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从维新到革命为例浅谈历史情景式习题的设计_第1页
以从维新到革命为例浅谈历史情景式习题的设计_第2页
以从维新到革命为例浅谈历史情景式习题的设计_第3页
以从维新到革命为例浅谈历史情景式习题的设计_第4页
以从维新到革命为例浅谈历史情景式习题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从维新到革命为例浅谈历史情景式习题的设计 内容摘要:课后习题教学是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前课程改革中,课后习题必须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以帮助实现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本文试图以从维新到革命为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习题的设计、习题设计的原则及习题的功能三个方面切入,设置不同的情景,引导和点拨学生,在扩展知识面,激发兴趣前提下启迪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从维新到革命 历史情景式习题 设计 习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长期以来,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后习题都被当作加深、巩固和检测学生课堂上所记忆知识的工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各学科

2、的教育打开了新视野。新的教育观念强调,人文学科的教育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中学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其中包括课后习题教学。在教学中设计历史情景式习题,尽可能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历史事件(现象)的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学习、探究,自我完成对历史知识、意义的建构。毫无疑问,它应该能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一个坚实的平

3、台,成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 历史情景式习题的题型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分类也是多种多样,一般分为客观题(即封闭式的选择题)和主观题(开放式的情景式问答题)。由于后者在设计的难度上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上比前者难度大作用大,因此,下面我围绕从维新到革命一目内容,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谈历史与社会课后主观题即历史与社会开放式的情景式问答题的设计。 一、习题的设计 1、从习题设计内容的角度看,一般问题情景的设置可有多种方法。 通过图片、图表、图示、地图等背景材料设置问题新情景。 例1:引入两幅图片:(一)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汉口持

4、枪戒严图,(二)为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外国使节的合影图来设计问题:根据图片说明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例2:引入地图册两幅地图:(一)辛亥革命形势图,(二)武昌起义形势图来设计问题:(1)辛亥革命首先在哪省取得成功?(2)从地域角度概括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形势?(3)结合史实分析出现上述形势的主要原因? 通过改变课文教材的表述,转换角度,设置问题新情景。 例3:曾经有个学生问:“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会不会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通过改良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不会出现北洋军阀的发动统治?”针对学生的提问,我设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一

5、观点?(2)辛亥革命后,出现北洋军阀的发动统治,连年混战,人民生活困苦,说明了中华民族寻求独立、富强的道路过程是怎样的? 联系其他学科内容来设置问题新情景。 如:例3的问题就能体现哲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初步树立唯物主义史观;后面的例8与妻书就是结合语文学科内容来设置。 用名人名言来设置问题新情景。 例4:孙中山讲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结合史实说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例5:引入作业本一道问题:梁启超说:“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结合史实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经济思想?请你对梁启超的这种思想

6、进行简要评价。 以现实、时事为切入点来设置问题新情景。 例6: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就是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自江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1)结合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历程,我们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得到什么启示?(2)你认为,现阶段我们应当怎样“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

7、局面,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从习题设计的答题形式上看,除了常规的分点叙述答题外,还可以用一些灵活开放的形式来设计情景式问题。 想象型: 写”说话稿”: 例7:中央电视台要拟拍一部电视连续剧孙中山,假如你是编剧,请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合理想象,为孙中山设计一段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写“学后感” 例8:“黄花岗起义”后。孙中山后来总结说:“事虽不成,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轰动全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著有与妻书的林觉民和炸弹大王喻培沦。要求同学们结合在学完以后写一篇学后感,谈谈自己的感受。 实践型:通过学生一定的实践活动后再来作

8、答的问题,即研究性习题。 关于辛亥革命的情景式研究性习题的设计可以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设计,这里列举一例比较能够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的问题: 例9:教材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有的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未深入人心,“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正是对辛亥革命成果的最好写照,对此,你赞同哪种观点? 二、设计的原则 1、激趣性原则 利用问题情景设计试题,问题情景引用的材料是丰富多彩,切入的角度必须是新颖的。丰富多彩、角度新颖才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兴趣才会积极思考。如例1、例2引入图片、地图,例3、例9改变教材叙述转变视觉,例4、例5引用名人名言

9、,例6从现实热点问题切入,例7从影视切入设计台词,例8结合语文课本与妻书要学生有感而发,这样的习题都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科能力原则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明确指出:“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后习题设计的思路要以能考查学生掌握历史事实、理解历史事实和应用历史事实的能力的获得为出发点,以学生通过练习作答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能力为立足点。如例1、例2考查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记忆能力和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例3考查的是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分析能力,例4、例5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例6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

10、力和分析、运用能力,例7、例8考查学生记忆、分析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例9考查学生考察文献、寻找资料、佐证观点、形成文字等学习能力。 3、时代性原则 历史与社会学科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就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求契合点。利用问题情景设计习题,问题情景引用的材料可以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教师要以关注现实、关注热点、关注人文的时代精神,选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有感知的能够被他们所认识的社会事物及社会现象作为切入点来设计问题。如例6就是抓住“祖国统一”这一现实热点问题作为设计问题的切入点。 4、综合性原则 从学科特点和规律看,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运用、情感陶冶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11、不能绝对地分出这一内容是培养能力的,那一内容是培养学习方法的,另一内容又是树立价值观的。习题的设计应具有综合性特点,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如例6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综合:结合孙中山先生一生事迹(基本史实),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价值观)?现阶段我们应当怎样“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知识运用) 另从历史与社会综合性考试的趋势来看,强调学科内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兼顾学科间横向综合的习题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教师设计课后习题的一个重

12、要依据。如例3、例8就是历史与社会同其它学科的综合形式来设计的,而例4则是以“孙中山先生对待帝国主义的前后态度的变化”这样的小专题形式出现的。 5、开放性的原则 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出发,习题的设置还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利用问题情景设计试题,问题情景的引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另外无论是从设问的设计,还是参考答案的制定也都是要开放性的,各类观点只要合理即可同等赋分,不分优劣,尤其是设计的习题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时,学生的灵思就会泉涌,创新的火花就会闪现,如例7、例8、例9题。答案的设计也可以是不拘泥于一般形式的,如例7、例8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比如现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个人的兴趣爱好、

13、生活阅历等来自行设计答案。 三、历史与社会课后习题的功能 1、益智明理 优秀的课后习题设计决不是让学生把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重复和再现,而是需要通过对客观存在进行主观的阐释,归纳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整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挖掘出历史发展的基本内涵,这种整理归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益智明理的过程。如例1,学生通过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分析,得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是为了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所以帝国主义总是要勾结和扶植中国反动集团来破坏革命,进而又得出认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但要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级,而且必须要同时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就是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规律。如例3,学生通过辛亥

14、革命后出现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的情况分析,学生既能明了辛亥革命同近代化的关系,又能明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同时还能得出历史的规律性认识即“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又如例4,学生通过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在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的前后变化的分析,认识到孙中山先生具有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和探索精神,他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发展了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的伟大的转变,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这样,学生通过在做习题中得到豁然开朗的启迪,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为深刻,认识会更全面,观点会更科学。 2、修身养性 道德品质与思想修养,是要通过不断的熏陶和培养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历史

15、与社会课后习题是这种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当教师精心设计典型习题,当学生通过自己条理化的分析感悟历史真谛时,学生便从历史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如例6当学生在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斗争精神感昭下,抒发自己追寻伟人足迹,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例8,当学生用饱含激情的笔触,身临其境般地感悟历史,体验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时,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会激起他们摆脱、净化自身的渺小与平庸,去探索和追求饱含伦理情感和深刻哲理的人生价值。 3、关注人文 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人文教育的中心内容,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强调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

16、值观。优秀的课后习题强调以人为本,通过习题的训练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提炼品质、洗涤灵魂、激发热情、完善人格,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人文精神是相一致的。如例4、例6、例7的设计,就是通过知识的内化,内心的体验,使我们进行人文思考:“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为了国家独立、民权自由、民族幸福,不知疲倦地奋斗了一生,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新型的现代意识上的国家;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正面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他适时将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把反帝反封建革命推向前进;孙中山先生为民族贡献了毕生精力,天下为公振兴中华,反对一切分裂行为,与北洋军阀作斗争。” 4、服务现实 历史与现实是相联系的,现实是由历史发展而来。人类的知识都是历史的,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而这些总结都是为了给后人以启示,促进社会发展。如例6的设计,就是要学生通过分析学习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一生,学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在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时代里,我们要争取对人类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强化主人翁意识,努力学习和工作,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世界竞争;维护祖国的统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