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系统学习教案_第1页
空气调节系统学习教案_第2页
空气调节系统学习教案_第3页
空气调节系统学习教案_第4页
空气调节系统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空气调节空气调节(kn q dio ji)系统系统第一页,共125页。第1页/共125页第二页,共125页。(2 2)四大主要组成部分:)四大主要组成部分: 空调空间;空调空间; 空气输送和分配设备空气输送和分配设备(shbi)(shbi); 空气处理设备空气处理设备(shbi)(shbi); 冷热源和自动控制设备冷热源和自动控制设备(shbi)(shbi)。冷 热 源空气空气(kngq)处处理设备理设备空空调调(kn dio)空空间间分配系统分配系统输送系统输送系统第2页/共125页第三页,共125页。(d)冷剂系统)冷剂系统(xtng) (b)全水系统)全水系统(xtng)(a)全

2、空气)全空气(kngq)系统系统(c)空气空气-水系统水系统第3页/共125页第四页,共125页。全封闭系统全封闭系统(xtng)空调(kn dio)空间空调(kn dio)空间空调空间NNOONONOOO冷却器冷却器过滤器过滤器风机风机NCCO直流式系统直流式系统混合式系统混合式系统 第4页/共125页第五页,共125页。新新风风(xn fn)回风回风集中空气集中空气(kngq)(kngq)处理装置功能示意图处理装置功能示意图 第5页/共125页第六页,共125页。要保证某一特定空间的空气要保证某一特定空间的空气(kngq)参数达到所要求的状态参数达到所要求的状态N 就必须:以空气就必须:以

3、空气(kngq)为媒介给室内送入与余热、余湿等为媒介给室内送入与余热、余湿等量的冷量和量的冷量和“负湿量负湿量”。 送入的风量是多少送入的风量是多少(dusho)?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即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即送风状态)是多少送风状态)是多少(dusho)?ho do()ntCQW排风排风送风送风(100%)nhN dN送风量和送风状态送风量和送风状态(zhungti)(zhungti)点点OO的确定的确定第6页/共125页第七页,共125页。u 送入房间送入房间(fngjin)的空气(的空气(O点状态)在吸收了余热和余湿点状态)在吸收了余热和余湿后,状态必须恰好等于室内的空气设计状态(后,状态必须

4、恰好等于室内的空气设计状态(N点)。点)。总热平衡总热平衡 湿平衡湿平衡(pnghng) 0NGhQGh0NhhG Q或NGdWGd0GWddN0或由两个平衡由两个平衡00()NNQWGhhdd00NNhhQWddu1第7页/共125页第八页,共125页。送风流送风流(fngli)型型第8页/共125页第九页,共125页。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室温允许波动范围()送风温差送风温差to()0.1 0.2230.5361.0610 1人工冷源:人工冷源: 15送风温差与室温允许送风温差与室温允许(ynx)波动范围波动范围第9页/共125页第十页,共125页。第10页/共125页第十一页,共125页。第

5、11页/共125页第十二页,共125页。WoNLONOL冷却(lngqu)减湿加热(ji r)WNOLWt第12页/共125页第十三页,共125页。01()NOQG hh02()WNQG hh室内冷负荷数室内冷负荷数值值(shz)上等上等于于 再热量再热量(rling) 0()WLQG hh03()OLQG hh所需冷量所需冷量新风负荷新风负荷0010203QQQQNOLWt第13页/共125页第十四页,共125页。WoNL/NL/冷却减湿冷却减湿WWNLO10090 t t0 0 GGL第14页/共125页第十五页,共125页。GG是是OO点送风时的送风量。点送风时的送风量。是露点( )送风

6、时的送风量。LWNLO10090 t t0 0 GGL第15页/共125页第十六页,共125页。02()WNQG hh0()WLQG hh所需冷量所需冷量W 10090GLN01()NLQG hh室内室内(sh ni)冷负荷数值冷负荷数值上等于上等于 新风新风(xn fn)负荷负荷00102QQQ第16页/共125页第十七页,共125页。第17页/共125页第十八页,共125页。 回风与室外(sh wi)新风在喷水室(或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简称表冷器)前混合 。l二次回风二次回风 回风与新风在喷水室(或表冷器)前混合并经热湿处理(chl)后,再次与回风混合 。 根据新风、回风混合过程的不同,工程

7、上根据新风、回风混合过程的不同,工程上常见的有两种形式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第18页/共125页第十九页,共125页。装置图式装置图式(t sh)(t sh)和夏季过程在和夏季过程在i-di-d图上图上的确定的确定 chCNOLWWNNOLC混合(hnh)冷却减湿加热WNoNLCto新风比新风比 m=Gw/G空调箱空调箱G=Gw+GN第19页/共125页第二十页,共125页。室内冷负荷室内冷负荷(fh)数值上等数值上等于于新风新风(xn (xn fn)fn)冷负荷冷负荷 再热量再热量 1()NOQG hh2()WWNQGhh3()OLQG hh123()()()NOWWNOLQQQG hhGhh

8、G hh()()()()NOCNOLCLG hhG hhG hhG hh系统所需要的冷量系统所需要的冷量 Q0= Q1+ Q2+ Q3第20页/共125页第二十一页,共125页。夏季夏季(xij)空气处理过程空气处理过程i-d图的表示图的表示NONNWCLOONNWCLOGGWGNG10090 t0 L第21页/共125页第二十二页,共125页。第22页/共125页第二十三页,共125页。方案一:喷水室方案一:喷水室新风预热新风预热 绝热加湿绝热加湿 L方案二:换热器方案二:换热器新风预热新风预热 喷蒸汽喷蒸汽(zhn q)加湿加湿 预热量:预热量: 冬季冬季(dngj)设计工况设计工况NLW

9、 1WO再热再热O1WWQG hh再热量再热量(rling):OLQG hhW1WW1WNW 1WO1O1O1OOQG hh或或再热再热O第23页/共125页第二十四页,共125页。第24页/共125页第二十五页,共125页。 冬夏季节冬夏季节(jji)送风量相同送风量相同时:时:(5) 冬季空气冬季空气(kngq)处理过程处理过程h-d图的表示图的表示dO NhL LdN dO10090CWONLOCOWONWddGCONNL绝热绝热加湿加湿加加热热W第25页/共125页第二十六页,共125页。原因:新风量比较大或者室外空气温度原因:新风量比较大或者室外空气温度(wnd)太低太低 混合点混合

10、点C的焓低于的焓低于hL 措施:新风预热措施:新风预热 + N 绝热加湿绝热加湿 L L预热量:预热量: 冬季设计冬季设计(shj)工况所需预热量分析工况所需预热量分析NLCW1WCO1WC加热加热(ji r)O1WWWQGhhW1W再热量:再热量:OLQG hh1%NLWNhhhhm第26页/共125页第二十七页,共125页。1%NLWNhhhhm第27页/共125页第二十八页,共125页。NLCW1WCO措施措施(cush)(cush):新风预热:新风预热 + N + N W1W1WC再热再热O1O喷蒸汽喷蒸汽(zhn q)加湿加湿1WWQG hhOLQG hh预热量预热量(rling):

11、再热量:再热量:C采用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第28页/共125页第二十九页,共125页。0d0d0dWCt1N2L2N1CL1W第29页/共125页第三十页,共125页。小小 结结一次回风系统的特点一次回风系统的特点一次回风系统处理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一次回风系统处理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 但是,一次回风系统用再热器来解决夏季送风温度受限制的问题,但是,一次回风系统用再热器来解决夏季送风温度受限制的问题,不节能。不节能。适应范围:对于舒适性空调、空调精度适应范围:对于舒适性空调、空调精度(jn d)要求不高的系统,若要求不高的系统,若直接使用直接使用“机器露点机器露点”状态作送风状态,采用最大

12、温差送风,则可免状态作送风状态,采用最大温差送风,则可免去再热,减少制冷系统负荷。去再热,减少制冷系统负荷。 NLCW 1WCO思考题:送风温度和含湿量由哪些过程决定?如何思考题:送风温度和含湿量由哪些过程决定?如何(rh)(rh)控制?控制?NWCLOGGWGNG10090 t0 L第30页/共125页第三十一页,共125页。(1)概念)概念(ginin) 空调空调(kn dio)系统的回风与室外新风在空调系统的回风与室外新风在空调(kn dio)箱前混合并经处理后,再次与回风混合,称二次回风式系统箱前混合并经处理后,再次与回风混合,称二次回风式系统。(2)系统)系统(xtng)流程图与新流

13、程图与新风比风比新风比新风比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空调箱房间WG2NG1NGGNGWGmG1212NNNWNNGGGGGGG回风量回风量总风量总风量第31页/共125页第三十二页,共125页。(3) 夏季空气夏季空气(kngq)处理过程处理过程h-d图图的表示的表示CNWOLCLWG房间2NG1NGGNGLG第32页/共125页第三十三页,共125页。11111LWNNoLNLNoLNLNLCNWWWNNWWNNCWNGGGhhGGhhhhQGGhhhhhGGh Gh Gh Gh GhGGNWOLCLWG房间2NG1NGGNGLG夏季(xij)工况由第二次混合由第二次混合(hnh)由

14、第一次混合由第一次混合(hnh)第33页/共125页第三十四页,共125页。W 如冬夏季湿负荷相同、送风如冬夏季湿负荷相同、送风(sn fn)量,则冬夏量,则冬夏dO=dO 如考虑冬夏二次回风混合比相同,可采用夏季的机器露点如考虑冬夏二次回风混合比相同,可采用夏季的机器露点冬季(dngj)工况NOLGGN1 GN2 GL O C WG房间2NG1NGGNGLG第34页/共125页第三十五页,共125页。111111()()()()()()%NLWNWNWNWNLWNWNWNLNONONOWNNWhhGhhGGGGhhhhGGGhhG hhG hhhhhhhGmNOLGGN1 GN2 GL O

15、C WG房间2NG1NGGNGLGW 由第一次混由第一次混合合(hnh)得得W1 由第二次混合由第二次混合(hnh)得得代入代入*式得式得*第35页/共125页第三十六页,共125页。第36页/共125页第三十七页,共125页。第37页/共125页第三十八页,共125页。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划分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划分和系统的分区和系统的分区(fn q)处理处理(一一)系统系统(xtng)划分划分按照集中空调系统按照集中空调系统(xtng)所服务的建筑物的使用所服务的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要求。 (1) 室内参数室内参数(温湿度及精度温湿度及精度)相近以及室内热湿比相近的房间相近以及室内热湿比相近

16、的房间可合并在一起,这样空气处理和控制要求比较一致,容易满足要可合并在一起,这样空气处理和控制要求比较一致,容易满足要求。求。(2)朝向、层次等位置上相接近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朝向、层次等位置上相接近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这样风道管路布置和安装较为合理,同时亦便于管理。这样风道管路布置和安装较为合理,同时亦便于管理。 第38页/共125页第三十九页,共125页。 (3)工作班次和运行时间相同的房间采用同一系统,这样有利于运行和管理,而对个别要求24小时运行或间隙运行的房间可单独配置空凋机组。 (4)对室内洁净度等级或噪声级别不同的房间, 为了考虑空气过滤系统和消声要求,宜按各自的级别设计

17、,这对节约投资和经济运行都有好处。 (5)产生有害气体的房间不宜和般房间合用一个系统。 此外,当按上述原则划分出来的系统特别大时,为了减少与建筑配合的矛盾,并与现有的空调设备规格(gug)协调一致也应划分为小的空调系统。第39页/共125页第四十页,共125页。(二)空调系统的分区处理 实际工程中,同一系统中的各个(gg)区域热湿负荷不同或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不同。 为满足各区域的空调使用要求,需对空调系统进行分区处理。1、末端再热式系统2、分区机组系统第40页/共125页第四十一页,共125页。第41页/共125页第四十二页,共125页。第42页/共125页第四十三页,共125页。第43页/共

18、125页第四十四页,共125页。证室内正压不会过高;另外,双证室内正压不会过高;另外,双风机系统的风机压头比单风机的风机系统的风机压头比单风机的低,所以系统噪声也低。低,所以系统噪声也低。第44页/共125页第四十五页,共125页。而蒸发,导致空气的含湿量增大,而蒸发,导致空气的含湿量增大,使送风状态点向含湿量增大方向使送风状态点向含湿量增大方向偏移,最终导致室内相对湿度增偏移,最终导致室内相对湿度增大。大。第45页/共125页第四十六页,共125页。n风道的温升,将会导致送风状风道的温升,将会导致送风状态点变化,最终导致室内状态态点变化,最终导致室内状态点偏离。点偏离。第46页/共125页第

19、四十七页,共125页。双风道双风道(fn do)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第47页/共125页第四十八页,共125页。第48页/共125页第四十九页,共125页。变风量系统:变风量系统: 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大多是全年固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大多是全年固定不变的,并且按房间定不变的,并且按房间(fngjin)最大热湿负荷确最大热湿负荷确定送风量。定送风量。 实际上房间实际上房间(fngjin)热湿负荷不可能经常处热湿负荷不可能经常处于最大值,而是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低于最大值于最大值,而是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低于最大值。 当空内负荷减少时,定风量系统是靠调节再当空内负荷减少时,定风量系统是靠调节再

20、热量以提高送风温度热量以提高送风温度(减小送风温差减小送风温差)来维持室温的来维持室温的。这样既浪费热量,又浪费冷量。这样既浪费热量,又浪费冷量。 第49页/共125页第五十页,共125页。变风量系统变风量系统(xtng)是在热湿负荷变化时,保持送风状是在热湿负荷变化时,保持送风状态不变,态不变,改变送风量,以维持室内的状态不变。改变送风量,以维持室内的状态不变。运行费用相当经济。运行费用相当经济。具体变风量方法:风机变风量具体变风量方法:风机变风量 末端送风末端送风(sn fn)装装置置注意:单纯变风量只能维持室内一个注意:单纯变风量只能维持室内一个(y )参数稳定。参数稳定。要想两个参数都

21、稳定,必须配合变露点或变再热量!要想两个参数都稳定,必须配合变露点或变再热量!第50页/共125页第五十一页,共125页。第51页/共125页第五十二页,共125页。第52页/共125页第五十三页,共125页。旁通型末端旁通型末端(m dun)装置装置 属非节能型属非节能型第53页/共125页第五十四页,共125页。诱导型变风量空调机组末端装置的特点:诱导型变风量空调机组末端装置的特点:1.1.利用一次风高速诱导从室内进入顶棚的二次风,调节一次风利用一次风高速诱导从室内进入顶棚的二次风,调节一次风与二次风的混合比例后送入室内。与二次风的混合比例后送入室内。2.2.为调节方便,一次风口上装定风量

22、装置,为调节方便,一次风口上装定风量装置, 随着室内负荷减随着室内负荷减小,仅逐渐开大二次风门,从而提高送风温度。小,仅逐渐开大二次风门,从而提高送风温度。3.3.为降低为降低(jingd)(jingd)噪声,一次风口处的静压不大于噪声,一次风口处的静压不大于 500Pa 500Pa。4.4.诱导型的最大优点是可将诱导型风口与诱导型的最大优点是可将诱导型风口与 照明灯具结合,可照明灯具结合,可利用室内的照明热量作再热,因此节约能量。利用室内的照明热量作再热,因此节约能量。5.5.吊平顶的二次风未经过滤处理。吊平顶的二次风未经过滤处理。6.6.其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比节流型高。其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比节

23、流型高。第54页/共125页第五十五页,共125页。第55页/共125页第五十六页,共125页。变风量系统变风量系统(xtng)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第56页/共125页第五十七页,共125页。第57页/共125页第五十八页,共125页。第58页/共125页第五十九页,共125页。第59页/共125页第六十页,共125页。第60页/共125页第六十一页,共125页。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系统。系统。第61页/共125页第六十二页,共125页。第62页/共125页第六十三页,共125页。第63页/共125页第六十四页,共125页。嵌入式风机嵌入式风机(fn j

24、)盘管盘管第64页/共125页第六十五页,共125页。第65页/共125页第六十六页,共125页。第66页/共125页第六十七页,共125页。第67页/共125页第六十八页,共125页。 从风机盘管(pn un)的结构特点来看,它的优点是: 布置灵活,各房间可独立调节室温,房间不住人时可方便地关掉机组(关风机),不影响其它房间,从而比其它系统较节省运转费用。此外,房间之间空气互不串通。又因风机多挡变速,在冷量上能由使用者直接进行一定的调节。 第68页/共125页第六十九页,共125页。它的缺点是:它的缺点是: 对机组制作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否则在建筑对机组制作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否则在建筑物大量使

25、用时会带来维修方面的困难。物大量使用时会带来维修方面的困难。当风机当风机(fn j)盘管机组没有新风系统同时工盘管机组没有新风系统同时工作时,空气质量差。作时,空气质量差。风机风机(fn j)盘管由于噪声的限制,因而风机盘管由于噪声的限制,因而风机(fn j)转速不能过高,所以机组剩余压头很转速不能过高,所以机组剩余压头很小,气流分布受限制,适用于进深小于小,气流分布受限制,适用于进深小于6米的米的房间。房间。第69页/共125页第七十页,共125页。(a)靠室外渗入新风靠室外渗入新风(xn fn),浴室或厕所机,浴室或厕所机械排风械排风(b)装设新风装设新风(xn fn)引入风口,新风引入风

26、口,新风(xn fn)口可进行调节口可进行调节 (c)设有独立的新风系统设有独立的新风系统 分为以下几种:第70页/共125页第七十一页,共125页。送风送风回风回风新新风风排风排风(a)室外渗入)室外渗入(shnr)新风新风第71页/共125页第七十二页,共125页。送风送风回风回风新新风风排风排风(b)设新风)设新风(xn fn)引入风口引入风口第72页/共125页第七十三页,共125页。(c)独立的新风)独立的新风(xn fn)系统系统第73页/共125页第七十四页,共125页。 具有独立新风系统的风机盘管具有独立新风系统的风机盘管(pn un)(pn un)机组夏季处理机组夏季处理过程

27、有两种过程有两种: : 新风处理到室内焓值,不承担室内冷负荷新风处理到室内焓值,不承担室内冷负荷(fh); 新风处理后的焓值低于室内焓值,承担室内部分负荷新风处理后的焓值低于室内焓值,承担室内部分负荷(fh)。第74页/共125页第七十五页,共125页。新风处理新风处理(chl)到室内焓值到室内焓值L新风处理到室内新风处理到室内(sh ni)等焓线与等焓线与90的交点的交点L, 过室内过室内(sh ni)状态点作状态点作线与线与90交于交于O点点, O点为送风状态点,点为送风状态点, 连接连接OL点并延长至点并延长至M,使使M点点 具备以下关系式具备以下关系式: 新风机组承担冷量为:新风机组承

28、担冷量为: 风机盘管承担冷量为:风机盘管承担冷量为: 风量为:风量为:FWGGLOOM (新风(新风(xn fn)不进入风不进入风机盘管)机盘管)90 100hNLNWOMWWWLQGhhFFNMQGhhFWWNOQGGGGhh第75页/共125页第七十六页,共125页。特点:特点: 1.1.新风新风(xn fn)(xn fn)处理到室内焓值不承担空气负荷处理到室内焓值不承担空气负荷; 2.2.新风新风(xn fn)(xn fn)不进入风机盘管,噪声和风机盘不进入风机盘管,噪声和风机盘管均小;管均小; 3.3.风机盘管处于湿工况运行,卫生条件差。风机盘管处于湿工况运行,卫生条件差。第76页/共

29、125页第七十七页,共125页。第77页/共125页第七十八页,共125页。第78页/共125页第七十九页,共125页。新风新风(xn fn)处理到室内焓值处理到室内焓值2 新风处理新风处理(chl)(chl)到室内等焓线与到室内等焓线与9090的交点的交点L L, 过室内状态点作过室内状态点作线与线与9090交于交于O O点点, O, O点为送风状态点点为送风状态点, , 连接连接LNLN点点, ,使使C C点具备以下关系式点具备以下关系式: : 新风机组承担冷量为:新风机组承担冷量为: 风机盘管承担冷量为:风机盘管承担冷量为: 风量为:风量为:FWGGCLNC O(新风进入风机(新风进入风

30、机(fn j)盘管盘管)90 100iNLNWCWWWLQGhhFFCOQGhhFNOQGGhh第79页/共125页第八十页,共125页。特点:特点: 1.1.新风处理到室内新风处理到室内(sh ni)(sh ni)焓值不承担焓值不承担空气负荷;空气负荷; 2.2.新风进入风机盘管,噪声、负荷及风新风进入风机盘管,噪声、负荷及风机盘管型号均大;机盘管型号均大; 3.3.风机盘管处于湿工况运行,卫生条件风机盘管处于湿工况运行,卫生条件差。差。第80页/共125页第八十一页,共125页。新风处理新风处理(chl)后的焓值低于室内焓值后的焓值低于室内焓值确定确定(qudng)室内外状态点室内外状态点

31、N、W,过,过N点作点作线,与线,与90相交点为送风状态点相交点为送风状态点O; 作作ON的延长线至的延长线至P点,并满足点,并满足(mnz): 由由dp线与机器露点相交于线与机器露点相交于L,连接,连接LO并延长与并延长与dn交至交至M点,点,M点即点即 为风为风机盘管出口状态点。机盘管出口状态点。 总风量:总风量: 风机盘管风量:风机盘管风量: 盘管承担冷量:盘管承担冷量: 新风机组承担冷量:新风机组承担冷量:FWGGOPNO 90 100WLONMPWWWLQGhhFFNMQGhhFWGGGFFNMQGhhNOQGhh第81页/共125页第八十二页,共125页。特点:特点: 1.新风处理

32、到新风处理到 低于室内焓值,承担部分室低于室内焓值,承担部分室 内冷负荷,全部湿负荷;内冷负荷,全部湿负荷; 2.风机盘管噪声、负荷及风机盘管型号风机盘管噪声、负荷及风机盘管型号(xngho)均大;均大; 3.风机盘管处于干工况运行,卫生条件较好。风机盘管处于干工况运行,卫生条件较好。第82页/共125页第八十三页,共125页。 根据使用要求和建筑情况,选定风机盘管的型式及系统布置方式,确定新风供给方式和水管系统类型; 根据要求处理的制冷量和计算得到的风量, 选用风机盘管,但应注意(zh y)工况的不同。 在设计工况下查取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三)风机(三)风机(fn j)盘管的盘管的选择选择1

33、、独立新风系统、独立新风系统(xtng) 确定新风处理过程(确定新风处理过程(L点)点) 选新风机组(风量,冷量)选新风机组(风量,冷量) 计算风机盘管承担的负荷计算风机盘管承担的负荷 计算风机盘管的风量计算风机盘管的风量 由风量、负荷选风机盘管机组由风量、负荷选风机盘管机组 2、靠墙洞引入新风、靠墙洞引入新风 计算房间总负荷(含新风负荷)计算房间总负荷(含新风负荷) 由负荷选盘管,并校核风量由负荷选盘管,并校核风量 3、无组织进风、无组织进风 由室内负荷考虑安全系数选盘管由室内负荷考虑安全系数选盘管第83页/共125页第八十四页,共125页。第84页/共125页第八十五页,共125页。第85

34、页/共125页第八十六页,共125页。第86页/共125页第八十七页,共125页。(四)风机(四)风机(fn j)盘管系统的水系统盘管系统的水系统 1、系统分类、系统分类 双管系统双管系统(xtng);三管系统;三管系统(xtng);四管系统;四管系统(xtng) 2、管路、管路(un l)设计设计 坡度、排空、同程;管径、管件坡度、排空、同程;管径、管件 3、系统的水路调节方法、系统的水路调节方法 变水量(供水旁通)变水量(供水旁通) 变水温(有二次泵,回水混合)变水温(有二次泵,回水混合)第87页/共125页第八十八页,共125页。(a)基本供水系统;()基本供水系统;(b)水量调节;()

35、水量调节;(c)水温调节)水温调节1-风机风机(fn j)盘管;盘管;2-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3-回水三通阀;回水三通阀;4-回水总管回水总管;5-旁通阀旁通阀 ; 6-供水总管;供水总管;7-二次热水泵;二次热水泵;8-淡水冷却器;淡水冷却器;9-一一次冷热水泵;次冷热水泵;10-淡水加热器淡水加热器风机盘管风机盘管(pn un)的的水系统水系统第88页/共125页第八十九页,共125页。第89页/共125页第九十页,共125页。第90页/共125页第九十一页,共125页。第91页/共125页第九十二页,共125页。第92页/共125页第九十三页,共125页。第93页/共125页第九十四

36、页,共125页。冷风冷风(lngfng)型型 冷暖型冷暖型 只能制冷、降温去湿,不能制只能制冷、降温去湿,不能制热热 既可制冷,又可制热既可制冷,又可制热热泵型热泵型 电热型电热型 热泵辅助电热型热泵辅助电热型 第94页/共125页第九十五页,共125页。空调器多在空调器多在1250一一3500W之间。之间。第95页/共125页第九十六页,共125页。空调器制冷空调器制冷(zhlng)空调器除湿空调器除湿 空调器制热空调器制热 第96页/共125页第九十七页,共125页。第97页/共125页第九十八页,共125页。第98页/共125页第九十九页,共125页。第99页/共125页第一百页,共12

37、5页。第100页/共125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25页。第101页/共125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25页。 室内机组 室内机组主要是由金属外壳、热交换器、毛细管、冷凝水接收装置、制冷剂管接孔、排水孔、离心风扇、电气(dinq)盒、面板、底座等部件组成。 第102页/共125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25页。 室外机组室外机组(jz) 主要由冷凝器、压缩机、轴流风主要由冷凝器、压缩机、轴流风扇、风扇电机,四通电磁换向阀、除霜开关、压力保扇、风扇电机,四通电磁换向阀、除霜开关、压力保护器、贮液灌、制冷剂连管用高低压阀门以及电气盒护器、贮液灌、制冷剂连管用高低压阀门以及电气盒等组成。等组成。第103页/共12

38、5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25页。对于冷、热两用对于冷、热两用(lin yn)的电热型柜的电热型柜式空调器式空调器 若需制热时,则将冷风型空调器变为电热型空调器,此时仅室内风机及若需制热时,则将冷风型空调器变为电热型空调器,此时仅室内风机及电加热器工作,向室内供暖,压缩机及室外机组的轴流风扇均不工作。电加热器工作,向室内供暖,压缩机及室外机组的轴流风扇均不工作。 对于冷、热两用的热泵型柜式空调器对于冷、热两用的热泵型柜式空调器 在冷风型空调机基础上安装一个电磁换向阀,若需制热时,只在冷风型空调机基础上安装一个电磁换向阀,若需制热时,只须调转电磁换向阀,于是制冷剂流向逆转须调转电磁换向阀,于是制冷剂

39、流向逆转 。 第104页/共125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25页。与整体式空调器相比与整体式空调器相比(xin b) l制冷制冷(热热)量大量大 l噪声低噪声低 l冷凝温度适中冷凝温度适中 l安装和检修方便安装和检修方便 l外形美观、富于装饰性外形美观、富于装饰性 l价格较贵,为窗式空调器的价格较贵,为窗式空调器的36倍倍 l耗电量大耗电量大 第105页/共125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25页。第106页/共125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25页。第107页/共125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25页。第108页/共125页第一百零九页,共125页。风机盘管风机盘管(pn un)形式形式 全风系统形式全风系统形式 适用空间适用空间 特别适用于特别适用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