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 言 论语内容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了“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
2、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论语经典赏析节选了论语经典语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论语,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其礼仪文化,学会如何做一个正直的“君子”。例如,论语中有“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可以教会小学生们应该如何成为君子,告诫他们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即君子应该是庄重而不骄傲的人,这句话简单明了,很容易使小学生接受;再者,论语中有许多告诫人们应该如何学习的篇章,其中最著名的一句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可以教会小学生应该如何学习,让小学生早早知道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这对于他
3、们今后的成长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最后,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人生思考的哲学性话语,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了时间宝贵、来去匆匆的道理,教诲人们应该倍加珍惜时间。 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从论语中挑选有价值的篇章让小学生来充分阅读,不仅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做人,还可以使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 二一六年三月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名丘,字仲尼。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4、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贵族出身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安抚商朝的贵族,封于亳,国号宋,即宋国,所以孔子是殷商的贵族后裔。圣人降世孔子母亲颜征时年十八,其父叔梁纥已经七十二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周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孔子降生。孔子生而头上圩顶,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山,
5、故名“丘”。早年生活孔子三岁丧父,其母带孔子与其兄孟皮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政治生涯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
6、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鲁定公十三年,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周游列国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
7、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鲁哀公二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
8、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
9、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的弟子。驾鹤西去 孔子晚年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哀公十二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於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一这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公元前479年的一天,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倚于门前遥遥相望,叹息道:“太山(即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说完,流下眼泪。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殡于两柱间。我昨晚梦到奠于两柱之间。我是殷人。”七天后,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
10、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上篇:为人、处事篇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赏析: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圣人,圃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客观条件,也不能无所不通,完美无缺;也必须虚心向环境学习,以强的人为师,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已不断进步。2.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译文:爱他,能不让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劝告教诲他吗?赏析:要是真爱一个人,比如爱自己的孩子,不能溺爱,太宠爱了就害了他,也就是平常人们说的娇生惯养,温室里的花经不得风雨?
11、为了让你所爱的人真正成才,要使他“劳”,这个劳并不一定是让他去从事生产劳动,而要让他知道、尝受生活的辛苦艰难,接受苦难教育,培养他意志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赏析:作为择友的标准以及识别好朋友坏朋友时可以作参考。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译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明白大义,而那些心怀鬼胎的
12、人只明白自己的利益。赏析: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看见贤人就希望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赏析:见贤思齐,就是自觉地树立榜样,督促自己不断地上进。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对照别人检查自己,吸取教训,使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应当牢记这个格言。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译文:可以在三军中夺取一国的主帅却不能强迫一个普通平民放弃他的志向。赏析:
13、孔子认为“夺帅”是战争中可以诉诸武力的手段,“夺志”是对人性的侮辱,是对人格的践踏。两句后来被广泛引来勉励人们要坚强不屈,坚贞不渝,保持高尚节操,矢志不变。7.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赏析: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60;春秋·孔子论语·子路译文:如果执政者自身行为正派,那么即使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自觉行动;如果执政者自身行为不正,那么即使发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赏析:原文中这段话是孔子针对当时各诸侯国的统治者而言的,其中所包古的道理,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个作教师、军事指挥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人引用。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见论语·为政译文:人如果不守信用,那就不知道该怎样肯定他了!赏析:信,在人为立身之本,在国为立国之本。人而无信,则无人与之交往;国而无信,则将失信于民,政策、法令很难行得通。孔子在这里以“不知其可”强调“知其不可”,表现了对“无信”者的否定,带有讽刺意味,可用
15、以批判言而无信的人。此外,今天我们要否定一个人或一件事,仍可幽默地说“不知其可也”。1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孔子论语译文: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赏析:学问学问,学不能不问,问本身就是学。问是不必选择对象的。孔子早就做过榜样:“子入大庙,每事问。”孔子也作过交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时应如此,现在更应如此。当今的社会分工比那时细得多。隔行如隔山。没有人是全才。你那点东西可能别人没有,可别人有的你也没有。要增长知识,只有不择其人地多问。认为自己全知全能的
16、,是最愚蠢的;认为自己知识够用的了,是次愚蠢的。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流逝就像这河中之水一样啊,白天黑夜不停地奔流。赏析:这是一个感叹时光流逝的常用名句。孔子来到河边,触景生情,抒发人生感慨,留下了这一盛传千古的名句。该名句妙就妙在作者抓住河水奔流不止与时光悄然流逝的共同特点,把二者进行类比,十分自然地表现出人类热爱生活,留恋时光的共同心理,极易产生共鸣,并且该句修辞巧妙,语言简约精粹,更增加了它的形式上的力量,使之具有千古不朽的生命力。1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译文: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
17、、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赏析:这是四个消极的规范,就是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严格的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薰陶自己。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赏析: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
18、体现。1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译文:正人君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有缺点反省自 己;小人依赖别人, 有缺点指责别人。15.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译文: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1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译文: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生的真谛。难道只有老天会了解我吗?17.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春秋·孔子论语译文: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
19、分辩言语明辨是非,就不能了解别人。1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春秋·孔子论语译文: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赏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19.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春秋·孔子论语译文:父母爱的东西,做儿女的也应当去爱;父母尊敬的人,做儿女的也应该去尊敬。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译文:犯了过错而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有过错了。赏析:从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
20、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2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译文:君子对说大话做小事或者说空话不做事的行为感到羞耻。赏析:这是劝诫人们不要只顾说,而不去做。少说多做,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和态度,也是很多成功者共有的特质。2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译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
21、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和谐友善的态度。2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译文:人能够使道德发扬光大,不是道德使人的才能扩大。赏析: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2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春秋·孔子论语译文: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赏析:孔子指出长寿必须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也就是说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个心怀仁术的人。因为仁者有
22、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调控自己的精神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防止不良因素侵害心身,推迟衰老,活到人类寿命应该达到的限度。知者乐水,是指知者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样悠然安详;仁者乐山,是指仁者就像高山一样崇高伟大。2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译文: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四十岁能不再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能听到忠言逆言都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都不会越出规矩。26.君子以当仁不让。春秋·孔子论语译文:君子在仁德或者大是大非面前,是不能忍让的。2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
23、语·学而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交朋友的时候,要守信用、重承诺。不能够说话不算话。2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29.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 ·宪问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赏析: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反过来,一个有好的言论、
24、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有道德、修养。勇和仁的关系也一样。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而不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反过来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译文:有道德的人应该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赏析:此二句反映了我们古老淳朴的道德观念。在孔于看来,凡是别人的好事,均应竭力成全之,不管与自己有无关系,而决不能促使别人作坏事,走上犯法的道路。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译文:君子胸怀坦荡宽广,小人心胸狭窄,常常忧愁。赏析:有些人胸怀旷达,无私无畏,因而总是显得无忧无虑,泰然自若。有些人则心
25、胸狭窄,多私心杂念,因而总是显得愁眉苦脸,哀哀戚戚。这两句可以用来形容或说明人们的品质、性格存在种种差异,所以遇事表现很不一样。3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抱怨恼怒,不也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吗?赏析: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行为一时不被别人理解的情况是会经常发生的。道德修养较高的人对此或者耐心地加以解释,或者泰然处之,让别人慢慢理解。道德修养差的人则或者沮丧,或者恼怒,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所以孔于把“人不知而不愠”的人称之为“君子”,可见要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此句用在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不理解时引用,也可用以称赞某些道德修养很高的人。33. 礼之用,和
26、为贵论语·学而译文: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赏析:“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孔子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3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译文:人要是没有深谋远虑,马上就会发生忧患。赏析:人对于可能发生的不测必须有所估计,在其没有发生时就预作防范,以杜绝祸患,如果虑事不远,忧患就会很快发生。这两句多用于强调人对事物的发展要有深谋远虑,以消灾于事前,防祸于未然;也可用于事后,说明忧患的发生是没有远见的缘故。35.见利思
27、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译文:遇到有利于自己的事,要考虑合不合乎道义,谈不该得到;遇到危险的事,要敢于挺身而出,付出生命。赏析:这是子路向孔子请教怎样才算是“全人”时,孔子答话中的两句话。孔子认为: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可以算是“全人”的表现之一,表现了廉洁正直的人格和忘我奉献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36.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译文:一个君子,只恨他身后没有好名声传世,为人作模范。赏析:名声记录着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标志着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因此古往今来,所有的志士仁人,都无比珍视自己的名声。要想博得好名声,就要兢兢业业、谨谨慎慎,一生对自已的行为负责。应该勤勤恳恳
28、,努力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而不能庸庸禄禄、无所事事。更不能为非作歹,横行不法。本名句可供劝诫青少年珍视自已的名声时引用。37.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译文:自我反省如果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畏惧的呢?赏析: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要做到事事问心无愧,时时不忧不惧,就要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不做那些不道德的事。这两句可供形容坚信自己的行为正当而心安理得,无所畏惧时引用。3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曾子语译文:我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操心办事有没有不忠诚的行为?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有没有不守信用的
29、地方?对老师所传授给我的学业有没有温习熟练?赏析:固然“吾日三省吾身”多少有点夸张,但对于一个谨慎的人来说,经常地做一做自我反省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如此。同时,为别人做事要竭诚尽力,与朋友交往要恪守信用,老师教授的知识要时常复习,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是值得提倡的。这几句可供论述培养优良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时引用,也可供鼓励青少年时引用。3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译文:用我呢,就干起来;不用呢,就藏起来。赏析:这两句表现出孔子积极而又现实的人生观。若为社会所用,就积极用世,甚而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地步;若不为社会所用,也能自尊自重,安贫乐道。视富
30、贵如浮云,不去媚权谄富,这是封建社会正直士大夫比较普遍的处世哲学。4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译文: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赏析:现在人们在谈到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表示喜悦欣慰而不无忧虑的心情时,常引用这几句话。“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可用以泛指喜忧交加的复杂心情。41.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译文: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赏析: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4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译文:有道德的人
31、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赏析: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近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知道,在生活中邻里关系是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邻”就可以引申成为邻居之间互相亲近的关系。43.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译文:如果居心诚敬而行事简约,不烦扰人民,不也就可以了吗?如果存心简约而行事再简约,岂不是太简略了?赏析: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
32、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4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译文: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赏析:人之立于社会,一靠品德,二靠学识。德之高,人之敬;学之厚,人之畏(敬服)。用厚重的人格去感染人,用广博的学识去影响人, 一个人的社会形象也就树立了。而德之不深,则业之不勤;业之不勤,则学之不精。故儒学大师朱熹说“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 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贵能融通合一。因此,我们要做好学问,就要修炼好自己的思想、品格、情操、气质。45.志士仁人,
33、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译文:志士仁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来成全仁德。赏析:这句话是成语“杀身成仁”的出处,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在孔子看来,志士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而是不顾个人安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全仁德。4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译文: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会迷惑。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境动摇,没有忧烦。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怕的。赏析: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引申可理解为一
34、个人要是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内心足够强大,没有什么能扰乱他平静的心态。47.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译文: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牛刀用来宰牛,而鸡乃小禽,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赏析: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或大材不应小用。小题大做,胜于不做。下篇:治学、劝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学习新东西,并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赏析:此条揭示了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规律。强调学习和复习并重。由于遗忘规律在起作用。某一信息必须反复强化,才能成为永久记忆。“学”而不“习”,旧知识就会淡忘,记忆就会消失。孔子的话实际上是在阐明这一道理。此条文句虽短,但多用
35、虚字,因而富于感情色彩。又因为它出自圣人之口,千百年来被历代教育工作者奉为经典,家喻户晓,十分普及。2.因材施教。论语·为政译文: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赏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3.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译文: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智愚,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赏析: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教育思想上,以“仁”为基础,重视人的价值;在教育对象上,打破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大多数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教
36、育过程中,注重在人的个性差异基础上,因材施教,充分发掘人的潜能。“有教无类”充分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主张,对于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卫灵公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老师了。赏析: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近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那
37、就会陷入迷惑而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那是危险的。 赏析:孔子在这里是要人们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这一条与“温故而知新”是有联系的。怎样才能“知新”,就是用我们的大脑思考问题。当然不是凭空思考,而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融汇起来思考。只学不思考,则不会有新的收获,不能创造出新的文化。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失去了理论指导,使我们的思考往往会失去目标,其结果是空想、泛想,甚至会陷入歧途。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沉稳、踏实就没有威严,就是学习了文化也不能巩固。 赏析:一个人不庄重、沉稳、踏实就会浮躁,轻薄。浮躁,轻薄之人自然在他人面前没有威
38、严,自然也不能搞好学习。 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道。 赏析:这是孔子告诫人们,对于求知来说,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是知也”里的“知”,不是说的知道了应学习掌握的文化,而是说,只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离真正的“知道”也就不远了。 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早晨知道真理(道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是可以的。赏析:从这里,我们看到孔子的学习求知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发扬和学习。孔子把学习求知当作一生的事业。年虽老,精力不济,但他仍然坚持这种可贵精神。这里的
39、“道”,应该理解为一个人所要求知的那些道理。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长治 译文:勤奋好学,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请教为耻。 赏析: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道:孔文子这个人因为什么缘故谥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好学,又不以问在下的人为耻辱,所以给他“文”的谥号。“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坚毅不移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既是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有科学的求知方法。看来,一个人学习、求知要具备的素质是很多的。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对于文化,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为从事它而感到快乐的人。 赏析:孔子认为一个求知者对
40、某种文化的钻研爱好的程度,如以它为快乐,那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求知精神超过前两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高级的求和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精神,再弥坚的学习堡垒也是可以攻破的。 1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智力的求知者,可以教给他比较高深一些的学问,只有中等以下智力的求知者,不要教给他高深的学问。 赏析:不要误以为,孔子在这里对教育对象分了等级,看不起智力较低的求知者。人群之中,智力的高与低是客观存在的。孔子提出这个教育观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恰恰是主张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1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1、;卫灵公译文:面临着做符合仁义道德的事情,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赏析: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1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译文: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赏析: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
42、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14.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学而译文:老师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而得来的。老师获得的方法,和他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赏析:子贡的回答看似答非所问,其实很有道理。孔子闻政是“求之”或“与之”,固然耐人寻味,如果简单回答“求之”或“与之”或“求之且与之”,答案是有了,可不见的高明,都落入了下乘,无非讲了一种方法。而子贡的回答,却是讲了一种道理,方法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立意更重要,因为孔子是“温、良、恭、
43、俭、让”,如果一个人立意高远,有一颗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如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对于具体知识的获取乃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只要你能够诚心敬意、立意高远,还能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呢?1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译文: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赏析:君子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应当过多地追求物质上的优越和享受,不能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踏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
44、发展的潮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勤奋踏实,谦虚谨慎,把主要精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放在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多学习他人长处,修正自己的不足,并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样,就能不断进步和提高。一个饱食终日和贪图安逸的人,是不会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的。一个真心致力于学问的人,不会有过多的精力顾及饮食、享乐和奢华。16.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论语·阳货译文: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赏析:人非常好,仁慈爱人,但盲目的慈悲也不对的,所谓“慈
45、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仁慈很重要,但有时帮助一个人,反而可能害了被帮助的人。善良的人不一定能做事,好心仁慈的人,学问不够,才能不够,流弊就是愚蠢,所以做人做事,越老越惧怕。这就要智慧、要学问,这是第一点。17.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译文: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赏析: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18.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学而译文: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赏析:人们应该说话谨慎,
46、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而做事情则应该干练勤奋。”总之是告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常言道:“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但慎言并不是不让我们说话,而是告诉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1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 译文:(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赏析:儒家认为,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或者说三种载体与手段,必须恰当利用。因此,“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谓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的概括,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2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
47、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论语·秦伯 译文:有能力的人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的却向知识缺少的请教;有学问就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一无所知一样,别人冒犯我却不计较。赏析:在学习上人们应保持谦逊、谦虚不自满的态度。没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并不是一钱不值的,在他们身上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所以,在学习上,即要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另外,我们也应怀有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21. 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
48、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赏析: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2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去学习。赏析:此条反映出华夏文化鲜明的实用理性的特色。孔子并不反对
49、思考,他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但是对于那种毫无实际意义的空想,则认为是浪费时光,因而坚决反对,主张人们进行脚踏实地的学习。孔子的见解,对于建立严谨的学风,端正求实的态度具有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2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论语·子路 译文: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就不能当巫医。人不能长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耻辱。赏析:孔子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人必须有恒心,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二是人必须恒久保持德行,否则就可能遭受耻辱。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告诫。2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译文:学习时永
50、不满足,教导别人时耐心细致,不知疲倦。赏析:此名句是孔子制定的治学、执教的两条原则。前句应用于自己:求知路上,孜孜以求,永不止歇。后句施行于别人:教人诲友,多方启发,循循善诱。前后两句一严一宽,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在同一精神原则下,反映出我们民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治学传统的基本风貌该名句精警简约,富于哲理,因此千百年来久诵不衰,至今仍是常用名句。2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赏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人要勤奋学习,而且要有上进心,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要不停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有上进心。不能像一些人“满瓶不动半瓶摇”,自己还没有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就开始骄傲自满,停滞不前。2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论语·子张 译文:每天知道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知识,每月不忘记(那些)已经掌握的东西,(这样)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赏析:博学强记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27.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译文:不学习诗经里面的知识。就不能说出好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内部实验室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分析
- 商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嵌入式技术解析
- 2025中国联通楚雄州分公司运营公司招聘2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限公司校园招聘11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93人(辽宁)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限公司招聘1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板坯连铸机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2025中国烟草郑州烟草研究院招聘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建筑一局(集团)限公司轨道交通项目部总工程师招聘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交通建设集团限公司招聘2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小学春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GB/T 18281.3-202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3部分: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物
- 班会课件高中
- 探索心理学的奥秘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 作文考试专用稿纸 (A3完美打印版)
- 电厂一次调频试验方案
- 装修公司验收单
-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观察
- 2003年高考全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 我国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以阿里巴巴网络公司为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