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酸碱盐的教学策略研究初中化学分化点研究之一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最容易产生学生大面积分化的现象。酸碱盐的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探索酸碱盐的教学策略,对促进化学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减少分化等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该分化点的确立1、运用教育调查法确立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观察与了解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我发现越是教材靠后的知识,课堂上举手回答或齐答的人数越少,尤其是酸碱盐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后,响应者寥寥,只有少数学生回答,甚至是几个学生回答。很多学生面露困惑或感觉茫然,学习起来很吃力。也有的学生表现出漫不经
2、心、无所谓的态度,也就意味着该生已经产生分化或正在产生分化,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正准备放弃学习。从课后作业及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答题错误率明显上升,且同一处错误纠正后仍有反复。我把这一状况与同组及其他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他们也有同感,只是分化的状况有所不同而已。2、运用查阅资料法确立查阅资料可以查阅图书、期刊、音像制品,也可以上网搜索,本人主要采用上网搜索的方式来查阅。现在学校开通了校园网,互联网上资源丰富,覆盖范围广,更新速度快,上网搜索学习他人研究成果,不失为一种快捷简便的研究方法。例如在5月10日上午10时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化点”显示如下:初中化学分化点与化学实验教学关系的探讨
3、、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提到以下三个分化点:化学用语的学习溶液计算的练习无机物相互关系的学习。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夏南的博客提出五个分化点,分别是:一物质构成的奥秘,二化学符号,三溶解现象,四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反应,五化学计算。初中化学教学中突破分化点的几点做法一文提到化学用语、溶液计算、酸碱盐及其相互关系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三个分化点。在此不再一一列举,酸碱盐及其相互关系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分化点之一已经成为共识。二、该分化点产生的原因1.部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的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他把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4、: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演阶段;3.具体运演阶段;4.形式运演阶段。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演,形式运演的主要特征是他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是单纯地处理客体。儿童学到些什么,取决于他的发展水平。 学习论,177-183页,施良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酸碱盐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比前几章复杂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多一些,导致头绪较多,难掌握,这又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九年级下册29页,主编王祖浩,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虽然教材(沪教版,下同)或教学当中都是以化学实验作为教学手段,注重从学生已有
5、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增加感知实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但在由具体反应归纳总结反应规律及应用反应规律解决具体问题时,不少学生仍会出现认知障碍,他们就是不明白,怎么会这样呢?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本人认为这是由于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所限导致的现象,其形式运演有待于发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2.前面分化点累积效应的体现本章涉及的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而前面所学物质分类知识由于所涉及的概念及物质较多,已经存在着分化,存在着知识缺陷,已有知识经验储备不足,原有认知结构不完整,阻碍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本章教材与前面
6、联系点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原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碳酸盐的检验;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酸、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导电性等。所有这些知识点如有掌握不牢,必将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本章涉及的物质种类多,化学式多,化学反应方程式多,反应类型多,而所有这些反应都要求学生能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不仅是书上已有的反应,而且包括应用反应规律书写拓展性的反应方程式。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化学用语,而学生在这方面已经存在着分化,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尤其是一些化学式的书写,如Na2CO3 ,Na2SO4 , Ca(NO3)2等,专门练习时能正确书写,放
7、入到化学方程式中就出错。如CO2NaOH- NaCO3H2O;NaOHH2SO4NaSO4H2O等。可见,分化点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教的因素,也有学生的个人主观因素。3.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力因素降低,学习自信心不足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因素首先是高考、中考政策调整,化学学科的边缘化。想当年我们在读书时,流行语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科生都学理化生,现如今化学已风光不再,高中选修化学的少了,中考分数也降低了,教学课时数也减少了,学生对化学的重视度也低了。其次是社会上负面宣传效应的影响。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化学也不例外。化学在促进农业生产、医药事业的发展、新材料的
8、研究与开发、高科技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常态下的作用,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没有新闻价值,有新闻价值的是自来水污染事件、苏丹红、三聚氰胺等,连篇累牍地报道,不是客观的理性的报道,狂轰滥炸,引起人们对化学的恐慌心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度也降了下来。再次是学生考试失败的情绪体验,使他们逐渐产生逃避化学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使人对某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得到强化,相反,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使人对其避而远之。尽管实施新课程已经五六年了,新课程倡导的档案袋评价与活动表现评价并没有市场,在评价上占有主导地位的依然是纸笔测验即考试。已经产生的分化,导致学生考试失败,产
9、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自然就逃避化学,放弃化学,致使分化加剧。最后是学生储备的与化学相联系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新课程倡导化学课程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体现STS思想,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在是少之又少,生活中的酸有食醋、电瓶中的硫酸,熟石灰在本地建筑业上的应用已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水泥、滑石粉,只有盐类较多,有食盐、食用碱,碳酸钙(石灰石、牙膏、钙片),常见的化肥。许多联系是教师讲述,纸上谈兵,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酸碱盐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1.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无论是从实践与认识,还是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来看,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都有着
10、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功能。化学实验是落实科学素养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习实验方法,具有方法论功能。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教学情景,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251-256页,郑长龙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1)在活动与探究中做化学,边做边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
11、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第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俗话说,告诉给我的事情,我忘记了;展示给我的事情,我记住了;把我融入其中的事情,我理解了。在化学实验的功能或作用上,化学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做实验、做化学与讲实验、讲化学的教学效果有天壤之别,学生通过积极能动的科学探究活动,既掌握了化学知识,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又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理解科学和理解化学,从而形成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而讲实验、讲化学,学生死记硬背,晦涩难懂,索然无味,十遍八遍也不如做一遍。因而,我的理想是元素化合
12、物知识都可以在做实验中进行,边做边学,边学边总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热情高,效果好,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总结,教师也得到了解放。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编排了8个“活动与探究”,2个“观察与思考”,除了浓硫酸的稀释考虑到安全因素,由教师演示外,另一个测定溶液的pH,完全能够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既体现了探究性学习,也实现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2)适当补充同类反应的实验,以利于总结反应规律教科书中除金属与酸的反应为了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编排了6个实验,分别是镁、锌、铜放入稀硫酸、稀盐酸中,有利于学生观察、
13、比较、总结,其它类型反应的实验编排较少,个性实验编排较少,不便于学生总结反应规律,甚至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时他们可能产生质疑。我建议,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同类实验,以利于由特殊的反应到总结一般的反应规律,也便于今后的解题拓展应用。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可补充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实验,氧化钙与稀盐酸的实验。碱与盐的反应,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实验、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浓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的实验。金属与盐的反应,可补充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实验等。观察几个实验现象,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总结反应规律时,更具有说服力,也容易使学生信服。除了在新课进行中总结一个个反应规律外,还可在本
14、章复习中将本章反应总结为三类反应,一是复分解反应,包括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二是置换反应,包括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三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新课程中删去酸性氧化物的概念,不能再强调其对应含氧酸的盐。这一点我在新课进行中补充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系列反应实验,总结反应规律,从形式上和本质上予以说明。(本节案例分析已上传至徐州教育信息网个人课题博客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与教学策略研究,欢迎访问,在此不再重复。)(3)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本章可供开发的小实验有自制酸碱指示剂;测定
15、生活用品的pH及混合液的pH;酸和碱的反应pH变化;鸡蛋在白醋中的沉浮;叶脉书签的制作;波尔多液的配制;市场上化肥的真伪、性价比研究等。(4)关于实验的思考与建议前文说过,我的理想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都可以在做实验中进行,边做边学,边学边总结。这一理想还仅仅是美好愿望,未能真正实现。由于实验是消耗性活动,仪器药品需要及时更新补充。由于种种原因,在做实验上总是存在着欠缺,不能尽如人意。一些实验不能做,势必会影响教学,好在演示实验还能得到保证。我个人建议,政府在高标准配备实验室后,最好每年能补充一些消耗量较大的仪器和药品,上级教育部门检查实验的落实情况不能只看整理的材料,可随机调查学生实验的次数,实验
16、开展的情况。2.多媒体在酸碱盐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易于激发学习兴趣,适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者对事物的理解和加深记忆的作用。(1)多媒体教学可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将酸碱盐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图、文、视频、动画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喜闻乐见,积极性高,印象深刻。(2)仿真化学实验作为实验的预演、再现与补充一般在新授课中,均以实验引领酸碱盐的教学,在复习课上就不可能将所涉及的实验全部再做一遍。这时,仿真化学实验的优势就显现出来,运用仿真化学实验可以将一些实验再现,也可用它演示一些实验以消除学生的疑虑。利用 “仿真化学实验室”,添加
17、仪器、药品,设置参数就可以运行,使用起来很方便。还有一些flash模拟实验课件也不错,flash课件的制作相对较慢,制作也较复杂,但放映和放大的效果较好,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是用于辅助教学,应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仿真化学实验,只是用于实验的一种补充手段,展示给学生,它永远不能代替真正的实验。只要有可能,就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只有在做科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科学并形成科学素养。3.采取多种措施化解难点,防止分化(1)做好知识缺陷的补救前文已提到,该分化点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前面分化点累积效应的体现,即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尤其是化学用语部分对本
18、章影响最大。在新授课前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预测、补救,如果是大面积的、典型的知识缺陷可在练习课、辅导课中进行专项补救,少量的可在新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内先行复习(洋思模式课堂教学的前置测评可供借鉴)。如常见的酸中金属氧化物与酸的的反应,先复习Fe2(SO4)3、FeCl3化学式的写法;常见的碱中CO2与NaOH的反应,先复习Na2CO3的写法;中和反应实验前要复习Na2SO4、(NH4)2SO4的写法。(2)运用其它版本教材作为补充与提高新课程标准下有多套教材可供使用,每套教材都有其合理性、精华或亮点,在新课进行中可借鉴不同版本的教材,选取有互补性的资料予以使用。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化学教科
19、书常见的酸和碱56页【实验10-8】、图10-9、图10-10,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酸和碱的反应56页图10-1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本单元小结,总结的极有条理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知识结构。(3)总结题型,培养能力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在本章练习与复习课中,适当总结题型,练习并归纳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则十分必要。本章常见的题型有:除杂题、鉴别题、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物质推断题、化学计算题等。例如做除杂题的原则是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除杂方法有物理方法溶解、过滤、结晶、吸附,化学方法通过反应除去杂质或通过反应转化为需要物质。物质推断题解题的基本思路:读题审题,找到明显条件或隐含条件,以物质特征或现象特征为突破点,进行推断、验证。物质推断题的类型有反应式型、叙述型、网络型、表格型、图示型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烟草机配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柔韧性聚合物水泥防水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建筑外窗抗风强度设计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型农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实验仪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雕花皮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碳烤腿肉葱串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河北学校人造草坪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氟硅酸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钢筋加工工厂化施工方案
- 食品感官评价员的选拔与培训课件
- 广数da98产品说明书
- 丁苯橡胶乳液聚合生产工艺课件
- 小学生读书计划表打印表格表单
- 第1章全科医学概述(人卫第五版全科医学概论)课件
- 合成氨操作规程
- 拖拉机培训(基础和通用知识)课件
- 清华大学抬头信纸
- 故障检测报告表
- 高中生物必修1思维导图及部分彩图
- 日常零星项目维修项目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