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_第1页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_第2页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_第3页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_第4页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 1931) ,笔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人。 1921 年前后开始 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 1922 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 哥伦比亚大

2、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 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 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 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 报的诗镌。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 诗实验。 1927 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 工作。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 年11月 19日,从 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 35 岁的徐志摩不幸身 亡。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 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 他称剑 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 “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 令徐志摩陶醉,

3、 逐 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 “康桥理想 ”。1922 年徐志摩回国。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 灭。 1928 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 1928 年 11 月 6 日的轮船上。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 与康桥匆匆作别, 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以悄然的惜别,抒写无尽的眷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点。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 滟;河畔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璀璨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荡漾;软泥 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 让人心醉 诗人宁愿做一根水草, 永远植根于康河的 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 天上的彩虹, 人间的梦,一切的一切, 揉碎

4、在浮藻之间。尽管一切都被揉碎了, 诗人依然撑着长篙在寻梦。 在青草的深处, 他宁愿满 载一船星辉,放歌而归。但在现实中,诗人却不愿惊醒他心中的梦,千万缕惜别 之情,只化作心底里缠绵的笙箫、夜空中沉默的夏虫,在 “悄悄 ”之中告别,在 “悄 悄”中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精华鉴赏再别康桥的惆怅之情深藏于飘逸、洒脱的抒写之中。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云,无形无迹,自由而舒展。主人 公心中的康桥也如梦似幻,美好而易碎。诗中用 “金柳”、“青荇 ”、“星辉”、“笙箫” 等意象来描写康桥景观之美和自己对康桥的眷恋。 这些意象往往既是写景同时又 是抒情,景与情难分难

5、解。 “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新“娘 ”既是一 种景象,也是 “我”心中的眷恋着的情人形象,是 “我”心中之旧情的流露 情与 景已互为一体。在金柳之间,在青荇之上, “我”固执地寻找着 “彩虹似的梦 ”,“在 星辉斑斓里放歌 ”。而事实上, “我”又不能纵情放歌,只有 “沉默 ”,“悄悄 ”地离去。 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落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 “康桥 ”道别,写 出了一种包含淡淡的惆怅和酸楚的不舍之情。 应该说,这首诗, 是诗人在与自己 心中的理想道别, 那份深情和静谧, 似乎唯恐惊破心中之梦。 它微妙地展露了诗 人因“康桥”理想的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徐志摩的诗单纯、

6、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他善于将气氛、情感和景 象融为一体, 写梦幻般的景象的同时也充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情调。 而且情绪回环 反复,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再别康桥 ) 读起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 和谐、优雅的音乐美。写于 1928 年 11 月 6 日,初载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月月刊第 1 卷第 10 号,署名徐志摩。【诗歌欣赏】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 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 自陈道:在 24 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 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

7、诗人 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 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 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 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 年,诗人故地重 游。 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 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 月月刊第 1卷第 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 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 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第1 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 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 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

8、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 2 节至第 6 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 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 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 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 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 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 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 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 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 5、6 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 载

9、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 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 个叠句, 将全诗推向高潮, 正如康河之水, 一波三折! 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 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 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 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 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 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 好的描述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 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 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 只是他追求这 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追悼徐志摩)果真 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 一个缩影吗?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 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 美。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 音节( Internal rhythm )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 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 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 ,才能取得诗的 认识,”(诗刊放假)。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