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试行)论述_第1页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试行)论述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EnMSGT-2010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中国金属学会发布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钢铁行业能源管理概况5GB/T23331-2009标准在钢铁行业的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附录A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基本条件附录B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特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40言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首钢集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铁男、李爱仙、陈志田、范与

2、华、朱春雁、崔华、成建宏、王赓、李臣、孟昭利、俞伯炎、范南疆、李燕、周湘梅。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为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在钢铁行业的补充要求、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为方便使用,规则各章节的“”中引用了GB/T233312009中对应的内容。规则中用“企业”替代GB/T233312009标准中的“组织”规则由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组织起草。规则的起草单位: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中国金属学会、国家节能中心、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规则的主要起草人:

3、纪振双管炳春王维兴温燕明徐志强王安平袁仲林黄正玉孙德民李洪福宫福元闫振武梁凯丽。言本标准是规范组织的能源管理,旨在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该标准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应用系统的管理手段使其能源管理工作满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为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搭

4、建良好平台。提高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改进其整体绩效。使相关方确信其已经建立了适宜的能源管理体系。组织采用“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置(Plan-Do-Check-Act,PDCA)”方法,有助于其实现管理承诺和能源方针,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其中:策划:包括识别和评价组织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制定能源管理方案等。实施: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确定能力、培训和意识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实施信息交流和沟通;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运行控制并开展相关活动等。检查: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和能源目标、指标实现情

5、况的监视、测量和评价;识别和处理不符合;开展内部审核等。处置:基于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实现管理承诺、能源方针、能源目标和指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本标准基于“PDCA”方法的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持续改进管理评审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图1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J能源管理体系的详细和复杂程度、文件的多少、所投入资源的多少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体系覆盖的范围,组织的规模,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能源消耗的类型及消费量要求等。实施本标准能够改进组织的能源管理绩效,但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还需要

6、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支持。因此,组织应在适宜且经济条件许可时,考虑采用最佳可行的节能技术和方法,同时充分考虑采用这些节能技术和方法的成本效益。本标准提出了对组织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要求,并未对其所提供产品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提出要求。本标准并未对能源管理绩效提出具体指标值的要求,也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财务或风险等管理体系要求,但可将本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协调,或加以整合。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近些年,钢铁行业的能源管理经历了由强调单体节能到强调系统节能、由粗放式管理到集约化

7、管理的转变,已基本具备科学、系统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条件,突出表现在:1)随着企业工艺装备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能源管理的基础条件逐步改善,部分企业已具备实现“科、精、准”管理的物质条件。2)系统节能的理念已被广泛认知。通过系统和网络优化,实现最佳节能效果的方法和实践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3)钢铁产品制造过程功能扩展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钢铁产品的制造过程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兼有能源转换、固体废物资源化、消纳社会废弃物的功能,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产品制造过程功能的扩展,客观上要求企业从更宽视角、更深的层次、系统地考虑能源问题,特别是能源消费结构、用能方式和理念。4)能源和

8、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已成为制约钢铁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依据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或规则、采用系统的方法,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针对钢铁行业的特点,以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为基础,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规则在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的特点、原则及最新研究成果,为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在钢铁行业的补充要求、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适用于对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或评价,也可作为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

9、源管理体系的依据之一。规则的第5章重点针对GB/T233312009中需要突出钢铁行业特点的要求给出了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包括必要的补充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规则未针对GB/T233312009中的每项要求给出实施细则,依据GB/T233312009及规则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应满足GB/T233312009的全部要求及规则中的补充要求。针对某些要求,“应用指南”中以“实用指导”的方式给出了示例。给出“示例”的目的是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标准或规则中的要求,仅供参考。为确保认证的有效性,规则的附录A给出了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基本条件,依据GB/T233312009及规则寻求认证的企业,应满足附录

10、A规定的条件。在内容编排方面,规则的第5章更多考虑了与GB/T233312009标准保持一致。使用者需要针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特点,系统地考虑能源管理体系过程间的作用关系。图1给出了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模式图。能源采购、加工输送使余热余i接收、贮存转换'分配:!用'能回收;回收-一图1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规则本身虽未提出具体的能效标准或准则要求,但企业需要明确相关的标准或准则要求。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的能效水平满足相关的标准或准则要求,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企业能效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工艺、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应寻求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设

11、备和产品,包括先进的能源管理方法、最佳的节能实践。规则虽未包含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但考虑到能源管理与其他方面的管理密不可分,特别在GB/T24001标准中已将“能源”作为环境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可以将能源管理体系的要素与其他管理体系要素协调、整合。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识别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能源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证实符合本标准: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

12、明;2)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3)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对其符合性的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规则适用于对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或评价,也可作为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依据之一。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正文中没有注明日期的引

13、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规则。3术语和定义GB/T19000和GB/T2400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能源energy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3.2能源因素energyaspect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3.3能源方针energypolicy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能源管理的宗旨和方向。3.4能源目标energyobjective组织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3.5能源指标energytarget由能源目标产生的,为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要求,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3.6能

14、源管理体系managementsystemforenergy(MSE)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3.7能源管理绩效energymanagementperformance组织对其能源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3.8能源管理基准energymanagementbaseline组织针对自身能源管理情况,确定作为比较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3.9能源管理标杆energymanagementbenchmark组织参照同类可比活动所确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水平。规则另外给出以下术语和定义3.10耗能工质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

15、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注:出自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3.11能控因子运行过程和活动中影响能源消耗和供给的可控因素。注:也可称之为“能效因子”4钢铁行业能源管理概况4.1概述4.1.1现状、差距与潜力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总量约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近30年来,钢铁工业的节能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2009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为619kgce/吨钢,与1999年相比,下降了37.2%。表1为近30年来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的变化情况。表1.1980年一2009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的变化年份19801

16、99020002009吨钢综合能耗(kgce/吨钢)20391611920619目前,有些大型钢铁企业的能耗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总的看,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的能源管理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钢铁工业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产业集中度低,设备的大型化程度不够,仍存在许多高耗能的落后产能以炼铁为例,2004年,我国共有1000m3以上的高炉73座,产能为1.06亿吨;而日本2004年的粗钢产量为112亿吨,仅有8座高炉。目前,我国400m3以下高炉的生产能力仍有约1亿吨,占炼铁能力的20%。2)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近几年,钢铁行业将铁钢比作

17、为衡量钢铁企业工艺结构和流程优化的指标之一。2008年,我国钢铁企业平均的铁钢比为094,而发达国家钢铁生产的铁钢比在0.5左右。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煤炭等高碳能源在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中占比在70%以上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占比在60%以下。3)节能技术的应用程度有待提高,特别在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方面统计结果表明,钢铁企业消耗的能源中被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的不到30%,70%以上转化为余热余能。2005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余热余能的平均回收率仅为25.8%,而国外先进国家的回收率已达到90%以上。4)能源的基础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4.1.2主要的政策措施概括起来,国家在钢铁行业节能方面的主要

18、政策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加快落后工艺、装备和产能的淘汰速度国家在2005年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了新、改、扩建项目在装备方面的准入条件。具体包括:烧结机使用面积180平方米及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6米及以上;高炉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及以上;转炉公称容量120吨及以上;电炉公称容量70吨及以上。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转炉公称容量大于200吨,钢生产规模800万吨及以上。对在用的生产设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了需要淘汰的落后装备,具体包括:土烧结、土焦(含改良焦)、化铁炼钢、热烧结矿、容积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专业铸铁管厂除外)、公称容量20吨及

19、以下转炉、公称容量20吨及以下电炉(机械铸造和生产高合金钢产品除外)、叠轧薄板轧机、普钢初轧机及开坯用中型轧机、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复二重式线材轧机、横列式小型轧机、热轧窄带钢轧机、直径76毫米以下热轧无缝管机组、中频感应炉。国家在2005年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进一步明确了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的时间表。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国发2010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要求:到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高炉、30吨以下的炼钢转炉。提高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调整和优化行业的工艺结构、装备结构、能源结构,将成为国家未来一段时间主要的政策导向。

20、2)提高节能技术,特别是余热余能回收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水平“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余热余能的利用”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并制定了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适用于钢铁行业的节能技术有9项(不含通用技术),其中有7项为余热余能的回收和利用技术。国办发2010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钢铁行业余热余能的利用及相关政策的落实。过去十年,钢铁行业大力推广了以副产煤气及高温烟气余热的利用为代表的余热余能利用技术,如:干熄焦发电、烧结烟气余热发电、TRT、CCPP。与1999年相

21、比,十年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37.2%,主要得益于余热余能的回收和利用。如前所述,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钢铁行业在余热余能的利用方面还有很大潜力。3)以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作为十大节能工程之一。钢铁行业针对自身的特点,也提出了许多系统节能的原则,例如:“能质对口、裕度合理、耦合匹配、系统优化”的供、用能原则,“就近回收、就近转换、就近使用、串级和梯级利用、高质高用”的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原则。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

22、,在年生产能力300万吨钢以上的钢铁企业推广建设能源管理中心。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对各类能源介质的全过程监视,即时分析、预测、平衡、优化和调度。其实质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能源的可视化管理和系统优化。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有赖于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目前,许多企业能源管理的基础还有待加强,特别在能源计量,能源管理基础标准、制度、程序的建立和完善方面。以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为载体,强化用能管理,实现企业用能方式和理念的转变,将是钢铁行业下一步能源管理的重点之一。4.2主要的生产和用能工序钢铁企业的主体生产/耗能工序包括: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图1-图5概要地描述了各工序的工艺过程,过

23、程产品及产生的余热余能。图6给出了钢铁联合企业概要的能流图示例。图1.烧结工序炼铁厂图2.焦化工序图3.炼铁工序外供电外供高炉煤气炼铁厂铸铁机图4.转炉工序图5.轧钢工序外供余热蒸汽成品材成品材成品材成品材图6钢铁联合企业能流图(示例)WI冲烧结工序球03工序s盘'i电协余JE及电TRT电炉工序炼铁工序生产用电.电干*TUTS%4.3能源消费结构,各工序的用能情况,主要的用能设备钢铁企业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包括:煤炭(含原煤、洗精煤、焦炭)、电力、天然气、燃油。图7为某钢铁联合企业2009年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洗精煤:54.36%电:6.51%原煤:13.95%天然气:0.50%焦炭:2

24、5.43%燃油:0.50%原煤口天然气焦碳口燃油洗精煤口电图7.某钢铁联合企业2009年能源消费(购入)结构示意图表2为钢铁企业主体生产工序的能耗情况。表2.各工序能源消耗情况工序名称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不含耗能工质及作为原料使用的能源)工序能耗(kgce/t)(2009年重点钢铁企业平均)GB21256-2007、GB21342-2008中规定的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kgce/t)GB21256-2007、GB21342-2008中给出的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先进值/(kgce/t)焦化电力、煤气、蒸汽。112.28W155W115烧结电力、焦粉、煤气。54.95W56W47炼

25、铁电力、焦炭、煤粉、煤气。410.65W446W380转炉炼钢电力、煤气。3.24W0W-20电炉炼钢电力、煤气。72.53普钢电炉W92特钢电炉W171普钢电炉W88特钢电炉W154轧钢电力、煤气、蒸汽。57.66无注1:电力折标系数为当量值0.1229kgce/(KW.h)注2:工序能耗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执行GB21256-2007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2008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定额的相关要求。表3给出了各工序主体生产/用能设备。对新建项目和在用设备,各类生产设备的准入条件、需要淘汰的落后装备见4.1.2款。表3.各工序的主体生产设施/用能设备工序主体生

26、产/用能设备标明生产能力/能耗水平的设备参数焦化焦炉炭化室高度(米)烧结烧结机使用面积(平方米)炼铁高炉有效容积(立方米)炼钢转炉,电炉公称容量(吨)轧钢各种型式的轧机5GB/T23331-2009标准在钢铁行业的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本章重点针对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有行业特点的要求,给出其在钢铁行业的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5.1总要求41总要求组织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形成文件,以确保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 实施细则通过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目的在于:1)稳定地提供满足要求的能源产品;2)不断

27、提高能源的利用和转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应:1)覆盖体系边界内影响能源消耗和供给的所有过程和活动及其所在的组织单元和场所。2)除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外,体系覆盖范围还应包括与耗能工质有关的过程和活动及其所在的组织单元和场所。在确定的范围内,作为建立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应实施能源的初始评审和再评审。B. 应用指南1)在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时,应当:a)制定能源方针、节能规划、奖励性政策和措施;b)实施能源状况的初始评审、再评审;c)建立能源管理的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案,规定能源管理的组织机构;d)提供所需的资源,管理所需的过程;e)监测、分析过程的有效性和能源绩效,识别、实

28、施所需要的改进。2)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体系的边界,体系覆盖的组织单元和场所、过程和活动,需要管理的能源种类。可以在整个企业,也可以在企业的特定部分,按GB/T23331-2009标准及规则的要求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一经确定,企业在此范围内、影响能源使用和供给的所有过程和活动均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外包过程。3)企业应当建立并实施能源初始评审、再评审的过程和程序,以确定当前的能源状况,并为其后的改进提供基础信息。可在能源评审的过程框架下,实施能源因素及相关信息的评审、合规性评价。5.2管理职责4.2管理职责4.2.1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

29、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提供证据:a)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组织内贯彻实施;b)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并作为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c)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d)确保配备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e)进行管理评审。422能源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组织的能源方针,并确保其:a)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特点,与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b)包含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持续改进的承诺;c)包含对遵守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d)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e)形成文件,使全体员工能充分

30、理解并实施;f)可为相关方所获取。4.2.3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对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做出规定,形成文件,并进行沟通。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c)提出改进建议;d)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A.实施细则针对行业特点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最高管理者还应确保:1)“系统优化”及其他先进的能源管理理念和原则在企业得到应用;2)制定并实施与企业总体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节能规划;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4)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的组织机构;

31、5)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及相关的奖励性政策和约束机制。B应用指南1)对钢铁行业,“系统优化”的原则贯穿于能源管理的始终。在许多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中也充分体现了“系统优化”的供、用能原则。例如:2006年12月发布实施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确定的“梯级利用、高质高用”的余热余能利用原则;HJ465-2009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中确定的“分级、分质供水”原则。2)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节能规划”至少宜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12月发布的企业节能规划审核指南中所要求的内容。3)按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企业应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国家推广应用的

32、节能技术和设备。例如: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适用于钢铁行业的节能技术;列入GB50406-2007钢铁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与能源有关的工艺、技术。4)宜围绕过程,确定、优化能源管理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包括外包过程。对为完成某项工作而设立的阶段或临时性的功能单元,宜明确其职责及与现有程序所规定职责的接口关系。5)应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节能、保供方面的责任目标,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对用能单元,承担能源的生产、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任务的供能单元,至少应当细化到车间或作业区一级,可行时,细化到基础用能单元;对主要的管理单元,应当建立连带性质的责任目标,如:采购管理、生产调度、能源调

33、度、技术管理、设备管理。5.3策划531能源评审431能源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c)将上述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A.实施细则应建立并实施能源评审的过程和程序,以确定当前的能源状况,并为其后的改进提供基础信息。所建立的程序应包括能源评审的方法和必要的准则要求。在能源评审过程中,企业应:1)识别和分析用能活动和设

34、施及其消耗的能源种类和数量,产生余热余能的工序或单元及其产生的余热余能的种类、回收量或回收潜力。对纳入计划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明确各用能工序或单元计划使用的能源种类和消耗量,以及可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种类及计划回收量。应确定开展上述活动的方法和职责,及评审结果的体现形式。2)评价、分析能源使用、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的现状、差距和潜力,及其与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程度。3)根据其对能源使用和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的影响程度、节能潜力、与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评价和确定不同层次的组织单元需要重点管理的用能过程、设施、系统及其消耗或回收利用的能源种类。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一致性,应建立必要的评价

35、准则。4)针对所确定的需要重点管理的用能过程、设施、系统及其消耗或回收和利用的能源种类,识别和评价对能源使用和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有重要影响的可控因素,包括分析、评价其管理现状、差距和潜力、与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程度。5)确定在能源供给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和异常情况。能源评审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特别当运行条件及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B.应用指南能源评审有时也可称之为现状评价。通常,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开展能源审计、制定节能规划、编制能源平衡表及其他活动中,会全部或部分地涉及对“实施细则”中所要求内容的评审。能源评审可单独进行,也可与上述活动合并进行。1)为便于操作,

36、并与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相协调,“实施细则”、1)款所述活动可简述为“能源因素的识别和评审”。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识别和评审的范围至少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b)同一工序,不同设备能耗或余热余能回收水平差异较大时,应细化至具体的设备、生产线或基础用能单元。例如:烧结宜细化至烧结机,炼铁宜细化至高炉,轧钢宜细化至生产线;c)过程的输出形式可灵活多样。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保证输出结果完整、准确。如果将“能源平衡表”作为应用此项要求的主要证据,应保留与相关数据和信息有关的原始记录;另外,应补充、完善“能源平衡表”没有包含的内容,如:有回收价值、尚

37、未回收和利用的余热余能,工序自产自用、未纳入统计范围的能源,其他;d)对纳入计划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项目的初步设计或其他等效的过程阶段,确定本款所要求的内容。2)“实施细则”、2)款主要指的是在指标方面,能源使用、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的现状;与企业所确定的标杆、其他先进指标相比,存在的差距和潜力,包括是否存在未达到工序能耗限额要求的情况。3)“实施细则”、3)款所述的活动可简述为“评价重要能源因素”。不同层次指的是,例如:整个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基本用能单元;通常,各用能单元均有需要重点管理的能源问题。用能过程指的是,例如:钢坯的加热过程,高炉炼铁过程;用能设施指的是,例如:高炉,风机

38、;用能系统指的是,例如:煤气回收和使用系统,供、配电系统。4)“实施细则”4)款所述的活动可简述为“识别和评价能控因子”可从“设计、采购、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使用、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等运行过程入手,识别和评价能控因子;并从以下方面分析、评价能控因子的管理现状、差距和潜力,寻找改进措施,包括:能源、工艺技术、设备、过程控制、产品、管理、员工技能、其他。“实用指导1”给出了“能源因素、能控因子、运行过程间逻辑关系示例”实用指导1运行过程-燃料种类和质量要求;-使用的设备、工艺技术;-加热方式;-余热的回收和利用方式;O-燃料质量满足要求的程度;-能源设备及其备件满足要求的程度;O-供/用能

39、计划、生产计划的合理性;-与能源有关的过程参数/特性的适宜性;-设施的维护情况;OfA:设计采购能源供给、使用能控'因子能源因素、能控因子、运行过程间逻辑关系示例能源因素:钢坯加热过程的燃料消耗5)可能发生的紧急和异常情况,例如:能源严重短缺,能源供应中断,供能设施故障停机。能源评审的结果可包含在一份文件中,例如:能源评审报告;也可分散在多份文件或记录中,例如:能源平衡表,能源因素及能控因子清单,现状评价报告,能源审计报告,节能规划,其他。5.3.2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3.2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适用于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

40、准及其他要求;b)建立及时获取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渠道。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确保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A. 实施细则考虑到钢铁行业的特点,1)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包括:法律法规,国家有关的产业和技术政策,国家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企业与政府部门或其他外部组织签订的协议,企业对政府及其他外部相关方的承诺,其他。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应足够具体,以保证相关的要求得到应用。3)应明确在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中,如何应用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B. 应用指南在能源方面,钢铁行业属于法律法规要求较高的一个行业。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1、的识别和应用过程中,应当:1)除适用的法律法规(含强制性国家标准)外,还应当将以下内容,视同本条款所要求的法规或其他要求。a)产业政策。如: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行业振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b)技术政策。如: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c)推荐性标准。如:GB/T21368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町465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d)与政府部门或其他外部组织签订的节能方面的协议、责任书,政府部门下达的节能指标。另外,企业针对上述要求制定的措施计划视同企业对外的承诺,应当按本款的要求进行管理;e)适用时,政府部门或代表政府部门所开展的能源审计中提出的问题或改进要求,可视同为本款所指

42、的其他要求。2)通常,应识别出各项适用的法律法规中对企业适用的具体要求。3)必要时,企业应当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序或准则要求,以确保法律法规要求得以贯彻实施。“实用指导2”给出了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企业应用的示例。|实用指导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能源管理体系的应用示例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示例应用示例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钢铁(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中与能源有关的工艺技术、设备、产品。2.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适用氾围”包括"钢铁行业”的节能技术。3. 町465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中第5款“钢铁工业提高资源、能源效率,降

43、低污染负荷的主要途径”。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设计过程,作为设计输入之。在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案时,作为依据之一。1. GB21256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能耗限额的“先进值”。2. HJ/T428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炼钢)中表1、二“资源与能源利用指标”的“一级”指标。作为“建立目标、指标、标杆”的依据之一。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五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2.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第十五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针对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并实施可操

44、作的管理制度或程序要求。如:针对“左栏1”中的要求,明确能源管理负责人的任职资格;针对“左栏2”中的要求,建立并实施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或程序。1.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第6款“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原则”。2. 节能用电管理办法第九条“用电负荷在以上的用户,委托具有检验测试条件的单位每一至四年进行次电平衡测试。针对标准及法规要求,建立并实施可操作的程序或准则要求。如:在能源统计过程,确定不冋类型能源的折标系数时,应满足“左栏1”中的要求;针对“左栏2”建立并实施可操作的管理程序及必要的准则要求。533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目标和指标4.3.3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

45、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用来建立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建立能源管理标杆,作为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评价能源管理绩效的主要依据。组织应对基准和标杆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更新。组织所建立的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应形成文件。4.3.4能源目标和指标在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组织应:a)在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能源目标和指标。目标和指标应是可测量的;b)在建立、评审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和(或)标杆,以及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此外,还应考虑技术、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c)适时更新或调整能源目标和指标。A. 实施细则考虑到钢铁行业的

46、特点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企业应:1)建立并更新用于监测能源管理体系绩效水平的基础数据,包括针对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建立用于比较的能源基准。为确保所建立的基准及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实用性,应规定用以确定以下内容的程序和方法:基准的选择,与基准有关的基期、统计范围、数据选取和处理方法、影响因素、其他。2)应规定用以确定以下内容的程序和方法:标杆的选择,与标杆有关的可比、不可比因素的识别,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当把参比对象的整体作为标杆时,应识别和确定能够衡量企业与参比对象能效水平差距的量化指标。可行时,应针对标杆建立可实现、能够测量的量化指标。3)基于能源评审的结果,应建立

47、、评审、更新用于策划能源管理体系、监测能源管理绩效水平的目标和指标。所建立的目标和指标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并与政府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方面的目标相协调。对钢铁联合企业,应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只要可行,目标和指标应量化并适当分解。B. 应用指南在建立能源基准、标杆、目标和指标时,应当考虑以下情况:1)基准可分为:a)用于比较能源消耗变化情况的基准,如: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的能耗量,工序能耗;b)用于比较余热余能回收量变化情况的基准,如:单位产品的发电量,单位产品的煤气回收量;c)用于比较主要能控因子管理水平变化情况的基准,如:炼铁过程的热风温度,连铸坯的热送比;d)用于比较采用某项管理或

48、技术措施前、后能效水平变化情况的基准;e)其他。2)可参照1)中所述的5个方面建立能源标杆。在确定能源标杆时,可考虑:a)可比条件下,行业的先进水平;b)可比条件下,企业的最好水平;c)理论测算值;d)产业或技术政策,国家标准中的先进指标。例如:GB212562007粗钢生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先进值,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的一级能耗指标。3)目标和指标可分为:消耗类目标和指标,回收类目标和指标,衡量能控因子管理水平的目标和指标,针对特定的管理或技术措施所建立的目标和指标。“实用指导3”给出了“炼铁过程”能源管理的目标和指标示例。4)目标和指标是策划和监测能源管理体系的依

49、据。宜建立用于评价目标和指标适宜性的比较基准。根据企业的资源条件,针对所建立的标杆,应当建立可实现、据此可以策划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和指标,可行时,可直接将标杆作为能源管理的目标或指标。实用指导3能源管理目标、指标示例-高炉炼铁过程(含原燃料供给、高炉本体、渣铁处理、鼓风、热风炉、煤粉喷吹等生产工序及水处理、除尘等直接为生产系统服务的辅助工序)总体目标:降低工序能耗,提高余热余能的回收量和转换效率。指标类型指标项示例消耗类单位产品(吨铁)的工序能耗、入炉焦比、煤比、电耗、水耗、风耗、氧耗余热余能回收类煤气的热值,单位产品(吨铁)的煤气回收量,单位产品的发电量控制类入炉矿的品位,焦炭强度,热

50、风温度,鼓风的富氧率,炉顶压力,铁水中的Si含量,休风率,热风炉的烟气温度,单位产品产渣量5.3.4管理方案4.3.5能源管理方案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用于实现能源目标、指标的能源管理方案,其内容应包括:a)有关职能与层次上的职责和权限;b)技术方案、实施方法和财务措施等;c)时间进度安排。适用时,对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A实施细则针对节能规划、目标和指标、重要能源因素及能控因子,应策划、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案。适用时,包括:1)针对节能规划中的规划性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2)明确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措施和方法,包括需要实施的节能项目。3)识别、确定与重要能源因素及能控因子有关

51、、需要控制的运行和监测过程,确定需要建立的文件和记录。4)资源需求,包括人力、技术、财务、设施、信息。能源管理方案应以适合于组织运作的方式提出,发放前应得到批准。针对节能规划、目标和指标、节能项目所建立的管理方案,应明确:1)目标和指标要求。2)工作内容、技术方案、管理措施、资金预算、时间进度要求。3)职责分工。B.应用指南管理方案可能会体现为多种形式,应重点关注管理方案内容的完整性和适宜性。1)建立能源管理方案的过程,就是针对所建立的节能规划、目标和指标,识别和评价出的重要能源因素及能控因子,系统地策划需要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及资源需求的过程。2)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有效地实施现有的过程程序,

52、即可实现所确定的目标和指标时,与实现目标和指标有关的过程程序的集成,构成本规则所述的管理方案。必要时,宜书面规定实现目标和指标需要控制的关键过程及相关的程序要求。3)目前的能源绩效水平尚未符合企业或其相关方的预期时,应当建立改进型的目标和指标,并策划和实施旨在实现目标和指标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包括需要实施的节能项目。4)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工作内容、技术方案、管理措施、资金预算,职责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的节能项目计划可视为能源管理方案的一种。另外,一个完整的能源管理方案可包含在多份文件中;一份文件也可包含多项能源管理方案。5)可针对一项目标或指标,建立多项能源管理方案。一项能源管理方案也可支撑多

53、项目标或指标。6)能源管理方案可以是简单的指令,也可以是复杂的书面计划或程序安排,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要保证策划的安排得到有效实施。“实用指导4”给出了“重要能源因素、能控因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逻辑关系示例”。实用指导4重要能源因素、能控因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逻辑关系示例重要能源因素能控因子能源管理方案(含目标和指标要求)注:“()”为改进措施的优先顺序。“A”为优先,“B”为一般,“C”为经调杳、论证后再做决定。烧结过程的电力消耗抽风设施的漏风率,料层厚度,料层的透气性。1. 对抽风系统进行改造,将漏风率降至X%以下。(A)2. 条件成熟时,采用厚料层操作和小球烧结技术。(C

54、)3优化原料结构和烧结工艺。(A)综合指标:2年内电能消耗降低X%。烧结矿显热回收略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余能回收方案。(C)综合指标:回收后,余热回收量折合标煤三XXKg标煤/吨矿。高炉冶炼过程的焦炭消耗喷煤量,风温,原燃料的质量,冶炼工乙。1. 增加喷煤量,一年内喷煤量达到XXXKg/吨铁。(A)2. 稳定和提高风温,风温稳定在XXXXXXXXC。(B)3. 稳定和提高焦炭的质量,焦炭中的灰份控制在X%以下。(B)综合指标:2009年,入炉焦比WXXXKg焦炭/吨铁,综合焦比WXXXKg焦炭/吨铁。电力供应过程的能源损失供电线路的老化程度,供、配电设施的能效水平。1改造现有的供、

55、配电设施,优化布局。(A)2修订供电设施维护规程,进一步明确维护要求。(A)3提高维护人员的技能,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A)综合指标:设施的改造完成后,供、配电过程的损失降低XX%。匚注:篇幅所限,给出的管一理方案示列仅包括基本内容5.4实施与运行5.4.1资源管理4.4.1资源组织应为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适宜的资源,特别是:a)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人员;b)配备所需的节能产品/设备、设施;c)配备所需的能源计量器具与监测装置;d)充分识别和利用最佳节能管理实践和经验,以及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e)配套充分的资金。4.4.2能力、培训和意识为使能源管理工作人员是能够胜任的,组织应:a)确保所有从事能源管理有关工作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保存相关的记录。该能力应基于必要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