写的内容:一走进清幽的紫竹院,就置身于绿色之中了。头顶上是墨绿的松、浅绿的柳,脚下是淡绿的草,身旁尽是翠绿的竹我们感知上面这段文字时,如果缺乏语感训练,充其量只不过对文章中所描写的松、柳、草、竹的不同程度的绿色在脑子里只起模糊的表象而已。倘若我们对文字有灵敏的感受力,那就会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不仅领受到紫竹院清幽的意境;同时也会联想到绿这是旺盛的生命力强烈感情的色彩与象征;而且还会从松、柳、草、竹各自所代表的不同性格特征想象开去。另外,由于同一语言文字对各人所产

5、生的“内心视象”互不相同,所以由语感激发起的想象形象也就随之而异。例如,“树木”这个词在不同的读者的想象中不可能是同一棵树。在月光下,树影婆娑,发生沙沙的声响;在另一种情况下是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在第三种情况下,也许是棵叶子干枯垂死的老树可见,对同一词语的由于各人的经验、意识不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也就不同,当然各人的语感也就不同。2、 思维的参与。单凭直觉去感知语言文字也就不会产生语感。夏丐尊先生认为,强烈的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而“传染语感于学生”这是文科教师的任务,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与发展形象思维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心理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对文字所表述的本质意义的概括,对文

6、字美的欣赏和吟味,对文字正误、优劣的区分等,都渗透着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活动。在文学上讲究“意则期多,字唯其上”,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是读者在阅读欣赏了作品之后,有了自己思维的补充,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所以,可以这样说,有无语感是会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的。3、 情感的激发。当我们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会引起感情上的反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物外、闲适恬静的意境,历史上曾引起许多人感情的共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里蕴含着乐观主义,读了扣人心弦,催人奋发。这都是语感中所含的情感因素,这是语感的重要特征,没有情感的激发就

7、不会产生语感。正是因为语感具有上述三方面的心理因素,所以形成了这种特殊的语言能力。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语感存在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说话、阅读、作文教学中都存在语感问题,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还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说话、作文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陶冶学生情操,进行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阅读教材是根据培养目标选入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可以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具体地感受到英雄人物崇高的形象,祖国山河的秀美壮丽,人类文明史的源远流长

8、,四化建设的任重道远阅读教学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阅读教学过程是培养和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过程。基于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探索阅读教学中的语感问题,对于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语感,忽视读的重要作用。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丢弃了语言文字的特殊意义而迁就字典词书上的一般意义,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敏感的感觉,即语感。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十分重视。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词典是不够的,必须

9、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文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他也说:“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还有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重字面的分析而忽视读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语文教学,用的是多读、多写的方法,也可称为语感教学法。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等,都是传统的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试看视死如归第三、六、七、九自然段,王若飞同志分别说了四句话。我们可以在整体认识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四次说话时的提示语,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的训练,努力让他们“读”出王若飞同志在不

10、同的情境中,“镇定”、“从容”、“厉声”和“轻蔑”的神态来,再与敌人的“恶狠狠”、“凶恶”等两相对比,王若飞那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就会更逼真地“读”出来,达到“熔内容和理法于一炉”的境界。可惜,这样够味的“读”,往往被贴上“传统”的标签,常常被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分析”替代了。当前另一方面是过分强调大量阅读,而忽视理解的重要作用。因为小学阶段毕竟还是一个学习理解的阶段。虽然阅读了数量很多的作品,但由于缺乏理解,也就是没有很深的语感体会,所以收效甚微,不利于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感情。“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

11、理解的重要作用,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会产生深刻的语感。同样,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语感,才能深入把理解文章,也才能够更广泛地大量阅读。综上所述,探索阅读教学中的语感问题,对于改革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凭借语言文字来进行,无论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进一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中心环节。一个人在阅读时,首先要对语言文字有所感觉,才能进而达到对内容的理解。感觉越敏锐,理解能力就越强。语言文字是读者通往作者心灵必经的

12、“桥梁”。只有有了语感,才能通过这座桥梁。反过来说,要增加语感,就一定要抓住语言文字这个关。所以,语文课不仅要使学生读懂语言文字本身,还要使其具有语感。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才能够得到切实的提高。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语言和做其它事一样,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才学得积极主动。培养出兴趣的方法很多,培养语感是其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兴趣可以从感受来,有敏锐的语感就感受得深切。学生初读文章,感受不多,兴趣也不浓;经过教师的指点帮助,又经过自己的揣摩体会,产生了许多原光不曾有的感受。他们会发现,文章里有声、有色、有味,有许多可以感触到的内容,

13、也有不少含蓄着的意思,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细细咀嚼,才能读出滋味来。这样,学生不断自觉地训练自己的语感,感受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浓,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扎实,语文的教学质量就会大大提高。3、有利于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在阅读心理学上有所谓“逻辑的因素”和“表象因素”。描述性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呈现出再造的想象,是表象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就产生理性的认识,就是逻辑的因素。而语感就是表象因素与逻辑因素的有机结合,因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再造的想象,是表),有利于直属和认知能力。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特点是通过朗读,潜移默化,使学生在学习阅读中受到感染和熏

14、陶。杜绝空洞抽象的说教。作者把他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具体、生动的言语描述中,让形象来说话。学生在阅读时,在感知和理解作品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产生语感,才能发挥形象的感染作用。例如小英雄雨来一课,写雨来遭受鬼子毒打后,“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你看,血珠往下掉还会“溅”起来,一个“溅”字,使人活生生地感到雨来流血之多。一个在日寇的残暴行为面前坚强不屈的小英雄形象跃然脑海,从而激起学生对鬼子的憎恨的情感。所以,在有语感的学生面前,具体、生动的课文,就会充分地发挥其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从而有利于语文课思想教育收到实效,充分发挥熏陶感染的作用。培养语感既然

15、有这么多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第一,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有深切的爱。祖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古今的文字宝库中有无数用祖国语言文字写的珍品。要学习这些珍品,首先要爱这些珍品,努力地学习古今作家经过反复推敲而写下的不朽作品,体会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精妙之处,就能从祖国丰富的文字遗产中吸取养料,也就能对作品深度和词语的性能具有敏感性。第二,要加强朗读训练,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多读多写的方法,可以说就是语感教学。“书不厌百回读”,只有反复地读,才能够产生深刻的语感。反复朗读,古人云“常出新

16、意”,对深入理解其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有很大帮助。有些文章,经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味道,富于感情,对于一些名篇最好要能背诵。如能有感情地背诵出一定数量的文章,就能大大的增强自己的语感,朗读要求正确读好词句。如词和词要连续,不是词和词组的也不可读得十分脱接,要把长句子当中的句子成分读得完整,不可以打乱等。严格训练词句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养成辩析句子的习惯。如果学生遇到一个句子在造词、造句方面有什么毛病,读起来就不顺口,学生可以凭借语言直觉来判断正误,这样语感就容易培养起来了。在加强朗读的同时还必须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读书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通过认真的阅读,能使学生感

17、受到语言的活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地抓住关键问题,运用语言呈现的表象,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再现描写的形象,帮助学生加深对所描写事物的理解,从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一个比喻句“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准确而迅速地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学习,如“数不清的松、柏桦树”表示树多,“几百里连成一片,多像大海里绿色的波浪;风吹树林,林鸣谷应,那声响多像大海里奔腾涛声。”这样,学生就从林海的形、声、色三个方面去领略用“绿色的海洋”比喻小兴安岭的树林,多么形象而又贴切,同时敏锐的语感也就蕴含其间了。课程标准还特别指出,有感

18、情的朗读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气势韵味和语言的美。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学生的语方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第三,在准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比较、揣摩、欣赏语言文字的美。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含义。这是培养语感的前提下,而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含义,则是重点。在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还要要求学生进一步比较、揣摩、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如果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语感是不难培养出来的。总之,敏锐的语感不可能在短期内培养出来,它是学生在长时间的读写实践中,对纷繁的语言现象不断进行比较、揣摩,对精美语言进行欣赏后获得的。第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学习语文离不开观察,离开观察,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就难以联系起来,就难以产生语感。发展想象力也是培养语感的需要。阅读中的“有所感”和“有所知”是互相关联的,想象得深才能感受得深。思维的发展可以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不仅准确、迅速,而且深刻。第五,要培养语感,还要引导学生多多联系生活实践,积累生活经验。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