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1_第1页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1_第2页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1_第3页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此相应,教材增加了有关搜集资料等方面的要求。这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探索实践的平台。为此我进行了专题实践研究。专题的设计集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是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一大亮点。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笔者结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长城专题的教学,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实践。该专题计划安排四课时。教材明确了有关搜集资料的要求,由于图书资料的局限性,第一

2、课时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上网查阅资料,丰富对长城的认识。为了检验搜集资料的效果,共同探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第二课时,我特意邀请了十多位同行来听课。本课时主要是阅读该专题的一组写长城的文章,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长城文化。课堂上,当我投影出自己去长城旅游的照片时,学生有点兴奋起来。由此,我导入课题,进入第一板块的教学交流搜集的长城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长城。我首先明确了交流的方法,要求大家选择主要信息讲述,并特意强调:如果需要投影的话,我可以提供帮助。我问:“哪个组愿意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成果?”话音刚落,一位组长拿着几张纸站起来说:“我们搜集的是长城传说”于是,便照着

3、纸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冰道运石”、“山羊驮石”的传说。接着,第二个小组读了一段长城历史的资料,从春秋战国说到明代。接下来一组则介绍了有关长城保护的资料。他们读道:“大段的长城在被人为地毁坏,旅游爱好者将他们欣赏的残破变得更加残破。”最后他们慷慨激昂地呼吁:“让我们从抢救长城开始,寻找到可以安慰明天的线索。”课堂内顿时掌声一片。我又问:“刚才交流的都是些文字资料。还有没有更形象、直观的资料?”我见大家有点茫然,忙补充道:“譬如像长城图片之类的?”只听学生小声议论说:“网上有。”可就是没有出来响应的。此时,我是多么希望有学生能投影一幅长城地图,将各朝代兴修长城的情况“一网打尽”。我见时间紧张,肯定了

4、大家搜集资料的努力后便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快速阅读课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较阅读,归纳不同作者对长城的不同评价。最后,以“说说我心目中的长城”为话题,引发对长城价值的讨论。顿时,课堂又热闹起来生1:我认为长城是有价值的。长城的英文是“TheGreat Wall”, “Great”就是“伟大的”。这不正说明了它的价值吗?生2:我也认为长城是有价值的。古时候它起到防御入侵的作用,今天还具有旅游的价值。生3:我认为修建长城没有多大价值。课文中说修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激起了民怨,才导致秦王朝的灭亡。下课了,学生似乎还意犹未尽。听完课,同行们随即展开了研讨。有的教师说:“学生交流信息时

5、敢讲、愿讲,气氛热烈,但就知道读摘抄的文字,不能很好地筛选信息。”有的说:“学生交流的都是些文字资料,呈现信息的形式太单一。”还有的说:“这些辛辛苦苦摘抄的资料除了在交流时用一下,课堂上就没有再用过,实在可惜。如果能在评说长城的价值时运用一下,就不冤枉了。”同行的议论使我深受启发。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又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我先看了学生整理的资料,许多组都有好几页,都是整段整段摘抄的。有的学生说,时间不够,只得选短一点的几人合作一段一段抄。显然,在这样“饥不择食”的情况下,自然就顾不上比较、鉴别了,以致“捡到篮里都是菜”。有些摘抄的还很有价值,可惜课堂交流时却“藏而不露”。如果学生能注意筛选有效

6、信息的话,课堂上一定会更精彩。有的学生还说,网上有许多图片,很美,可惜没法“画”下来。显然,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较低,这已成为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一大“瓶颈”。如果他们学会下载,或制作PowerPoint来演示交流的话,一定会更精彩,更有效。当问及搜集网络资源的作用,学生都认为可以增加对长城的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而没有考虑到运用的问题。看来,为什么要搜集资料,怎样搜集资料,如何评价搜集资料的有效性,这些不仅关乎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关系到学生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问题。搜集资料的价值在于运用,在于解决问题,也只有在解决问题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应关

7、注学以致用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增强运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信息的搜集如果仅仅着眼于知识的积累,那只能使学生感受到一时的新鲜,对培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并不会有多大实效。按计划,接下来这一专题的学习还有两课时,分别是写作和交流。我决定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措施改进教学。一是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我和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联系,运用“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上强化学习搜索、下载等基本技能,并让有条件的学生学习制作PowerPoint,丰富信息资源的呈现方式。二是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我决定再次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我要求学生重新审视“我心目中的长城”这一话题,能用更多、更新、更有效的资料来说出自己对长城的

8、认识。这一次,我特意聘请了信息技术老师,加强技术指导。有些学生还带去了U盘。他们两人一组,浏览,思索,选定,或摘抄,或下载“老师,柯受良飞跃长城的例子能不能用?”“老师,长城探险的例子能不能用?”我一边参与他们的讨论,一边鼓励学生善于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努力尝试发现式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学生扩大了搜索范围,有的搜索着“长城与音乐”,有的甚至在搜索与长城有关的商标名称。这堂课结束后,学生围绕各自的话题又进行了资料的加工整理。在此基础上,第四课时,以“我心目中的长城”为话题进行了写作。然后,在第五课时,开展了习作交流活动。首先是小组交流,接着全班交流。这次我发现,同是传说,有的用“孟姜女

9、哭长城”来否定长城的价值,有的用“冰道运石”来说明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有的则引经据典,历数长城的“罪状”:长城的修筑破坏了附近的环境,长城的修筑影响了各民族的交流,长城的修筑没能挡住墙外的金戈铁马在交流中,同学之间还进行了辩论。一学生以中国的万里长城是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凭肉眼仅能看到的两个人造建筑物之一为由说明长城的伟大,这时,另一学生引用网上有关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看不到长城的消息予以反驳。精彩的辩论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在交流中,课代表一组的发言令人惊喜。他们从国歌中发现了长城,从子弟兵身上看到了长城,从神州五号的发射又看到了中华民族新的长城在崛起。最值得高兴的是,有一组学生还用PowerPoint展示了我国西部长城地貌,形象地分析了建造长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令人耳目一新。课后,我又趁热打铁,布置学生以“上网学习的喜怒哀乐”为题写一篇周记,总结这次活动的得失。围绕长城专题的学习,经过从知识积累为主到问题解决为本的两次上网查阅,学生在进一步认识长城文化内涵的同时,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可喜的变化,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浓了。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