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性别与劳动法.法律课件电子教案_第1页
第七章 性别与劳动法.法律课件电子教案_第2页
第七章 性别与劳动法.法律课件电子教案_第3页
第七章 性别与劳动法.法律课件电子教案_第4页
第七章 性别与劳动法.法律课件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 性别与劳动法性别与劳动法【核心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了性别与劳动法。首先,梳理了性别平等的国际标准和国内立法;其次,对性别歧视、同等价值工作同等报酬、对女性整体和怀孕的保护措施以及对负有家庭责任员工的积极促进等四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这部分将学习到性别歧视的界定、性别隔离的概念、同等工作价值的评估方法以及促进性别平等的积极措施。通过对孕妇工伤案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劳动立法中的性别盲点。透过男女同龄退休争议中女性不同的声音认为女性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内部也有不同利益阶层的划分。 第一节 概述 一、性别平等的国际标准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都对性别平等予以规定,我们将分别从

2、这两个方面来学习。(一)有关性别平等的国际人权标准 (二)有关性别平等的国际劳工组织标准 二、中国关于劳动领域性别平等的规定在我国立法中,关于女性平等就业权的规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工作中性别平等、禁止歧视的原则: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工作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反对在招聘、薪酬、绩效考核和晋升中的性别歧视。 2.对生育的特别保护:反对以结婚、怀孕、生育和哺乳为由减薪;禁止以结婚、怀孕、产假和护理等为由解雇或减薪。3.对女性整体的特别保护措施: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不适合女性”的工作。4.禁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第二节劳动法中的性别问题一、就业与职业性别歧视的界定(一)性别的界定(二)劳动(就业

3、与职业)的界定(三)歧视的界定1.直接性别歧视与间接性别歧视2.工作场所的性骚扰二、从同工同酬到同等价值工作同等报酬(一)男女同工同酬(二)从同工同酬到同等工作价值同等报酬 三、保护与积极促进措施(一)对女性劳动者整体的特殊保护(二)与怀孕有关的劳动保护和禁止与怀孕有关的歧视(三)对负有家庭义务员工的积极协助 第三节我国劳动立法中的性别盲点一、孕妇工伤案在和原单位协商未果的情形下,封女士向劳动局就工伤认定进行申诉,劳动局口头回复对于1996年以前的工伤不予以认定。于是,2003年,封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最终被驳回。这个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较多,其中涉及诉讼时效、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证明等。除此之

4、外,它在法律上还有着重要的意义,凸显了法律的性别盲点。 二、法律的性别盲点(一)工伤法的男性标准(二)法律中被胎儿权益所吸收的母亲权益 第四节经典案例观察与思考一、劳动保护还是性别歧视 (一)欧盟委员会诉奥地利案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提出:1.此种排斥性的立法是将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排斥在所诉的工作之外。2.奥地利政府没有证据证明这几项工作对女性的危害大于对男性的危害,既然对男性和女性都有危险,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和雇主努力改善工作环境,使其更加安全,更能保护人(包括男性和女性)的身体健康,而不是将女性排斥在外。 3.针对奥地利所提出的签署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的义务的理由,法院提出,在针对矿山井下劳动的立法

5、上,国际劳工组织的立场也在发生变化;而且根据欧盟法,成员国有义务对其签署的和欧盟法不一致的国际公约在到期的时候退出。所以,奥地利政府应当适时退出,并且修改国内立法以符合欧盟指令的规定。(二)案件评析平等的前提是当事人能在自由意志的状态下作出选择。换言之,平等的前提是选择的自由。当然,这种自由包含了获取较充分信息的权利,这是自由意志的本来之意。自由意志不是在无知和受蒙 蔽下的自由,而是在受到足够的教育和获知较充分的信息后形成的自由。如果没有选择的自由,没有以公民(女性和男性)个体利益诉求为根基,平等往往成为一种动员的工具,而不是作为个人的真正需求。二、怀孕歧视还是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合理拒绝 (

6、一)唐女士诉商务部怀孕(性别)歧视案(二)格蕾丝诉菲律宾电报电话公司性别歧视案 三、合理的区别对待还是间接歧视(一)加拿大公务员工会诉多伦多教育委员会案 (二)仲裁员的裁决逻辑 首先,仲裁员对男女举起重物的能力进行了测试。其次,仲裁员分析了将 22 公斤的重物举过肩的能力是否为清洁员岗位的内在要求。四、观察与思考:退休年龄之争中女性的不同声音 第五节延伸阅读一、中国法律法规中关于劳动领域性别平等的具体规定(一)宪法第4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第12条劳动者

7、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二)劳动法第13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第29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第46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三)就业促进法 第3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27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

8、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第62条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2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享有的特殊权益。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第22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第23条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

9、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第24条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第25条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第27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各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第28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妇女享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等权益。 第29条国家推行生育保险制度,建

10、立健全与生育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第40条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 第58条违反本法规定,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者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受害人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五)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5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第6条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

11、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第7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第8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

12、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第9条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第10条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第11条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第12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用人单位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会、妇女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

13、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第13条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6条第2款、第7条、第9条第1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职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附录第1条、第2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职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附录第3条、第4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有关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第14

14、条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15条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用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参考文献1.蔡定剑主编: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3.谭琳主编: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4.周伟等:中国的劳动就业歧视:法律与现实,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5.李薇薇、丽莎史特恩斯主编: 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6.肖巧平: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法律女性与法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7.周伟、李薇薇、杨聪、何霞: 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与中国的现实,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8.托马斯康斯坦思等:工作中的平等和无歧视:第二单元 促进工作中的性别平等,国际劳工组织2010年版。9.郭慧敏主编:社会性别与劳动权益,西北工业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