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基本结构_第1页
口腔基本结构_第2页
口腔基本结构_第3页
口腔基本结构_第4页
口腔基本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腔基本结构a:口腔的结构我们的口腔像一部结构精致、成:上颌:是颅骨组成部分之一各功能部分组合完美的机器。这个另人难以置信的机器由以下部分构下颌:与上颌相连接并能上下左右地移动牙齿和牙龈舌头腺b牙齿和嘴唇的功用肌肉唾液牙齿和嘴唇不仅用来吃饭,说话时也来帮助发声,同时还可以表达我们的感情。失去一颗或多颗的牙齿将影响您的消化食物,有损您的形象,影响着您的身心健康。咀嚼和吞咽口腔就像一个超强的切碎机前牙用来切割食物尖牙用来撕碎食物后牙用来磨碎食物唾液湿润食物,颊部和舌部搅拌食物使之易于吞咽舌头表面有许多小味蕾,它能尝出食物的味道如何讲话和歌唱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口腔就协助咽喉一起发声。人在说话和

2、唱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取决于他们如何运用嘴唇、舌头、牙齿。表达情感无论你何时表达情感,你都需要用这个部分微笑、啼哭、亲吻、舔、吹口哨。入牙齿的构成:牙冠一一这是牙齿的可见部分牙龈缘一一位于牙冠与牙根交界处根部一一是牙齿埋在齿槽骨里面的部分牙体组织:1、 牙釉质:是覆盖在牙冠上非常坚硬的保护性组织。2、 牙本质:是构成牙体的主要组成物质,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在其内层有一空腔,称为髓腔。3、 牙髓:是充满在牙髓腔的蜂窝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淋巴。4、 牙骨质:覆盖在牙根的牙本质表层,它通过弹力纤维与颌骨相连接。5、 牙龈:是覆盖在齿槽骨上的坚韧的粉红色表皮。6、 牙周韧带:牙周

3、韧带又称牙周膜,是介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好似带子连接牙齿和牙槽窝,可缓冲和调节牙齿所负担的咀嚼压力。在口腔里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可在X线片看至IJ。7、 牙槽骨:是上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它供给牙齿营养并保护牙齿。牙齿脱落后,牙槽骨也随之萎缩。d乳牙乳牙俗称奶牙,是人生第一副牙齿,在婴儿出生后7-8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陆续出齐,乳牙共有20颗,上下各有10颗。乳切牙:6-12个月侧切牙:9-16个月尖牙:16-23个月第一乳磨牙:13-19个月第二乳磨牙:22-23个月乳牙的形态:乳牙共有20颗,上下各10颗。8个切牙4个尖牙8个磨牙恒牙是人生的第二副牙齿,这副牙齿如果因某种

4、原因而缺失。将终身没有牙齿替换了大约在人六岁左右时,第一恒磨牙在最后一颗的乳磨牙后侧长出,从那时起一直到十二岁左右,乳牙脱落,恒牙相后地去替换他们的位置。恒牙28-32颗均正常,恒牙从6-7岁开始出牙,直到32颗牙全部长出来,大概需要十几年时间,也就是20岁左右出齐。有些人的第三磨牙可能发育不全或者完全没有。磨牙的功能已经很少,所以常常发生阻生。国。日日日口。国回由于人类的进化和食物物质的改变,现代人类第三恒牙的形态成人一般有32颗牙齿,上下领各有16颗(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趋势,故现代人恒牙数应在28-32之间)。8个切牙,4个尖牙,8个前磨牙和12颗磨牙。f牙齿的类型39巳日q0890SC

5、B90SOfiSQ©00ffiGB磨牙成年人的32颗牙齿有4种不同类型切牙:包括中切牙。侧切牙,俗称门牙,形如铲状,有切割食物的功能,能够把整块食物切开咬断。尖牙:位于中线两旁第三个牙位上,牙体粗壮,牙根最大,具有撕裂食物的作用,尖牙位于口角处,对支持面部外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双尖牙:该牙因咬面有颊侧和舌侧两个牙尖,它具有把食物捣碎磨烂的作用,故又称前磨牙,它一般有1-2个牙根。磨牙:牙体宽大,形态复杂,面有4-5个牙尖,状如磨盘,它用研磨食物,有2-4个牙根。智齿:智齿是最后一颗磨牙支持需特别的细心照顾,有时他们不能正常萌出,有时因很难清洁造成各种牙病而需根除。临床牙位记录法(一)

6、部位记录法:将平分颅面部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为中线,左右两半一般基本对称。临床上以十”符号将下下牙弓分为四个区,即A|B四个区。纵线表示中线,水平线表示丫面。水平线以上表示上牙,以下表示下牙。右工前第一摩牙.记录咕)或£3左上硕第遮牙.记录一-.或出.右下颜丁一切.记录或2U左卜颂才哥.诅聚y.或I1.乳牙的记录法:用罗马数字表示。现中切牙1乳恻切牙口乳尖斗。第一丸磨牙IV第二乳摩才Yu皿IVVV国-困unHynnvI班例如:左上乳牙用或mB表示。2.恒牙记录法:用阿拉伯数字第三圈子S第二磨牙7第一磨牙6第一前磨牙5第-前磨牙4尖牙3倜切为2中切牙1表不。右左例如:右下第一恒磨牙6

7、1或6C表示(二)牙位记录其安方法:1 .国际牙科协会两位数式表示法:仍用十”符号将牙弓分为四区,四区以表示,10位数表示牙弓分区,个位数表示牙齿。恒牙:例如:23表示左上尖牙;45表示右下第二双尖牙。乳牙:2 .通用记录法:顺着记录法:顺着右上、左上、左下、右下的次序,用数字表示:右左例如:右上尖牙记为6;左上中切牙为9。乳牙用同法编号,在编号的后面加“d:例如:左下乳切牙为14d。牙体外形(四)磨牙组:共12个,上下左右各三个。上下第三磨牙有时先天缺失或阻生。1 .位置:位于双尖牙的远中。2 .功能:担负主要的咀嚼任务,磨碎食物。3 .解剖特点:牙体大,Y面大,Y面有较多的尖、崎、沟、窝,

8、牙冠结构复杂。牙Y面有45个牙尖。牙根分叉,一般为23根,增大支持面积。牙冠有四个轴面及一Y面。4 .不同磨牙的特征:(1)上磨牙的特点:牙冠Y面呈斜方形,近颊Y面与远舌Y角为锐角。远颊Y角、近舌Y角较钝(图33)。牙冠颊舌径大于近中远中径。牙冠较直。Y面有4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及远中舌尖。有时上第一磨牙还有第五尖。颊尖锐舌尖较钝。根一般分叉为三根,即颊侧二根、舌侧一根。(2)下磨牙的特点:牙冠Y面似矩形,有45个牙尖,颊侧牙尖短而圆,舌侧牙尖长而尖(图33)。牙冠颊舌径小于近中远中径。牙冠向舌侧倾斜。根分叉为二个扁根,即近中根与远中根。(3)上颌第一磨牙:除具有上磨牙的特征

9、外,还有以下特点(图34):Y面四个尖,近中舌尖最大,近中颊尖稍大于远中颊尖,远中舌尖最小。在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有第五尖,与近中舌尖之间有半月形沟分隔。每一牙尖顶有三角崎,远中颊尖三角崎与近中舌尖三角崎形成斜崎。斜崎将Y面分成近中窝及远中窝二部份。近中窝较大,又名中窝,远中窝较小。Y面上的发育沟有颊沟、近中沟及远中舌沟。根在根柱以上分叉为三根,即近中颊根、远中颊根、舌根,均呈扁形,舌根最大。(4)上颌第二磨牙(图35):与上颌第一磨牙很相似。冠小于上第一磨牙,近远中径更小于颊舌径,牙冠显得更窄厚,冠外形较上颌第一磨牙圆钝。远中颊尖明显减小,近中颊轴崎较远中颊轴崎突出。近中面颊舌径大于远中面颊舌

10、径。远中舌尖更小,很少有第五尖。有的上颌第二磨牙远中舌尖不显著,近中舌尖特大,舌面明显小于颊面。Y面无斜崎。根的数目同上第一磨牙,但颊侧两根分叉度较小,颊根与舌根的叉度也较小。(5)上颌第三磨牙(图36):上颌牙弓的最后一个牙齿,其形态、大小及位置都有很大变异。其标准形态与上颌第二磨牙相似,但不多见,而变异形态较多,大概可分为多尖型、多根型及双尖牙型。上颌第三磨牙的标准形态与上颌第二磨牙比较有以下特点:牙冠较小,各轴面较圆突,外形高点在各轴面的中1/3。远中舌尖更小,或无远中舌尖。Y面近似三角形,常有许多副沟。根合并成一根,但根的数目形态变异很大。(6)下颌第一磨牙:除具有下磨牙的特征外还有以

11、下特点(图37):下磨牙中是最大的,Y面似矩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有五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及远中尖。颊侧牙尖低而圆,位于颊侧及远中。每一牙尖都有一三角崎。丫面有五条发育沟。根为扁而厚的双根,即近中根、远中根。根柱较短。有的远中根分为颊舌二根,而舌根短小弯曲,变异大。(7)下颌第二磨牙(图38):具有下磨牙特征外,其特点:牙冠方圆形,四个尖牙,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及远中舌尖。近中面较远中面略长,近Y缘崎的位置高于远Y缘崎,近中面的颊舌径大于远中面。Y面有四条发育沟呈十字形分布,整个Y面似一个田”字形,是该牙的特点。根:两根相距较近,有时未完全分叉,有时不叉,

12、极少数分叉为三根。极少数牙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而具有五个牙尖,仅牙冠稍小于第一磨牙,在离体牙中不易区分。(8)下颌第三磨(图39):形态、大小和位置均可发生变异。Y面有五尖者与下Y第一磨牙相似,四尖者似下颌第二磨牙。其特点:牙冠各轴面中1/3处最突,丫面缩小。Y面尖崎不清,有不规则副沟和崎。根常融合成一根,也有分叉为多根的。牙体外形(二)尖牙组:尖牙又名单尖牙、犬牙,上下左右共四个,即上尖牙、下尖牙。1 .位置:位于侧切牙远中,口角部位。2 .功能:撕裂食物。3 .共同解剖特点:牙冠上有一突出的牙尖。冠似枪头状,牙尖顶呈尖形。牙尖约占牙冠长度的1/3。唇面较突,有明显的唇轴崎。舌面较唇面小,中央

13、凹下为舌窝,舌窝中央有舌崎。颈部有舌面隆突。邻面呈三角形。尖牙牙根较长大,唇面又较突,支撑口唇维持面部的丰满。由尖牙的尖顶观,牙尖由四个崎及四个斜面构成的形状似锥体。4 .上下尖牙的特征:(1)上尖牙(图20):唇舌径一般大于近远中径,在牙弓上显示厚而突,牙尖位于牙体长轴唇侧。唇面较突,有明显的唇轴崎,崎两旁有二条发育沟,颈缘部份较突,为颈崎。远中尖崎及远中部份略向舌侧扭转。牙尖的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长,二斜缘交角即牙尖的顶点交角,初萌牙约为90。舌面隆突大而圆突。由牙尖至舌隆突有明显的舌轴崎,将舌窝分为近中舌窝与远中舌窝。邻面似三角形,远中面短突。根长远大于冠长,粗壮,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唇

14、侧宽于舌侧。根颈横切面为卵圆三角形。(2)下尖牙(图21):形态与上尖牙相似,但整个牙体略窄,唇舌径较上尖牙小,显得比上尖牙牙体细长。与上尖牙区别点(图22):唇轴崎较上尖牙平,颈崎不突,颈部较平。舌窝浅,舌轴崎只在切端1/3较突,其余部分则平而不显。舌面隆突亦不如上尖牙明显。牙冠唇面近中缘长,约与牙体长轴接近平行。并与牙根唇侧的近中缘连贯一致,几成直线。牙尖顶位置靠牙体长轴上或微向舌侧。唇面观,冠与根的唇缘相连而成弧形。(三)双尖牙组:又名前磨牙,上下左右共八个。1 .位置:尖牙中,第一恒磨牙近中。2 .功能:撕裂及捣碎食物。3 .共同解剖特点:牙冠呈立方体,邻面为四边形,有一咬合面,一般咬

15、合面上有二个尖牙,即颊、舌尖。下颌第二双尖牙常有三尖型,即颊尖、近中舌尖与远中舌尖。所以不是所有的双尖牙都是二个尖。咬合面上四周为边缘崎,中央有三角崎、沟窝等结构,为行使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上下双尖牙结构形态相似。4 .上下双尖牙的主要区别:(1)上颌双尖牙颊舌径大于近中远中径;下颌双尖牙舌径等于或小于近中远中径。(2)一般有二尖牙,5445舌尖发育好,从形态、大小上与颊尖相差不大,从牙冠邻面观其外形为“M'形。5445舌尖发育不良,其形态与颊尖不同。(3)从邻面观,上颌双尖牙牙冠中轴与根长轴呈一直线,下颌双尖牙牙冠中轴与根长轴有角度(图23)。5.不同双尖牙的特征:(1)上颌第一双尖

16、牙的主要特征(图24):双尖牙中体积最大,在牙弓中显得窄而厚,牙冠自颊侧向舌侧缩小显著,颊侧宽舌侧窄。颊尖长而尖、舌尖短而较圆。丫面为不规则的六边形,颊侧宽舌侧窄。远中颊Y角突出,Y面呈不对效形。颊尖长而尖偏远中,舌尖小而圆偏近中。颊尖的三角崎锐而突,舌尖的三角崎较圆突。近中边缘崎短,远中边缘崎长。中央窝内向近中方向的近中沟越过近中边缘崎至近中面。根为扁形,约80%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叉为颊舌二根。颊根较长,舌根较短。根的近远中面较平,有沟状凹陷。左右辩别:颊面宽舌面窄,颊尖近中尖崎长,远中尖崎短平,远中颊Y角突出;Y面近中边缘崎短,远中边缘崎长;近中沟越过近中边缘崎到近中面(图25)。

17、(2)上颌第二双尖牙(图26):与上第一双尖牙极相似,主要区别:牙冠较第一双尖牙小、较圆,轮廓不如上颌第一双尖牙锐突,牙尖也较圆钝(图27)。Y面轮廓,远中颊角不突出,颊舌侧宽度相差的少,近似椭圆形,几乎呈对称形;颊舌尖约等高,二尖相差少,均偏向近中(图28)。无发育沟越过近中边缘崎。根多为扁形单根,约60%不分叉。左右鉴别:舌尖偏近中。(3)下颌第一双尖牙(图29):双尖牙中体积最小者。牙冠偏牙长轴舌侧,牙冠颊舌面相差很多,颊尖长而大,约占Y面颊侧4/5;舌尖短低而圆,不发达。颊尖三角崎很突,自颊尖至Y面中央,占Y面的大部份;舌尖三角崎短小,颊舌二尖的三角崎联贯一致而呈横崎。横崎将Y面分为较

18、小的三角形近中窝及长圆形远中窝。根为扁形细长的单根。左右鉴别:Y面近中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远中长圆形远中窝。(4)下颌第二双尖牙(图30):牙冠外型方圆,Y龈长度、颊舌径与近远中径几乎相等。颊面与舌面大小约相等或舌面稍宽于颊面(图31)。舌尖与颊尖等高或略低。有二尖型与三尖型,三尖型为一颊尖二舌尖,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Y面发育沟有三种类型,即H型、Y型和U型。H型和U型多为二尖型,丫型多为三尖型(图32)。根为扁圆单根。牙体外形至一、恒牙的牙体外形:按牙齿的形态与功能分为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共32个。左右成对的同名牙,其解剖形态相同,共16对。(一)切牙组:上下左右共八个,即上颌中切牙

19、、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1 .位置:位于上、下颌骨前部,中线的两旁,呈弧形排列,形态相似。切牙的形态、位置及排列是否整齐,对面形影响很大,其大小形态及位置如与面形、口唇的关系协调,自然支撑着口唇,可使口唇显得丰满而匀称。2 .功能:切割食物。3 .共同解剖特点:牙冠呈铲形,有刀刃状切崎,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厚切端薄。牙冠的唇面近似梯形,颈缘短切缘长,光滑平坦。牙冠舌面中央有凹陷的舌窝,有舌面隆突。扁形单根。牙体大小为。4 .不同切牙的特征:(1)上颌中切牙(图14):除具有切牙的形态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为切牙中牙冠最大的牙,切崎在牙体长轴的唇侧。唇面近似梯形,与面形协调一致,有尖

20、圆形、方圆形与卵圆形。唇面的近中缘长而较直,远中缘稍短并略圆突,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圆钝。舌面小于唇面,有舌窝,颈部有舌隆突。邻面:似三角形,颈曲张呈“V字形,三角形的顶为切崎,接触区靠近切角。近中面较大而平,远中面稍短较圆突。切端:唇侧较平,舌侧圆突成崎,与下切牙的切崎接触时,能发挥切割功能。单根,颈部横切面为圆三角形,唇侧比舌侧宽。冠根长短的比例不等,一般冠较根短(2)上颌侧切牙:除具有切牙形态特点外,还有以下特征(图15):牙冠比中切牙窄小,唇面更圆突。近中切角似锐角,远中切角更圆钝,为大圆弧角。舌面窝小而深,近远中边缘崎显得较宽而突。根为扁形单根,冠根比例牙根较牙冠稍长,颈部横切

21、面呈卵圆形。此牙形态常有变异,如锥状小牙、先天缺失。22与11比较,22总体细长,唇凸舌凹,近远中切角相差比例大。11唇面较22平坦,舌面不如22凹陷。(3)下颌中切牙(图16):全口牙中最小者,牙冠较窄长,为上颌中切牙宽度的2/3左右。唇面近、远缘约对称,近、远中切角约相等,切缘平直,与牙体长轴约垂直。近、远中面最突点靠近其近、远中切角。根为扁形单根,根部横切面呈哑铃形。(4)下颌侧切牙(图17):与下中切牙比较有以下特点:牙冠稍大于下中切牙。切缘略向远中斜(图18),远中切角稍圆钝。上下颌切牙小结:1 .上颌切牙牙冠宽大,发育沟较明显。下颌切牙牙冠窄长,唇面发育沟不明显。2 .上颌切牙舌面

22、窝深,舌面边缘峭明显。下颌切牙舌面窝,不显著,舌面无明显的边缘崎。3.侧面观上颌切牙的切崎在牙体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的切崎靠近牙体长轴(图19)。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里J一、应用术语(一)中线:为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中线通过两眼之间、鼻间、两上颌中切牙及两下颌中切牙之间,并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二)牙体长轴: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轴,称为牙体长轴。常用以牙齿的倾斜度。(三)接触区:牙与牙在邻面相互接触的区域,也叫邻接区。(四)线角与点角:两面相交于一线角为线角。三面相交于一点的角称为点角。如磨牙的近中面、颊面与Y面相交处称为近颊Y点角。(五)外形高点:牙体各轴面最

23、突出的部分。(六)牙体三等分:为了便于确定牙体各面上一定的部位,将牙体各面分为三等分,如图7。二、牙冠各面的命名每个牙都有与牙长轴一致的四个轴面,与长轴垂直的丫面或切崎(图8)。(一)辰、颊面:前牙牙冠接近唇的一面称唇面;后牙牙冠接近颊的一面称颊面。(二)舌面:前后牙的牙冠接近舌的一面称舌面。上颌牙的舌面又可称腭面。(三)近中面、远中面:牙冠的两邻面离中线近的一面称为近中面,离中线远的一面称为远中面。(四)Y面和切崎: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称为Y面;切牙舌面沿切缘的崎称切崎。三、牙冠的表面标志(一)牙冠的突起部分:1 .牙尖:为近似锥体形的显着隆起,位于尖牙的切端,双尖牙及磨牙的Y面

24、上(图9)。2 .崎:为牙冠表面牙釉质的长条状隆起。(1)切崎:切牙切缘舌侧的崎(图10)。(2)边缘崎:位于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及后牙Y面近远中边缘的崎(图10,11)。(3)三角崎:位于后牙Y面,由牙尖的两斜面组成,从牙尖顶端斜向Y面中央(图11,12)。(4)轴崎:位于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形隆起(图9、10)。(5)横崎:相对牙尖的两三角崎相连,且横过丫面,如下第一双尖牙Y面的木H崎(图12)。(6)斜崎:Y面上的三角崎斜行相连,如上颌第一磨牙的斜崎(图11)。(7)颈崎:牙冠唇、颊面上沿颈缘部位略为突起,称唇颈崎及颊颈崎(图9)。(8)舌面隆突:位于前牙舌面颈1/3处的半月形

25、釉质突起(图10)。3 .结节:为牙冠某部牙釉质过分钙化所形成的小突起,并非正常结构。新萌出的切牙切缘上有时有三个圆形隆突,称切端结节,随磨耗而消失。(二)牙冠的凹陷部分:1 .窝:为位于前牙舌面,及后牙丫面的不规则凹陷(图10)。2 .沟:牙冠表面的细长凹陷部分(图13)。(1)发育沟:牙齿生长发育时,两个生长叶相连所成的浅沟(图9)。(2)副沟:牙冠Y面除发育沟以外的不规则沟。(3)裂:钙化不全的沟,是龈病的好发部位之一。3.点隙:几条发育沟的相交处或以育沟的终末处,呈现小而深的凹陷,此处釉质未完全连接,为龈病的好发部位。(三)斜面:组成牙尖的各面称为斜面。两斜面相交成崎。四斜面相交则组成牙尖的顶。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